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1 ~$ E( A" d4 c: [2 R7 w: G- l& U
我把一九九五年以後所寫的東西彙編成冊,於是有了這本書。 0 ]3 y! T" {- G4 w. d& ]6 ~8 o* U3 @2 j. W c4 R3 Z" K3 ^ K
( C1 ]; S- d' m2 V) h) t這段時期無疑是一個多事之秋,其中,最具有影響力的事件有阪神淡路大地震、奧姆真理教恐怖主義行動、九一一事件等。這些事件廣泛地影響到社會的各個方面,在我看來,它們同時也是建築領域的大事件──象徵著危及建築物安全的事件。 ; O. ^+ q: c: H# c
3 q! j! D' W& r# X M7 y5 g6 M
5 T. W2 E Y- f* g' X( q大地震使得建築物極其脆弱的一面暴露無遺。這裡所說的脆弱並非指建築的物理屬性或結構屬性,而是指其私有屬性。正是建築物的私有屬性決定了它是脆弱的。關於這一點,我們從建築相關側面可以更清楚地瞭解到:居住在出租房內的人其實並未蒙受多麼重大的損失;那些在震災發生前就無家可歸的人,他們的損失就更小了,可以說這部分人幾乎沒有受到任何損失;受損失最慘重的正是那些用貸款購置了房產並因此擁有了私宅的人,他們就是那些深受風靡於二十世紀「自有住宅政策」影響的、勤勉工作的工薪階層。他們為了擁有一個家庭的「安全堡壘」而傾注了畢生的積蓄。也正是這樣一部分人最終卻失去了自己的家,甚至還要負擔起雙重的房貸。 1 i# _2 [9 y$ S) I# L
( P) y: M' a' w; v2 o6 Z. r7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