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eta 愛北大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樓主: 桂格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音樂] 請教各位喜愛音樂的發燒友

  [複製鏈接]

227

主題

60

好友

1萬

積分

博士班

Rank: 8Rank: 8

文章
3737
在線時間
1417 小時
71
發表於 2013-1-17 07:30:23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阿慌 於 2013-1-17 08:24 編輯
, ^2 P$ _" l6 U1 n  e9 u, h/ V( ~) U* l7 u
比如小提琴,如沒有了光澤,就失去了生命
. K2 f0 h4 I! |- z  }6 o有了絲絲入扣的纖細感,在空氣中就會散發出弓弦交會的松香味
8 s) p; X" U- s3 W# p: H能夠貼切近聞其琴體共鳴的震顫,就會還原現場聆賞的效果( R& {( v! w; R( b
但日系音響體系,受到其傳統演歌文化的影響,聲音偏向細薄清瘦
) R, r: p: U2 a在小提琴的表現雖有細緻的光亮,但會有傾向單薄乾窄,缺少潤澤的軟調6 M# {' B8 {2 O- q2 Y6 a* D- e" D
所以,高音還能表現出厚度,才有可能是耐聽得好聲
0 K% l) a# q' D/ r2 E: K日本所謂的好聲,在早期機器中陳現了他們的文化
) @( Z7 K; J5 w8 N' W1 }包括美國的Marantz品牌賣給日本後,因改變了系統體質,身價大跌; k. W; W8 j/ A1 X2 h4 P+ w/ x
這也是歐系小廠的機器都能勝出日系大廠的原因,包括價格也是日系的一倍以上$ ]# _2 v5 W0 A, {0 D
天價的銘機,日系幾沾不了邊,我們打開歐機,所見皆空,真不知道鈔票丟到哪去了+ T* c  p$ f  p% V8 _, x. v

5 t6 r6 ~/ d  l6 t) a0 D# z$ e9 `: J# Q/ o0 A
在音響的多元世界及個人個性與人格特質偏向的取捨,懂得尊重他人的品味也是非常重要的
. l" o: H/ u; ]5 Q近年如 accuphase等大廠,為能贏得市場的一席,多已國際化,
  ~3 A  x8 z8 O  z3 S對其單薄乾扁的音響特質,也有了歐美化的鬆動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FB : 宇宙的真實

3436

主題

214

好友

1萬

積分

博士班

Rank: 8Rank: 8

社區
臺灣
文章
9422
在線時間
1428 小時
72
發表於 2013-1-17 08:35:52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歐陽 於 2013-1-17 08:38 編輯
$ o* y- \% M! k& E2 ?3 i- y% L) y5 h/ Q/ \# N) G
聽音響的主要原則在通透
5 a  k- U. x" A高音需細緻飆揚,穿透力強,不能尖銳,光而潤澤,不可有毛邊的乾燥瘦薄感及粗糙的刺耳痛感; j& O" l$ g3 Z' g! l4 ~' H* u
中音要圓潤厚實,飽滿有光澤與潤度,如水的流暢感,如木質的滑柔感
. i7 \2 O+ v; J9 b& ^  低音則需下潛有緻,透底三分,厚實Q彈,層次分明,不能含糊混沌攪攉一氣只有轟聲,需如Q糖軟而有形,不似棉花鬆散無聚  
6 p0 l, T  \1 k* s2 b) d! h$ B- G: V8 w

$ |4 ?+ X% o# @5 F1 ]8 ~) F在音響的多元世界及個人個性與人格特質偏向的取捨,懂得尊重他人的品味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股票及期貨市場,散戶投資人成功的不二法門不外乎兩種,一是非常幸運;一是非常自律

5

主題

7

好友

1667

積分

大學生

Rank: 6Rank: 6

文章
99
在線時間
369 小時
73
發表於 2013-1-17 12:22:27 |只看該作者
個人分享一點心得順便與大家聊聊,若有高人指點那就謝謝啦。6 y$ O, H7 g$ m( ?: Z: o! G
) E1 v' Q7 r, u+ Z) F+ J
2年前因為新家裝潢,心裡一直有個想法,就是理想中的聆聽環境(純屬我想要達到的)應該要符合以下幾點:( n- M" P6 W4 v, z& g
6 p: ^/ x/ B* h! J8 f* e, F$ L
(1)以音樂為主,影音為輔
. j4 D9 l  l$ O7 _1 ~! Q3 T# n5 W
         我因為工作忙碌,最大的心願是下班後有個很棒的氛圍可以聽音樂+閱讀。而音樂主要是以古典、Jazz為主。尤其是在夜深人靜時,溫暖的人聲或是鋼琴、小提琴+一杯好茶+閱讀,那可真是人生一大樂事!$ s8 B! I8 K3 q4 k" e+ ?; D6 q

! h' Z9 d7 I- \但是問題來了?這樣的要求,在多聲道的影音環境真的很難達到。個人淺見是,AV影音對於電影聲效的要求與兩聲道所要達到的,真的是差異很大。到底如何整合在同一個客廳呢?0 z5 a( r  @3 X! d" r9 F, O1 x

% H  z+ p  J0 ~" T(2)因為數位流的影響,很多高解析度的母帶(比CD44.1還要高出許多)檔案陸續可以上網購買,那要如何找一個很大的音樂資料儲存空間,透過簡單的遙控,而播放出純音樂 or 多聲道的藍光電影?
$ x+ M4 R' ?% R7 u
# r4 a. m3 Q; c, ], u(3)家裡的客廳、書房的電視、iphone、ipad是否可以透過同一個資料庫,在家裡的任意個房間、甚至在任一個家裡以外的地方,都可以聆聽或觀賞影音?但是重要的是除了聽得到,也要兼顧音質!: c4 G$ Q: ^& w8 E$ K

& F% x0 P+ K4 \7 Y0 j; N# J: d! L我除了上網爬文、還去各音響店問老板、參加音像大展、上課......真的是一條難走的路!7 K# S- H9 E9 m) A" ]0 R  L2 \' L
" I, A( }' r, \# e* u5 t
後來我是這樣做的:
2 T" o7 A' r) V
. K: q0 m% e3 X% u6 G" h3 z(A)之前很多的CD片如何聆聽?" L- T& s0 h% v+ \$ e6 ^4 ~1 R

7 H* O1 Z3 p- M買了簡單的SONY藍光機,純粹作解碼用,訊號輸出到DAC,讓專業的DAC作數位轉類比的工作。再讓訊號從DAC到兩聲道的管機,再連接到兩聲道的喇叭。這樣就跟原來我的兩聲道聆聽方式一樣。我建議藍光機--》DAC的連線用「同軸線」,我有試過光纖,但是聲音太乾沒有水份,而同軸的話聲音較為渾厚。這也奇怪,一樣是傳輸數位信號,居然還是這麼不同,請各位大大指點其中的奧秘吧!
! Q+ D, H1 R' `+ P9 a- n/ O  ^
7 S8 o4 S4 P' s  `% |$ G(B)藍光片如何聆聽?. R2 _& [- y9 M

9 t. o: n/ y+ x+ d) |8 I7 B從藍光機透過HDMI輸出到多聲道的AV擴大機(AMP),再連接到多聲道的喇叭!其中我的(A)中的兩聲道主喇叭如何連接?從AV AMP ———》DAC——》兩聲道喇叭。缺點是兩聲道喇叭的音質不好,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訊號走了太長的路徑的緣故,還沒想到方法!
' b/ Q. w* y+ P0 N- j, A
7 @4 v  q# Q- R* ]) c& }(C)至於已經把CD rip 成數位格式(AAC)的檔案,以及高解析度的影音檔案如何播放?8 E6 |5 Q  F/ j$ z

* \- P' `: r- j4 I+ @我把這些音樂檔案放在電腦裡(iTunes),影音檔放在NAS裡。要看電影,就利用多媒體播放機去抓NAS的檔案,輸出到投影機。此部份建議用有線網路(RJ45)連接。我試過無線連接有時會delay,因為藍光檔案動輒10~20G。
# h/ `6 v2 f8 D# q至於音樂檔案就用ipad當遙控器,控制MAC電腦去無線串流音樂到 AV AMP(有AirPlay功能)。好處是播放簡單,Itunes 的UI設計的好用,美中不足的是音質「普通」。但是要音質好,目前所知只能把音樂檔放在NAS,透過有線接到「多媒體播放機」輸出到DAC——》兩聲道AMP,缺點是多媒體播放機遙控的界面不佳。這部份期望前輩可以指導指導,一解我的疑惑。# N( }) m. j2 h  Z. e
, Q7 m8 v9 Y3 O6 t1 A
(D)最近朋友建議可以用 AppleTv解決,我試過候再跟大家分享噢!

160

主題

797

好友

1萬

積分

校友

Rank: 9Rank: 9Rank: 9

文章
8285
在線時間
4075 小時
74
發表於 2013-1-17 17:57:24 |只看該作者
d大 發表於 2013-1-17 12:22
/ u% [, O& L& U9 c個人分享一點心得順便與大家聊聊,若有高人指點那就謝謝啦。8 O8 b, F( _; i; \, z
, K- O: V* r" B% k2 _/ Z* W: x
2年前因為新家裝潢,心裡一直有個想法,就是 ...

$ t& ]) \$ h, Y9 z: N# x  p3 S好棒的分享, 感謝d大.
: ~6 h& ~, k- J7 h. h" @
$ U* ~7 m( {8 V9 N) \4 a( q0 d我發現很多人想追逐的需求都類似, 感謝d大與各位大大的分享, 可讓大家少走許多冤妄路!!  
歡迎加入返老還童功北大練功場
平日: 5:30~7:10am  假日: 6:00~7:40
簡單, 易學, 有效, 免費!

160

主題

797

好友

1萬

積分

校友

Rank: 9Rank: 9Rank: 9

文章
8285
在線時間
4075 小時
75
發表於 2013-1-17 17:58:10 |只看該作者
阿慌 發表於 2013-1-17 07:30 * }- }4 F7 z* V
比如小提琴,如沒有了光澤,就失去了生命
$ D% u: E4 ]: _* V有了絲絲入扣的纖細感,在空氣中就會散發出弓弦交會的松香味
2 o: \2 N4 [; q8 ]  A5 a$ p7 D能夠 ...

/ N+ I( c7 Y! |# T- ?1 g9 P) @每日讀阿慌兄一短篇, 勝讀十年書.......
歡迎加入返老還童功北大練功場
平日: 5:30~7:10am  假日: 6:00~7:40
簡單, 易學, 有效, 免費!

227

主題

60

好友

1萬

積分

博士班

Rank: 8Rank: 8

文章
3737
在線時間
1417 小時
76
發表於 2013-1-19 07:40:42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阿慌 於 2013-1-19 07:56 編輯 % y! X2 E& O/ g. T7 G8 O; I! S
d大 發表於 2013-1-17 12:22
8 g) p1 z- E2 G# O& U' u* ]個人分享一點心得順便與大家聊聊,若有高人指點那就謝謝啦。
+ j3 x0 G4 l5 C0 Y+ u" E
4 J9 g7 v; Y8 t; W2 b7 g& h2年前因為新家裝潢,心裡一直有個想法,就是 ...

6 O9 O0 Y6 V) `7 |, d  z( X5 B8 P* w9 o. }
早期音響數位傳輸許多人都用同軸
' {9 i. [1 b3 i( p% W都認為光纖的聲音乾扁及厚度不足$ A) N& U$ m5 \* o9 O' X
同樣的,3 _) c& O1 S- ~8 B+ b, j0 N: Y
類比訊號線許多人不敢用銀線7 z) j5 V# E9 v2 A" W
覺得太亮,太扁,不夠厚* z7 b6 x: J5 F! t
/ V0 ^$ Q* M. r
阿慌早期也用過鯊魚銀線及光纖
' _# M/ t) D, n& P! j2 i" T同樣有這種感覺8 z+ N/ N3 u1 {# G- \
但是經過深入了解後方知
) I" f. N7 T- Y最主要的是線材不佳
# [, @: c0 `% O用銀線就要買線徑夠粗的,效果會很好$ b/ {9 y& @$ @9 Q4 w+ G) ]% q# I0 C& N
阿慌裝機器,許多重要部分用銀線
' ]& ^0 h, L1 M( _5 m, ]  t, D0 j尤其是訊號佈線,則是非銀不可; y  v. J3 C. h. j

, i; ^6 j$ K, U. H% u- j- R4 _+ M/ _光纖不要買數位專用的傳輸線(電腦或系統)* G2 p& x/ c8 m1 r8 d7 ]8 }
也不要買玻璃線(可能是行進繞射的問題,聲音很差)
% y. R. ~; E. E/ T& ?這些聲音都有您講的現象
( k- l1 z# H- _買一種叫"線王"的音響專用光纖,價格不貴5 W0 Z# u# {" M' L$ F# ^7 O
效果卻出奇的好,台灣許多OEM線廠代工國際大廠品牌,品質好得沒話說, A2 k* c+ R' p
同軸在高頻的部分不容易飆上去,用正確的光纖卻很容易辦到
# e  b7 G* W% P/ E% s& P數位用光纖真的是王道
- u- G; I  F% _. N不要花大錢砸線材,要將最重要的資金90%放在喇叭端
/ t) J) q7 D9 C- \/ j3 {% }9 _音響除喇叭外,大都是電流、電壓的流動問題,再如何偏差,都是很小的失真
7 t7 D' y4 Q  {9 ~  e3 B+ S0 S- D但喇叭卻是電磁能轉換為動能現象,! m* r; l) g1 a) L7 B
這種電動的轉換,除效率奇差無比外,失真差距之大與條件的不同,有著天壤之別
) |* P8 y( P3 g4 y# q8 s喇叭的原理、材質與技術在50年前,已完全成熟( B6 Q/ s7 i  C: t
直到現在都沒有進步,反而退步
+ b. P6 z6 o$ p& `主要是廠商不肯花錢,按以前規格用材
; N+ N1 }/ B! J( u- J& |0 @2 @為了節減成本,就弄了一堆花招,講了許多噱頭,甚至於搞了天大的專利& G4 z$ A0 D! T6 M$ S$ @) ~
阿慌前些日子因為工作的關係與Beats公司(HTC耳機輸出)OEM廠商老闆專案訪談
7 r& w; J5 p2 Q# m, i( h# {" ?( Q他們有許多耳機同軸輸出專利.............但是...............(可以說,但是不能寫出來): h5 I; w4 n% P) _% o+ K

" x1 u- k$ o1 O& Z5 S, `& Y我們常常在換擴大機、線材,要改善音質) ]% d* E* t, e7 g$ R
殊不知卻是中了廠家商品化的誤導,以及心理作祟,+ X* ?; s3 u* ^& @3 Z, ~
一台台製 1萬元的擴大機(NAD),配上10萬元級的喇叭7 K! J" `2 Q0 x* i: X
絕對比7萬元的擴大機配6萬元的喇叭,好上數倍的音質9 h- [% I  \" _; F) s/ M
一套音響如價格50萬,其中擴大機5萬就很好了
) q' n& @0 g2 t' k! w8 ]數位部分約5萬,40萬就放在喇叭上,這是極為重要的分配
! m4 Z1 @7 j6 s* X1 G+ J' G+ S
% _* w- X6 y' A1 }. m. u9 v9 H
已有 2 人評分金幣 收起 理由
桂格 + 5 讚!
威廉 + 1 讚!

總評分: 金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FB : 宇宙的真實

5

主題

7

好友

1667

積分

大學生

Rank: 6Rank: 6

文章
99
在線時間
369 小時
77
發表於 2013-1-19 08:50:36 |只看該作者
阿慌 發表於 2013-1-19 07:40
' j( X/ @9 D8 x% I8 Q$ M早期音響數位傳輸許多人都用同軸5 W2 v8 o2 ?3 i9 ^/ z; i
都認為光纖的聲音乾扁及厚度不足
7 K& M# R( C& B, g& ?( M' h# `同樣的,

2 [, o! @4 ?% u- t阿慌老師,這才是外面的不傳之密啊!
! ^. }/ f. I6 z/ n$ s
9 G7 P5 ?9 Z" q: {8 v5 F- b& U  p趕快去換光纖線來試試看!, o9 f. v( u/ t0 C0 m
真是音響之神!真的少走很多冤枉路。

227

主題

60

好友

1萬

積分

博士班

Rank: 8Rank: 8

文章
3737
在線時間
1417 小時
78
發表於 2013-1-19 11:13:14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阿慌 於 2013-1-19 14:43 編輯 7 J1 g$ E6 i9 ^7 e# X, U0 A
! [5 k4 e8 w/ |+ ?* m  p
專利有3種
7 T, `$ Y6 r$ `. g: k1.I  : 發明專利(20年)
7 r: D: a/ w; i2.M : 新型專利(10年)
0 ~, u$ @3 Z& ^: O4 h0 \3.D : 新式樣專利7 k' {  n) v: q

$ h6 c+ N1 z. t; u! N8 V其中I字頭的專利較為值錢(是因發明而發明的專利)' Z1 W7 ~0 l4 s9 [  j. `& l
M與D字頭的專利大多為噱頭,可以忽略; I$ r2 p2 R7 q
看專利證書注意這一點2 y4 l0 e# b' u. ], \
廠商因為普羅大眾看不懂專利證書,往往吹噓,亂說一通1 I. _' p/ w7 I5 P: i  c
阿慌曾看過台灣一家鞋業大廠牌,在展示場林林總總的掛滿一牆專利證書4 U2 F5 Y$ c. c! q+ s
其中只有一張I字頭的,其他就是M與D
- ^4 [( \  ]' G這一張I就是這家鞋廠進攻市場的王牌(有專用市場之排他性)
7 b4 o0 R3 O5 m( T) @6 H, `如我們看到音響器材或線材有M或D的專利* A2 X4 |; v9 D7 P( N
這些都無關電路、材料或音質的改善9 w& O1 s; z& r: B- n
就視而不見吧
已有 1 人評分金幣 收起 理由
桂格 + 3 讚!

總評分: 金幣 + 3   查看全部評分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FB : 宇宙的真實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文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是以即時上傳留言的方式運作,一切留言內容只代表發言者個人意見,非本論壇之立場,本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由於本論壇是以「即時留言」運作方式,所以無法完全監察所有留言內容,若您發現有某篇留言可能有問題,請通知本站管理員處理。

Copyright © 2009~2020 iBeta 愛北大. 保留一切權利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