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泡湯三原則 享受輕鬆沒煩惱 [列印本頁] 作者: Rachel 時間: 2010-10-28 15:31 標題: 泡湯三原則 享受輕鬆沒煩惱 ( ]- L, W6 D* g5 e l2 @ R" z
泡溫泉--幾乎成為台灣冬天的全民運動,三五好友假日一約,選個山光水秀的好所在,泡溫泉去,但是對於溫泉,一般民眾還有數不清的疑問,到底溫泉要怎麼泡?小小一漥泉水,真的有那麼神奇的功效?泡完溫泉後,要注意些什麼事?接下來請專業醫師來為你解答。 " _; x( n7 E0 G: L. p 3 E5 w5 a; u A# k/ e放鬆身心為主 治病為輔 $ U& T3 j: g; j, \2 C# W) E5 S0 V
「溫泉到底有沒有療效?」各界眾說紛紜,表示,溫泉主要的功效是舒緩現代人緊張的身心,達到身心休息效果,尤其許多溫泉區都設立在群山環抱中,多接觸大自然、吸收芬多精,也是泡溫泉讓人放鬆的原因,若要強調「療效」,目前在醫學上只使用硫磺泉,溫泉裡的微量元素如:鋅、鋰、鍶,有降低皮膚敏感度、促進傷口癒合的功效,可以輔助治療使用。元素可以抑菌,幫助緩解毛囊炎、皮癬,對於關節炎、風濕等,則是因為它溫熱的效果,會讓患部比較舒服,感覺緩解,對於其他療效,只可說是「輔助」功能,還是需尋求正規途徑就醫,不可只靠泡溫泉就想治好慢性疾病。 % R- n5 j% z" G" N9 h# p+ \8 M5 h
7 d5 K @0 d) r4 b
慢性病泡湯有禁忌 * A! K6 y9 }1 Z3 q* z
% x0 Z4 [9 |# b
也表示,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泡溫泉,像本身就有心血管疾病、中風、高血壓病史的人,就不太適合長時間浸泡在高溫環境中。門診常見這類慢性病患者詢問:「泡溫泉好像對高血壓很好」,沈錳碩強調,溫泉在循環系統疾病的功效,還是以輔助為主,千萬別因為泡溫泉治病,反而使慢性病更嚴重。醫師建議,較年長者或有慢性病的患者,泡湯前最好先到醫院接受簡單的心肺功能檢查,且泡湯次數一天不要多於三次,另外,泡湯後血管擴張,很容易導致暫時性低血壓,最好在池邊休息三到五分鐘再起身舒緩筋骨,避免造成跌倒、昏迷等意外。 ! x* \. n, f2 C' Q3 H }% q
' c K" t6 _" t; R f除了上述疾病不適合泡溫泉的人之外,醫師也提醒空腹、剛進食過後或酒醉時應避免泡溫泉,因為泡溫泉時血液循環加速,流經胃部的血液減少而易導致消化不良與不適,空腹泡澡則易疲勞,最好在進食後1~2小時,再享受溫泉。此外,容易失眠的則須避免過長時間浸泡溫泉,或者避免在睡前浸泡,否則容易因精神亢奮而加重症狀。 ( M `9 z1 H9 r8 e+ A3 x J
1 L e2 O5 p* ]& R' D" Z/ x$ s別忘保濕防肌膚乾癢 6 X/ S3 j3 N; z) A; c 1 {& d2 M- |# f- z* I8 \9 T+ e8 n9 x雖然溫泉作用在皮膚,是被普遍認同的功效,但醫師仍提醒本身皮膚較脆弱,或患有異位性皮膚炎、蕁麻疹、魚鱗癬或者冬季皮膚癢的人,泡湯時要特別注意,避免所泡的泉水溫度高於40度,且PH值勿過高或過低,降低對皮膚過度的刺激。楊醫師表示,有皮膚過敏、乾癢的患者,不適合高溫、潮濕的環境,泡溫泉起身後,水分快速蒸發,往往會加重病症,若想享受泡湯樂趣,他建議每次浸泡的時間控制在15分鐘以下,並要隨時觀察皮膚有無紅、癢、刺痛感,若感覺不適,就要上岸休息,且趁水分未乾,立即擦上乳液保溼,若還是覺得乾燥,可以選擇乳霜,加強保溼功效。 5 A* ~& E, b6 D8 h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