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33315
- 閱讀權限
- 15
- 精華
- 0
- 威望
- 0
- 貢獻
- 99
- 活力
- 55
- 金幣
- 424
- 日誌
- 0
- 記錄
- 0
- 最後登入
- 2016-5-23
- 文章
- 70
- 在線時間
- 48 小時
|
本文章最後由 沙拉脫 於 2015-7-27 12:30 編輯
臺灣高中歷史課綱微調案,為馬英九政府執政時期,中華民國教育部針對於舊有的普通高級中學的語文及社會課程綱要(101課綱)的調整案,官方稱為「普通高級中學語文及社會領域課程綱要微調」,在2013年通過。在官方中聲明中,宣稱這次課綱調整只涉及少數錯字及用語的調整,並改正了前一份課綱不合中華民國憲法之處,因此稱之為「微調」。但因為事實上對於高中歷史課程中的臺灣史進行了大幅度的更改,引發歷史教育學界及政界中的爭議[1][2][3]。除了歷史之外,包括國文科、公民科與地理科等課綱內容也被做出修正,但是其幅度不大,引起的關注也相對較低[4]。
馬英九政府執政之初,擱置了陳水扁政府時通過的課綱(98課綱),組成專案小組,重新修改了高中課綱(101課綱),歷經四年,在2012年公布施行。但支持修訂者認為其立場仍然延續了陳水扁政府時期強行去中國化的意識型態,不符合中華民國憲法,支持這次改為以中華民族史觀為論述的歷史觀[5]。
反對修訂者認為課綱調整檢核小組的組成,並未依循常規選任,多數之本職專長並非歷史領域,少有專長於臺灣史的學者,但是卻以「用語微調」的名義,針對臺灣史部份做出大幅度修改,推翻原有課綱委員的決議。這些修訂不符合民主程序、不具專業性、以政治力指導教學、企圖進行去臺灣化[6]。此外,課綱調整案「檢核小組」有多名組員是立場鮮明主張兩岸統一的臺灣統派組織成員,還有馬英九倚重的核心政、經幕僚人員,成員不僅政治立場同質性高,而且非本職專長[7]。包括民進黨與臺聯等政黨皆主張,在未完整公開微調案的會議記錄前,應先退回到使用舊課綱(101課綱)。
目錄 [隱藏]
1 背景
2 課綱檢核小組成員
3 國文課綱更改內容
4 地理課綱更改內容
5 歷史課綱更改內容
5.1 民間統計版本
5.2 國教院版本
6 發展過程
6.1 教育部長鄭瑞城時期
6.2 教育部長吳清基時期
6.3 教育部長蔣偉寧時期
6.3.1 2012年
6.3.2 2013年
6.3.3 2014年
6.4 教育部長吳思華時期
6.4.1 2015年
7 支持者
8 反對者
9 爭議焦點
9.1 民間提出的爭議點
9.1.1 軟性課綱與硬性課綱
9.1.2 多元文化與中華民族文化獨尊
9.1.3 修改程序不符民主與專業
9.1.4 成員背景爭議
9.1.5 政治過度干預學術
9.1.6 歷史課綱與臺灣原住民族
9.2 國教院列出的爭議內容
10 新聞議題
10.1 座談會中批評我國最高山是珠穆朗瑪峰的澄清
10.2 白色恐怖與二二八事件內容的澄清
11 參見
12 參考文獻
12.1 腳註
13 延伸閱讀
14 外部連結
背景[編輯]
在解除戒嚴後,臺灣各高中使用的首份課綱,在1990年修訂、1995年發布,1999年(民國88年)開始實施,稱為88課綱[8]。88課綱中,臺灣史首次成為獨立單元,但仍附屬於中國史之中。1997年,教育部長吳京,在國中推出《認識臺灣》教材,分為社會、歷史、地理三冊,但其內容受到部份學者反對,以臺師大歷史系教授王仲孚為首,集合王曉波、黃麗生、潘朝陽、陳昭瑛等人,編寫《認識臺灣國中教科書參考文件》,批評李登輝總統推動的《認識臺灣》教材涉及臺獨意識及及日本皇民史觀。2001年,陳水扁總統主政時期,為因應九年一貫教育課程的實施,由教育部長黃榮村聘請委員重新修定課綱。歷史科召集人張元,將臺灣史獨立成冊,但在2003年,因受到立法院及媒體攻擊,辭去召集人職。此份課綱在2004年教育部長杜正勝時期,以「普通高級中學暫行課程綱要」名稱公布,在2006年開始使用,稱為95暫綱。在95暫綱中,臺灣史首次獨立成冊,脫離中國史範圍教授。在周梁楷接下歷史科召集人之後,重新推動課綱修定,於2008年(民國97年)通過,原預計於2009年(民國98年)開始施行,又稱98課綱[9]。
但2008年10月,在總統馬英九執政後,擱置了國文科與歷史科課綱,組成專案小組,進行課綱調整,引發各界關注。2012年,專案小組完成課綱修改,對外公布,稱為101課綱,開始教科書編寫送審。但在2014年初,教育部以進行「錯字勘誤、內容補正及符合憲法之檢核」為由,組成檢核小組,進行針對高中國文與社會科課綱的「微調」[10]
2008年至2014年間,在馬英九政府執政下對高中課綱進行一系列修改,課綱微調案是其中之一。原課綱在2012年通過,稱為101課綱[11]。經檢核小組更改過後,教育部於2014年2月10日正式公布「微調」課綱(103課綱,即民國103年課綱)[12]。自由時報報導指出,在抗議聲浪不斷與法院敗訴的情形下,教育部依然強推,並表示這份被調整過的課綱所編寫的教科書將在2015年8月開始使用,引發全國譁然,各界人士和民間團體針對資訊不透明、程序草率與內容爭議提出強烈質疑和抗議[13]。
但事實上教育部於臺中一中所舉辦的普通高級中學國文及社會領域課程綱要微調座談會已提出說明,關於臺北高等行政法院一審宣判教育部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微調未提供完整公開資訊敗訴一事,教育部鑑於該審判決錯誤適用政府資訊公開法第 18 條第 1 項第 3 款規定,顯有判決違背法令之違誤,故已決定向臺北高等行政法院提出上訴。有關政府資訊之公開,依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之規定,國會行使調查權須組成調閱委員會或調閱專案小組,經院會決議始得為之。如人民得要求政府機關提供相關政府資訊,進而對於課程綱要調整之審查過程進行直接監督,與立法院行使政府資訊調閱權,顯不相當。教育部基於課程綱要之研發、審議具有高度之專業自主性,為使各委員於修訂或審議過程能專心致力,避免無謂干擾,經衡酌相關公益,裁量公開相關會議紀錄及於課程綱要發布後之課程綱要修訂過程公開委員名單,以及不公開記名投票單等政府資訊,係屬合法妥適之行政裁量。[14]
此外,臺灣原住民族團體認為,此次修改,再度強調漢人中心史觀,忽視了臺灣原住民族的地位[15]。
另抗議團體針對教育部未公開提供課綱調整過程的過程資訊,在臺北高等行政法院提起訴訟。在一審中,教育部敗訴[16]。教育部認為這些資訊應在立法院組成調閱委員會或調閱專案小組,經院會決議後才能公開,對此判決提出上訴中[17]
課綱檢核小組成員[編輯]
教育部尚未正式公開課綱檢核小組成員名單。根據《自由時報》記者報導,其中包括世新大學中文系兼任教授王曉波、佛光大學中文系教授謝大寧、臺大政治系教授包宗和、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朱雲鵬、臺大中文系教授陳昭瑛、政大中文系名譽教授董金裕、師範大學東亞文化暨發展學系教授潘朝陽、高師大地理系教授吳連賞、海洋大學海洋文化所教授黃麗生、世新大學通識中心教授李功勤,並由王曉波擔任小組召集人[7]。另國教院院長柯華葳曾參加過第一次的檢核小組聯席會議。「檢核小組」之下依據學科又設四個分組,分別是:國文(陳昭瑛、謝大寧、董金裕),歷史(朱雲鵬)、地理(潘朝陽、吳連賞)、公民(朱雲鵬、包宗和)。其中,歷史分組另有世新大學通識中心教授喻蓉蓉參與。
立法委員鄭麗君取得國教院的「十二年國教領綱研修計畫總計畫第七次聯席會議紀錄」會議紀錄,對外公布。教育部在十二年國教教綱修定上,未依照慣例,勾選國教會中的人員,而是另外提出新名單,新名單上的人選全部保密。在會議記錄上的人名全部保密,沒有發言摘要記錄,只提供結論。前課綱委員周婉窈指出之前的課綱修訂委員皆是學界人士,名單都會對外公布,會議記錄上也會有每個人的發言記錄。鄭麗君質疑教育部沿用了這次課綱微調案的黑箱作法,但是國教院認為,保密是為了避免委員因為身分曝光而不敢發言的寒蟬效應,在課綱完成修訂,對外公布後,就會公布委員名單[18]。
國文課綱更改內容[編輯]
98課綱與101課綱比較,臺灣相關題材作品由二成減少至一成,文言文作品比例提高[19]。
根據朱宥勳的說法,政府宣稱在國文課綱只「微調」了兩處,但比較98課綱與103課綱,國文課綱至少調整了五個地方:
在舊課綱當中,文言文比例採累進制,高一40%、高二45%、高三50%,各家教科書可保留正負5%增減的空間。新課綱則規定總體文言文比例是45%-65%,但取消教科書商的增減空間。
在課綱附錄中,有編選考清單,舊課綱裡,編選參考清單有40篇,其中臺灣題材的有8篇;而在新課綱裡,參考清單有30篇,其中臺灣題材的剩下3篇,比例從20%減少到10%。
舊課綱中列出的選修科目,包括區域文學選讀、小說選讀、論孟選讀、語文表達及應用。新課綱中,則只有中華文化基本教材。
舊課綱中,列有核心能力一節,用以評估教學成果。在新課綱中遭刪除。
舊課綱中,列出選文標準為:「選文應語言曉暢、具文學性,並顧及當代議題(如:海洋文化、性別平等、人權法治、生命教育、環保教育、永續發展、多元文化等議題)。」在新課綱中遭刪除[20]。
地理課綱更改內容[編輯]
地理課綱部份,主要是為用語修正,內容改變不大。但在其中加入「外籍新娘」、「菲傭」、「印傭」等名詞,遭民間團體抗議,認為違反2008年通過的入出國及移民法中的反歧視條款[21]。
歷史課綱更改內容[編輯]
民間統計版本[編輯]
98課綱與專案小組於2012年公布的101課綱,除第四單元中華民國統治時期,內容相去不遠。根據臺大歷史系教授周婉窈統計,104課綱歷史科的內容,與101課綱相較,臺灣史課綱:微調前1,937字,微調後共2,404字,被修改1,169字(新增818字,刪除351字),比例達60.4%。[22][1]。惟微調過程中許多增刪內容其實是文字位置的調整,例如歷史課綱的(一)-3-1-3被併入同單元1-1的「理番政策」中,此外還有課綱間的移動,如「白色恐怖」由公民課綱移動到歷史課綱等等,故其計算出的比例可能有爭議[23]。
在臺灣史部份之外,中國史課綱,修改佔全部比例3.0%,清代以前僅有0.7%。世界史課綱修改比例2.2%;扣掉中國文化則占2.7%。這次課綱微調後,主要改變在於歷史課綱部份,特別是針對臺灣史。
根據自由時報及民報的報導,微調過後的課綱,在臺灣史部份的主要不同處為:
第一單元,早期臺灣,有五處變動。強化漢人來臺部份,增入宋元對澎湖的經營,加入史實有爭議的顏思齊,刪除濱田彌兵衛事件與麻豆事件,減少介紹早期漢人殖民社區[24]。減少對大航海時代的介紹[25]。恢復傳統西方列強興起與殖民地擴張的內容,刪除臺灣與世界體系互動部份,荷西治臺改為荷西入臺[26]。將鄭氏王朝改為明鄭,刪除鄭氏王朝與國際互動的部份,包括明鄭與荷、英所訂條約的內容,其與清朝的談判,改為強調其覆亡的過程。
第二單元,清朝統治時期。將清朝改為清廷,強調原有的鴉片戰爭、羅妹號事件、牡丹社事件,大幅度增加中法戰爭的內容。強調清朝時對臺灣的現代化建設[25]。
第三單元,日本統治時期,改為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加入日本時代臺灣與中國的互動,如孫文來臺尋求對中國革命的支持,以及五四運動對臺影響。淡化日本對臺灣建設的內容[26],強調日本殖民統治,日商的經濟壟斷與剝削[25]。
第四單元,中華民國統治時期,根據「臺灣與海洋亞洲」研究社群在臉書發表「高中臺灣史課綱『微調』教育部說詞vs.真相版」及「臺灣史課綱變動表」比對後指出,光課綱「字數」在「微調」後,修改內容達139.3%[1]。原課綱以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分別介紹,改定後,大幅增加了政治方面的內容,社會文化合併為一節,大幅刪減文化發展方面的介紹。以光復取代接收,強調政府各項施政的正面成就,將經濟發展成果與政府政策連結,刪除環保方面的影響[24]。臺灣地位與兩岸關係中,刪除與兩國論有關部份,避免提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存在,改為中國大陸,模糊了臺灣的角色,使學生認為臺灣與中國是一體的[26]。
國教院版本[編輯]
2015年7月8日,馬英九總統在政治大學的座談中,稱這次修改造成的爭議有一百多處,並舉出以慰安婦、光復及接收用詞、臺灣人抗日、228事件及白色恐怖等例子,認為以比例原則來說,不需要重修。7月9日,國教院發出新聞稿,認為以主題來說,此次修改造成的爭議共有17處[27],分別為:
「原住民」改為 「原住民族」,有消滅平埔族的爭議
「國際競逐時期」改為 「漢人來臺與國際競逐時期」
「鄭氏統治」改為 「明鄭統治」
「日本統治」改為 「日本殖民統治」
「接收」臺灣 改為 「光復」臺灣
當代臺灣架構從主題式,改為依時序脈絡敘述
「大航海時代」改為 「漢人來臺與大航海時代」
「荷西治臺」改為「荷西入臺」
新增 「臺人與抗日戰爭」
「多元文化發展」改為 「中華文化與多元文化的發展」
刪除濱田彌兵衛事件、麻荳事件
「清代治臺政策」改為 「清廷治臺政策」
鴉片戰爭迫使清廷在臺灣開港通商的敘述爭議:在英法聯軍之役後簽定天津條約與北京條約,清朝才將臺灣納入開港通商。
臺灣成為當時全中國最先進的省份,說法有爭議
臺灣與甲午戰後晚清變法運動與辛亥革命之互動,包括孫中山來臺尋求臺人支持,以及臺人參與革命及中華民國之建立。
新型態本土知識菁英的形成,及其受到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的影響與作為
「慰安婦」改為 「婦女被強迫做慰安婦」
發展過程[編輯]
教育部長鄭瑞城時期[編輯]
2008年5月20日,馬英九宣誓就職中華民國總統。10月27日,教育部召開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發展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會中,國文科召集人柯慶明教授發言為文言文、白話文之爭議提出說明,而歷史課綱則未有討論,與會代表皆支持98課綱通過。會議結束時,教育部長鄭瑞城直接裁示,國文與歷史課綱擱置,其餘通過[28]。與會的歷史科召集人周樑楷教授,以及林富士教授曾發言抗議,但不受採納[29]。
會議結束後,在王曉波提議下,教育部組成研商高中課程綱要專案小組,對國文與歷史課綱進行調整。專案小組召集人吳文星,委員王曉波、廖隆盛、呂芳上、黃秀政、周婉窈、王文霞、孫若怡、翁嘉聲、周愚文,以及五位高中老師,李彥龍、藍朝金、林桂玲、伍少俠、林秀蓉。專案小組運作期間,黃秀政中途退出,由呂春盛取代[30]。
教育部長吳清基時期[編輯]
2010年初,教育部長吳清基改組專案小組。呂春盛教授和林桂玲教師解聘,此外增聘九位委員,汪榮祖、林滿紅、陳永發、黃克武、許雪姬、張勝彥、陳正國、楊國賜、張曉英,增聘委員多數出身中研院史語所,主要以中國史專家居多。2月25日,課綱委員周婉窈在南方電子報上,透露教育部預備更改高中歷史課綱(98課綱),更換課綱修訂委員,並施壓委員通過王曉波提出的修正方案。周婉窈因此宣布退出專案小組[30][31][32]。2月26日,民進黨立法委員針對此事提出質詢,行政院長吳敦義承諾臺灣史和中國史的比重不會改變,臺灣史維持獨立成冊,不會改變[33]。
9月18日,中國統一聯盟等民間社團,在教育部外發起遊行,主張將歷史教科書中分離主義(臺灣獨立運動)的內容刪除,以中華民族觀點重新編寫[34]。
教育部長蔣偉寧時期[編輯]
2012年[編輯]
2012年2月,蔣偉寧接任教育部長。專案小組公布審訂過後的課綱,進入出版社編寫教科書、送審的階段,預計在2013年(民國101年)年施行,即101課綱。大致保持了98課綱的內容,除第四部份中華民國統治時期改動外,其餘部份改動不大。5月,教育部發給審議委員一份民眾建議意見書,其中內容分為三級:必要修正、強烈修正、積極修正,要求歷史教科用書審定委員根據投書修改教科書內容[35]。6月,教育部安排臺大政治系教授張亞中加入高中歷史教科書審定委員。民進黨立委鄭麗君指控教育部安排統派學者進入高中歷史教科書審定委員會,意圖「去臺灣化」。張亞中與王曉波等委員強調,此次審議是依照中華民國憲法來進行教材修改[36][37];之後又澄清並強調高中教科書審查 「符合法製程序」並「尊重教育專業」[38]。
6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臺辦(又稱中共中央臺灣工作辦公室)發言人范麗青,在記者會中,希望臺灣遵從「主流民意」,將臺獨內容刪除,回到「正確的道路」上[39]。
臺灣科技大學退休教授劉進興、輔仁大學歷史系教授陳君愷等人發起「我是民眾,我反對竄改歷史」搶救歷史教科書連署,獲得超過五千人連署,要求教育部也將他們的意見納入教科書[40][41]。張亞中與王曉波等人也發表決議文反制,要求歷史教科書編撰應謹守憲法,避免造成一中一臺或兩國論的史觀[42]。
7月11日,立委邱毅在國民黨中常會發言,要求刪除教科書中有關臺獨與日本皇民化的內容,主張將臺灣史併回中國史中,編寫為本國史。馬英九認同,認為現行歷史教材違反憲法規定。被外界認為是一個正式的政策宣示[43]。但國民黨文傳會主委莊伯仲回應,馬當天僅裁示「請行政院轉請教育部慎重處理」。教育部官員也說,尚未收到總統要重啟修訂高中歷史課綱的任何指示,至於鄭麗君上週親送的大眾意見書,已轉國家教育研究院,會送近期開會的歷史教科書審定委員會討論。[44]
2013年[編輯]
2013年7月18日,臺大政治系教授張亞中與兩岸統合學會,成立克毅、史記、北一出版社,編寫三個版本的高中歷史教科書,希望「導正偏差史觀,撥亂反正。」,主張將日治改為日據,引發爭議。教育部則希望兩個立場都可以存在[45][46],通過日據版本的教科書,但幾無任何高中採用上述三家出版社所出版的歷史教科書。[47]。
7月21日,臺灣教師聯盟與臺灣教授協會在教育部外舉布條抗議,反對將高中教材中的日治改為日據[48]。
7月22日,行政院宣布,所有公文書中,一律改日治為日據,並通函各中央與地方機關,但是高中教材部份,則尊重各出版社,不作強制更改。此措施出於馬英九總統授意,理由是「基於維護中華民國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49]。民主進步黨與臺灣團結聯盟表示反對[50][51]。歷史學者擔心因公文書強制改為日據,可能造成史料及研究被迫修改[52]。
為執行行政院更改日治為日據的命令,教育部組成高級中等學校及國民中小學社會及語文領域檢核小組,預備針對不符合要求的名詞進行修改。由這個任務小組進行歷史課綱微調工作,提出方案,交由國教院執行。
11月23日,檢核小組召開第一次會議,國家教育研究院院長柯華葳最初只要求檢核小組對教科書中的名詞進行檢視,提出報告。朱雲鵬在會中提出臨時動議,建議由檢核小組直接微調課綱,在會中獲得通過後,開始進行課綱內容的更改[53]。立委鄭麗君批評程序錯誤,朱雲鵬認為檢核小組有權限更改課綱[54]。
2014年[編輯]
2014年1月17日,教育部召開公聽會,公布普通高級中學歷史科課程綱要部分修正表。
1月23日,包括臺灣教師聯盟、公投護臺灣聯盟等多個本土團體至教育部前抗議,要求教育部撤換課綱總召王曉波及課綱委員謝大寧,並加開公聽會。民進黨發表聲明,要求停止調整高中課綱。
1月27日,約有兩百位民眾至教育部前提議。教育部發表聲明,此次修定在不更動課綱教學時數的前提下進行,主要在於錯字勘誤、內容補正及符合憲法之檢核等面向,同時並依據我國憲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規定,檢視課程綱要中相關用語,以符合法制及社會實際需求[10]。在12年國教課程審議會進行表決後,以多數確定通過經檢核小組修訂的國文及歷史、地理、公民共四科課綱「微調」。《自由時報》報導,教育部曾動員國教審議委員,促使課綱修正通過[55]。
1月29日,臺南市長賴清德宣布臺南市拒用教育部的最新課綱。2月5日,民進黨中常會決議,民進黨執政的6個縣市(高雄市、臺南市、宜蘭縣、雲林縣、嘉義縣、屏東縣)將不配合教育部這次片面黑箱通過的歷史課綱調整,杯葛教育部違背事實以大中國觀看世界,去臺灣化[56]。
2月6日,教育部部長蔣偉寧受訪時表示,課綱調整合憲、合法、合程序,將會在2月10日公告通過。課綱調整後,由教科書出版公司自行編輯教科書,由學校自行選擇,希望地方政府不要干涉學校自主選書權力[57]。主任秘書王作臺認為,調整課綱符合程序,主要目的在於去日本化,以及符合中華民國憲法[58]。
2月3日,公民教師行動聯盟發起連署活動《堅持程序正義,反黑箱微調》,認為此次調整不符程序正義,要求教育部公開檢核小組成員名單,及會議記錄,重新討論調整內容,以符合民主程序。2月10日,包括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公民教師行動聯盟、高中公民、歷史及國文老師、高中學生社團、臺灣文史系所大學教授、公民與法治教育基金會、臺灣教授協會、司改會等十多個團體,要求教育部暫停實施微調課綱,要求公布檢核小組名單及相關會議記錄[59]。原住民族青年團體,也召開記者會,抗議課綱中沒有納入原住民族觀點,要求撤銷課綱微調[60]。
2月14日,數個臺灣原住民族團體聯合召開記者會,要求把制定課綱的權利,還給原住民族,拒絕政府繼續以殖民心態對待原住民族[61][62]。
2月20日,臺灣永社並認為教育部長蔣偉寧在1月主持的課審會議程記錄中,寫下高中分組會議「同意」公民課綱微調,但與會者會後轉述,會議內容應是「不同意」微調。以此告發蔣偉寧偽造文書[63]。臺灣人權促進會去函教育部與國家教育研究院要求公開課審會議成員名單、完整會議及投票紀錄,遭到教育部拒絕,提起訴願遭拒,向行政法院提出訴訟。
2月28日,為抗議高中課綱微調違反程序正義,公民覺醒聯盟與公民教師行動聯盟發起兩天一夜的『228翻轉教室 - 街頭公民課』,街頭抗議靜坐活動。[64]估計上百人參與靜坐、公民論壇及晚會,其中5位公民老師更展開飢餓28小時靜坐,以行動表達抗議。[65]。
政大臺史所教授薛化元經電子郵件發起連署,反對此次歷史課綱調整。3月9日,在臺南召開記者會,發表共同聲明「我們反對違背學術專業的微調課綱」。此次聲明,共有139位歷史相關科系研究員與教授參與,總共包括中研院2位所長、30位研究員,以及大學歷史系8位系主任、6位臺灣史相關所長、系主任等加入,是臺灣第一次以歷史相關學者教授為主、連署最多的公開聲明[66]。
3月28日,中研院研究員張茂桂因為不滿教育部過份干預課綱修定工作,以及教育部長蔣偉寧對太陽花學運的發言,宣布辭去十二年國教總綱研修委員[67]。
5月5日,史記文化事業出版社的歷史教科書出現「臺獨運動會讓臺灣的社會陷入國家認同錯亂」等字眼[68],對於日治時期較多負評,在中國史方面稱之為「我國」。另史記文化事業代表人鄭旗生擔任兩岸統合學會執行長,引發部分網友及政界人士對去臺灣化及大中國思想復辟的質疑。[69]
https://zh.wikipedia.org/zh-tw/% ... E%E8%AA%BF%E6%A1%8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