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eta 愛北大論壇
標題:
談內家心法和內勁---龍為脊椎,虎為丹田
[列印本頁]
作者:
tracytsao
時間:
2013-1-4 13:07
標題:
談內家心法和內勁---龍為脊椎,虎為丹田
本帖最後由 tracytsao 於 2013-1-5 11:13 編輯
: T! M! a9 k8 }* [. x1 x1 D5 A/ P
/ B; O& A/ \4 A; ]% H; }. ^$ g, z
談內家心法和內勁---龍為脊椎,虎為丹田
' m# l3 E: H+ b& ~3 W$ }
拳中之內勁,是將人散亂於外之神氣,用拳中之規矩,手足身體動作,順中用逆,縮回于丹田之內,與丹田元氣相交,
自無而有,自微而著,自虛而實,皆是漸漸積蓄而成
。以修內勁為宗,不求奇異之形、驚人之式,則修習之法必能簡約。
% h A% e) \8 Q
內家明勁、暗勁、化勁,隨氣機飽滿卒級而上,由公尺勁,進而為尺勁,再進而為寸勁分勁, 周身一氣
。
經內功訓練後,走架已不重外形的規矩,而重內在氣機鼓蕩的感應
。
' M, M" {) b" M" q; }
拳術驚炸力和穿透力基礎都是整勁
,練整勁中長力氣,並非是為了練力氣而去練力氣,為練勁而去練勁,就把勁練拙了,這樣練出來的勁用處不大。練拳拼命的發勁,練拳太猛力,容易傷害自己身體,只要一動起來渾身都有那個意思,就起到作用了。
剛勁與用拙力求迅猛是兩碼事,練剛勁也要順乎自然,在輕鬆、和諧中按照技法要求,逐漸去追求上下內外、完整一氣所形成的剛勁。體會把勁含在身上練拳的感覺。
0 S) c) D7 V, a1 j% m. t
練拳要明拳理和含義,不然和做體操沒區別
。練內家拳可以治好近視眼。
/ o8 _ V' c7 j4 y' j" `
1、是運動中的整體力。
0 U$ K7 V9 V* x# Y, t) E+ M& K
2、是整體爆發力,即發力者中心線不位移,而將對方擊倒或擊出丈外。
4 E4 u' N4 T% Y% @& A
3、是渾圓爆發力,即含生物電的擊力。這種力在整體爆發力的基礎上再加上電擊性,專門擊打對方體內深處,包括大腦中樞神經。凡被此力擊打過的人,當即昏懵,如遭電擊,雙頰蒼白,綿軟無力。交手者,絕大多數均一個照面便被擊垮,不能再戰。
* N- @6 l' z7 L0 Y3 c& l/ J
內功最基本的就是根勁和放鬆
:
6 m1 r/ \1 J& H' X* B
放鬆之後出根勁,有了根勁更放鬆。放鬆就是自信,做自己得心應手的事就會放鬆。
0 D9 R; T; H7 I& T: W( x" i+ c- E
人要是腰腿有力,跳得遠、蹦得高,動作快了,別人一拳打來,要躲要打隨心所欲,心情當然不緊張了,一放鬆就解放了腦,人就健康,思想和心態也變化,內功讓人沉著,思維敏捷,用在打鬥中遠比力量更有 效,也更可貴。
/ f/ ?" m7 z. g2 R6 B. j! x% z
內家功夫裏“硬碰硬”招法訣竅就是一定要用上根勁,碰撞時骨頭一轉,看是兩個人碰骨頭,其實是我小小打了他一下。骨頭一轉就把橫向的來力變成了縱向的力通過骨架傳走了,縱向承力再大骨頭都不會斷的。對方骨頭若是不動,只有吃打傷了。
8 n$ q3 h6 r+ k! ~
腿之根在胯
,
內家高手勁路打通,外形不動,身勢一沉腳就上去了,根本不須擺腿加速
,力量還大得很。最關鍵是這種踢腿法,可以近踢身前,遠踢丈外,任何距離都發得出勁,讓人無法阻擋。
! Z5 b5 A5 ^$ ~) N: w
不懂內勁的人發腿很難用上力,即使有力也只在腿腳最終擺開掄圓的時候,在此之前的一段時間,對手膽大的上步一堵就完了。
內家發腿在未起腳之前就完成了加速的過程
。想去堵內家踢腿的人,再近都正好撞到槍口上。
根勁打通,手的速度和力量如有神助
,功夫上身後,心中不知覺地生出豪氣,遇事臨敵眼毒神聚、毫不慌亂,每每有英雄之舉。
2 d( I2 ^) q4 P- r8 U1 Y
寸勁
不只是外家以掌根沉按人傷人,而是以柔掌發人,已周身整勁且神氣純,能震身猛抖而發跌人。
; E+ T+ F7 H+ y: N
更上即為
分勁
,
功夫火侯更純故,微顫不見猛烈之形,跌人更妙,故曰沾粘顫
。此勁打的是陰陽返複勁,其發人能讓人雙足同時離地。抖震勁可在一接手以內勁破開對方的手直取要害,而且抖勁還有防守功用可以將來力滑開。
+ t8 N" ?8 W* G# g: s; t
內家功夫以松柔為本,混身肌肉一緊就松,十秒裏有九秒都是松的,如閒庭信步,越戰越勇,打個通宵都不累。松是很難練的,腰胯上的肌肉,沒練到時,感覺不到,怎麼能讓它松。
脊椎上有很多肌肉,特別是腰下部和髖關節附近的肌肉,在練到之前根本不知道他們的存在,練到之後才知道原來那裏也是可以動的,而且還力 大無窮,內功的力量全是從那幾塊脊椎上來的。
人體是個大彈簧,就是說的那幾塊脊椎上的肌肉
。這幾塊骨頭有了開合,動起來了,人就能生出膽色,碰著老虎都敢咬一口。
( e! J: j/ k B5 ^! Q: o
龍形搜骨,發勁講求骨力,髖部也就是腰椎、骨盆上的肌群,丹田、中節能夠發力,腰胯關節可以開合。周身骨架筋經貫通,丹田力可以順達周身各個部位,沒有內耗,勁路打通
。
) H+ l! `7 {2 |% g% u8 }/ N
丹田區域的肌肉,平時人們根本感覺不到它們的存在,除非扭傷了腰,但練到之後就會體會到人身上這幾個最死的關節裏蘊含著最強的力量,那是原始的野獸之力、真正的本能之力
。虎豹奔襲獵食時那種驚人的速度、力量和協調性,都是從這幾個部位發動的。
心意拳講龍虎二氣,這龍跟虎,最強的就是脊椎和腰胯。
5 j. `3 ?5 C6 D, w
丹田發力,
腹腔隔膜以下、骨盆以上的這個球狀空腔,得像皮球那麼富有彈性(筋膜之功),像鋼球那麼堅固(骨架之功),所以內家一脈,首重丹田開合
。
4 m8 Z1 T6 O1 S! v8 J4 Z* s; M
有丹田之開合,才有全身骨節協調一致的開合,有了內開合,才能談到胸背、四肢的外開合。
沒有丹田開合帶動全身內變,是無論如何也做不出滔滔不絕的翻浪力。如果不得法,容易把勁掛到胳膊腿上,不易往內裏深入。
2 @6 Y3 Z* a7 t4 ~ z. _
圈內打人,圈外推人
,
所謂圈內,即盤骨發力範圍,所謂圈外,即盤骨發力範圍以外。
力量的終極來源, 就是盤骨,古說腰胯只是籠統的講法,實則只指盤骨
。一女子只要懂得開胯,以盤骨的收束,開張以致旋動來發力,帶動通身骨骼出擊,那麼纖纖玉手一掌打死你不奇。
) L% d( Z( ~1 a
盤骨的發力, 外表上看不到, 所以對手被打得折肢斷臂, 仍不知何事。
學懂用盤骨運動來發力,還同時要學脊骨的節節用力, 節節貫通。由盤骨帶動脊骨, 再帶動四肢筋骨發勁。
m7 E! p# Z! T# x- M* `' I4 B
真正的內家發力,內壓集中點在腹部,以髖關節帶動下半身、腰椎骨節帶動上半身的運動帶動全身的運動。
關鍵在於腹部的摶氣,腰腹肌均衡收緊,內壓增大,給腰椎的內動提供一個有力的內在支撐。
8 S+ G/ b# F+ [8 o
尾椎的驚乍,以骨盆為輪,脊椎為軸的發力,腰、腹、股肌肉搓動骨盆,力量沿脊椎上升,傳至兩手。
整體的感覺是勁力從尾錐或是叫襠內像龍捲風一樣升起來,兩腿的筋被抽緊,兩隻腳不得不抓住地,否則就要被這股力量給帶的騰起來。
* h2 b, h; y/ O# k+ q+ a$ Y
練拳得抓住核心,抓住骨盆、脊椎來練,不要管手腳,立丹田、較丹田、翻浪勁、抖絕勁就是從這裏面出
。天長日久,脊椎敏感了,就明白什麼叫“全身是一條大龍 了”,也知道什麼叫背後敏感了,才能對敵。骨盆有了感覺,各種丹田功就沒有奧秘可言了,不過就是各種腰腹筋肉的鍛煉而已。這兩個地方出了感覺,就不想掄拳頭了。
* o) _3 F9 G9 ?6 p0 r
對拳裏的蹭勁就有了體會,見了人就想往人身上蹭,這就是骨力。
骨勁在身上而不外顯,自身身體既是拳頭,骨架生棱,骨力如刀劍。變化皆在骨架上。
形意以槍化拳,槍就是化在了自身的骨架上。純以骨架傳勁走勁。
+ M+ v9 \& z; n
身體骨架即是刀槍劍,是最佳最好的傳勁工具,不是發勁工具。既然是傳勁,自然是越結實越好。骨架結實就在一個整上,全身整合,周身關節無斷之處,一透到地,即是最佳,但凡身上有一處不能松透之處,即不可能有如此之整。
真正的整,是周身無時無處不是處在自然的整之狀態,整勁是指由整的架子傳過來的勁。最後打成一個整
,打出來整勁等等說法仍然還是在跟自己較勁,全浪費在自己身上了。
, Q' w3 }7 L& Z" F+ w+ D
槍“滑”杆“抖”槍之說,滑者主直勁,勁在脊椎,帶周身直進。抖者主螺旋轉勁,勁在腰胯,帶周身擰轉。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
直勁者,直進也
,孫存周前進一丈,後退八尺即是如此之功,用以傷人,疾打疾進,其威可怖。
抖者,轉勁也
。
腰胯左轉右轉不斷相連即成抖。
所謂胯骨即是大轉子,道理在此。
直勁,勁在脊椎,曰龍勁,取“龍形搜骨”之意。抖勁,勁在腰胯,曰虎勁,
取虎腰胯之功
。
) Q* Q( y: ~+ A q4 z# `' z1 b5 W
六部劍,顧到上下左右前後,無劍時手臂即是劍
。
8 v f6 C# {0 d ^' W3 y' i
手臂一出就要帶鋒,這是骨力透體的一種體現
。用骨頭打人固然是一種修煉心法,也是一種挨打的感覺,被人拿骨刀捅了似的,這把劍是真劍,六面帶刃,手往那裏一擺,六面顧到。不能只會往前打,左右上下來了就只會撥了,上下左右來了照樣打,走刀劍訣裏的削、帶、砍。
- }6 A3 r- E9 g* S- f+ e4 U
骨頭是帶刃的,不能只有拳頭有殺傷力,小臂也是武器。
手臂是劍,劍刃就是小臂的螺旋,加了螺旋力的小臂打在身上,痛到骨髓。
要練出隱藏的劍尖,一遇非常, 可以八面出鋒。手臂上不帶鋒,手臂上掛不上勁不行。
一開始練拳,是手臂掛在身子上,身體是不會動的;後來,是身子掛在手上,手臂小動,身體大動。
這時手上 才能掛上勁,才能支起三關。但這還不夠。最後渾身通透,無所謂哪里掛哪里,這才有成。
歡迎光臨 iBeta 愛北大論壇 (https://forum.ibeta.tw/)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