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389
- 閱讀權限
- 45
- 精華
- 1
- 威望
- 23
- 貢獻
- 7156
- 活力
- 16704
- 金幣
- 133102
- 日誌
- 2
- 記錄
- 1
- 最後登入
- 2025-8-20
 
- 文章
- 3867
- 在線時間
- 1429 小時
|
平安就是福
N1 s0 F$ K B+ ]/ v" X, B7 ?4 x; N4 g7 T; W( ?; r
美國醫生的臨終選擇 / z4 A9 ] F8 s) ~% u$ `
3 ?( J5 Q% U) g; n面對癌症,大多數患者走著這樣一條路:
7 S" E y, Y3 x6 [6 a9 u& C' o先手術,花掉數萬元;
' z4 y' b9 V4 K! D& C然後化療,花掉數十萬元;
; Z4 N% P( u/ K. J+ M不行再放療,再花掉數十萬元;
0 N7 v& v5 l7 Z' ~& Q% Y6 w6 M1 y接著轉戰中醫治療,花掉數萬元,最終人財兩空。 ! Y* e4 \! z! D$ z- h+ }6 p0 ?2 k
; s( b1 J& z" s1 J. q: m親人離去後,很多人發現, * d9 ^/ E; J! K
我們對癌症並不瞭解,對治療投入了太多情感和期望,
$ b0 d5 Q: B8 E3 k& k4 l; u反而沒來得及讓逝者享受最後的親情。 0 g3 L* t( n$ l1 E7 ]' P+ i5 }
% y) O& T, U" L5 H美國是癌症治療水平最高的國家,當美國醫生自己面對癌症侵襲、生命臨終時,
: O% Z+ X7 h+ k( A5 A他們又是如何面對和選擇的呢? 5 o" c8 ?0 h& s4 ]5 X2 ~9 I' M
( H: ?1 R$ [' Z# Q* P! F6 `, N% O多年前,一位德高望重的骨科醫師,同時也是我的導師––查理, - H. L( o) s+ {, B7 n
被發現胃部有個腫塊。經手術探查證實是胰腺癌。 : q" T' m; t$ p2 n/ a0 s5 p
" o) N9 k" A3 \5 `+ {
負責查理手術的主刀醫生是國內同行中的佼佼者,
Y5 q% u S3 h1 ~並且他正巧發明了一種針對此類胰腺癌的手術流程, 8 w: S/ V [( O& t
可以將患者生存率提高整整3倍––從 5% 提高至 15%, - R) Y! l6 w! X M1 x6 \& I, E
(儘管生活質量依然較低下)。查理卻絲毫不為之所動。 0 A l; B/ q+ J. Z8 g& A7 ~+ Q* i
他第二天就出院回家,再沒邁進醫院一步。 - ~2 S, u I* d: Z
他將所有時間和精力都放在與家人相處,非常快樂。 ( |' Y* P" V1 x5 y' A
幾個月後,他在家中去世。沒有接受過化療、放療或手術。
8 O5 J, P0 u! N6 L他的保險商也省了一大筆錢。
1 s9 c6 p6 {' ]/ K$ F + z5 z! Q* Y t
有些醫生重病後專門在脖子上掛著“不要搶救”的小牌, ) |3 T, i# U: s/ x# g9 l8 q
以提示自己在奄奄一息時不要被搶救,
8 G' W# i3 D! s5 O" M3 z% ?+ K$ Q甚至還見過有人把這句話紋在了身上–– 5 n9 R& N* K2 c
0 ]& O/ P: \% e$ K/ y( n人們通常很少會想到這樣一個事實,
8 I& u% |! [, q! y( ~那就是––醫生也是人,也會面臨絕症、死亡。
- B, g* S7 R; G! a但醫生的死法似乎和普通人不同。 0 z* g, D. h% c& }) e! c
8 [5 a# r4 G* [' a3 C, z" _3 t
不同之處在於: + W6 {% Q/ m2 P; h6 I/ [9 F5 m
和盡可能接受各種治療相反,醫生們幾乎不選擇被治療。
3 d1 t) @+ q5 v! g. A因為他們知道病情將會如何演變、有哪些治療方案可選, , ?9 i* H6 D4 g
儘管他們通常有接受任何治療的機會及能力,但他們選擇“不”。
& W8 C* O' ^" F! b/ Q “不”的意思,並不是說醫生們放棄生命。他們也想活著, 3 K% U+ O4 {4 `" L2 h) I5 T9 m
但對現代醫學的深刻瞭解,使得他們很清楚醫學的局限性。 * C, E, H9 A" I) r. ?" ` ~+ g
4 Y7 @0 b8 h+ i- o/ Q. W' d職業使然,他們也很明白人們最怕在痛苦和孤獨中死去。 % N5 L! W! \ u, C
他們會和家人探討這個問題,以確定當那一天真正來到時,
& O- }( z8 H* J$ j5 M$ E8 Y; E- n他們不會被施予搶救措施––心肺復蘇術和隨之而來的肋骨斷裂 6 L& n& u. a) b, i) n
(正確的心肺復蘇術也可能會致肋骨斷裂)。
8 g+ L; X! T) T% V6 U# D* e . K) X6 ^9 I) C2 J, ~! M& ?
幾乎所有的醫務人員在工作中都目睹過“無效治療”。
l* t4 N* y# q& Q! R3 ~" O所謂的無效治療,指的是在奄奄一息的病人身上採用一切最先進的技術來延續其生命。 7 V8 g0 W7 S s3 I
; I9 a+ _: z+ _
病人氣管將被切開,插上導管,連接到機器上,並被不停地灌藥。
. @! y, o& F6 d5 d: m: `4 y) k這些情景每天都在 ICU(重症監護病房)上演,治療費可達到1萬美元/天。
& O( O1 s$ K2 P6 M: `
; M& s0 K. D4 O# P0 b6 K/ c" N這種折磨,是我們連在懲罰恐怖分子時都不會採取的手段。
$ ]& ]4 |2 {5 E% _9 z1 c我已經記不清有多少醫生同事跟我說過: 8 E" d0 R1 o0 \( O, J& x8 \; T! Y
“答應我,如果有一天我也變成這樣,請你殺了我。” ) V; N7 y7 n' M7 P- W6 g
7 L+ g- t5 |1 Y: g+ |$ u甚至有些同道專門在脖子上掛著“不要搶救”的小牌,來避免這樣的結局。 # {# b5 ]" J2 Q) ?
我甚至還見過有人把這幾個字紋在了身上。 4 ^& a$ W9 o1 y4 x9 d6 o
: o* u5 L: d7 M6 d- b& I! h& Z- |# \- U有時家屬所謂的“一切措施”的意思只是採取“一切合理的措施”,
# V3 k' S2 H" U- b3 O* U, v- ?0 P但醫生們會盡力做“所有能做的事”,無論它合理與否–– ; C* K9 W0 {$ R
3 }2 U% ?- J5 }/ n) g9 b% d4 C) a$ C
為什麼醫生們在病人身上傾注了如此多的心血和治療,
, k4 y U. h0 U( U卻不願意將其施予自身? . B+ s5 E" l# x& X# _4 C
- O d* G! [- t5 d) y# [2 c答案很複雜,或者也可以說很簡單,用三個詞足以概括,
$ h) F2 B9 W4 J4 \那就是:病人、醫生、體制。 1 H: L2 Y2 H6 r, Y% H& r L$ J
" i. q Q4 a' D: P$ U! Y( T
先來看看病人所扮演的角色。 ( u) j% Y+ z8 C* R% ~
假設甲失去意識後被送進了急診室:通常情況下,在面對這類突發事件時,
$ S4 E. p Y) a甲的家屬們會面對一大堆突如其來的選擇,變得無所適從。 . C- \( m; N3 L! v" L# c
& \" a/ n/ }/ i# M; _+ J
當醫生詢問“是否同意採取一切可行的搶救措施”時, & l; j7 \' R& X/ ?' }5 R ]
家屬們往往會立馬說:“是。” 於是噩夢開始了。
& y& ]8 z- r8 D) B/ D3 |
# [ C* M+ m( a' g: P4 F- A有時家屬所謂的“一切措施”的意思只是採取“一切合理的措施”,
; |7 t3 u5 a' r) I* b7 q6 Y但問題在於,他們有時可能並不瞭解什麼是“合理”;
B2 q0 T9 j3 r- `因為醫生在搶救時,他們會盡力做“所有能做的事”,無論它“合理”與否。
) a h8 U% \1 }9 f $ n& @& V) C; \7 z
不難看出,知識的不足、錯誤的期待是導致糟糕決定產生的主要原因。
8 M% D5 q: o* s當然病人只是原因之一。 3 h& Z, \7 b9 L5 H& {( ~& y5 _! j
$ u V+ e) K$ |+ V" c少數醫生用“有治療,就有進賬”的思路去做他們能做的事, 9 l' t: [. l4 m' J
更多醫生只是單純出於害怕被訴訟,而不得不進行各項治療––
& E' L+ {& o' d! y( Q醫生們也是因素之一。 5 x( r, }+ U/ _, A+ f$ g
問題在於,即使醫生本人並不想進行“無效治療”, ) v+ \! m' x- [9 C' }
卻因為有制度和法律在約束,
: O0 `4 m- g; G他也必須得找到一種能無愧於病人和家屬的方法。
# W& [% O; K4 Z" b( P' l 4 ?. b+ T2 T& c; [3 o' p
假設一下:
- ?/ M) E5 |# M0 T急診室裏站滿了面露悲痛,甚或歇斯底里的家屬們––他們並不懂醫學。
1 E% ]6 [. g( C. p! G在這種時候,想要建立相互的信任和信心是非常微妙且難以把握的。 - v7 O" T F7 c5 w3 N8 ?
如果醫生建議不採取積極的治療,
8 U0 ^/ @1 V/ i) z2 ]9 d3 x0 B那家屬們很有可能會認為他是出於省事、省時間、省錢等原因 : y6 \, p' J+ Z. S
才提出的這個建議。 % g+ A6 ?% s8 x5 n
7 T3 n' ?7 \7 n# {$ Z L* c3 i有些醫生能說會道,有些醫生堅定不屈, 7 }7 O7 [4 P C
但無論如何,他們面對的壓力都一樣大。 % N5 z! f" P4 @
當需要處理涉及“臨終治療選擇”一類的事宜時, : E& t- K1 k& |! y2 M$ J9 @
我會儘早把自己認為合理的方案––列出(任何情況下均是如此)。 3 l0 F% }; b o6 W
一旦病人或家屬提出不合理要求,
: m2 u/ M4 {+ X" ~$ v: K; L; C/ F我會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該要求可能會帶來的不良後果––解釋清楚。 + t! X- W) @; [+ `! i
但在很多時候,醫患雙方都只不過是這個推廣“過度醫療”的龐大系統中的受害者而已。 6 u6 ]6 x; p" @$ E( g% ~
在一些不幸的例子中,少數醫生用“有治療,就有進賬”的思路去做他們能做的事, ~: ` G0 R, X; ^1 K* [
為了錢而不擇手段。 # {2 g+ I3 J, o+ e- M" e2 _
而再更多的醫生們只是單純出於害怕被訴訟,而不得不進行各項治療。 : Q: z* I& Y: s# U4 K
4 E% T: ^$ g5 R' c) h醫生們仍舊不對自己過度治療,值得一提的是研究發現,
. B7 `, e$ I9 l7 g" g4 n" |: T: k生活在臨終護理所〈所謂安寧病房〉的終末期病人,
, O" |4 c' u0 P3 Z5 a1 ~) q比患有同樣疾病但積極尋求治療的病人活得更久–– , b' v& [" W& d% X/ ~5 A$ V
9 d6 `# U; v3 D
不過,醫生們仍舊不對自己過度治療。
+ j0 K4 b- [- x7 n( h! @! l因為這種治療的結局他們見得太多,幾乎所有人都能待在家裏寧靜地離去,
1 g( ^" F' Y6 m4 b( I' @+ D* i伴隨的疼痛也可以被更好地緩解。
1 }/ f5 b/ W+ m0 j" f更重要的是他瞭解醫學的進步,只需要對自己負責。
7 ^( F" L) f" M g. }6 R3 }5 c / Q9 A4 K/ }+ i" c
臨終關懷和過度醫療相比, s7 M: O( x- c. d, t0 ~4 c
更注重為病人提供舒適和尊嚴感,讓他們能安然度過最後的日子。 , v& B" F2 S9 O
3 ?7 A( @& S+ k9 D* e
很多年前,我的表哥生了一場病,事後查出是肺癌,並已擴散至腦部。 - R. h1 l6 i' E% d$ D& u* q
我帶著他去了各種專家門診,最後明白了:
$ O, ~- x3 M& O$ W% ^" Q! Z像他這種情況,如果採用積極治療的話,需要每週 3–5 次去醫院化療,
) j- }% m( A' G- U9 U1 G而即使這樣他也最多只能活 4 個月。
1 i7 {* P+ A; }* u( I . G3 e% F, v8 p$ g5 B' T
最終,表哥決定拒絕任何治療,僅僅服用防止腦水腫的藥物,回家休養。
) _: G7 f7 Q/ }; g( j" t0 J3 }0 H我們在之後的 8 個月裏共度了一段快樂時光,做了許多小時候愛做的事。
' B4 z6 e, @* x' O# Q; z7 Y$ b最後他昏睡了三天,安靜地走了。 $ d& p/ @- g2 u
$ R6 @9 t) Y) P" {3 \/ G" G7 y表哥不是醫生, ' E- |" ]; }& l6 }
但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生活的質量,而非生命的長度。 0 ]3 T" k* K! f2 W( |) |
: @4 d, p5 y) ^3 t( e2 t9 ]3 ]
假如死亡也有一種藝術形式,那它應該是:有尊嚴地死去。
0 {. e7 s1 W; F9 q. R- i ' o$ k D' Y Z
至於我,已經清楚地向我的醫生說明了我的意願。
. A* o0 T9 n4 |& A2 M當死亡最終來臨的時候,我可以不被奮力搶救,而是安詳地睡去,
. Y* `$ m8 K' e/ s就像我的導師查理,我的表哥一樣。 # N e( l! [; T, |
|
-
總評分: 金幣 + 4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