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533
- 閱讀權限
- 30
- 精華
- 0
- 威望
- 3
- 貢獻
- 701
- 活力
- 34
- 金幣
- 1730
- 日誌
- 0
- 記錄
- 15
- 最後登入
- 2017-1-21
 
- 社區
- 風呂
- 文章
- 222
- 在線時間
- 201 小時
|
一個人品性好壞 ,4 d$ {3 j& I0 n8 Z( r0 s* ]& r
看家教即可知 !9 f/ ~& v1 r/ i% M7 G a" z* t
2 x% @$ g8 G' y8 l4 k
但願妳我都有好家敎 ,! ~* h4 r' d* M: J* Q7 u
下一代亦同 !& O0 s1 V8 A2 J
/ e& `5 y1 N+ ?* e! H
0 S9 _9 `( a7 ^
; k* b0 ], P) K2 c3 J# N
文/洪蘭
/ a/ f) ^( C+ p0 C; B3 o7 W/ t$ T# Y5 D) V4 C& w3 S, Z! v' n" ^
最近報導,有個留美碩士回國找工作時嫌東嫌西,一直以為自己條件好,工作會自動送上門。四年了,一直沒有找到工作,跟他同時回國交往九年的女朋友最近卻升到了副總經理,要跟他分手,於是他開車撞她,而且兩度掉頭再撞,一定要置她於死地。1 y5 C( P1 D, t U6 l- o: T
9 }; y; u6 A7 d0 v' D: P
這個案子最令人吃驚的是,兇手竟然把過錯怪到養育他的父母身上,認為是父母沒做好榜樣,提供優渥的生活使他失去奮鬥的意志。警察逮捕他時,從他車上搜出一封信,上面寫著:「我最大問題是一直沒有辦法自立,32歲連自己都沒有辦法養活,這個家比人家差,你們做父母的責任很大,我們都還在讀書,你們就不努力工作了,子女有樣學樣,變得懶散、不積極,你們根本不應該買房子給我與弟弟,讓我們太早就不學會努力工作、、、」先不說碩士生寫出來的文詞不通,孩子把自己好吃懶做的責任怪到父母頭上時,眞讓我們做父母的大吃一驚,心生警惕,要馬上檢討自己是否有豎立壞的榜樣。2 h. j# h6 I$ }. `1 b9 n) {
7 A$ G$ X2 g, O* k◎幼兒養成好習慣最重要
- W+ ]9 a6 Y1 M3 D9 i$ A% j4 f# A6 j) I& n
模仿是最原始的學習,孩子最早從父母身上學到基本的待人接物方式,所以父母的確必須以身作則,孩子才會教養得好;但是除了以身作則之外,還要立下教養的規矩並且徹底執行才行。因為人都是好逸惡勞,好習慣不從小養成,長大了不容易,而壞習慣更是養成了很難改。
4 h5 o% r7 P3 n! o. H! k' v/ N' Q: t. j7 _; e3 ]
從動物實驗中得知,一個習慣即使是戒掉了,還會三不五時再出現,只是強度沒有以前厲害,這叫「自然回復」,所以幼兒教育最重要在良好習慣的養成,而不是送去上什麼才藝班。* t. t! E# v# s) G4 Z
/ r& {4 s4 Q2 P( s
◎說話算話管教有威信# ~$ F H0 s- S5 o, d0 T5 i& D# F
5 _' ]4 _- s) w, L" k' B6 _+ ?; d 一個孩子要養成好的行為、習慣,需要有大人在旁,當好行為出現時,獎勵他,壞行為出現時,糾正他。管教孩子是越小的時候越容易,只要建立好規矩,以後不用操心,就像一棵樹,一開始長直了,以後便往上長成良林,一開始長歪了,以後不易扳正。2 v8 j3 \+ Z( j6 h$ \5 a* w
. C6 F+ ^5 d7 g" {$ m9 B8 `
小孩子可以用口頭斥責,偶爾講不聽時可以適度用手打他兩下屁股,教養孩子不能完全依書本,因為每個孩子不同,最基本的原則是令出必行,不要給孩子討價還價的空間;也就是商鞅變法時的第一個法則「民無信不立」。治國如此,帶小孩也是一樣,父母親說話算數,以後管教起來才有威信。
, d! G1 z/ c; ^7 _" U. I% {# I1 A8 F3 g% U. K
◎好家教擅用Time out技巧- n9 A1 y$ }2 ^2 j2 S( k
, _" \6 ^! A4 G/ q# _" l/ I
孩子吵鬧講不聽時可以「Time out」暫停所有活動,把他抱到房間關上房門;在外面餐廳用餐,便抱到車上,放在兒童椅中,把門關上,然後數數。每增加一歲,暫停活動的時間加一分鐘,所以如果是五歲的孩子暫停時間可以五分鐘,然後再打開門,跟他說禮。
5 N9 a5 x0 G t, z- z5 }, s7 e+ }$ R1 @7 b
3 B# h# v* k. `$ d) {◎孩子需學會尊敬父母
) y8 T, f* \! u5 I8 z' u3 b7 _8 ~! A/ S. |) b
最近我連續看到好幾次小孩跟父母講話用頂撞、不禮貌的態度,而父母都表現得無可奈何,有時還會自嘲:「說還好啦,我的女兒至少還跟我說話,某某的女兒除了要錢,不然不跟父母說話。」我很驚訝,也很憂心,如果還未成年,尚受父母撫育時,講話口氣就如此不尊敬,以後長大,還會將父母放在眼裡嗎?
9 D# G4 r: `9 j3 w& y1 g) w
8 p* z7 Q# Y& ]& ?0 I( x4 D◎父母扮演好監督保護責任
6 H C" V8 e; y3 v6 v( Z) m' Q2 S* j# `3 K8 U8 l+ V9 G$ \) j- d
目前有個很錯誤的觀念,以為跟孩子做朋友才是好父母,其實朋友是平輩,可以沒大沒小,父母是長輩,不可以如此放肆。* y2 v( G; C- I
: b U0 \2 Q( d, B
最近美國有位家庭醫生Leonard Sax寫了一本書《Why Gender Matters》,他說透過學校送到診所來做過動兒評估的兒童,竟然大部分不是先天性血清張素不足所造成的過動。他呼籲父母要認清自己是監督保護的角色,是孩子的監護人,不是他的朋友。最近研究也發現,不論父母用什麼管教方式,只要花時間跟孩子在一起,這個孩子的行為都會發展良好,人格也會正常成長。
, Q4 ]7 _ k9 t) ^# s1 P5 m# l0 F' u8 ]% L( \' ], I* {( P. D
在這個價值混亂的時代,父母的確要拿出榜樣、以身作則,花時間在孩子身上,把他教養好,不要栽培他念到了碩士卻一事無成,反過頭來埋怨父母害了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