iBeta 愛北大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315|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趨勢看法區] 小米贏了現在 輸掉了中國工業的未來/水木然

[複製鏈接]

159

主題

0

好友

851

積分

高中生

Rank: 5Rank: 5

文章
281
在線時間
172 小時
回到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4-12-31 00:13:18 |只看該作者 |新文章置後

: J5 \0 s: j% I/ s文章來源: 今日頭條 ( u! D1 [+ Z* z
4 F$ T! r! y6 O5 d; d4 n
每當全球掀起一次科技浪潮,必然產生嶄新的世界格局。(在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刺激下,還引發了世界大戰,美國成了全球的大贏家,這里就不多討論了)也就是說,在這一輪工業革命中,必將產生嶄新的國際力量,沖擊目前的國際秩序。" B6 h+ e1 B( ^* N& h, r

4 M" C+ y" r% j% L/ @4 S# e- L: A時下,全球正在掀起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浪潮,“工業4.0”的理念已經滲透全球的每一個角落:美國有《美國先進制造業國家戰略計劃》,德國有《德國工業4.0戰略》,英國的是《英國工業2050戰略》,日本也以“人工智能”拉開序幕,中國也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並由李克強擔任推銷員。8 A. j: n- \  g. `4 b
1 ]) ~! ^& H; g$ q  b+ Y: O
事實上,中國工業從一百多年前誕生開始(曾國藩時的江南制造局),直到現在都是被世界牽著鼻子走。但是,這次全球性的工業革命,就好比世界的發展進程駛入了一個彎道,中國很有彎道超出的可能!
0 J- q7 E" I/ _& D; Y: J( |
* i& ?3 y* o7 H/ Z& j. N那麽,中國的工業4.0處於跑道的什麽位置了?我們該如何彎道超車?哪個企業又最能代表中國的未來?我們今天就從兩個企業的理念之爭,來深入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O- [( a2 i) D5 ]
+ Q4 L# P% y" E2 X4 x- Z7 H( G$ v
水木然點評:中國工業有兩種發展模式,一個是傳統企業,以格力為代表。一個是新型企業,以小米代表。新舊力量交織在一起,難免發生碰撞。於是最近董明珠和雷軍發生了摩擦,但我覺的這很正常,因為他們的問題可以給中國企業帶來很多啟示。2 D! z8 n+ }1 c( R& _7 O

4 {4 G! O3 S, K, d" n3 y- r# E0 v# f, T: V

4 f0 m/ }, L# j1 c1 P* F9 I4 Z
9 s; n8 [8 ~+ a" o
- v$ P$ x! H1 ]: K; ^$ @# O2 S1 s( V! B0 I* s! Q; e
+ ~- y& x! b3 u9 m+ Y
小米和格力,兩者之所以碰面必爭。因為他們的創新點不同,小米的創新在產品的後端,也就是“營銷”和“銷售“環節。而格力的發力點在產品後端,也就是產品的”研發“和”生產“環節。
. G) z7 n4 O# Q8 [2 Q4 U7 p+ a% ]3 c4 B3 o+ u
先來剖析下小米。
$ m/ m# _5 }* D0 f, J" Q6 O; w9 o5 |! w( N
在移動互聯網和新型傳播當道的今天,大家對於產品本身關註的越來越少,都在註重營銷,都在大談“借勢”。雷軍最有名的一句話就是:站在臺風口,豬都能飛起來。”可見他註重的是臺風,至於你是人是豬,那都無所謂。所以一時間中國所有的企業都在鉆研各種營銷手段,於是江湖上忽然冒出一些專門修煉奇功俠客,當然個個都“身懷絕技”。
% Z2 T  |* N7 F, p3 I) q3 g# O+ k/ o; ~" b+ K& S6 Y
雷軍一直在強調成功僅僅靠勤奮是不夠的,一定要找到最肥的市場,順勢而為。在雷軍看來,所謂大成,和大勢高度相關。就像他的兩個愛好,圍棋和滑雪,講究的也都是“勢”。
, u' ^1 y/ P( H
/ a" C& h& b3 W' i所以中國的企業家從頂級的到草根的,都在大談特談營銷模式。在大家眼里產品已經沒有優劣之分,營練就銷的神功就可以闖江湖。在這種大環境的推動下,滋生了新一批以輕資產運營模式為主的企業,什麽煎餅果子、肉夾饃、牛腩也一哄而上了,最終也就淪為茶余飯後的笑料!* M% a( o0 Q0 V4 _) s

$ r1 {- Q' A% f4 u  Y6 ]小米之父“雷布斯”在談小米經驗時,也毫不避諱地說明小米無工廠、無渠道,註重的是研發和營銷,雖然很多人直指小米的研發慣例就是“抄襲”,但這並不妨礙它的發展,僅僅4年時間,小米估值從2.5億美元提升至45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784.11億元),翻了160倍,幾乎相當於三個聯想集團(目前市值約150億美元),小米將成為中國第四大互聯網公司,排在阿里集團、騰訊和百度之後,中國人確實是笑貧不笑娼。3 R, X6 p7 m. l
7 P! Z: P, U  B3 l* j+ j
所以啊,當愛立信因為小米侵權而奔走相告的時候,小米正同格力“豪賭十億”、打情罵俏,其實也是在做營銷,營銷就是小米的基因,也是它永恒的主題,水木然在想那些相聲說的好的人,為什麽還不趕緊去做產品?* Z5 W+ v; j* I: B% u' Q/ f  Q
9 ^8 T! }0 ^" e
  再來剖析下格力
8 Y% d& W: {. p9 z- [
' ?+ k8 ~4 n$ M6 @+ ?( `" n% q( ~; f/ B0 P4 v) |0 o; {
  L6 j. W" H- c' L# I" P  {
格力的廣告語是“掌握核心科技”可見,格力一直致力於產品本身。" Q  ~2 J" Q2 L' U

8 o) o5 f; ]" f) v. e在同雷軍的10億“豪賭”中,董明珠之所以底氣十足,是因為格力的增長速度、利潤比例、稅收貢獻,別說在競爭激烈的家電行業,就是與一些享受壟斷性資源的企業相比,也毫不遜色。格力電器已成為中國首家利潤、稅收雙超百億的家電企業。是因為格力具備強大的生產線。
1 r  Z; i0 ~4 D4 F/ d6 u  k
$ j% Q/ E: ?$ s; m  m格力每年研發投入達40億元,擁有5000多名科技研發人員,已建立了400多個實驗室,已擁有專利近10000項,發明在線利2500多項。這確實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 J% k& K: |: E: G. F3 X( u; n0 L* j

4 U/ ^. e9 J: t0 @2 A: G. H而且格力是最重視技術和專利的企業,在格力內部,董明珠對技術的苛求、對空調舒適度的苛求幾乎到了嚴酷的程度。對外方面,格力曾與另一家空調企業圍繞一件小小的空調氣流檔板打起了專利官司,董明珠持續告對方侵權。她認為空調的氣流檔板只是一個實用專利技術,但是卻是格力“專利池”的組成部分,格力要在全球拓展,必須建立起自己的“專利資源池”,因此必須寸土必爭。
' [/ \' M4 D0 [2 r8 ^- t& A& d8 C4 P) e7 \1 a
2006年,許多制造業企業紛紛投資房地產,董明珠則逆潮流發聲,倡導中國企業當有“工業精神”。水木然認為這一點尤其值得敬佩!( k- J$ [( |7 h5 B: |0 Z

8 e7 q/ \$ G9 b3 ~: @  A7 v- W為了免去有給格力做廣告之嫌,在此就不在多言了。格力跟小米一對比,相信大家明顯可以感覺兩家企業文化的差異!
1 Y" G! K& {9 Z# X6 B" n+ ~$ s) O# _; }; S  d# ~  u
但是,格力同小米相比,顯然小米的思路在中國更加深入人心。因為小米更符合中國人快速財富的觀念,這在中國企業中已經形成了一種“小米效應”,也促長了很多大忽悠借著“輕資產、複制化”的幌子大行其道。5 b- M# C% i$ s, e& E  Q

8 U) n3 _8 E: M2 T& ?. u事實上,小米也有潛在的危機:華為的消費者BGCEO余承東認為小米是在通過資本關聯的方式構建封閉系統,然後在手機里內置與自己利益相關的應用,這不符合未來市場開放的原則。而且一旦小米有了瑕疵,或者銷量受到了阻礙,那麽小米建立的生態系統就會崩潰。
+ I3 w" i2 ^$ n5 J: w! s* \3 G2 p" F  Z) G# E' Y$ X
水木然點評:“格力”和“小米”的兩種發展模式,實更應該互相取長補短。如果有一天,小米有了格力做產品的專註精神,或者格力有了小米“無限貼近消費者”的精神。我想,這就是中國工業4.0的開端。' d+ r5 p8 W& g
: a' k  D( q  f+ @
但是舉目四望,如今的“中國制造”還沒有跨過“中國創造”這個欄,工業4.0又在哪里?而且,如果我們本末倒置,不能專註於產品的創新,那就只能吹大“營銷”和“借勢”的泡沫,雖然贏得了現在,卻輸掉了中國工業的未來!
1 Z6 Z4 ?* ^5 J  H0 A' l0 N
, D. m6 V( t: o# Z下面這些話是從董明珠的發言里摘抄下來的:
  \  r) K: m4 e6 c; e  K) w* L! v& t( v6 K+ s" T1 o
我覺得特別是去年到今年上半年,大家把互聯網已經神話了。
9 l! A0 x. K) K2 x
/ [. Y; v2 r& n: H我認為當下的互聯網時代是一個新時期,提高了我們的速度和效率,給我們帶來了更好的工具。恰恰有一些人把自己自封為互聯網。  w0 E, |: M  D, {1 C
. W  d' s4 X/ o) S
馬雲問他(雷軍)說,你手機做的再大,空氣問題你解決了嗎?環境問題你解決了嗎?……我曾經問過雷軍一句話,5年以後你超過格力,也許會超過,但是我覺得一個真正有價值的企業,不是收入上的多少,更重要的是你企業的內涵,你創造了什麽,你改變了什麽,這才是一個真正偉大的企業。
, N4 o' ?1 i  w, L; }8 o( y9 R  S" q- d# K- Y8 a
昨天我在網上看了一篇文章說,聽說小米和美的合作了,董明珠有點急,我急什麽。美的偷格力的專利法院判你賠我兩百萬,兩個騙子在一起,是小偷起來。如果有一天你的專利比我多,你的質量比我好,我真的有點急了,我得改變自己,我要加油了。% K: P* w! X/ s7 F
( S- F7 d4 k6 j6 E3 r, {! Y
我們企業在發展過程當中,不要浮躁,不要只看到三米以內的距離,一個企業考量自己的時候,我賺了多少錢。我告訴格力電器在家電行業賺的是最多的,我從來沒有想我的利潤,但是你為什麽得到利潤呢?因為你的技術比別人好。現在我做了不要電費的空調,你要買用電的空調你就是傻瓜,這就是你的市場。
6 a) U5 ?; C6 B) ~: W
7 a5 ~! g  _( N3 u為什麽中國制造是低質低價的代名詞。我們說因為別人沒有正視我們,為什麽別人沒有正視我們。南車在印度,本來已經中標了,但是後面的結果是廢標。南車的質量真的是很好的,因為我們跟他們有很多的合作,但是為什麽到國外是這樣的情況呢?他們也講了非常感慨的話,我們南車質量很好,總理出訪帶我們的模型推銷,但是人家不用。1 P% J; P" N* r% S
8 l' s7 y, b& o/ F* r/ P6 i
我認為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國際社會對我們不公平,第二個是不是我們自己導致別人對我們不公的影響。人家買過你中國的皮鞋,一個星期就壞了,皮鞋一個星期就壞了,別的東西還能做的好嗎?肯定不行。所以帶來了很多的負面的效應,很長時間中國制造就是低價低質的代名詞。
  ]- _; ~+ @$ a+ y* x6 p. M. Z
& B% ~$ M  p- X( _互聯網時代,什麽時代我們格力也不怕。因為有了這麽多創新的人,你說我們今天沒有空調了,電視沒有了。我們平常要用的東西,茶杯沒有了,只要有互聯網,我能喝到茶嗎?不能。所以互聯網是工具,我一直認為互聯網是工具,真正創造互聯網的人是最偉大的人,他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原創:水木然)

本論壇是以即時上傳留言的方式運作,一切留言內容只代表發言者個人意見,非本論壇之立場,本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由於本論壇是以「即時留言」運作方式,所以無法完全監察所有留言內容,若您發現有某篇留言可能有問題,請通知本站管理員處理。

Copyright © 2009~2020 iBeta 愛北大. 保留一切權利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