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8836
- 閱讀權限
- 40
- 精華
- 0
- 威望
- 2
- 貢獻
- 1494
- 活力
- 3782
- 金幣
- 17588
- 日誌
- 262
- 記錄
- 6
- 最後登入
- 2015-4-9
- 文章
- 2716
- 在線時間
- 596 小時
|
本帖最後由 tracytsao 於 2013-9-12 07:23 編輯
7 K$ n0 C, g K* q! {+ k
% W C+ S5 n; _# T1 a3 |5 d/ {諸葛亮誡子書 " [1 b' J) U1 a5 q) Q6 @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 h# c" l1 f# h: ~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 j _2 q& }2 m7 E' E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
9 h: X' k/ s+ ?: M ~ \8 S _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0 O& w) _6 _5 b+ o2 |8 b* p% [怠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6 ?6 R* Q8 \# o$ k7 A
年與時馳,意與歲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4 B6 p6 p C- s6 j3 A: I3 y
悲守窮廬,將復何及!1 m ]: H8 {) s+ ]. H
) ?3 f5 a% I$ U: e* K# n$ o
現代詮釋
# G$ }) o* _ b& O大凡有修養的人,都會靜下心來檢討自己,生活上盡量簡約來約束自己貪得之心。必須不汲求快速的名利,才能達成自己的志向,因為真正名利其實存在於完成自己的志向之中;必須靜下心來,才能找出方法走更遠的路,因為真實的名利是要走完很遠的路,才能永遠取得。
7 _: j, j* n$ y- ?0 G% P! }要靜得下心來,才能真正的學習,很多才能都是由學習中取得。不去學習就無法博學廣知,不下定決心去學習,就無法學成一項才能。若是怠惰、慢不經心,就不可能深入學習那一項才能;急急忙忙,毛毛燥燥,就不可能真正學到那一項才能的精髓。事實上,任何一項才能,學到它的精髓,那項才能就會成為自己的習性中的元素,也是進階學習的墊腳石。3 u1 r8 `8 l2 V4 ^) b( i9 C
年齡隨著時間增加,意志會隨著年齡增加而鬆馳,最後會枯萎掉落,也就跟不上時代了。到了那個時候,悲傷痛苦的守著破舊的家園,後悔年少時的荒唐與怠惰,又有甚麼用呢?4 G9 R/ U2 r: B. d& o0 _
; e5 C8 }9 l2 h
諸葛亮字孔明,琅琊(今山東省沂南縣)人,是中國三國時代著名的政治家及軍事家,也是古代著名的智者。3 Z# I) o8 f5 n- s7 I* E) t4 P: ^
0 ~) x! v; Z- k0 u
諸葛亮寫給兒子的一封信,只用了短短八十六字,但是對於為學、做人有精簡而且具體的忠告。
7 b) \6 ^- p k4 w; v& r7 W, h. {0 f8 A
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慧,在今天的科技時代,原來仍然有其參考價值。# ^: x) c6 M$ @/ ^9 ^; J& \
年青時聽人說:「真正的智慧,可以超越時空,歷久常新。」初時不知所以,現在覺得所言甚是。0 }; D, }4 w4 s2 \' g) b( y
% U; R1 D1 W! O9 S5 J
讓我們一起向諸葛亮老師學習十堂課,在變局中安身立命,在逆境中找到力量:諸葛亮給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y# |2 X# w- n
3 U1 X8 u/ O$ K5 a7 L) O/ b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怠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歲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 } D& N) p/ [
' A% p! U0 n3 ^. i# I0 q% d. c2 i+ }- T. t8 N: J
第一課:寧靜的力量「靜以修身」、「非寧靜無以致遠」、「學須靜也」。1 E/ W2 O+ j# H$ n% t: j
8 h. }, H6 c/ Z, D2 j, g3 @) t諸葛亮忠告孩子寧靜才能夠修養身心,靜思反省。不能夠靜下來,則不可以有效的計劃未來,而且學習的首要條件,就是有寧靜的環境。現代人大多數終日忙碌,你是否應在忙亂中靜下來,反思人生方向?
7 [6 T5 t) a; p8 ^1 x
, Y& N* j; Z" S$ ]# E第二課:節儉的力量「儉以養德」。3 l- y0 ^( o6 S4 j* g
& g8 V) E/ }) f諸葛亮忠告孩子要節儉,以培養自己的德行。審慎理財,量入為出,不但可以擺脫負債的困擾,更可以過著紀律的簡樸生活,不會成為物質的奴隸。在鼓勵消費的文明社會,你有否想過節儉的好處呢?2 f# o5 }$ ]' a$ q
+ x3 v/ {, O& ~ }第三課:計劃的力量「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 L) P8 ^+ n, D9 P3 ~. h. ~7 P. U* P: E2 L/ O6 r/ X/ v; f7 l' L
諸葛亮忠告孩子要計劃人生,不要事事講求名利,才能夠了解自己的志向,要靜下來,才能夠細心計劃將來。面對未來,你有理想嗎?你有使命感嗎?你有自己的價值觀嗎?8 O) B# W6 T2 h! j* A
4 z# n4 s% D* x$ S/ ]7 d3 W2 T- T) u第四課:學習的力量「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 h- B8 i; _. L7 O! |
8 R+ I& q3 J9 ]4 J諸葛亮忠告孩子寧靜的環境對學習大有幫助,當然配合專注的平靜心境,就更加事半功倍。諸葛亮不是天才論的信徒,他相信才能是學習的結果。你有否全心全力的學習?你是否相信努力才有成就?
: \2 C2 c. d, U4 s! |6 m" q0 R0 W. H
第五課:增值的力量「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 F& ^" [# ~9 ? R
* P' N( x+ Z7 U5 O諸葛亮忠告孩子要增值先要立志,不願意努力學習,就不能夠增加自己的才幹。但學習的過程中,決心和毅力非常重要,因為缺乏了意志力,就會半途而廢。你有否想過,一鼓作氣人多,堅持到底人少的道理?- K0 g( o; H' s3 V) j( G2 m- g1 I
6 r1 h, j1 A- ~8 b! `第六課:速度的力量「怠慢則不能勵精」。
, e5 Y: l! J8 w8 {3 H# M% y; m) N$ F: Z+ m; w
諸葛亮忠告孩子凡事拖延就不能夠快速的掌握要點。電腦時代是速度的時代,樣樣事情講求效率,想不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慧,也一樣不謀而合。快人一步,不但理想達到,你有否想過,有更多時間去修正及改善?
$ I/ P- i; u, @+ v$ z# B1 b
5 g0 Z, |. x' K第七課:性格的力量「險躁則不能冶性」。 P2 \2 V! V$ y& _
, }& H" D# ^' S) z; N, ]( h
諸葛亮忠告孩子太過急躁就不能夠陶冶性情。心理學家說:「思想影響行為,行為影響習慣,習慣影響性格,性格影響命運。」諸葛亮明白生命中要作出種種平衡,要「勵精」,也要「冶性」。你要提升自己性格的品質嗎?5 V2 w2 k! E, K' `, n4 {& t
W' J! Y; ]# W5 J) f/ ?第八課:時間的力量「年與時馳」、「意與歲去」。 b5 m' I) B+ J+ S
+ B/ B8 U7 H" p) w" U諸葛亮忠告孩子時光飛逝,意志力又會隨著時間消磨,「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時間管理」是個現代人的觀念,細心想一想,時間不可以被管理,每天二十四小時,不多也不少,惟有管理自己,善用每分每秒。請你想一想,你有蹉跎歲月嗎?8 Q, I& g6 p0 j
) J3 K' `8 |7 w" ^
第九課:想像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X/ q# A D8 K, [3 A
9 U5 H$ j" Q* m( R2 U7 O: B5 V諸葛亮忠告孩子時光飛逝,當自己變得和世界脫節,才悲嘆蹉跎歲月,也於事無補。要懂得居安思危,才能夠臨危不亂。想像力比知識更有力量。你有沒有從大處著想,小處著手,腳踏實地,規劃人生呢?
/ J( h- q) ?/ y8 C5 N0 Y! D, C$ y# y# |
第十課:精簡的力量以上諸葛亮寫給兒子的一封信,只用了短短八十六字,精簡地傳遞了具體的訊息。: }( Y' @. E; M& O0 H6 \
我相信精簡的表達源於清晰的思想,長篇大論的內容,容易令人生厭,精簡溝通更有效果。你懂得言之有物地精簡溝通嗎?
]( v5 N) N* T# p% E0 h' }
) e" J2 |1 M- Z$ K: X9 N4 v從以上的十堂課之中,你能夠找到一點啟發嗎?
$ Z8 D# n6 H. x0 c% S1 Z. j7 {8 `* a1 M; Y: @; f
在逆境中,我衷心替您打氣,也請你百忙之中靜下來,以往後的題目向你的人生提問,在改變中不斷改善。3 R! ^- D3 |0 r3 t8 U6 P3 G
& s, V, M, }8 j7 f5 v" y% s8 {最後衷心祝福您:「人生攻守、貴乎奮鬥」。% b5 ^7 B9 y, Z. B8 w6 U* i. p, M
不要問:「自己得到些什麼?」應該問:「自己付出過甚麼?」
' m, B9 }: w( `1 N9 E7 [7 f不要問:「自己的地位如何?」應該問:「自己的心地如何?」
) W/ o7 f2 o1 I# T不要問:「自己有甚麼信仰?」應該問:「自己有甚麼善行?」+ r4 i0 F. T0 Z$ I7 D
不要問:「自己是否有學問?」應該問:「自己是否有行動?」* o# n4 ]. ^ j' p
不要問:「自己會怎樣出世?」應該問:「自己怎樣生活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