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3261
- 閱讀權限
- 40
- 精華
- 0
- 威望
- 3
- 貢獻
- 2818
- 活力
- 3445
- 金幣
- 15500
- 日誌
- 0
- 記錄
- 8
- 最後登入
- 2024-6-8
  
- 文章
- 3211
- 在線時間
- 1497 小時
|
人生如果以80歲來算,那40多歲就剛好在折返點上。有如馬拉松的折返點一樣,這十年正是人生最重要的轉換期。
0 u4 V+ v9 K! b- j
1 C) u0 @! w E二、三十歲,好的方面來說是個成長的過程,怎麼出錯都可以有再出發的機會。可是到了40幾歲,牽涉到的領域、要遵守的規範就更廣了。所面臨的局面是基於過往累積的經驗與實績來被衡量。這時候自己的應對進退,無論在工作,還是在家庭,都正面對影響未來人生的重大抉擇。
/ Z7 J( g8 b; \& |
r& b( L/ F. B+ g2 W* e$ b8 I從1萬名退休前輩訪談中,發現大家的後悔期間,從40歲開始:沒培養興趣、來不及換跑道、太少陪家人。想要人生不後悔,就要深耕40歲年代的黃金十年。
1 M+ a, n& C) A% r, F& u! u+ c- `/ G% T) X) M
40幾歲這個時期,沒有時時意識到問題存在,不知不覺就變得守成、守舊。就算有挑戰的心,但還是有一絲恐懼失敗,想要走風險小的路,因而猶豫不前。現實上隱約也可預知最後會選擇後者居多。幾乎所有的人,心裡雖知道不能這樣, 但還是屈於「以守代攻」的現實。從30幾歲轉換到40幾歲,最大的差別就是在此。
3 G3 N! M1 ^, y; A# B& D, M! w u3 C
對一個40幾歲的人來說,重視與年輕人之間的關係,是因為這關係與自己的成長密不可分。
; v% e: \) q" a! l. A7 S- ^
1 E9 P3 O6 G# o7 p7 g- o E! Z假如對後進的指導或是建議,結果他們發現這些對他們沒有幫助,甚至出現了反效果,他們就會認為你是個沒用的上司或前輩,自然不會把你當一回事。 M# @. ~+ u {% I. P) ?* F
) q5 ^! d8 E0 }, y& K# K. `所以,為了讓自己的指導與建議,能夠更加明確有效果,自己就要深入思考事物的本質,要知道用什麼樣的溝通方法,才可以讓一個本來不了解的人理解。就因為有年輕的後進,才可能造就出優秀的經理主管及前輩們。
2 f: n0 y' I: @6 u9 X0 C5 G- u) j; ?' {5 a% K% G9 I
老世代的人,上面已經沒有前輩可以提拔他們了。五、六十歲之後能不能位居閃亮的舞台,或是連個棲身之所也沒有,這與他和年輕人的關係如何息息相關。或許栽培後進的人已經忘了,可是受到栽培的後進不會忘記這個恩情。& E, g: G8 Y$ C: z3 D/ U# A
5 k9 F4 s' x( ?$ `5 X! Z年過40歲,應該將重視與年長一輩的關係轉為重視與年輕一輩的關係。與年輕一輩往來不但可以促使自己成長,也能帶來「情報」與「機會」。4 V$ l$ I5 F$ Z) f3 k' d3 m9 {" v+ c- p; A
) }: ~$ e4 ?8 ~% Z特別是年過40的人還把重點放在表現給上司看,周圍的人一看也知道這樣的人只是個「專拍上司馬屁的人」。或許真可以靠拍馬屁來升遷,可是實際上以前輩們的經驗證明:不被後進敬重的人,路是越走越窄而已。6 O. }* q7 {- X& a0 L: V( S$ J0 M
% n. O! a! Z. L1 u! t2 y# l' Z1 G$ q3 M! q" \' s, f* ]
3 e* C+ _4 H$ X( x7 Bhttp://tw.news.yahoo.com/%E4%BA% ... %A840%E6%AD%B2.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