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最可過往帶過的學生:
國一上到國三下 三年 10位
(樹林國中、育林國中、溪崑國中、北大國中、三峽國中)
& u2 W% R4 C. f
國二上到國三下 兩年 7位
(樹林國中、育林國中、溪崑國中、三峽國中)
國三上到國三下 一年 12位
(樹林國中、育林國中、溪崑國中、北大國中、三峽國中)
-
Dweck最可過往總共教過29位學生,絕大多數學生在段考成績上都是80幾到90幾,當然也不外乎有100分的出現。後來在數學會考學生也都表現不俗,有17位學生拿了A++,有7位學生拿了A+,有5位學生拿了A。
我是最可Dweck,畢業於淡江電機,目前是ㄧ位國中數學專家。
Dweck最可總是用最簡單的方式在教數學,讓學生很容易就理解數學觀念,並且將數學觀念融會貫通傳授給學生。
▆▆▆▆▆▆▆▆▆▆▆▆▆▆▆▆▆▆▆▆▆▆▆▆▆▆▆▆▆▆▆▆▆
-
●選擇最可數學的三大理由
1. ★因為最可教數學保證進步
2. ★因為最可融會貫通了數學
3. ★因為最可會激勵關心學生
▆▆▆▆▆▆▆▆▆▆▆▆▆▆▆▆▆▆▆▆▆▆▆▆▆▆▆▆▆▆▆▆▆
-
-
●最可嚴選教材:
1. 核心觀念訓練
2.扎實訓練題本
3.各校段考模擬
4.☆邁向會考巔峰
5.☆征戰歷屆會考
4 L1 P6 A& I4 E' s3 D% I
" J Z; e. l& d6 M1 L. E! l! K9 `$ f( i9 H; o
* R) _* H& }8 v
▆▆▆▆▆▆▆▆▆▆▆▆▆▆▆▆▆▆▆▆▆▆▆▆▆▆▆▆▆▆▆▆▆
-
●數學課程類型
1 x. l7 ^- P) u( w: g1.十六週國一數學基礎觀念重塑
2.十六週國二數學基礎觀念重塑
3.十六週國三數學基礎觀念重塑
4.十週國一數學複習完成
5.十週國二數學複習完成
6.十週國三數學複習完成
7. ★六個月國一到國三數學複習完成
8. ★六個月國中數學會考衝刺
1 t/ R* t1 B& v/ f十六週觀念重塑是針對那些原本就對數學觀念不是那麼熟悉的學生,所以需要花比較多的時間。如果選擇一週兩次的話,觀念重塑就可以縮減到八週。
; A0 r) M* o) \4 a3 _( i1 k. O十週複習是針對那些原本數學觀念就蠻熟悉的學生,所以他們面對題目或是觀念,會理解的比較快,所以複習的時間會比較短。
$ s7 a0 G! R1 A
因為六個月國一到國三複習課程強度會比較強,由簡單到困難,所以建議一週兩次
6 q" l/ D' Y4 w: W8 I# u5 |
六個月會考衝刺是除了國一到國三複習之外,還會增加歷屆的會考題目去做更扎實的練習,儘管題目的變化多端,學生也能將數學觀念靈活運用在題目上面,對於題目的理解能力也可以因此提昇到最高。複習+歷屆,觀念解釋還有練習會花上更多的時間。同樣,也是建議一週兩次,因為一週兩次會有較多充裕的時間進行數學觀念的講解。
" G9 q; C9 p: d# N8 H
▆▆▆▆▆▆▆▆▆▆▆▆▆▆▆▆▆▆▆▆▆▆▆▆▆▆▆▆▆▆▆▆▆
1 Y. [' ^5 C1 _5 e
A8 I/ q/ ~' ]( O8 H3 r2 _7 B. W. _
* D( T8 K% z- Q: \ w% u; B2 h5 o+ l& [' k4 M
3 ?# E3 d% z$ }4 H3 k
4 }4 ^$ o/ ?+ Z% a# x z+ [9 I. @# y2 X4 W# C" u6 \9 g2 ^" b6 }
8 f3 r# j @$ U1 p
8 y4 H0 Q% s, ?0 d) S▆▆▆▆▆▆▆▆▆▆▆▆▆▆▆▆▆▆▆▆▆▆▆▆▆▆▆▆▆▆▆▆▆
3 V8 t, Z6 B# }3 A6 d- e4 C+ B3 e●個人經歷:
1.學測指考數學頂標
2.數學家教五年多
3.帶過學生總數29位
-
●學生最渴望最可的五大教學理念:
1. ★因為最可用最簡單的方式,教數學。
2. ★因為最可不死背公式,反而用推導數學公式的方式,去形成對數學的長期記憶。
3. ★因為最可注重觀念,用融會貫通的數學教法。
4. ★因為最可讓學生可以完整表達題目的數學觀念。
5. ★因為最可用不同數學題型,去反饋數學的核心觀念。
-
Dweck最可的LINE:0902369865 (用電話號碼搜尋加入LINE,並打給我,或是留下你方便的聯絡時間,讓我在你方便的時間聯繫你)
) C3 g# e2 M9 O: W, F7 @# M/ {! d
如果我的LINE忙線中,請稍後再撥。
即使這是一通簡短的電話,都會大大的幫助我了解你孩子目前數學的學習狀況。
▆▆▆▆▆▆▆▆▆▆▆▆▆▆▆▆▆▆▆▆▆▆▆▆▆▆▆▆▆▆▆▆▆
. Y( ^& U; ]- v/ k
" {; O! _% `- p! Z1 U. f/ k
- t/ D6 {( r' C, r6 L3 I0 h$ T$ |1 U) z0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