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9533
- 閱讀權限
- 30
- 精華
- 0
- 威望
- 3
- 貢獻
- 507
- 活力
- 980
- 金幣
- 4622
- 日誌
- 0
- 記錄
- 10
- 最後登入
- 2025-3-7
 
- 文章
- 281
- 在線時間
- 172 小時
|
7 d! _+ J7 f1 |; j/ Y% B" I: N
3 M% [: @9 N) x. b X來源: 新華網6 ?4 O. b5 J* f4 m& l! }
# i$ G7 p( S9 g9 @$ N; ~7 v春風和煦,持續火熱的A股市場遭遇入春以來第一次“寒潮”。
3 _& |7 P! s' r% P L% e8 u# P0 D+ J0 Q5 _" {# M4 I
今日滬深兩市大幅殺跌,滬指一改往日熱情洋溢的“紅臉”,震蕩下行,雖然早盤有過短暫反彈,但全天大盤越走越弱,重挫近200點,跌幅逾4%。暴跌潮也從藍籌板塊向全盤蔓延,截至收盤,僅工業4.0概念、機器人、新股與次新股三板塊飄紅。! B+ i5 }4 ?: Z0 h5 b; g5 t4 V
. A6 I) M) H b- s, b y1 s/ e常規降溫遭遇過度解讀( \% H' N) }& J/ `& V- u3 Z
1 ^5 ?& i- d$ U) W
新股發行作為一項股市常規操作由每月一次改為每月兩次,這就意味著每月新股發行較此前明顯放量。面對新股發行的突然加速,有部分激進投資者認為,監管層增加新股供給,除了解決居高不下的新股“堰塞湖”外,更是意在打壓當前火熱的股市。! T2 o7 k" A1 w, _. C# _' M
/ h& G, o! n' ?, ~& I# [6 i2 ]" @: a
對於一些曾有過被“政策市”困擾經歷的投資者而言,從監管層的舉動中揣摩“深意”已成習慣。面對疾馳奮進的A股市場,肖鋼主席在4月公開提示風險,建議投資者“謹慎投資,量力而行”;證監會投保局副局長趙敏在新華網“股市e事廳”活動現場表示“各方都要尊重市場,敬畏市場”。
7 l* x) n3 m6 P2 |! `6 k. }1 E, v+ B: G( [% @$ q4 C' E& H
然而,市場資金卻依舊躁動,大盤漲勢不止。面對本周新股申購潮到來,部分投資者認為是證監會在“打壓”股市,實屬誤讀。) b% D8 t; B$ W( U( z7 n
F- g/ j) ^0 r2 _/ b1 n+ b
從3月12開始滬指一路上漲,30個交易日內上漲超1200點,一度逼近4600點。此時證監會適度增加新股供給,確實是為緩解當前市場過熱,避免這輪由資金與杠桿驅動的牛市步入過熱行情。短期來看,可以緩解當前資金過度導致的“瘋牛”行情,長期來看,適度增加新股供給可使兩市上市公司增多,給投資者更多選擇,緩解資金滯脹引來個股的過度上漲。
( v! r+ G3 M1 u9 M: ], e) c% a3 v
* G# R( I; }' W' P6 y3 u8 i( F/ K7 o/ B. L此舉絕非是“打壓”股市,實意為以供給促平衡,無論是監管層還是股民,都期望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1 g; r* ^! b: h
3 X" c Y* Z8 ^+ C4 K4 C/ g分歧加劇並非“牛市終結”
! N! `+ q' B |5 I4 K3 e
5 @1 j- V: Z0 g4 w從今日盤面上看,二八蹺蹺板效應依舊十分突出,兩市超1000只個股跌幅逾4%,卻依舊有71只個股強勢漲停。4月匯豐PMI創12個月新低、外資紛紛大舉減倉下,短期漲幅巨大的A股確實面臨著回調的壓力,但是70余只逆勢漲停的個股也在宣誓著,當前牛市依舊是“不差錢”的行情。
5 m4 L" J) B" Y9 x
: G% |; c# \, `. e J. I3 J今日盤中,部分“牛市終結”、“中期見頂”等各種議論和資訊紛至沓來,系統性風險繼續被放大。然而,縱觀股市歷史的數次暴跌,都不缺少指數急漲過後的暴跌。
2 B7 E/ ~3 s" E* ~3 b! l3 \/ S7 n, o
& X% Q" A, b- H9 v7 b' p9 \* G0 v雖然近期市場利空消息過多,除新股啟動申購外,三桶油掌門人同日調整、監管層開展非法集資整治行動、券商傘形信托新項目已暫停、三季度印花稅或上調(已被國家稅務總局辟謠),但是牛市根基依舊未變,“改革牛”印記依舊明顯。9 |5 G* W/ S- T
3 Y* N) I5 l, @9 K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貨幣和財政政策仍將保持適度寬松,市場系統性風險較小,大類資產加快向權益投資遷移配置已成趨勢,中期上行動力充沛,牛市格局仍將延續。
: \/ S5 q6 W9 B( v3 \
' M% v. w" g- R# k H投資布局優選防禦板塊
; o8 n5 j) P1 _" W
. ~& \- l0 E8 Q4 w- n資金大舉調倉出逃、權重與題材共同下挫,說明當前高位市場籌碼已大幅松動。四月各大主要指數漲幅均在20%左右,市場短期積累了巨大的獲利盤,短期來看,指數調整在所難免。3 u) L8 q' f8 I) c' ~
, N% y& S0 x& q a在短期避險行情的情緒下,投資者可以選擇食品飲料、醫藥、家電、輕工等行業作為防禦性投資。
: Q- @1 m) x( l. t8 H: B( o7 e4 |# _; Q) j7 K
在如今監管加強與短期風險並存面臨調整的情況下,業配置應當遵循三項原則:第一,甄選在本輪行情中漲幅較低的滯漲行業;第二,甄選當前估值較低、具有基本面支撐的行業;第三,避開融資買入額占比較高的行業。 I: }6 u' y4 a: V9 H
* q" U5 Q7 e; u! z" \- e. }具體來看,食品飲料、醫藥行業在本輪行情中漲幅較低,且本身具有防禦性質,配置價值凸顯;受益於地產銷量持續複蘇、原材料價格持續下降雙重因素推動,家電板塊在當前階段的配置邏輯清晰;輕工板塊持股離散度居中,前期漲幅較少。% m9 {6 P" |+ e: r: w
! K& Y3 d9 d! O8 R( a4 n9 n" I9 ~無論從技術面還是消息面,本輪股市的快速修正有利於市場進入管理層所倡導的慢牛模式,今日的大跌與其當做“牛市終結”不如視為“模式切換”。一路上揚屢創新高的滬指怎會倒在小小的數十只新股發行上,況且中國資本市場不斷走向成熟,該經歷的坎坷總要經歷。8 K' B" R6 N- _( b3 M
0 h) k l, S, R' b4 Z隨著A股市場的日漸完善,投資者也需破除過去成見,趨向成熟。新股發行真的並非洪水猛獸,A股也終將回歸理性慢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