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eta 愛北大論壇

標題: 太極內勁的概論 [列印本頁]

作者: tracytsao    時間: 2012-12-5 14:47
標題: 太極內勁的概論
太極內勁的概論+ D" b+ u2 o5 t. |9 e7 k
何謂太極內勁,眾說紛紜。其實最簡單的解釋,內勁就是能在一瞬間把體內所有集聚的力量集中在一點發出的能力蓄力時上松下沉,虛領頂頸,將全身的勁沉至腳跟,如拉滿的弓,發勁時蹬腿立腰瞬間把勁集中至某一點送出,快如閃電,力如山崩。
) H6 v. }$ f" M; ?) I9 p; ~內勁詳盡解釋如下:
" g' o% z) u1 c$ g7 v太極拳的“內勁”,它不是簡單地肌肉收縮做功所產生的力,它是人體“心”“身”經過特定的拳式修煉,經過長期磨練凝聚而成的。它是人體“心”“身”多種功能綜合協調發揮的結果。從量化的角度剖析它,它是由“機靈勁”、“纏絲勁”、“整體勁”所組成的。只有當這三種勁配合合理時,才能產生威力無比、無堅不破的“內勁”。+ J0 ^0 {5 j9 W+ s
一、太極拳內勁的感知* x/ X7 F4 a+ c4 j4 ^
機靈勁是指拳式動作過程中,人體大腦中樞神經系統的靈敏反應。它主要是通過觸覺靈敏度的提高,使人體的神經反應迅速,能在推手的過程中,及時準確地感知到對方勁力的走向,勁力的強勁,做出正確的判斷,爾後採取合理的攻防技法。這裏說的“機靈勁”就是太極拳中的“聽勁”。它是太極拳入門的基礎功夫,對推手和散手技藝的提高起著關鍵作用。
4 q" g# W' f5 I7 B# G) f“機靈勁”的訓練,首先要放鬆身體,消除常人身上的僵勁、笨勁、拙勁;其次是要排除日常瑣事的牽掛,消除雜念,使心態純靜如水。這樣,使自己“空虛”無物,才能在推手的過程中,全面無誤地感知到對方拳式攻防變化的各種資訊,它主要是通過“用意不用力”的方法,來增強人體神經系統輸入資訊與輸出資訊的能力。這裏的“用意”,就是著重強化攻防意念,用以調節中樞神經的功能;這裏的“不用力”,是主動放鬆手腳及軀幹部位的筋骨,以使推手中出入的資訊迅疾。這樣,無論對方勁力剛猛,還是勁力堅韌柔化,都能得心應手應對,從而達到“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王宗嶽《太極拳論》)的拳技佳境& Z& e0 z- M  U7 S% s
二、太極拳內勁的聚集
8 }7 q5 r% S5 ?7 X+ Y" H8 [9 l/ ]纏絲勁是指拳式的動作過程中,關節肌肉的螺旋運動。拳式的動作過程中,通過手法的旋腕轉膀,通過身法的旋腰轉脊,通過步法的旋踝轉胯,以產生圓滑無棱的“纏絲勁”。根據攻防技法的不同需要,肢體的螺旋運動分為順時針方向的纏繞和逆時針方向的纏繞。《陳鑫太極拳論分類語錄》中說:“太極拳纏絲法也,進纏退纏,左右纏,上下纏,裏外纏,大小纏,順逆纏,而要點莫非即引即纏,即進即纏,不能各是各著;若各是各著,非陰陽互為其根也。”這就是說,我們在太極拳的演練過程中,要避免手法、身法、步法的纏絲勁相互脫節。只有把身體各部位的纏絲勁串聯起來,擰成一股勁,才能形成拳式整體的纏絲勁。這種勁像急流中的旋渦,在旋轉中產生排山倒海般的強大威力。
2 X' z& W- D: i' k6 P0 K6 N“纏絲勁”,是太極拳“以柔克剛”的具體操作方法,也最有特色。通過手法、身法、步法的螺旋纏繞運動,在技擊中使敵方的攻擊力改變方向,把敵方強大的勁力“引進落空”。這種不與敵方來力相對抗的做法,既能避免身體受創傷,又能節省許多體力,這是“纏絲勁”在防守上化解敵方攻擊力的作用。. Y" B$ W) |- E7 d/ m
三、太極拳內勁的傳遞9 A( m+ o! V$ P) l
整體勁是指人體的“根節”、“中節”、“梢節”,在拳式的動作過程中,通過手法、身法、步法的運用,各節部位的相互配合協調所形成的綜合之力。
3 p% D; \5 p* p7 w根節胯部為根節之根節,膝部為根節之中節,足部為根節之梢節+ p9 i% l6 h2 y) r4 w" L! o2 p
中節:腰部為中節之根節,?(遗缺)為中節之中節,頭部為中節之梢節。* D. W9 l. Z, g7 x0 F
梢節肩部為梢節之根節,肘部為梢節之中節,手部為梢節之梢節。
4 Q" `" L7 u0 p$ ]8 _“整體勁”的形成過程是,在太極拳拳式操練的過程中,通過進退的步法變換,使拳式的動力“起”於根節;通過身法的吞吐,使拳式的勁力“順”於中節;通過手法的攻防轉換,使拳式的勁力“達”於梢節。這樣,使拳式的勁力,通過人體的三節不斷地傳遞,最終把三節之勁聚合起來,形成一股強悍無比的殺傷力,通過棚、捋、擠、按的手法運用,把“整體勁”施放於敵方身上,產生威力無比的攻防效果。6 J, m" w1 P6 d- r" p" D2 h2 b  z$ U
“整體勁”的掌握,除了明白以上勁路的起動、傳導、發放之理外,還要通過拳式中手型手法、身型身法、步型步法的協調配合,經過千錘百煉之後,才能運用得得心應手。當達到“拳練千遍其理自見”之境時,拳式的勁路就形成了自動化的條件反射。" \1 H) M: C6 Q7 S
四、內勁的整體效應* q- @8 \4 C' T$ _+ q" O+ T
太極拳的“內勁”,從以上的論述可以看出,它是習武者綜合勁法的表現形式。習武者,通過“機靈勁”的訓練,來提高人體大腦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從而促進了感知敵方勁路變化的能力,也促進了人體各部位肌群的氣血運行,提高了肌纖維的素質,使肌肉一張一弛具有彈性,從而使全身的勁力得到有效的凝聚。通過“整體勁”的訓練,使拳式動作的協調性得以促進,從而使勁力在人體中的傳導得以順利無滯,一浪高過一浪,像接力跑比賽一樣,最終產生強大的慣力。總之,“內勁”是力的感知、力的聚集、力的傳遞的三維一體的產物
' K% B3 M7 H+ Q0 E& b/ u$ Q1 z




歡迎光臨 iBeta 愛北大論壇 (https://forum.ibeta.tw/)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