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eta 愛北大論壇

標題: 媽媽監督聯盟:陳靄玲關心核能安全 [列印本頁]

作者: 小柚子    時間: 2013-4-1 12:19
標題: 媽媽監督聯盟:陳靄玲關心核能安全
[youtube]8dfviJU9pAU[/youtube]
作者: Dailybread    時間: 2013-4-1 13:02
員沒有回答 , 是因為根本答不出來 ,幾百萬人要疏散, 光站在那兒就嚇死人了,動彈不得一團亂.

這就是"核安"重於反核的關鍵! 畢竟就算核四不商轉, 還有三座核電廠在運轉中.


NOWnews
分享
陳思豪/台北報導

總統馬英九31日會見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雙方針對核電議題進行討論,儘管有不少意見交換,但媽媽聯盟認為很多問題都未獲得解答,馬英九也坦言自己對很多問題「並不懂」。但雙方認為,能有適當的溝通就是好事,也希望能逐步找到共識。

馬英九與行政院長江宜樺等人親上火線,與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代表包括陳藹玲、陳莉茵、楊順美、衣淑凡、陳淑麗、常玉慧、唐慧文、官麗嘉、葉樹姍、黃碧芬、張雅麗、賀立維博士等人會面。

原先兩邊只預計進行80分鐘的會談,但雙方討論熱烈,最後時間硬是延長到3個小時。

對於雙邊討論的許多議題如核災意外發生時,人員的疏運、安置?歷年種種弊案對核安的影響?核四廠穿牆孔防輻射電導線弊案問題?媽媽聯盟坦言政府「沒有回答」。

此外對核四公投,媽媽聯盟也表達反對立場,畢竟很多核電問題民眾並不了解,加上台灣的公投法有許多不合理之處,屆時真的進行公投,不但勞民傷財,甚至有可能引發社會對立;政府在核四興建上,應該直接宣布停建。

在提出問題時,陳藹玲也要大家多多省思。台灣的用電量在全球排名第11位,但台灣氣候宜人、又沒有天然資源,為何用電量比日本、法國這些大國還高,另外也提醒反核民眾,應該要養成節約能源的習慣,反核不能只是一昧表達反對意見,也

媽媽監督聯盟也提出訴求,認為台電應透明揭露所有資訊,建立公開的對話平台,及設立單一的聯繫窗口。對外界質疑,不能以商業機密、國安為由拒絕回答;對於外界的提問,應該在一週內要給予答覆。同時政府也應儘速建立新能源政策,找尋應對的方法。

作者: 魯西恩    時間: 2013-4-1 13:22
本帖最後由 魯西恩 於 2013-4-1 13:32 編輯

馬英九擔任總統,掌握那麼多資源,卻坦言自己對很多問題並不懂,在此前提下還繼續推動核四建廠,那不只是顢頇到極點,還非常不負責任,心中根本沒有把人民的身家財產安全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如果全台灣找不到一個縣市願意收留核廢料,而我們政府也宣稱「釣魚台」是中華民國的領土,那何不把三個核電廠的廢料統統都放到釣魚台去?如果核廢料一直都找不到它的最終去處,人類根本就沒有資格蓋核電廠。
作者: 小柚子    時間: 2013-4-1 13:51
專訪:核子工程博士反核 (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 賀立維老師)

[youtube]snKKrzwoCfg[/youtube]
作者: kwbaseball2002    時間: 2013-4-1 14:29
這場大戲演得真好,.....
早就在懷疑那群富媽媽...之前不敢講...
現在可以好好討論討論囉....

露餡了嗎?
作者: Dailybread    時間: 2013-4-1 14:53
本帖最後由 Dailybread 於 2013-4-1 15:02 編輯
kwbaseball2002 發表於 2013-4-1 14:29
這場大戲演得真好,.....
早就在懷疑那群富媽媽...之前不敢講...
現在可以好好討論討論囉....



地球過熱,還是左派頭腦發熱?            2008年6月18日
作者: 曹長青

克勞斯曾多次要求就「地球過熱」問題和高爾公開辯論,但都遭拒絕。很可能因為高爾怕他的「言行不一」被公開質疑。例如,去年2月美聯社報導說,高爾的住房面積是去年美國新建房平均規模(2,500平方英尺)的四倍!該報導引述當地居民的描述說,高爾在自家院子的通道上,安裝了一排煤氣燈,還有電控的大門。高爾夫婦在田納西州的豪宅有1萬平方英尺,20個房間、8個浴室,附巨型溫水游泳池。當地的電力公司和美國能源部的紀錄顯示,去年高爾家「鯨吞」(devour)了22萬(千瓦小時)的電力,是美國居民平均用電量的20倍!用電紀錄還顯示,高爾拍了紀錄片之後,他家的能源消耗量不減反增,從2005年的每月16,000(千瓦/小時),2006年增到18,000。高爾家的豪宅本身和客房的瓦斯費平均每月1,080美元;去年高爾家的電費和瓦斯費高達30,000美元。當地鄰居說:「高爾天天大聲疾呼,教我們怎麼生活,自己做的卻是另一套。」

不僅高爾,高喊「環保」的很多左派,也是同樣虛偽。例如也獲得左派大本營好萊塢頒獎的導演莫爾(Michael Moore),據美國《News Max》雜誌報導,去加州宣傳他的新書,坐的是私人飛機,在地面開的是大型費油的越野車。他在紐約曼哈頓住190萬美元的公寓,另外在密西根的Torch湖旁,還有價值120萬美元的度假別墅。而這些住房面積的電力等能源消耗,好像就是另外一個星球的事了。

高爾的好友、好萊塢的知名左派「環保」女星芭芭拉.史翠珊(Barbra Streisand),高喊要別人節省水、電,但《News Max》報導說,她每年澆灌自家草坪就花費22,000美元,可想而知要用掉多少水。而她家還有12,000平方英尺使用空調的馬廄。

因此當高爾從好萊塢抱回「最佳紀錄片金像獎」時,當地的居民嘲諷說,這些左派應該拿的是「偽善金像獎」。
http://www.watchinese.com/article/2008/476?page=3
作者: 小柚子    時間: 2013-4-1 15:52
本帖最後由 小柚子 於 2013-4-1 15:56 編輯

我只是小老百姓,也只是一個媽媽,不懂政治語言。

核能或核四議題牽扯到藍綠或政治算計,基本上於核能安全與核四是否續建判斷並沒有太大幫助。

新北市朱市長表態,沒有核安,就沒有核四,沒有能力解決核廢料,就沒資格用....

台北市郝市長表態,假如核四明天公投,他會投下反對票.....

假如同黨首長表態反對,也列入政治算計,核安焦點一旦模糊,台灣注定沒有共識與交集的走下去。

我衷心期待喚起更多公民意識,對於核能安全與風險評估,有更多的認識與理解。

有個部落客楊醫生反核,但他反核的思維蠻有趣的,一併提供大家參考。

http://www.facebook.com/home.php?ref=hp#!/bloggerybonbon

有興趣聽他(楊醫生)演講的,請在本帖(7樓)按讚,只要超過20個人按讚,小柚子幫忙聯繫楊醫生來北大開講,你們說這樣好不好阿?!

作者: sugar100    時間: 2013-4-1 17:01
面對反核潮 滿腹委屈 核四廠媽媽工程師:我也有小孩
作者: 李宗祐╱新北市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3年4月1日 上午5:30....
中國時報【李宗祐╱新北市報導】

「看到媽媽監督核電聯盟拍的短片,心裡很難過。好像我們在核電廠工作,就是不愛自己的孩子,還會害別人的孩子!」核四廠吳姓女工程師說,「我跟天下媽媽一樣愛自己的小孩,更會努力確保核四安全。」

核安優先核四廠核能技術組吳姓女工程師積極投入各項系統試運轉測試,僅能在假日抽空回苗栗婆家,陪伴兩歲多的雙胞胎,享受親子之樂。(李宗祐攝)三月底的北海岸,東北風捲著波浪,不斷拍打著海岸,濺起一波波浪花,就像核四存廢爭議糾纏逾廿年不休,也象徵核四基層員工無處傾訴的心聲。面對記者提問,核四被抨擊可能禍延子孫,在核四工作會不會有罪惡感?有對兩歲多龍鳳胎的吳姓女工程師紅了眼眶。

她說,核四問題已陷入混仗,很多人都是憑感覺認為核四不安全,「我們想解釋,他們卻不想聽,心裡就很氣憤。」大家都要求先保證安全,核四才能繼續做下去,「我們做的就是確保核四安全,但大家卻不願意聽。」尤其網民常拿多年前的舊資料質疑核四,「讓我們百口莫辯」。

更讓這位媽媽核能工程師難過的是,最近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先後以嬰兒和小朋友當主角,製播「守護孩子未來,拒絕危險核電」短片。「我也是媽媽,她們很愛小孩,難道我就不愛自己的小孩嗎?她們如此扭曲地呈現,好像我們在核電廠工作,生的就是輻射寶寶,還會害她們的孩子變成輻射寶寶,心裡真的很難過。」

高中時期就立志攻讀核子工程,擁有清華大學核工碩士學位的游姓女工程師說,「我對自己的專業很有信心,但現在的社會氛圍很奇怪,都不肯相信我們,不喜歡聽專業語言,只喜歡聽名嘴似是而非的激情語言。」

在核四服務十年、也有兩個小孩的林姓爸爸工程師常自問:「我們真的這麼傻,人家講這麼危險的東西,我們卻傻傻待在這裡?」但最後總是告訴自己,「把本分做好,讓核四安全運轉,就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他說,自己在清華大學就讀時,是核工系最低潮的時期,大二時核工系乾脆改名工程與系統科學系。同學畢業後,都到科學園區當科技新貴,「核電是台灣能源多元化的必要選擇,總要有人在這個領域繼續走下去。」


作者: 閒雲野鶴    時間: 2013-4-1 22:21
非核家園對台灣是一個理想目標,實際要達成是遙遠的。理由很簡單,台灣是一個缺乏能源的國家,加上現今世界上能有效取代核能發電又不增加碳足跡的方法,可說是沒有。即使是科技先進大國如美、德、英、法、日等也不得不承認核能是目前最乾淨有效的發電能源;所以連發生福島電廠核輻外洩的日本政府在現實經濟發展的壓力下,寧願甘冒被國民咒罵忘記福島教訓,執意孤行,違反民意的惡名,也要恢復核電商轉。

今天台灣政府也是面臨同樣的窘境,或是要經濟發展,繼續利用核能,興建核四,讓後代子孫承受核廢料處理的包袱,甚至重大的核安危機,而導致亡國;還是斷然廢止核四的興建,再逐步停止其他核電廠的商轉,讓台灣的經濟失去競爭力?這些都考驗當政者的智慧與眼光。

以前個人曾經提過,以當今科技能力還無法有效制伏這隻核能巨獸,一但被釋出,則非幾百年無法彌平。
今天以台電自身能力是無法向全民保證核四商轉後絕對安枕無優的,因為我們的格局不夠大,眼光不夠遠,
試問你能設想到多高的海嘯防護能力?多大的地震震幅?未來是未知數,但為政者不能將全民,包括後代子孫前途,以賭博式的冒然一擲。

這次媽媽監督連盟與政府的對談中,雙方都對國際性刊物Nature的論述互有爭議;這是一個好現象,表是雙方
都重視Nature刊物對台灣核電安全的評鑒,何不由政府主動聘請對方專家再來對核四安全評估呢?這不只是因為
外來的和尚會念經,也是唯有外聘專家評估才能令小老百姓如你我者心服。在整個核四續建與否,甚至非核家園
是否必要論戰過程中,請屏除一切政治因數干擾;唯有全民站在共識的道路上,群策群力,才有可能發揮智慧,
走出一條永續的光明大道。

相信以台灣人的智慧一定會找出一條解決之道。





作者: 魯西恩    時間: 2013-4-2 08:54
本帖最後由 魯西恩 於 2013-4-3 08:54 編輯
sugar100 發表於 2013-4-1 17:01
面對反核潮 滿腹委屈 核四廠媽媽工程師:我也有小孩
作者: 李宗祐╱新北市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3年4月 ...


誠然在核電廠工作的媽媽不表示他就不愛小孩。
同樣的核四廠的安全與否,也不是一兩個人的努力就可以確保!
一支棒球隊是否能拿到世界盃的冠軍,
靠的也不是一兩個明星球員就能達到!
在核電廠工作的媽媽工程師,
再怎麼努力也不會一天24小時,一年365天,
都在核電廠上班。
就算上班時段內,核電廠這麼大,它如何顧頭顧尾,
監督工人們施工時不會偷工減料,
工程發包時沒有官商勾結,收取回扣?
只因為在核電廠工作,就不願接受別人的質疑,
就敢對核電廠的安全做保證,
以溫情的訴求來博取不知情者的同情,
連基層工程師都有這種蠻憨鄉愿的心態,
更何況那些與政治利益相結合的政府官員,
態度更是囂張!
核電廠的安全不是幾個媽媽愛不愛小孩的理由就可以說的過去。
希望大家要認清一個事實:
這個世界上永遠有一批人,
只顧自己的利益(或者美其名說是為了經濟發展),
而不顧他人的死活!
核電廠就是在產官學各個層級利益共同掛鉤下發展出來的一種行業。
60年後的人類再回頭來看看現在人們所爭論不休的核能發電技術,
就會說這簡直就是幼稚園小孩在玩的家家酒,
利用原子能來燒開水,再去推動發電機來發電,
這也叫高科技,
笑死人了!!
作者: 小柚子    時間: 2013-4-2 09:29
本帖最後由 小柚子 於 2013-4-2 10:02 編輯

為何我想要邀請楊醫生來演講,因為我感受到他的用心與熱情關懷這一塊土地。

沒有酬勞,不上媒體,全省走透透,沒有政黨色彩,竭力喚起公民意識。

我不認識他,但他的文字,卻讓我深深感動,就讓我回想起當初聯盟夥伴一起反空污反殯葬的初衷。

他反核理由,相信跟很多不支持核能者立場相同,但他同時也提出替代方法與節能方案,這些資訊是我更想了解的。

不管核四公投結果如何,我們還是得走下去,如何確保核廢料與核電廠安全,如何積極發展再生能源,力行節能,隨手做環保,這應該是我們一直要努力的方向。

歡迎有興趣了解核能議題者,在7樓按讚,只要累積到20個有興趣聽演講,我就會幫忙安排楊醫生來北大開講。



作者: 大頭    時間: 2013-4-2 10:05
魯西恩 發表於 2013-4-2 08:54
誠然在核電廠工作的媽媽不表示他就不愛小孩。
同樣的核四廠的安全與否,也不是一兩個人的努力就可以確保 ...

我也十分認同不是靠一、兩個人就可以保證核電安全,從核電廠開發設計乃至於建材,都被報出有問題,這不是你認真工作就不會出問題的,還有一旦發生核安,政府連疏導能力都沒有(看那些官員答不出來就可以知道),我們看不到具體的措施,當然有很大疑慮‧
作者: rainbow    時間: 2013-4-2 10:16
看看nature的原文吧~
連結http://www.nature.com/news/2011/110421/full/472400a.html
在人口這一段提到台灣部分原文如下
"Population

Population density is one critical lens through which other risks have to be assessed, says Laurent Stricker, a nuclear engineer who is chairman of the World Association of Nuclear Operators (WANO), created as an international forum on nuclear safety in the aftermath of the 1986 Chernobyl accident. "We need to look at the safety of reactors taking into account where they are," he says (see Nature 472, 274; 2011).

To carry out the population analysis, Nature teamed up with the NASA Socioeconomic Data and Applications Center based at Columbia University (see 'How population sizes were estimated' for an explanation of how the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The KANUPP plant in Karachi, Pakistan, has the most people — 8.2 million — living within 30 kilometres, although it has just one relatively small reactor with an output of 125 megawatts (see 'Nuclear neighbours'). Next in the league, however, are much larger plants — Taiwan's 1,933-megawatt Kuosheng plant with 5.5 million people within a 30-kilometre radius and the 1,208-megawatt Chin Shan plant with 4.7 million; both zones include the capital city of Taipei. The findings of Nature 's population analysis are "scary", says Ed Lyman, a nuclear expert with the 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 in Washington DC.
"
前面有提到  要對核電廠的危險程度排名是不可能的"
Nuclear experts say that an objective 'danger' ranking is almost impossible because each reactor has its own unique risk profile, and some risks are simply unknowable."
後面則陸續指出 External threats,Design and age ,Culture等等也都是評估時會考慮的風險因子

這場面談裡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的是清大核工系所長喻冀平先生的這段話"建廠是考慮地震、海嘯,歷裡史紀錄做選擇。關於人口密度高,這是普遍的現象,以75公里為範圍,有152座核電廠都距離人口密度高;如果考慮150公里,只有5座電廠不在那裡;核電廠旁人口高密度,代表國際專家對核電廠有信心;人口密度高,電視需求也高;以安全來說,也不能只看人口密度。 "
(新聞連結 http://tw.news.yahoo.com/%E8%AB% ... 5%B7-112030798.html)

因為江院長才剛說完"我也非常關心到底核一、核二是不是全球最危險的第二、第三名」;讀了之後發現,該文也提到「人口」不是唯一擔心的,還包括內在設計、組織文化、外在威脅,只是「破題」吸引大家關注,真是關鍵的是「安全文化」,最忌諱的是「過度自信」。 "

難怪 所長會被吐槽 "張雅麗吐槽說,「我也忍不住,我也看了,為何把人口當作考量因素,因為發生危險時,疏散速度、影響程度,20跟75公里是不一樣的,20公里內的影響性、輻射性跟75公里不相同的,所以不應再擴大到75,「那你已可以算到100啊」。

她還回應喻冀平說,「我不是學工的人,但我相信,電廠跟人口,不見得有必然的關係,因為電廠可輸電,不會只為當地做設計。「學文科的人,可能腦袋比較簡單,但我們重視是人。」"

作者: rainbow    時間: 2013-4-2 10:35
nature報導說  依照核電廠附近30公里內人口數  
台灣核電廠附近人口數之多讓人scary

另一篇華爾街日報則是從地震帶來檢查各國核電廠
(全文請見以下連結
http://online.wsj.com/article/SB ... 08872161503008.html)

華爾街日報使用的資料來源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looked at the location of more than 400 nuclear reactors across the world—as well as another 100 that are either planned or being built—using data provided by the World Nuclear Association, a London-based industry group. The Journal then used data from the Global Seismic Hazard Program, a 1999 study by the U.S. Geological Survey and the Swiss Seismological Service, to determine the earthquake risk at each plant.

比對後發現 台灣和日本的核電廠佔了多數
"Japan and Taiwan together account for 30 of the 34 high-activity reactors. But the U.S. has two reactors in such areas and Slovenia and Armenia have one each. Armenia has another planned."


作者: rainbow    時間: 2013-4-2 10:58
kwbaseball2002 發表於 2013-4-1 14:29
這場大戲演得真好,.....
早就在懷疑那群富媽媽...之前不敢講...
現在可以好好討論討論囉....

噗~  我是寧願相信大家都是善意啦
只是可能心中還存在一些茫然
不過  應該有人可以跟你一起討論
http://tw.news.yahoo.com/blogs/s ... D%89-065810193.html
作者: 小柚子    時間: 2013-4-2 11:08
本帖最後由 小柚子 於 2013-4-2 14:05 編輯
rainbow 發表於 2013-4-2 10:16
看看nature的原文吧~
連結http://www.nature.com/news/2011/110421/full/472400a.html
在人口這一段提到台 ...


Nature尚有提到

External threats:
地震.海嘯.火災.洪水.颶風或恐怖攻擊,都是導致嚴重核災原因。核電廠規劃設計已超越工程師當初預期風險所能承擔範圍。
As Fukushima showed, external threats — such as earthquakes, tsunamis, fires, flooding, tornadoes or even terrorist attacks — are some of the greatest risk factors for a serious nuclear accident.

This means that nuclear plants situated outside known geological danger zones could pose greater accident threats in the event of an earthquake than those inside, as the former could have weaker protection built in.
The Fukushima Daiichi plant, for example, was located in an area designated, on Japan's seismic risk map, as having a relatively low chance of a large earthquake and tsunami; when the 2011 tsunami arrived, it was in excess of anything its engineers had planned for.


Deasign and Age
舊電廠不必然比新電廠危險,核電廠規模越大越危險。
Older reactors are not necessarily more dangerous than newer ones.
Some reactors and plants are inherently more dangerous than others. One factor is sheer size. A larger plant can generate more fallout, and when simultaneous crises develop at multiple reactors


Culture
提到過度自信.缺乏良善監督與貪污,都可能是淺在危險因子。
Operators must guard against complacency."One flaw that I worry about is that of overconfidence." Experts say that the largest single internal factor determining the safety of a plant is the culture of security among regulators, operators and the workforce — and creating such a culture is not easy.
Experts worry about lack of regulatory oversight and corruption in some regions.



作者: 小柚子    時間: 2013-4-2 11:26
本帖最後由 小柚子 於 2013-4-2 13:14 編輯

Nature閱讀心得:

假如國際專家針對核四廠提出意見,個人推估外在威脅評估應該跟日本差不多,但差異最大應該是,台灣在首都圈設置核電廠,地狹人稠,若嚴重核災發生,恐有亡國之虞。

應該沒有任何國際專家敢為任何核電廠背書,相信會列舉各樣危險因素,風險請自行評估。

工程安全只是其中因素之一,但不保證不發生嚴重核災。

光是核一核二廠,就被專家形容Scary,加上核四(姑且不論核四拼裝設計及施工品質,就坐落位置與規模來說),應該是"Extremely" scary。

嚴重核災發生的因子很多,不可否認的是核電廠與核廢料數量越多,風險越大。
作者: evalee    時間: 2013-4-2 23:25
幫推,直達7樓按讚,集滿20個讚,小柚子將邀請楊醫師來演講。
透過楊醫師互動式演說,從醫業專業視角,闡明核能對人體影響,開啟參與者與核安問題對話視窗!
作者: 小柚子    時間: 2013-4-2 23:31
本帖最後由 小柚子 於 2013-4-3 10:57 編輯
evalee 發表於 2013-4-2 23:25
幫推,直達7樓按讚,集滿20個讚,小柚子將邀請楊醫師來演講。
透過楊醫師互動式演說,從醫業專業視角,闡明 ...


不幸核災發生,未雨綢繆,如何降低核輻射對孩子影響,值得聽聽醫生專業建議。
作者: 德哥    時間: 2013-4-3 01:12
說實在話~~
我不反核也不擁核....
只是...
我很好奇...
我們對節能努力了多少??
作者: 小柚子    時間: 2013-4-3 12:16
德哥 發表於 2013-4-3 01:12
說實在話~~
我不反核也不擁核....
只是...


節能減碳永遠不嫌晚,只要大家有心。

有個官網(環保署),對於節能方法與相關能源的資料,值得參考。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上網看。

http://ecolife.epa.gov.tw/Cooler/download.aspx#E
作者: Dailybread    時間: 2013-4-3 13:11
本帖最後由 Dailybread 於 2013-4-3 13:17 編輯
rainbow 發表於 2013-4-2 10:58
噗~  我是寧願相信大家都是善意啦
只是可能心中還存在一些茫然
不過  應該有人可以跟你一起討論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不是廢核團體,也不是反核團體


閱讀了楊憲宏的評論 我反而對陳藹玲的印象改觀 也給予肯定
原因很簡單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的訴求 不是反核 不是廢核
而是監督核電廠運作的安全 這個訴求是高度務實的
已經運轉的三座核電廠 只要有一座出問題
台灣立即陷入"完全毀滅"的絕境
居民死的死 沒有死的也是坐以待斃
政府崩解 社會秩序大亂
核輻射未清理乾淨之前
不會有任何外國政府或機構願意前來救援
台灣變成一座孤島 一座死城
就像今日的車諾比

萬一遇到這種狀況
反核也好 廢核也罷 根本毫無用武之地
反而因為毀滅 台灣島真的變成非核之地
只是這不是非核家園
而是非核墓園

作者: rainbow    時間: 2013-4-3 14:20
Dailybread 發表於 2013-4-3 13:11
閱讀了楊憲宏的評論 我反而對陳藹玲的印象改觀 也給予肯定
原因很簡單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的訴求 不是 ...

嗯~ 我相信不會有人希望自己的家園不好
會選擇不同作法  只是著眼的重點不同
所以  我很不希望看見因為意見不同   吵到公投還沒投就彼此分化了

核能安全這主題  其實不管今天有沒有核電都是存在的
即使今天停止核能發電  還有核廢問題   
我們依然需要許許多多的核能專家為了大家的安全投入
就像您一直在版上告訴大家的  核能安全是重要且務實的工作
我認為這工作 不管最後結果如何  都依然重要
不能因為希望使用核能的便利而忽視
也不能因為希望終止核能而漠視

作者: 小柚子    時間: 2013-4-3 14:48
rainbow 發表於 2013-4-3 14:20
嗯~ 我相信不會有人希望自己的家園不好
會選擇不同作法  只是著眼的重點不同
所以  我很不希望看見因為意 ...

處理核廢料成本 朱立倫:絕對是低估、仍是未知數

NOWnews.com 今日新聞網
2013年3月31日 09:04

  
新北市核能安全監督委員會3月28日召開第1次會議,新北市長朱立倫(左)表示,核安會代表所有市民監督,決議具拘束力及決策力。(圖/中央社) .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行政院核能「說帖」中,坦言核廢料最終放置場址至今無解,新北市長朱立倫昨(30)日還提到核廢料的後端成本問題,他認為「絕對是低估」,而且「仍是未知數」。

行政院「能源安全與非核家園」說帖提到,目前國際間擁有核電的國家中,除了瑞典、芬蘭及法國已選定用過核子燃料最終處置場外,包括台灣在內的其餘國家,都仍未能決定。

說帖進一步說明,關於高放射性核廢料,正尋找潛在母岩地區貯放;低放射性的,有兩候選場址,分別是台東達仁和金門烏坵,現正洽商地方辦理公投。

朱立倫昨天則提到成本問題,他說,人類到現在為止,還無法決定核廢料到底何去何從;以經濟學最常講的成本效益,核廢料處理屬於核電後端成本,他估計處理核廢料的後端成本「絕對是低估」,而且「仍是未知數」

另外,朱立倫也說,雖然有關單位強調核安事故的機率僅有「十的七次方之一」,但就算是更低,只要是有一絲絲的核安事故發生率,站在民眾的角度,它就是不安全的、不願去賭這個賭局,沒有核安就沒有核電,這是民眾最基本的要求。

http://www.nownews.com/2013/03/31/91-2920693.htm
作者: kwbaseball2002    時間: 2013-4-3 15:47
sugar100 發表於 2013-4-1 17:01
面對反核潮 滿腹委屈 核四廠媽媽工程師:我也有小孩
作者: 李宗祐╱新北市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3年4月 ...

我個人認為這是辯論技巧~~~
作者: kwbaseball2002    時間: 2013-4-3 15:50
Dailybread 發表於 2013-4-3 13:11
閱讀了楊憲宏的評論 我反而對陳藹玲的印象改觀 也給予肯定
原因很簡單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的訴求 不是 ...

多務實?

飛安,消防管理,災害防制...都可以務實

核安...怎麼務實? 人類的科技還沒達到可以控制核能安全的程度,怎麼談務實?
作者: Dailybread    時間: 2013-4-3 16:03
kwbaseball2002 發表於 2013-4-3 15:50
多務實?

飛安,消防管理,災害防制...都可以務實


萬一核一廠發生災變 北大特區近四萬人要往哪兒撤 怎麼撤
秩序如何維持 路線如何規劃 避難所在台中嗎 不能撤離的居民由誰
負責照顧 食物 飲水 醫藥...............這就是務實

就只是由哪個單位負責發碘片 衛生署和國防部就互踢皮球
這工作顯然比非核家園要迫切些吧

作者: kwbaseball2002    時間: 2013-4-3 16:05
Dailybread 發表於 2013-4-3 16:03
萬一核一廠發生災變 北大特區近四萬人要往哪兒撤 怎麼撤 秩序如何維持
路線如何規劃 避難所在台中嗎 不能 ...

撤?
撤去哪?
確定20KM or 75 KM or "N"km

核災發生是億萬年的事情.問:現在有技術可以處理輻射根廢料問題嗎?
作者: Dailybread    時間: 2013-4-3 16:24
本帖最後由 Dailybread 於 2013-4-3 16:27 編輯

我反核 但確定家人和我的身家性命安全 顯然更為迫切
那天座談中 有女士問到撤離的問題 官員答不出來
那種官員連基本工作都做不好 跟他談非核家園
不是浪費時間和唇舌
作者: 小柚子    時間: 2013-4-3 16:37
本帖最後由 小柚子 於 2013-4-3 17:25 編輯

我想邀請楊醫生來談反核理念,最主要是醫生具備醫學專業知識。

應該比較能夠回答我們:

1.要撤到哪裡才安全?!

2.當下或未來需要怎樣的醫療?!

3.如何知道自己被核輻射污染,如何避免繼續污染?!

不論是擁核或反核,核輻射是不會有差別性與選擇性,我們要帶孩子避難,要往哪裡去?!
都是需要提前知道的知識,正所謂未雨綢繆,有備無患,不是嗎?!

樓上兩位好鄰居,愛護家園的理念絕對相同,何不在7樓按個讚,一起聽聽楊醫生開講反核理念與防災知識?!感恩!!





作者: 小柚子    時間: 2013-4-3 16:45
kwbaseball2002 發表於 2013-4-3 16:05
撤?
撤去哪?
確定20KM or 75 KM or "N"km

好鄰居,您提的是好問題,因為我也不斷問自己。

雖然有時候計畫趕不上變化,但是,有備案總比沒備案好。

當父母的,沒有悲觀權利,我自己可以隨遇而安,但我必須為我的孩子負責,傷害無可避免,但總得設法把對小孩傷害降到最低。(注意看原能會發碘片的要點,40歲以上,除非受到高劑量污染,否則免用,但成年人.小孩都得服用,表示,碘片服用對於某些年齡層的族群是有特殊意義。)

我也想聽聽醫生專業建議,受到核輻射污染的人體,會產生什麼樣的變化,雖然車諾比紀錄片看了不少,但是由醫生專業現場解說,應該大不同。


作者: kwbaseball2002    時間: 2013-4-3 16:47
小柚子 發表於 2013-4-3 16:45
好鄰居,您提的是好問題,因為我也不斷問自己。

雖然有時候計畫趕不上變化,但是,有備案總比沒備案好。 ...


好朋友,

我的理論非常簡單..............

已現在的科學程度,博士,醫師,都只是參考用...因為他們也不確定!

自己無法控制的就廢掉!
作者: 小柚子    時間: 2013-4-3 16:58
kwbaseball2002 發表於 2013-4-3 16:47
好朋友,

我的理論非常簡單..............

核電廠廢掉,還是有發生嚴重核災的可能性,因為現在高階核廢料,都還堆在核電廠內。

可別忘記,核你到永遠!!

當有核輻射發生時,我們要如何保護孩子?!避免狀況繼續惡化?!

老實說,這些醫學知識還真的缺很大!!
作者: kwbaseball2002    時間: 2013-4-3 17:02
小柚子 發表於 2013-4-3 16:58
核電廠廢掉,還是有發生嚴重核災的可能性,因為現在高階核廢料,都還堆在核電廠內。

可別忘記,核你 ...

不是缺很大..............
是空白,而且還有很長的時間都會是空白..................

除了空白,還不會控制!

之前林義雄.......的行腳台灣我就一直很推崇了..............
對於阿扁被威脅..後又復工核四,我很不爽阿扁這一點!
作者: 小柚子    時間: 2013-4-3 17:10
kwbaseball2002 發表於 2013-4-3 17:02
不是缺很大..............
是空白,而且還有很長的時間都會是空白..................

您說的嚴重性我都清楚明瞭,看車諾比相關紀錄片就知道。

第一線的金山.萬里首當其衝,來不及逃應該就是第一批罹難的居民。

這也難怪,防災演練時,官員當場被金山阿嬤嗆爆。

我們住逃命圈相對外圍的,逃命時間應該比較寬裕,但究竟要逃到哪裡才安全?!

既然災難無可避免,有沒有可能讓污染身體範圍縮小?!

為了小柚子,我還是得未雨綢繆一下阿!!



作者: kwbaseball2002    時間: 2013-4-3 17:14
小柚子 發表於 2013-4-3 17:10
您說的嚴重性我都清楚明瞭,看車諾比相關紀錄片就知道。

第一線的金山.萬里首當其衝,來不及 ...


所以...你說:既然災難無可避免,有沒有可能讓污染身體範圍縮小?!

就不應該只是[有沒有可能讓污染身體範圍縮小?!]
應該是拒核

加油!
作者: lulu    時間: 2013-4-3 17:44
我印象中以前教科書教核災掩護措施是躲到地下室,緊閉入口,現在大樓林立,躲到地下室不是問題,但是入口緊閉可能就是個問題,如果真的遇到核災,我想我會躲到三峽的山裡吧!一方面有高山的遮蔽,另一方面大家都搶著往南跑,我往山裡跑應該比較沒人跟我搶了吧,XD.以前戰爭時期很多人就是躲到山區防止炮彈攻擊,所以我想到核災時躲到山區裡,還好三峽山區離我們不遠
作者: 小柚子    時間: 2013-4-3 17:47
lulu 發表於 2013-4-3 17:44
我印象中以前教科書教核災掩護措施是躲到地下室,緊閉入口,現在大樓林立,躲到地下室不是問題,但是入口緊閉可 ...

福島核災日本強制撤離30-40公里居民,假如按照這距離估算,我們有可能也得撤離。

另外,就算是離福島100公里地方,仍然測的到核輻射污染食物還有水源,這資訊一併給您參考!!
作者: ECOMA    時間: 2013-4-3 17:48
聽完核研所 賀立維博士受訪內容後,特節錄最後一段詩歌:核災後的孤兒

"核災後的孤兒在風中哭泣,黃色的臉孔有輻射的污泥,
    黑色的眼珠有白色的恐怖,污染的空氣唱著悲傷的歌曲;
    核災後的孤兒在風中哭泣,沒有人敢靠近與你玩遊戲,
    每個人都不敢碰你玩的玩具,親愛的孩子你為何哭泣?
    多少人在追尋那解不開的問題,多少人在深夜裏無奈的嘆息,
    多少人的眼淚在無言中抹去,親愛的母親這是什麼道理?"

從一位核能專家口中吟唱出這麼哀傷的曲調,個人聽完後內心真的很沈重,百感交集,不知道大家的感觸又如何?
   
作者: lulu    時間: 2013-4-3 18:55
小柚子 發表於 2013-4-3 17:47
福島核災日本強制撤離30-40公里居民,假如按照這距離估算,我們有可能也得撤離。

另外,就算是離福島100 ...

謝謝你的資訊,下次有機會我來問一下我親友那位核工博士,真正遇到核災時我們該如何自保,再上來分享了!




歡迎光臨 iBeta 愛北大論壇 (https://forum.ibeta.tw/)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