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p) c; h6 C$ P. m1 t/ C【作者:邱莉燕 │ 攝影:陳宗怡】 $ ] U2 p; o+ m: B" s ^3 ? t: @6 d. u3 n1 N
繼雲端之後,Big Data成為這二年國際科技大廠兵家必爭之地。透過購併、行銷等手法,搶攻最有成長潛力的新戰場。7 f' c( h2 u' W0 o* w9 }
2 q; [/ T1 t* }1 E海量資料是目前科技業中成長性最強的趨勢之一,它所帶來的技術創新,更意味著巨大的新商機,已是國際科技巨頭的必爭之地。「全世界知名的公司,全都在做海量資料,」常受邀到英、荷參加Big Data國際研討會的部落客徐子涵指出。亞馬遜、微軟、IBM、Google、甲骨文等,沒有一個不在海量資料的領域進行布局。- i! B6 Q5 q( P r1 r2 a
0 o- F, y0 d Q- J8 e
根據《富比士》專欄作家Dave Feinleib繪製在2012年6月的一張「大數據產業地圖」,指出了11大類海量資料的商業模式和產品,並羅列了數十家企業群像,其中不乏IT大廠與新創公司共同競逐。由於海量資料是一個處於爆發式增長的新概念,目前的技術創新和投資在歐美及大陸均很火熱,也因此,產業生態仍處於快速變動中。) b) b/ P. z' T8 ~% e
3 Y$ j0 J W$ ^3 k \1 L五年內總營收複合成長58%4 i' }9 z- A6 r
2012年11月,Bloomberg Venture發布了「大數據產業地圖2.0」,囊括的公司不僅增長到數百家,商業模式和產品更進一步細分到38種,從不同方面搶攻資料商機。4 E) g G$ A2 ?; i: k0 U
P" R! S* @4 e4 Q
根據分析機構Wikibon發布的報告指出,2012年主要公司全球海量資料的總營收預估為50.1億美元,未來5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為驚人的58%,到2017年將達到534億美元。. X( t+ q! e% Q2 |- s8 |' o
/ G$ |/ L( }7 {& C ]( F
如此高昂的營收從哪裡來?政府專案是大客戶。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畫局已經展開名為「XDATA」的專案,未來4年將每年投入2500萬美元,以開發用來分析海量資料的運算資料及軟體。' a) D/ ^6 ]9 P: {/ S* P, B
# X$ J( t! g/ C m0 b
又如美國能源部準備以2500萬美元,集結六個國家實驗室與七所大學的專長,開發可協助該機構資料管理與視覺化的各項工具。巨大的商機,使得圍繞海量資料的市場爭奪戰從2011年開打,並在2012年打得火熱。煙硝味首先從跨國IT企業的連環併購顯露出來。$ \: ?1 P+ \7 e# H K$ h
$ ~$ ~( J1 p6 W2 k
購併、行銷 全球大廠紛搶進市場 ' D; Y6 d, u6 r4 b: Q2011年,惠普花100億美元天價買下資料分析軟體的代表性廠商Autonomy與Vertica。而非結構性資料分析的新銳公司Aster和英國影像技術公司Apicale,則相繼併入天睿(Teradata)的旗下。0 \* }" U" O4 ~1 B" T5 H1 R8 Q& W
2 ?4 Q, S4 s$ h
IBM則在2012年4月接連買下兩家公司:銷售資料分析公司Varicent、企業搜索和導航軟體提供商Vivisimo。不落人後的還有EMC,這家全球最大存儲廠,收購了軟體開發專家Pivotal Labs。「IT巨頭們則紛紛通過併購,完善自己的海量資料解決方案,」大陸IT經理網專欄作家王萌指出。2 H9 P. y; [) N$ k
; K& b0 _! i A9 f
除了一連串併購,科技公司投入海量資料的行銷手法各顯神通。以「生命中的一天」系列而聞名的主題攝影大師里克‧斯莫蘭(Rick Smolan),剛完成一個新的攝影計畫,名字就稱為「海量資料的面貌」(The Human Face of Big Data)。這個計畫耗時2年,邀集全球100位攝影師拍下各式各樣與海量資料有關的照片,以呈現海量資料的社會影響力。 ! B2 X- `0 X6 a2 l* s% E" @$ L! [1 t
全文詳見遠見官網 - u. L; W8 z; w# \% n6 T0 ?# l& ]4 }) P4 l3 f
/ @( A) t# p" Q& b2 V- V
* J/ D/ K, S0 y. b. ^) G - {9 F# p/ M J; `- b, N& j作者: 文兒 時間: 2013-1-11 08:14
資料分析確實是未來的重要趨勢^^周邊的電子資料膨脹的太快太多,光分析出有利與無利的的資料就是一項大工程,更何況要從有利資料中分隙為更細節的內容,資訊工程人才未來很吃香^^作者: 歐陽 時間: 2013-1-13 08:17
資訊工程人才未來很吃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