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x( K! Q, D3 V: R& @: g / }) h6 A: ~3 p b% U[attach]142569[/attach] 0 D) b% O; u7 q2 v 1 p) [2 ^2 V; t4 t) X( ?3 ?" B【作者:邱莉燕 │ 攝影:陳宗怡】" m+ H( [! q: P: E
S, T* ^; T5 U$ O繼雲端之後,Big Data成為這二年國際科技大廠兵家必爭之地。透過購併、行銷等手法,搶攻最有成長潛力的新戰場。3 m) Q# b* J) ]2 O; o
& W) f. {# i1 e5 ^海量資料是目前科技業中成長性最強的趨勢之一,它所帶來的技術創新,更意味著巨大的新商機,已是國際科技巨頭的必爭之地。「全世界知名的公司,全都在做海量資料,」常受邀到英、荷參加Big Data國際研討會的部落客徐子涵指出。亞馬遜、微軟、IBM、Google、甲骨文等,沒有一個不在海量資料的領域進行布局。 ) i* C' C- ^; g % j: A/ ^' z1 c! _根據《富比士》專欄作家Dave Feinleib繪製在2012年6月的一張「大數據產業地圖」,指出了11大類海量資料的商業模式和產品,並羅列了數十家企業群像,其中不乏IT大廠與新創公司共同競逐。由於海量資料是一個處於爆發式增長的新概念,目前的技術創新和投資在歐美及大陸均很火熱,也因此,產業生態仍處於快速變動中。 0 n, O2 Z0 n3 g# ? 5 {& H* U% Q! j- ?五年內總營收複合成長58% J+ s* w8 H5 i m% [0 X' b/ V
2012年11月,Bloomberg Venture發布了「大數據產業地圖2.0」,囊括的公司不僅增長到數百家,商業模式和產品更進一步細分到38種,從不同方面搶攻資料商機。& u8 `& {) C( s/ O
+ _1 W0 z$ s+ w& k- Y- ~3 t
根據分析機構Wikibon發布的報告指出,2012年主要公司全球海量資料的總營收預估為50.1億美元,未來5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為驚人的58%,到2017年將達到534億美元。2 a: p, E' O# m' D) I
5 G- d5 y; B' _3 ~/ s如此高昂的營收從哪裡來?政府專案是大客戶。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畫局已經展開名為「XDATA」的專案,未來4年將每年投入2500萬美元,以開發用來分析海量資料的運算資料及軟體。 ; m: q& z" K: ^3 C5 _+ e% c$ M 4 k7 H8 ~! x9 w. y I. T1 M Q又如美國能源部準備以2500萬美元,集結六個國家實驗室與七所大學的專長,開發可協助該機構資料管理與視覺化的各項工具。巨大的商機,使得圍繞海量資料的市場爭奪戰從2011年開打,並在2012年打得火熱。煙硝味首先從跨國IT企業的連環併購顯露出來。' J# [" g4 F' d+ t9 L. f
" I. p' a- @9 @2 X" b購併、行銷 全球大廠紛搶進市場1 g) j- {, L% z/ V- b$ R) K
2011年,惠普花100億美元天價買下資料分析軟體的代表性廠商Autonomy與Vertica。而非結構性資料分析的新銳公司Aster和英國影像技術公司Apicale,則相繼併入天睿(Teradata)的旗下。: D: W0 w1 {& [8 w0 X" C
3 `' d* Q, P" Y" w+ I/ ~+ sIBM則在2012年4月接連買下兩家公司:銷售資料分析公司Varicent、企業搜索和導航軟體提供商Vivisimo。不落人後的還有EMC,這家全球最大存儲廠,收購了軟體開發專家Pivotal Labs。「IT巨頭們則紛紛通過併購,完善自己的海量資料解決方案,」大陸IT經理網專欄作家王萌指出。 1 ^# ?* i7 _! }$ W( {2 t : i( _5 V' e' N# Y除了一連串併購,科技公司投入海量資料的行銷手法各顯神通。以「生命中的一天」系列而聞名的主題攝影大師里克‧斯莫蘭(Rick Smolan),剛完成一個新的攝影計畫,名字就稱為「海量資料的面貌」(The Human Face of Big Data)。這個計畫耗時2年,邀集全球100位攝影師拍下各式各樣與海量資料有關的照片,以呈現海量資料的社會影響力。1 g" n* Y3 F1 f; a, ]8 P- X6 @
I& }7 y% Q. X/ i* L; v4 r
全文詳見遠見官網 & E2 X9 a8 C! U, @! s8 \4 ?5 p
5 `5 D4 ^- C* I8 v" e- S* C7 W3 y+ `
, f7 Q/ {) U1 D( \4 k' w& `1 N 7 K( C9 n/ E0 r( M E3 Y9 X1 N & x9 ^0 e' m/ F- {2 E: J! B, B# Y作者: 文兒 時間: 2013-1-11 08:14
資料分析確實是未來的重要趨勢^^周邊的電子資料膨脹的太快太多,光分析出有利與無利的的資料就是一項大工程,更何況要從有利資料中分隙為更細節的內容,資訊工程人才未來很吃香^^作者: 歐陽 時間: 2013-1-13 08:17
資訊工程人才未來很吃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