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Y0 G" u4 C$ @5 y. G' \5 ~& P: T $ t, F2 O9 g5 U4 r- y
2 g/ ^8 h7 k- b) E假的謙虛能夠引起你去撕下別人的價值,因為,如果你不接受你自己的價值,你也不會在任何其他的人裡面看到它。真正的自傲容許你去感知你的同類的完整性,而讓你幫助他們用他們自己的力量。舉例來說,許多人把幫助別人變成了一個浮誇的表演,而鼓勵別人依賴他們。他們相信這是一個十分神聖的、有德行的做法。其實,他們反而是不讓別人認識並利用他們自己的力量與能力。7 R# ?6 [+ }: e0 S/ P R
& [( z4 m. J' S% z/ i V2 e8 c/ {
5 R/ {! p4 x* H9 k) n, [& c 2 c) }6 t/ p: ~2 ~(九點四十分。)不管人家是怎麼告訴你的,自我犧牲不是美德。首先,它是不可能的。自己成長與發展,而不能夠被消滅。通常,自我犧牲是指把你自己這個「負擔』丟到別人身上,而使它變成他們的責任。7 T0 S! x8 z) R! B
$ W" t' x H! W: _- {( w' c7 b
! D/ _# D8 P7 s: b' O& _. C 0 U2 x( }/ l% F, Q* u% K) r& y% p一個媽媽對她的孩子說:『我為你放棄了我的一生。』是無意義的,以基本的說法,這樣一個母親相信──不管她說的是什麼──她並沒有那麼多可以放棄的東西,而這個『放棄』給了她她要的一種生活。 $ G4 L, y1 C4 a0 z. \. X + g9 h1 w& Z, ~8 _- T - P; K% u- U. }3 E0 W' Z2 I0 b( {& U- S+ {7 G! d
一個小孩說:『我為我的父母放棄了我的生活,而一心的去照應他們。』是指『我害怕去過我自己的生活,也害怕讓他們去過他們自己的生活。因此,在『放棄』我自己的生活時,我獲得了我想要的生活。』 . d* A6 q9 g7 O) I: ]1 S, o$ O+ h# G 0 l7 ^) V% ]3 f# ^- q, l 8 ?6 ]6 X( {0 {7 ?. @9 c% m0 o
* C2 I8 U1 d: u( j$ _, o
愛並不要求犧牲。那些害怕去肯定他們自己的存在的人,也害伯讓別人為他們自己過活。你把你的小孩綁在你身邊對他們並無幫助,但當你鼓勵你年邁的雙親他們的無助感時,你也沒有幫助他們。透過你的動物性所給你的一般的溝通本能,如果自發地和誠實地被遵循的話,會解決你們許多的問題。只有被壓抑的溝通才會導致暴力,愛的自然力量在你內是無所不在的,而正常的溝通方法永遠是要把你帶到與你的同類的一個更大的接觸上。! u, l8 o S0 d( k3 n% h; L( @
1 k, `! |# {9 Y% D; o
8 \6 k. e* {/ F8 q& r. Z1 x # G; R3 Y- Z4 N ~5 N6 _(停頓。) 愛你自己,並且給你自己一個公正的禮遇,而你也將會公正的對待別人。當你說「不」或否定時,你這樣做永遠是因為在你的心與情感裡,一個現在的狀況或一個被建議的狀況離某些理想還遠得很,這拒絕永遠是對某一件被認為──至少──是更好的東西的反應,如果你對完美沒有太僵化的概念,那麼,平常的否定就有一個十分實際的目的。但永遠不要否定你自己的目前的實相,只因你把它與一些理想化的完美相比。8 k5 g" M0 ?2 }2 b( q9 J% ^" `
! Z1 }* b) g( Q. z
0 R/ a& r7 C( e9 L% O
* m% f6 U7 S$ a, Z1 p完美是不存在的,因為所有的存在都是在一種『變為』的狀態。這並不是指所有的存在是在一種變成完美的狀態,而是在一個變成『更是它自已』的狀態。所有其他的情感都建立在愛上,而它們多少全都與愛有關,而全都是回到它以及擴展它容量的方法。# S' o" y" @% y* c2 o4 O
! {2 m( p8 R# Z7 J ) X9 z8 u. P0 B W" C- }7 {
3 R7 N6 z5 j( J, {) z8 d
現在在整個這本書裡,我故意地避免『愛』這個字,是因為各種的詮釋常被放在它上面,也因為有很多常常藉著它的名而犯的錯誤。 % B) c7 R0 j$ d; A. p. U4 p5 w ' _0 c3 d. x- G+ K! s! i; F. O & w4 {6 [2 @* O ; l. U' k- p- ]5 A! ]& n你要休息一下嗎? 6 j1 @0 A5 b0 T5 b5 r4 m 5 \) N4 @( M9 U 4 P0 D. j- ^2 N/ Q p4 S2 e0 G% B& h' B$ `+ \6 A
(九點五十九分。「我想不必了。」)* O/ B0 {: \0 Y! r) H9 O
) x% j `, m, E8 G0 ?* ?8 X - m( n. C6 |, H" w( @$ x
; {; B( L8 X( O& G
你首先必須愛你自己──在你愛別人之前。7 N, R2 s! j ]. ]' W+ {) d4 W+ D
9 D% N _! |- ?/ M- v- I
+ h2 Q( L2 R T" g
) ?! Y& {" _0 J* `" X/ u [% {藉著接受你自己而喜悅的做你自己,你完成了你自己的能力,而只是你的在場,就可以使別人快樂。你不能夠恨你自己而愛另外任何人,因為那是不可能的。反之,你會把所有你以為你所沒有的特質投射到別人身上,在口頭上讚美他們,而心中卻恨那個人,因為他有你所沒有的那些特質。雖然你聲稱你愛那個人,但你會試圖去顛覆他存在的基礎本身。 1 y. e, p; ?: l1 F/ b & s) i* o, T: t/ o : q9 k$ l- \0 u. J
; r' x4 R3 f/ K, _* @
當你愛別人時,你給他們他們天生的自由,而不懦怯的堅持他們必須永遠的來照應你。在愛裡,是沒有分別的,在孩子對父母,父母對孩子,妻子對丈夫,哥哥對妹妹之間的愛是沒有基本上的不同,而只有愛的各種不同的表現與特質,然而,所有的愛都予人肯定。它能夠接受由理想遠景的歧出而不加以定罪。它不比較被愛的人的實際狀態與你預見的潛在理想狀況。 $ G( D5 {0 \9 i2 Y1 P9 B" X/ D0 J/ s! Z' C1 k! P! w
! W {8 W& f s; X/ V0 d5 k9 @ a
- h7 L; A2 Z/ k' ?, F/ C9 J) ~0 T" D* W
在這個遠景裡,那個潛能被視為是『在場的』,而在實際與理想之間的距離並沒有造成矛盾,因為它們是共存的。 ' X6 l3 ~2 v6 ^1 g0 J3 C+ A# S( w 9 d' x; T: s2 i, c 0 I0 U/ J6 R0 K: j# i 8 P4 f5 o$ g! K9 N現在:有時候你想你恨人類。你也許認為人們──與你共享這個地球的其他人 ──瘋狂。你也許對你認為的他們的愚蠢行為,嗜血的方式,以及他們用以解決問題的不適當與短視的方法大發睥氣。所有這些都是建立在你對人類應該是怎麼樣的理想化觀念上──換言之,你對你同類的愛上。但如果你貫注於那些不怎麼理想的各種情況上的話,你的愛就可能就會迷失。 : w4 n! a; A. T( v" q" w) V, d$ d8 u. p3 Y) h4 x
) d4 e8 G! y- `4 \(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