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355
- 閱讀權限
- 45
- 精華
- 0
- 威望
- 3
- 貢獻
- 3897
- 活力
- 11257
- 金幣
- 44043
- 日誌
- 9
- 記錄
- 37
- 最後登入
- 2017-12-9
 
- 社區
- 臺灣
- 文章
- 9422
- 在線時間
- 1428 小時
|
■危機投資 6檔搶短標的
) C2 E* l0 x4 ~! ^0 m9 f
& \6 F, G" `, T P4 s
- j0 h% S, \$ h/ {: K
1 M3 ]* w+ n& J8 B' A( s. F2 b
* M I9 x( U! _& E; \) `5 }/ O文‧陳春霖、邱乃倩( v) \7 F: z! V' I/ g
' e! J0 o9 i: |# ^7 p" _$ s歐美主要經濟體因債信紛遭降評事件,引爆全球股災,掀起亞洲新興國家救市舉措,波段反彈急升,政府基金著墨頗深,觀察後市中線欲V型連續大漲不易,但短線仍具相當期待。儘管現今市場許多人拿此次大盤指數重挫與2007年金融風暴來襲做比較,理周投研部也特別從事件主體性與融資餘額增減,以及政策投入資金多寡做詳實解析,提供投資人重新布局參考。另外,也從近期股價抗跌,量能變化具有漲相且基本面不錯,精選出中概內需、蘋果(Apple)概念等6檔短線搶股標的。
" u- [. h4 g+ [4 g7 q! q# V
I. q3 F! f8 y' E# |本波護盤力道 不若日本強震
( D# q1 ]& g2 D2 }6 _, o, w1 R, c, C- B P
首先來看政府基金著墨深度,後市發展或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法人指出,上周台股周線下跌169.85點,周成交量卻大幅增加1200餘億元,其中,外資賣超1266億元,投信則買超52億元,這樣的量能變化,可以肯定政府基金介入的痕跡。
. G5 i8 o& l) L; \7 o- u7 {7 T8 z
理周投研部表示,觀察今(2011)年3月11日日本強震後,3月15日台股挫低至8234點,根據資料顯示,官股券商占大盤交易比重高達4%,接著,政策持續加碼買進,大盤指數一路反彈至4月27日的高點9094點。反觀此次8月9日台股重挫至7493點,連幾個交易日官股券商交易比重占大盤最多僅達3%,且近日政策基金已有退潮現象,顯然護盤力道不若先前日本強震,主因指數急跌拉抬較易,其次是日本強震很可能波及經濟成長,政策需下猛藥恢復投資信心,而這次指數下跌屬於系統性風險,經濟前景並沒有預期看壞至極。綜觀上述,大盤中線不易再有大漲行情,然而短線搶反彈卻是值得期待的。
6 _/ i7 ~8 B8 m; m s
- ]4 E6 w- s, y, C/ }. Q另外,理周投研部表示,8月5日,標準普爾(S&P)調降美國主權債信評,不少人更是將此事件所引發的全球股災,與2007年次貸風暴做聯想。
3 f1 N5 }6 S; i& ^
( _8 T& }- G) S8 A' I若從歷史K線圖觀察,2007年第4季首先跌破自2006下半年開始的多頭長期趨勢線,然後於2008上半年做出了一波右肩反彈,之後全球股市陷入空頭走勢,直到2008年第4季至2009年第1季,才紛紛落底。# E" @" j3 Z4 v- @! w
, m; ]2 [/ ~9 D9 H4 M2 U兩相比較,若以融資餘額來看,可發現在月線圖上,融資餘額反倒成為多頭指標,在2007下半年至2008上半年,長達一年的盤頭,2008年的融資餘額再無超過2007年,並隨著股市走空,融資餘額一路遞減。 * I0 S6 D* h& s# n5 c8 s7 d0 `
! |* l4 h, M. B& t以今年來看,從年初高點9220點以來,3月15日日本強震傳出輻射災情當天,台股285點的跌勢,實已破壞了2009年第1季波段起漲以來的長期上升趨勢線,相當類似2007年底的情況,融資餘額更是從去(2010)年底就一路遞減。因此,第3季若能順利於本波下殺低點7148點止住,第4季應觀察的是,代表多頭的融資餘額,能否一舉超越年初水位,將顯示資金動能湧入股市,推動台股持續走揚。 : Z4 i+ P+ \' x% Q, @
5 j4 n$ [; y9 ~
債信降評 與雷曼兄弟事件不同 . B, [; t) n4 Y; ~. C. [1 y
+ U5 {, D, I0 r& J* T# b( l3 P- a" w
其次以事件主體性與基本面來看,2008年由貝爾斯登、雷曼兄弟破產爆發的金融海嘯,與今年S&P調降美國主權債信評等相比,雖同樣是由金融體系的不穩定引發的全球性恐慌,但本質上並不雷同。首先,次貸風暴引發,是由投資銀行購買次級房貸後,再大量發行不動產抵押擔保證券(MBS),並包裝MBS、就學貸款及其他衍生性金融商品,設計出各式各樣抵押債務債券(CDO)。
# b2 z* k( ?$ d& H+ N
- k, E( J; A7 I2006年後,美國商用、住宅不動產行情走弱,房貸貸款人紛紛違約,使得這些被大量發行、混合包裝,與極度槓桿操作的CDO,引發全球投資人信心崩潰,再進一步導致全球金融體系的流動性問題,更進一步引發全球實體經濟走弱。 而此次美國債信調降風波,根本沒牽涉到槓桿操作,且在調高舉債上限後,相當難違約
/ ?* J6 ?: z2 d0 a. Y' A$ 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