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 V' K& H0 P9 G& @9 H【作者:邱莉燕 │ 攝影:張智傑】/ B! }6 d( s, a; R# q
1 i) z/ z% y9 s* R6 V& Y
如果不是突如其來的家變,28歲、在上海知名外商廣告公司上班的馬克(化名),應該還能安安心心工作。一通電話改變了他的人生。 1 T* W1 g. c4 t/ H x x# V' \! F q' J3 k6 N6 d" |
原本在無錫一個小鎮擔任書記的父親,突然中風了,緊急送進上海瑞金醫院急救,而母親早在兩年前就摔傷不良於行,他是獨生子,所有的苦惱一下子全壓在他的身上,醫院、家裡、公司來回跑。 ; D7 S9 Y6 @) n: V- G- } . \; y% p0 Z4 K4 z& Y6 E總經理看他近日總哭喪著臉,問他好嗎?馬克的淚就止不住掉下來。哭完他決定辭職,另外找個半天的兼職工作,好照顧雙親。壓力,來得太過突然,太讓人沒有準備,就像海嘯一樣鋪天蓋地淹沒他。其實馬克不孤單,在上海,在北京,在全中國,愈來愈多人感受到老化帶來的沉重包袱。! ?8 t+ _0 G' V. C1 ^; r
7 ^8 ~, K' T/ k! d6 l
根據大陸國家統計局的普查,2010年中國65歲以上人口為1.19億人,占總人口8.87%。是全世界唯一老年人口破億的國家。中國也是全世界老得最快的國家之一。根據中國老齡辦推估,2011年短短一年,大陸就增加700萬名超過60歲的老人,將近是台灣總人口的1∕3,也超過歐洲所有老年人口的總和。專家預估,中國的老年人口以將平均每年增加596萬的速度成長。預計到了2050年,大陸老年人口總量將超過4億,老化比例推進到30%,將比美國的總人口還多,也將成為金磚四國中人口老化最嚴重國家。 4 M6 C C4 ]+ P- \5 l- ^ e& K& W6 R9 E- t
面對這場「人口海嘯」,中國和馬克一樣,沒有做好準備,浪濤瞬間打來太過突然,所有人都大吃一驚。國際媒體紛紛提出警告,人口老化,將災難性地毀掉中國的繁榮。《經濟學人》在2012年4月撰文,將中國的老化現象比喻成「中國的阿基里斯腱(人體最大的肌腱)」,報導指出:「中國的阿基里斯腱並不致命,但會使中國這位英雄步履蹣跚。」路透社也早在2009年便提出〈年齡老化即將撞碎中國經濟〉的報導,人口老化不但降低中國的成本競爭力,也可能影響社會穩定。 & t* q7 O3 k2 B; a0 R+ x3 m( D, B# T0 ~" h' c$ c0 p
「老化對中國的影響,是基本國情重新洗牌,」大陸清華大學布魯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丰說。身為社會學與公共政策專家,王丰以一點也不危言聳聽的口吻指出,老化中國,步步驚心。$ w0 B/ x4 z% [/ I2 T8 s, B$ R5 A
! r! q3 V$ Z A中國人民未富、國家先老 1 ^1 z' P& E4 T8 T% z+ m來到河北省張家口宣化縣的農村江家屯,78歲的蘇榮和72歲的李萬舉,是「村委會直接管的老人」。他們住在村民活動中心後面的10坪倉庫裡,每月領100元人民幣救濟金過活,灰黑的屋裡,唯一有顏色是大炕上的薄被,上面還蹲著一隻貓。這一天,NGO組織、微互助基金理事孫麗,特地帶著仁愛禮包,前往探視他們,禮包裡有收音機、2條毛巾、3塊香皂、襪子3雙和手電筒、水杯,讓兩位老人感激不已。6 `: K+ s; j# y8 }; V
8 a* t4 ?7 ^# ]6 Z% w
單單農村空巢老人 就高達2倍台灣人口+ u/ W6 X1 y/ y" P
, N4 O/ W* w1 l: o: w
) j2 S& @0 G; V9 k3 e! |4 m7 O# I2 H[attach]137326[/attach]+ ]0 r' ]. T* j* o' C2 {3 N n" c
9 D8 ~3 F, x4 \; L. |, S k9 Y! Y$ ~. T- V! X
【作者:邱莉燕 │ 攝影:張智傑】 $ l/ G3 X1 a4 W6 F# i& y( L: q! V5 N. z2 m3 d& L6 [) w
中國老齡辦統計,2009年農村中每10個老人,就有4.4個處於空巢狀態,農村空巢老人總數4742萬人,高達台灣人口的兩倍,老年人照料的問題非常嚴重。 4 t8 X2 v$ E7 g4 v8 x$ t& o. O+ z' I8 \. _0 ?
突然下雨了,69歲的曾祥海趕忙把外面曬的綠豆和衣服收進屋裡,忍著風濕引發的腿疼,和左眼的結膜炎,身體再不舒服也得做,因為家裡除了他,一個人也沒有。三個小孩,一兒兩女,全都在外地打工,65歲的老伴為了照顧孫子,跟著兒子去了大城市。曾祥海總覺得孤單,但是沒辦法。像曾祥海這樣住在鄉下的獨居老人,有個特別的名稱:「農村空巢老人」。他們是中國超過一億老人族群裡最弱勢的一群。 - p- Z6 |% q3 f! L+ p 7 _3 B' A: X5 k牆面的木頭是拿來做棺材的 8 T, h$ Y; [; |4 n$ t曾祥海的家,位於湖南省桃源縣架橋鄉的農村,距離長沙約三小時車程。相傳這裡是晉朝詩人陶淵明寫出〈桃花源記〉的地方。然而此刻許多老人住在這風景秀麗之處,是掙扎在生存的邊緣。走進曾祥海所謂的「家」,不過是簡陋破敗的木製平房,除了床和幾張矮凳,其他什麼家具都沒有,一股酸臭味迎面而來。屋內有多處漏水,地上放著水桶接水。不尋常的是,廳裡三面靠牆的地方,卻堆滿了一根根粗如大腿的木排,不像擺設,也不像燒灶的柴火。' P" Y9 o, z. L- g' Y3 J* [
5 @8 p6 ` f4 v( n
「這些是準備拿來做棺木的壽材,」此話一出,讓來客都嚇了一大跳。曾祥海解釋,他年復一年從後山拖回來堪用的木頭,已經存了20幾根,應該夠做一副棺材了。他邊說邊露出安慰的神情,因為身後事已經安排好了。每天在「棺材板」裡進進出出,老人無奈地說:「能活多久就活多久吧。」* ^" ^- B1 E7 s
7 {: {! G h/ `, j2 O清早起床,他都必須親自耕種才能維持基本的生活,雖有子女,但只在過年時回來給點錢,根本不夠用。貧窮,讓他不敢看病。雖然每年交50元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新農合),但是只有住院才能報銷醫藥費,沒住院就不能報,所以他去年跌傷了腿,看著似乎不嚴重,就自己挨著。「在農村,就是不能生病,要花很多錢的,」曾祥海說。曾祥海的生存窘境,並不是特例,在架橋鄉,幾乎每一家都是空巢老人。, U* I/ H" S3 d- J: t9 C6 z% C
o9 o# U C' {$ H+ A無錢又重病,讓人求早點死2 H' B& I5 P9 F1 e. v
60歲寡婦粟腊珍,住處距離曾海祥家約1公里,150公分身高,一頭短髮剪得像個男人。表情悲苦的她,輕生的念頭從沒斷過,比曾海祥活得更辛苦。每天,只要關燈躺上床,往事就在她的腦子裡轉來轉去,浮現的一幕幕總是不愉快,眼淚就流了下來。「我只求著早點死,」她哽咽訴苦。) i' e* m8 B% ?9 p5 C
. c1 A6 i3 i8 L7 p3 `: E" m# _3 Q9 T9 l7 H3 G% g8 o9 T; J; D
0 F' j+ [ Z9 B9 `; f
花甲背包客、樂齡車隊愈活愈不老 v5 `- u! Z) \
0 g& G0 r/ H$ j' [- K4 |! w W2 F1 T
5 N' J6 s! @* O) p% d6 r
[attach]137328[/attach]9 p$ X6 G+ |2 M: a0 x+ \ E5 t4 v
8 m# p8 _( A v
9 s7 z! {4 z) M' B% I
: b3 x+ }' S. F9 d" B# W0 W6 q& W
3 d6 i& L2 G) o( z. X# `9 L【作者:邱莉燕 │ 攝影:張智傑】0 g+ f1 N% V6 b$ A, ~; ~% l7 h
/ N1 P% ]+ |1 F' ]$ O( \
在高齡化社會,老人不再只是頤養天年,而是活出新價值。花甲背包客夫妻環遊世界,80位老人組樂齡騎樂自行車隊,他們活出老年生活新典範。" n2 @9 h+ n) B. x Z
, c7 B+ n1 Q I0 \$ `. y
當時光列車為中國載來一車車的老人,活到老,對許多老人來說,不再只是頤養天年,而是活出新價值。64歲張廣柱和61歲妻子王鍾津,是眼下中國最忙碌的退休夫妻。一連九個月,幾乎天天都有媒體上門採訪,最高紀錄,曾有三家電視台10幾個人擠在他們家客廳。" u4 `$ [4 ^0 N/ ^(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