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50
- 閱讀權限
- 45
- 精華
- 0
- 威望
- 3
- 貢獻
- 5271
- 活力
- 3846
- 金幣
- 5027
- 日誌
- 19
- 記錄
- 104
- 最後登入
- 2018-8-15
 
- 文章
- 7364
- 在線時間
- 4829 小時
|
本文章最後由 andy826 於 2011-4-1 11:16 編輯 . G, _) R7 c& b% d! i g
* ^/ y. J3 k9 c5 W" E& d
潤餅的由來
s+ `0 A, K! ?4 \
; |/ v) \) K! j" W" o' V, I, C其實吃潤餅不是清明節的習俗,而是寒食節。寒食,就是不吃熱食。所以潤餅原則上是要冷食,而且前一天晚上要做好。只是後來寒食節的重要性被清明節取代,寒食節變得不受重視,原本屬於寒食節的活動也變成了清明節的習俗。
- n4 J0 L% {8 l, X; j- t# M
- i$ W0 I2 O1 K$ F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古代,它的重要性還不如其前一日的寒食節,掃墓也是較晚才出現的活動。然而由於清明及寒食的日期相當接近,久而久之,彼此的習俗便漸漸融合,形成了今日的清明節。 - d$ z- I2 H: x+ s! y2 F5 y
, B' T" Y0 q. X5 B
寒食就是禁火,只能吃冷的,或事先煮好的食物,相傳這個習俗起源於春秋時代,當時晉國有一 奸人欲害死大公子重耳,忠臣介子推便連夜護送重耳離開晉國。由於重耳平日頗關心百姓,因此在流亡期間,介子推仍盡心盡力的照顧重耳,甚至在飢寒交迫之時,還割下自己的肉給重耳吃,希望大公子能安然返國,做個勤政愛民的君王。 & C: X6 S4 X: ~
; G" G( v" l7 q0 M8 L$ M q
十多年後,重耳終於回國當上了國君,成了後來的晉文公,並一一犒賞流亡期間曾協助他的人, 將介子推給忘了。經旁人提醒,晉文公才猛然想起,趕忙差人請介子推前來領賞,誰知介子推已帶他的母親到深山隱居了,晉文公和臣子在山中尋覓了許久,仍遍尋不著。這時有人獻計放火燒山,認為介子推是有名的孝子,一定會背著母親跑出來。然而大火燒了三天三夜,仍不見介子推出現,等火熄滅了以後,人們才發現介子推背著他母親,已被燒死在一棵柳樹下。晉文公見了相當傷心懊悔,便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規定人民禁止用火,寒食一天,以紀念介子推的忠誠 。 - U# b" L! R4 X
! Y% u0 I! P& b9 N8 x7 \& t
至於吃潤餅的習俗,則早在唐朝就有:/ N% c" j4 _1 ~8 z8 ~6 H) @# S
8 Z& }2 ]/ `! v, l; C+ e; x* b) W早在唐朝,就有在立春吃春捲的習俗。社甫(七一二──七七○)就有句詩道:「春日春盤細生菜」。《四時寶鏡》中也說:「立春日,食蘆菔、春餅、生菜,號春盤」。有些地方也在清明節製作春捲,也稱為「潤餅」。 / I3 t* X3 Q+ i) B
- o5 n& x7 t0 ~2 a潤餅以極薄的麵餅為皮,餡料以春天出產的青菜為主,如豆芽菜、韭黃、芹菜、芫荽、荀絲、紅蘿蔔等,再加上豆干、肉絲、魷魚、蛋皮等,一律細切成絲,灑上花生粉、糖粉、海苔酥,捲成筒狀即可食用。: M0 v L; L. r2 i, U
% R" Y) o0 \# L( W7 |: K, h春捲也稱「潤餅」。早在唐朝,就有在立春吃春捲的習俗。社甫(七一二──七七○)就有句詩道:「春日春盤細生菜」。《四時寶鏡》中也說:「立春日,食蘆菔、春餅、生菜,號春盤」。有些地方也在清明節製作春捲,也稱為「潤餅」。
: i8 k! |7 D0 z1 A% q/ u+ |" {8 p9 R5 {6 o& Z1 a D
-------( Z h; w+ C7 i' X4 ?
資料來源?! 我copy的網頁也沒有寫他的來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