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災難常態化的背後 [列印本頁] 作者: 小桔 時間: 2010-10-25 23:23 標題: 災難常態化的背後 災難常態化的背後 7 t" b! d1 f( N$ ~( H0 k$ V% g , y% v. i7 N$ g9 f9 t9 C# A( f# X
* M. o7 ^$ a' N( p* f. E& n t( N
廖本全老師 5 |1 b5 R/ `0 ?+ Q4 J( i9 ?1 Y8 |( a
1 x: @# I/ \' y7 i, d, d
- V9 j) g+ b, z% y& k+ i ]凡那比颱風引發南台灣淹大水,「山崩、水漫、土石流,橋斷、路毀,家破、人亡,撤離、救災、重建,治山、治水」,這幾年來成了大家熟悉的劇情,每年都在上演。一九九○年紅葉災變揭開序曲,一九九六年賀伯及一九九七年瑞伯浩劫。一九九九年九二十大震鬆動潰爛地體,累聚更大災難能量,二○○○年象神、二○○一年桃芝與納莉、二○○四年敏督利、二○○五年龍王與瑪莎、二○○七年聖帕、二○○八年卡玫基與辛樂克外加薔蜜、二○○九年莫拉克南台灣全面上演。相同的劇本,不同時空由不同的人上演,且越演越頻、越烈、越悲。如此看中颱凡那比,空前驟雨六小時造成高高屏淹水,只是平地普遍級的島嶼大幸。 # G9 C' F* ^0 q) f( ]5 f- m6 c4 Q( o, M+ i! R+ \0 y
台灣社會災難常態化,病因在於「生態解體、國土危脆」。第一,地質、地形、地震等因素造就脆弱的先天地體本質(無機環境)。第二,文明開發的長期挑戰,百年來山林開拓,從伐木、開路、農業、遊憩,濫墾、濫伐、濫建系列蔓延開展,向天爭地、搶地,瓦解天然養育及防護維生生態系統(有機環境),摧毀自然的水文調節機制與水土保持功能。第三,九二一大震讓脆弱地體更加殘破、碎裂。第四,全球環境變遷下的M型極端氣象,使強颱出現機率愈來愈高,風速、雨量、路徑難捉摸。 ' U6 a/ J6 {8 m0 C" f$ U) Q; [5 S1 }$ K6 D' X2 W
簡單的說,台灣這個生命體先天體質不佳,且從來未善待自己,長期挑戰、惡耗自我,造成一身儡弱疲困,九二一大病一場,使得敏感、脆弱的體質殘破、衰敗加劇。更糟糕的是,這個生命體所處外在環境極其惡劣,隨時可能引發疫病風暴。 " g& ?# B \! R+ B9 Q% |
' f- f. T t3 @, i+ o+ B F 而我們的專業團隊(政府)從未正視「國土潰爛」的病態總根源,只能不斷的救災、勘災、慰問、救濟、補助,安撫民心,共同等待下一次颱風來訪;或者不停的修橋補路、工程復建,等待颱風檢驗蓋得夠不夠「勇」、可以撐多久;甚至永續治山、治水,工程加碼對垂危病體整型美容、圍堵拴塞,等待再一次檢驗人與天到底誰勝。 * Y0 M8 V5 L/ n- W" |" M" W1 ^7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