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eta 愛北大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樓主: morganstrace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課綱] 我在為台灣未來努力,你做了什麼貢獻?離我遠一點

   關閉 [複製鏈接]

7

主題

1

好友

461

積分

國中生

Rank: 4

社區
劍橋
文章
30
在線時間
72 小時
樓主
發表於 2015-8-3 17:18:59 |顯示全部樓層
兩篇文章請大家參考:

林明仁:一代不如一代?「年輕被罵,老時罵人」 是無法抗拒的誘惑
2014/06/09

每年三月的杜鵑花節,是台大各學系與學生社團使出渾身解數,向高中生們介紹、推銷自己的時候。今年也不例外:人類系的同學手捧頭骨,仔細說明如何從其形狀與傷痕推論幾千年前人類的生活型態;土木系擺出的是一個超大火車鐵軌模型;公衛系則在攤位前高掛 「意義是三小?我只知道疫苗!」以及 「蚊咬」(艋舺)的招牌。另外,許多表演性社團熱情與專業的演出,與各類服務性社團關懷弱勢的紀錄,也都吸引了許多學生與家長的目光。從事前周詳的策劃、團隊的合作,到現場專業的講解與賣力精彩的表演,都顯示出這些學生本身多元的能力與對社會關懷的熱情。

然而,這樣的觀察與感受,卻讓我不禁疑惑了起來:這些孩子與四五年級父母師長口中,啃雞腿、吃泡麵、混吃等死,一定會把他們努力打拚累積的經濟奇蹟揮霍殆盡的草莓族,怎麼會是同一群人?

要解答這個疑惑,我們得先釐清一個問題:到底是七八年級「特別差」,還是長輩總是覺得晚輩不夠上進?這兩個問題雖然不見得互斥,但是卻有截然不同的「政策意涵」。以下是一些不同年代對於一代不如一代的看法與報導,或許有助於讀者更加了解此一問題:

「那些常說『一代不如一代』的衛道之士,希望自己勝於上一代,但是下一代卻不如他們。到了他們這一代就『止於至善』了,以後又慢慢地退化下去。」(一九五五年)

「喬治葉由當時的大學生水準談到今日大學生的水準,言下頗有一代不如一代之感。但他馬上接下去,今日水準尚好的原因,便是老班底未垮。」(一九五八年,葉公超對外交部年輕人員的評論)

「在戰亂中成長的父母,由於愛和補償心理,對子女們太不忍讓他們吃苦了。而不曾約束奢侈慣了的青少年,在不久以後就是我們的社會中堅分子,家庭主宰人物,他們會製造怎樣的風氣呢?這才是讓人擔心的。」(一九七九年)

「目前企業界常嘆一代不如一代,有人則形容台灣的青少年是『蟋蟀族』性善夜出好鬥、工作態度現實而缺乏定性。而企業界則盼望有高度合作習性的『蜜蜂族』員工投入。」(一九九一年)

是誰造成兩代衝突?

看來「年輕被罵,老時罵人」,似乎是每一個世代無法抗拒的誘惑(唯一的創意就是把蟋蟀與蜜蜂改成草莓和芭樂)。有趣的是,雖然每一代都有人覺得一代不如一代,但國民所得卻一直在增加,而大家的生活也愈來愈好,墮落說這個理論,看來並無法得到實證資料的支持。

其實,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兩代之間的緊張,是雙方對各自擁有人力資本的市場價值重要性改變的自然反應。想像一個人(或一整個世代的人)從二十歲開始學習當時最有生產力的技能(如使用毛筆寫八股文),三十年之後,他已經對這些技能非常熟悉,也因此在社會的資源分配上,佔有重要的地位,若這些技能的重要性未隨時間而改變,那對年輕人來說,在繼續努力學習此一技能的同時,也表現出敬老尊賢的樣子,以得到長輩關愛的眼神,應是一個最佳策略。此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大家都「真心的」支持社會的規範。

此即芝加哥大學經濟系貝克教授,所提出的爛小孩理論(Rotten Kids Theorem)。此理論指的是,再怎麼自私的孩子,只要有適當的財務動機(如可以分到遺產),也會努力表現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樣子。舉例來說,博恩罕(Douglas Bernheim)、書雷佛(Andrei Shleifer)以及桑莫斯(Larry Summers,前哈佛大學校長)的研究也發現,成年子女如預期可分到一筆不小的遺產,那麼他們探望養老院父母的機會就會增加,不過獨生子女除外!

不過,當社會變遷與技術進步的速率愈來愈快時,上一世代所熟稔的技能,能持續的時間就會愈來愈短。當他們發現本身人力資本的折舊率開始變大時,由於學習新技能的效益明顯變小(新投資的回收期間顯然不長),因此試著告訴年輕人,自己年輕時學的東西與重視的價值有多重要,自然就成了唯一的選擇!而當年輕人也發現自己不只有「學會長輩早已熟練的招式」這條路可以走時,「爛小孩」的本性也就嶄露出來了。此時,老一輩的「你還早,再修練幾年」與年輕人「學習態度不佳,且覺得被打壓」的代間衝突戲碼上演的頻率也就增加了。

雖然代間衝突成因的背後有著一以貫之的經濟邏輯,不過仔細探討現在四五年級與七八年級間差異,還是可以看到一些與以前不盡相同的地方:對四五年級來說,學校教育是累積人力資本的唯一場域,而「滾石不生苔」則是他們的座右銘。專心致志當個好學生,累積自己專業技能,是大多數人在職場成功的祕訣。這基本上與亞當斯密所謂分工促進經濟成長的概念是不謀而合的。

從分工到多工的世代

但是分工也有其限制:當各個領域之間分工已經到隔行如隔山的程度時,可以協助各個專業相互溝通的跨領域人才就變得非常寶貴了,這也就是為何管理會從傳統科層組織往扁平組織移動的原因:七八年級面臨的就是這樣的時代。

此時,能很快速地了解,但不須精通某種專業,並且能運用創意將各類專業巧妙地結合以創造出具有市場價值的產品,並具備同時處理多樣任務的能力,就變得非常重要了。而這些能力其實是四五年級生最弱的一環!

經濟學告訴我們,當誘因改變,七八年級當然就跟著改變了他們的行為:既然百分之百聽師長的話與專心學習一種技能的成本提高,那變得比較自我中心與讓自己多工,當然也是個合理的反應了。

「捏怕死,放怕飛」,這句台語諺語精準地傳達了長輩們與子女互動的困境。然而,不同時代的年輕人,有著不同的能力、興趣,也面臨著不同的挑戰。在關心的同時,如果可以退一步站在他們的立場想想,用正面積極的語言取代負面而無建設性的情緒發洩,並且理解到自己的經驗折舊的速度或許比想像的要快得多,才能與年輕人做出真正有效的溝通。忠告的目的,應該是真心希望孩子們能變得更好,而不是要告訴他們我們當年有多棒(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不是嗎?(作者為台灣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本文刊於發表於2010.5.19《天下雜誌》448期)





「一代不如一代」20年老報紙揭發6大證據!

2015-06-10 13:26:31

「現代年輕人吃不了苦」、「一代不如一代」的說法,究竟是什麼時候開始的?是現在的年輕人真的不夠刻苦耐勞,還是「中老年人批判年輕人」其實是這個社會的常態?

先前有網友曾整理出,「二十年前的老闆對年輕人的看法」,藉由歷史資料的回顧,就讓我們看看,在1980年代的老闆眼中,出社會的年輕人,是什麼樣子呢?


※ 〈1980/03/29 民生報〉

(談到延長國民義務教育後的改變)「許多電子廠老闆認為,教育水準提高後,對工作固然有幫助,但相對的作業員也不好帶。十幾年前作業員教育程度低,慾望小,交代事情均能如期完成。現在的年輕人卻好高鶩遠,高中以上的人想法與國小程度的人想法完全不同,國中畢業生尤其難帶。」



「一家電子廠人事管理員說,現在年輕人太浮躁了,動不動就想離職,跳到其他地方去;他們的工作態度比起十幾年前要差多了,也較不負責任。」

※〈1984/02/29 經濟日報〉



「不管你對他如何好,他一看你不能付出高薪,不能提高他的福利,馬上掉頭走了,歸根究柢,是現代的工商社會影響年輕人的思想和觀念,使他們不講情感,不去回報老闆給他們的好處。」



【1984/02/29 經濟日報】


※〈1986/09/08 經濟日報〉



「老闆們大部份振振有辭的認為,現在的年輕人不肯吃苦,好逸惡勞,老闆稍微說一些重話,臉馬上就臭臭的,遇上加班,就馬上把勞基法搬出來,從來不肯為老闆設身處地想一想,週末假日的活動特別多,一下郊遊,一下烤肉,罵他,他永遠牢記;誇他,一下就忘了,現在老闆愈來愈難做了!」

以上是80年代出社會的年輕人,那麼,1990年代的年輕人又如何呢?



※〈1992/05/20 聯合報〉

這一天是李登輝總統的就職2周年紀念日,馬總統當年也在這天發表了「兩岸和談」的言論...

  

●就業輔導室的顧問說,學生最常問的是:「什麼工作最賺錢?」

●主管感嘆,應徵時說得頭頭是道,一上班全走了樣,做錯了事,理直氣壯、不肯認錯。




【1992/05/20 聯合報】


台灣的勞委會調查顯示:

●年輕人不想被太多公司規定約束,嚮往自己當老闆、即使只是個小小的店面。

●沒有面臨過困苦求生的歷程,選擇工作如同遊戲。



當時台灣出版了一本管理顧問叢書,裡面的美國專家則說,雅皮後、嬰兒潮後出生的年輕人有六大特徵:唯我獨尊、憤世嫉俗、拜金主義

、青春期延長、目中無人,總而言之麻煩!難以駕馭!




1993年出版的職場叢書《辦公室物語》一書中,「草莓族」就用來形容當時剛踏進職場的年輕人,而這批人大部分是1970年前後出生的......



內容簡介:「隨著新新人類、草莓族的登場,辦公室的生態與工作倫理,與過去舊人類大相逕庭。工作的步伐由穩健踏實轉為浪漫虛幻;工作的意義,由奉獻犧牲轉為追求自我;工作的價值觀由安身立命轉為遊戲享樂...」沒錯,多年來常被提起的「草莓族」一詞,最早也不是拿來形容七年級生,而是五、六年級生...


看完以上資料,是不是覺得,資方、老闆、權威專家的說法,根本是「數十年如一日」?只是當初被批評「不長進」、「草莓」的年輕人,現在也都五、六十歲了,如果這種「一代不如一代」的說法是真的,那麼按照這樣退化的速度,台灣應該很快就要滅亡了吧?只能說,有些說法根本像資方為了壓低勞工薪水而產生的,還是不要太相信比較好......
已有 4 人評分金幣 收起 理由
duckshiau + 1 你不要這麼專業好不好!
after17 + 1 你不要這麼專業好不好!
windheart + 3 讚!
你在哪裡啊 + 3 中肯!

總評分: 金幣 + 8   查看全部評分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文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是以即時上傳留言的方式運作,一切留言內容只代表發言者個人意見,非本論壇之立場,本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由於本論壇是以「即時留言」運作方式,所以無法完全監察所有留言內容,若您發現有某篇留言可能有問題,請通知本站管理員處理。

Copyright © 2009~2020 iBeta 愛北大. 保留一切權利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