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eta 愛北大論壇
標題:
太极拳体用全书(1)
[列印本頁]
作者:
tracytsao
時間:
2012-11-26 22:26
標題:
太极拳体用全书(1)
本帖最後由 tracytsao 於 2012-11-27 11:23 編輯
5 Y% h6 l& b- R8 _7 w$ h7 P6 d; f: {7 }
9 }- r1 ?, i A: K
《太极拳体用全书》
/ A! t2 t: ?" U8 K H# J# y
第一節、太極拳起勢
0 u W! t; r# ?) \/ d' p. T
此為太極拳預備動作之姿勢。立定時。頭宜正直。意含頂勁。眼向前平視。含胸拔背。不可前俯後仰。沈肩垂肘。兩手指尖向前•掌心向下。松腰胯。而足直踏。平行分開。距離與肩相齊。尤要精神內固。氣沉丹田。一任自然。不可牽強。守我之靜。以待人之動。則內外合一。體用兼全。人皆于此勢易為忽略。殊不知練法用法。俱根本於此。望學者首當于此注意焉。
4 v% z& P0 s3 I" P1 N% y
第二節、攬雀尾繃法
1 X$ w9 m) j, `+ x
攬雀尾為太極拳體用兼全之總手。即推手所謂黏連貼隨。往復不離不斷。遂以雀尾比喻手臂。故總名之曰:攬雀尾。其法有四。曰繃捋擠按。
K! V3 t# E2 b& ~. O
繃法。由起勢。設敵人對面用左手擊我胸部。我將右足即向右側分開坐實。隨起左足往前踏出一步。屈膝坐實。後腳伸直。遂為左實右虛,同時將左手提起至胸前。手心向內。肘尖略垂。即以我之腕貼在彼之肘腕中間。用橫勁向前往上繃去。不可露呆板平直之像。則彼之力即為我移動。彼之部位亦自不穩矣。
9 ~% o5 d: b9 c4 N# j! c
第三節、攬雀尾捋法
/ k5 \% c7 O9 t+ U# C( V: S
由前勢。設敵人用左手擊我側肋部。我即將右足向右前正面踏出。屈膝踏實。左腳變虛。身亦同時向右面轉。眼隨往平看。右手同時圓轉。往右前出動。右手在前。手心側向裏裹。左手在後。手心側向內。轉至右手心向下。左手心向上時。速將我右肘腕間。側貼彼肘節上。側仰左腕。以腕背粘彼之腕背臂上。向左外側。全身坐在左腿。左腳實。右腳虛。此時敵如進攻。我即閃向胸前。右側捋來則彼之根力拔起。身亦隨之傾斜矣。
- O6 j( p+ x6 F
第四節、攬雀尾擠勢
' A0 Q7 w5 B9 ~/ ^3 L; w3 q9 X
由前勢。設敵人往回抽其臂。我即屈右膝。右腳實。左腿伸直。伸腰長往。隨之前進。眼神亦直前往上送去。同時速將右手腕向外翻出。左手心貼我之右腕臂間。向前往。乘其抽臂之際。隨出擠之。則敵必應手而跌矣。
" q" O# V' Y% g: s
第五節、攬雀尾按法
; k3 \2 t8 @3 g
由前勢。設敵人乘勢從左側來擠。我即將兩腕。從左側往上提勁。空其擠力。手指向上。手心向前。沉肩垂肘。坐腕。含胸。全身坐于左腿。速用兩手心按其肘及腕部。向前逼按去。屈右膝。坐實。伸左腿腰亦同時往前進攻。眼神隨動往前從上送去。則敵人即後仰跌出矣。
4 E+ ~% O) w& V- l9 t; s4 F/ g; f
第六節、單鞭
: a* |$ {/ W5 G% g" m
由前勢。設敵人從身後來擊。我即將重心移在左腳。右腳尖翹起。向左側轉動坐實。左右手平肩提起。手心向下。一致隨腰。左右往復蕩動。以稱轉動之勢。兩手蕩至左方時。乃將右手五指合攏。下垂作刁字勢。此時左掌暫駐腰間。與刁手相抱。手心朝上右足就原位。向左後轉動翻身向後。左足提起。偏左踏出。屈膝坐實。右腿伸直。同時轉腰。左手向裏。由面前經過。往左伸出一掌。手心向外。松腰胯。向敵之胸部逼去。沉肩。垂肘。坐腕。眼神隨之往前。俱要同一時動作。則敵人未有不應手而倒。
4 K; Z0 s- X$ Q) b7 ^
第七節、提手上勢
9 k" Q2 @) `1 I& r2 ]1 d) O+ C
由前勢。設敵人自右側來擊。我既將身由右側回轉。左足隨向右側移轉。右足提起向前進步。腳跟點地。腳尖虛懸。全身坐在左腿上。含胸拔背。松腰眼前視。同時將兩手互相往裏提合。是為一合勁。右手在前。左手在後。兩手心左右相向。兩腕提至與敵人之肘腕相銜接時。須含蓄其勢。以待敵人之變。或即時將右手心反向上。用左手掌合於我右腕上擠出亦可。身法步法。與擠亦有相通處。
+ ] t, x6 [6 i' V, n$ d7 _
第八節、白鶴亮翅
' C7 |7 u. U! m% N8 W' X6 Q/ S
由前勢。設敵人從我身左側。用雙手來擊。我速將右腳收回。即提起直前踏出。稍屈坐實。身隨右腳同時轉向左方正面。左腳移至右腳前。腳尖點地。左手心同時合於左手肘裏。沉下至腹時。右手隨沉隨起。提護至右頭角上展開。右手心向上側。左手急往下。從左側向下展開至左胯旁。手心向下。則彼之力即分散而不整矣。
# W; ]3 m3 n# u' L$ n, p5 Y
第九節、左摟膝拗步
; }4 U8 a/ w- q& J
由前勢。設敵從我左側中下二部。用手或足來擊。我將身往下一沉。實力暫寄於右腿。左足即提起向前踏出一步屈膝坐實。右足亦隨之伸直。左手同時轉上至右胸前向左外往下。將敵人之手或足摟開。右手同時仰手心垂下。直往後右側輪轉旋上至耳旁。張掌。手心向前。沉肩墜肘。坐腕松腰前進。眼神亦隨之前往。向敵人之胸部按去。身手各部須合成一勁。意即揚長前往。便為得力。
2 H/ O+ u# B" `2 ^6 S' E: U" e
第十節、手揮琵琶
, h- n3 ^0 O$ w7 u$ ?
由前勢。設敵人用右手來擊我胸部。我即含胸。屈右膝坐實。左腳隨稍往後提。腳跟著地。收蓄其氣勢。右手同時往後收合。緣彼腕下繞過。即以我之腕黏貼彼之腕。隨用右手攏合其腕內部。往右側下采捺之。左手亦同時由左前上收合。以我之掌腕。黏貼彼之肘部作抱琵琶狀。此時能立定重心。左列右采。蓄我之勢。以觀其便。謂之手揮琵琶也。
5 ^5 Z3 v0 @. U( r: w
第十一節、左摟膝拗步
. D$ I+ `- b% S2 D
此勢與上第九節用法說明同。
% E$ ^9 E9 n$ g) e+ f
第十二節、右摟膝拗步
6 _+ K$ U9 R. X1 s: y+ w4 l
此式亦與上第九節動作用法說明同。唯將左右動作一更易便是。故不贅。可參看上節自能領會。
8 f z9 E2 D% ]4 R0 E) }
第十三節、左摟膝拗步
- |* d4 N& h, N5 T& h" B
用法與說明同上。
3 m6 N4 [5 L Z0 I. w1 r, K$ W
第十四節、手揮琵琶式
3 U$ p3 u% q# K+ t
同上第十節
* {4 T) `% t% v- q
第十五節、左摟膝拗步
% }9 v9 R- x8 P0 \
說明與用法同上
2 `- j- G" _1 `0 C, ^5 W* `) d
第十六節、進步搬攔捶
& S9 H2 K* N0 k: X0 h- u
由前式。設敵人用右手來擊。我即將左足微向左側分開。腰隨往左拗轉。左手即往後翻轉至左耳邊。手心向下。右手俯腕。隨轉至肋間。握拳。翻腕向右轉腰。右拳隨之旋轉至右肋下。此謂之搬。同時提起右腳側右踏實。松腰胯沉下。左手即從左額角旁側平向前擊。謂之攔。左足同時提起踏出一步。坐實。右足伸直。右手拳即隨腰腿一致向前打出。然此拳之妙用。全在化人擊來之右拳。先以我之右手腕。黏彼之右手腕。從左肋上搬至右肋下。其時。恐敵人抽臂換步。即將左手直前隨步追去。寓有開勁。攔其右手時。即速將我右拳。向敵胸前擊去。則敵不遑避。必為我所中。此拳之妙用。所以全在搬攔之合法也。
, z+ l }, V0 t9 S. n
第十七節、如封似閉
7 `5 e. s$ x4 M- B0 \' B( S$ K# K
由前式。設敵人以左手握我右拳。我即仰左手穿過右肘下。以手心緣肘護臂。向敵左手腕格去。如敵欲換手按來。我即將右拳伸開。向懷內抽拆。至兩手心朝裏斜交。如成一斜交十字封條形。使敵手不得進。猶如盜來即閉戶。此謂之如封之意也。同時含胸坐胯。隨即分開。變為兩手心向敵肘腕按住。使不得走化。又不得分開。此謂之似閉。似閉其門不得開也。隨即用長勁。照按式按去。眼前看。腰進攻。左腿屈膝坐實。右腿隨胯伸直。合一勁。向敵擊去。此為合法。
3 ~8 ^) R% V6 v) w5 k7 w% S# |- U
第十八節、十字手
+ R6 W/ `5 z5 v0 _6 e4 F: I
由前式。設有敵人。由右側自上打下。我急將右臂。自右向上大展分開。身亦同時向右轉。左腳與右腳合。兩手由上分開。複從下相合。結成一十字形。全身坐在左腳。右腳即提起。向左收回半步。兩腳直踏。如起式。此一閉一合勁也。際我用開勁分敵之手時。正恐敵先乘虛由我胸部襲擊。故我即結兩手成一合勁。其時手心朝裏。將敵之臂棚住。如敵變雙手來按。我即用雙手將敵手由內往左右分開。手心朝上。或向下均可。惟結成十字手時。同時腰膝稍松。往下一沉。則敵所向之力。即自散失不整矣。
6 V4 I! ^) ~2 X) m1 S) L
第十九節:抱虎歸山
/ |+ T, t: V6 W/ d
由前式。設敵人向我右側。後身迫近擊來。未遑辨別其用手。或用腳時。急轉腰分開兩手。踏出右步。屈膝坐實。左腿伸直。右手隨腰向右方敵人腰間摟去。複抱回。左手亦急隨之往前按。故右手先用覆腕摟去。旋用仰掌收回。如作抱虎式。倘敵人手腳甚快。未能為我抱住。但僅為我摟開。或按出。則彼複換左手擊來。我即用捋勢捋回。故下附攬雀尾三式捋擠按同上。
8 t" w( Y# y% H! b; g+ c5 h
第二十節:肘底看捶
2 G2 i4 k4 `/ y+ H x& U4 D
由前勢。如敵人白後方來擊。我即轉身。其動作如上單鞭轉身式。可參用。迨身將翻轉正面時。左腳直向正面踏實。右腳即偏向右前。踏出半步。坐即時。則左腳提起。腳尖翹起。兩手平肩。同時隨身向左轉,此時即用左手腕外平接敵人右手腕。向右推開。至其失卻中定時。即將左手指下垂。緣彼腕間。向內纏繞一小圈。右手同時向左。與其左手相接。自上黏合。則彼之左右手都處背境。而失其所向。我即將左腕。抑其右腕。右手急握拳。轉至左肘底。虎口朝上。以蓄其勢。向機而發。未有不應聲而倒。此之謂肘底看捶也。
! y V$ z" W8 \# g1 ?9 R$ Z- |+ m0 j
第二十一節:倒攆猴
: i! h8 q( N2 W1 j4 g
由前式。設有敵人用右手。緊握我手左腕。或小臂間。倘又以左手托住我肘底拳。則我先受其制。不得施展時。即翻仰左掌。用沉勁松腰胯。向左後縮回。左腳亦退後一步。屈膝坐實。右腳變虛。則敵之握力頓失。右手同時向後分開。至其失卻握力時。急向前按去。此式雖然倒退一步。仍可攆去敵勁。故謂之倒攆猴。其要尤在松肩沉氣也。
! g$ z* ~; Y ?" Q2 l
第二十二節:倒攆猴
8 p7 j" j ^+ N v/ V- I
附左右倒攆猴同一意。其身法步法。及姿勢皆相似。練法退三步。五步。七步。均可。但以右手在前為止。
* |/ L; L9 @. M! V" V. i
第二十三節:斜飛式
" s: K j j4 E- X8 T3 ~4 g
由前式。如敵人自右側。向我上部打來。或用力壓我右臂腕。我乘勢往下沉合蓄勁。隨即將右手向右上角分展。用開勁斜擊。同時踏出右步。屈膝坐實。似成一斜飛式。其用意亦須稱其勢也。
5 g. l" q* n& L, @9 {
第二十四節:提手上式
" N, B' p* \2 [" F- J$ s+ |) h
提手同上第七節
; }$ ]! w1 l( }8 q* J+ G5 p7 B
第二十五節:白鶴亮翅
& u. d1 o: p' Y8 \! I J' l
白鶴晾翅同上第八節
7 n2 [& ^ P; H7 O
第二十六節:摟膝拗步
" q. v5 h* f9 \9 k, K' T
摟膝拗步同上第九節
% G* Q" x0 E: ?1 f
第二十七節:海底針
* E1 O: G! B, }+ ?
由前式。設敵人用右手牽住我右腕。我即屈右肘坐右腳。轉腰提回。手心向左。腳亦隨之收回。胸尖點地。如敵仍未撒手。更欲乘勢襲我。我即將
* ]" H; P5 K+ D& }1 z. O* Z: g
右腕順勢鬆動。折腰往下一沉。眼神前看。指尖下垂。其意如采海底之針。此時雖欲采欲戰。皆往復成一直力。不意為我一挫。則其根力自斷。便可乘虛進擊也。
% F1 z! |. x: Q7 l# O4 O
第二十八節:扇通背
% u- J4 p2 V$ O* ]5 m5 _; C0 M$ V
由前勢。設敵人又用右手來擊。我急將右手由前往上提起。至右額角旁。隨將手心向外翻。以托敵右手之勁。左手同時提至胸前。用手掌慟開。直勁向敵脅部慟去。沉肩墜肘。坐腕。松腰。左腳同時向前踏出。屈膝坐實。腳尖朝前。眼神隨左手前看。右腿隨腰胯伸勁送去。其勁正由背發。兩臂展開。欲扇通其背。則所向無敵矣。
: @1 s0 r- {, M# V6 ~4 M# N! d
第二十九節:撇身捶
, |- K4 f r0 J8 Q
由前式。設敵人自身後脊背。或脅間用手打來。我即將左足向右偏移轉坐實。右足變虛。腰隨轉向正面。右手同時即握拳。暫於左脅腋間一駐。,左手心朝上合護左額角。即時右拳由上圓轉撇去。交敵之手由右脅側間用沉勁疊住。同時左手由左側。急向敵人面部擊去。則敵必眼花失措矣。
, [. S) y# K% z3 C) U& T- j
撇身捶之二
" a' e8 H6 \3 n3 L' S [
第三十節:進步搬攔捶
9 B8 j0 ]5 t s1 V m/ z9 u
進步搬攔捶用法同上第十六節。
9 t1 q6 `. p0 h( y% u' n* a
第三十一節:上步攔雀尾
' s9 e0 U" }% H1 v
捋擠按。參閱第三節第四節及第五節。
6 e0 e# z# @( l9 A; w: M
第三十二節:單鞭
2 Y7 M# l: i/ X& k. N9 ?
單鞭同上第六節。
- w X% o. R4 L( }6 p; _; y
第三十三節:雲手
: i- s& ^+ o5 Y& H6 d9 d9 X
由前勢。設敵人自前右側用右手擊我胸部。或脅部。我即將右手落下。手心向裏,即以我之腕上側。與敵之腕下相接。由左而上。往右旋轉。複翻下向左行。劃一大圓圈。如雲行空綿綿不絕。左手同隨落下。手心向下。隨往下向上翻出。與右手用意同。身亦隨右手拗轉。眼神亦隨手腕看去。旋轉照應。右足往右側往左移動半步坐實,左足亦即向左踏出一步。成一騎馬式。此時而手上下正行至胸臍相對。則右腳又變虛。向左移人半步。則續行為第二式。惟變化虛實交互旋轉時。萬不可露有凸凹斷續之意。此式之妙用。全在轉腰胯。然後可以牽動敵之根力。應手翻出。學者其細悟之。
! P+ e8 }: Q+ V( c% \
第三十四節:單鞭
/ u. X' h' U" s$ V( d3 T: w8 ~5 P5 w6 i
同上第六節。
6 J1 p6 `8 ^0 H9 A* b2 v, d4 s$ C
第三十五節:高探馬
3 t8 D F+ Y ?
由單鞭式。設敵用左手。自我左腕下繞過。往右挑撥。我隨將左手腕略鬆勁。手心朝上。將敵腕疊住。往懷內采回。如上圖。左腳同時提回。腳尖著地。松腰含胸。右膝稍屈坐實。同時急將右手由後而上圓轉向前。往敵人面部。用掌采去。眼前看。脊背略聳有探拔前進之意。
& H3 T% _ A" q
第三十六節:右分腳 右分腳捋式
" F. v/ J* F, f8 w) t
由前勢。設敵人用左手。接我采出之右腕。我用右手腕壓住敵之左肘。垂肘沉肩。即將敵左臂向左側捋回。同時左手粘住敵人左腕。手心向下暗施采勁。左腳同時向前左側邁去半步。坐實。腰向左斜倚。隨將右腳提起。腳尖與腳背。平直向敵人左脅踢去。同時而手掌側立。向左右平肩分開。以稱分腳之勢。眼亦隨右手看去。含胸拔背。定力自足。則敵勢不能自支矣。
3 D/ b) O# r/ v# @4 D9 \2 x
右分腳
' T. A, V0 y$ y, f# x
第三十七節:左分腳
" T- }. Y1 e6 D' v7 X
左分腳捋式
+ D% S: i. V( [
左分腳
4 h9 h- k$ Y6 s
與上右式同一用法。惟左右稍自移易便是。
( n8 z6 w& T( ]9 }( \
第三十八節:轉身蹬腳
; u7 D7 R* H1 C/ n. F
由左分腳式。設敵人自身後用右手打來。我即將身向左正方轉動。合胸拔背。松腰尤須虛靈頂勁。左腿懸提。隨腰轉時。腳尖垂下。右腳立定時。左腳即向敵腹部用腳跟蹬去。腳指朝上。兩手隨腰轉動時。由外往內合。隨左腳蹬出時。掌即向左右側立。平肩分開。眼神隨左指尖望去。立定根力。則敵必應腿自仰矣。
4 e0 t4 i' S u% X" b
第三十九節:左摟膝拗步
) t- [ ?/ I- @ U F
左摟膝同上。
i; t3 ^6 s6 T( ?$ m9 d3 ]
第四十節:右摟膝拗步
; p7 b( N$ M/ U- n/ T0 U& ?
右摟膝同上。
% L3 K2 d# _6 ~0 V# l
第四十一節:進步栽捶
% I, M6 @7 g2 F2 d
由前式。設敵又用左腿踢來。我即用左手順敵腿勢由左摟去。則敵必往左僕。我即將左足同時向前一步追去。屈膝坐實。右手隨握拳。向敵腰間或腳脛捶去皆可。是為栽捶。其時右腿伸直。腰胯沉下成平曲形式。胸含。眼前看。尤須守我中土為要。
% A2 r* e$ a5 H* m( D% \# _" N! Z% s
第四十二節:翻身撇身捶
4 Y8 d, V1 w# H, a
由前勢。設又有敵人自身後用拳擊來。我即將身由右往後翻轉。左腳坐實。右腿向前提起踏出半步。右拳同時提起。向後正面撇去。拳背向下沉。或將敵肘疊住。或暗用采勁皆可。左手同時隨右拳。向敵面部用掌列去。以助右拳撇勢。身須隨即進展為得勢也。
: I2 ]$ `' \* w$ G
第四十三節:進步搬攔捶
6 y s( W/ w0 q# n% n" R+ O/ c
同上第十六節。
{4 u# M: M9 N I$ [" u
第四十四節:右蹬腳
! P2 a# U G8 S# `' S( c W7 o
由前勢。設敵人用左手將我右臂向左推出。此時將我右腕順勢由敵人手腕下纏繞。自右往左列開。兩手分開與腳相稱。腰胯沉下。眼神隨往前看。同時將右腳向正面蹬出。左腳尖同時向左稍轉。坐實。身亦隨往左轉入正面。
( e5 A! b* V) T' w3 l4 U
第四十五節:左打虎式
/ `1 j9 K% {. a0 @ P! M* N
由前式。設敵人由左前方。用左手打來。我將右足落下。與左足並齊左右手隨向左側轉。左腳往後踏出。屈膝坐實。右足變為虛。略成斜騎馬襠式。面向側正方。兩手同時蕩拳隨落隨往左合。即用右拳將敵左腕扼住。往左側下采。至與心部相對。左拳由左外翻上。轉至左額角旁。手心向外。急向敵人頭部。或背部打去。此式以退為進。忽開忽合。意含兇猛。故謂打虎式也。
" p4 P. t# T6 @+ `
第四十六節:右打虎式
5 e2 b3 H1 {7 n$ z V4 O& b
由前式。設敵人白後右側。用右手打來。我即將右足提起。向右側邁去。屈膝坐實。略成右跨馬式,腰隨之往右側前方拗轉。左腿變虛。兩拳同時隨往右圓轉。成右打虎式。與左同一用法。希參用之。
# f3 a3 c" U# ?: [/ ?
第四十七節:回身右蹬腳
8 u. t, q e& i
與第四十四節同。左右方向稍自移易可也。
; W" b& I( p" W) o
第四十八節:雙風貫耳
3 @* u$ f, R/ }; d
由前勢。設敵人自右側。用雙手打來。我即將左腳尖稍向右移轉立定。右腳同時向右側懸轉。膝上提。腳尖垂下。身同時隨轉至左正隅角。速將兩手背由上往下。將敵人兩腕往左右分開疊住。隨將兩手握拳由下往上。向敵人雙耳用虎日相對貫去右腳同時向前落下變實。身亦略有進攻之意方可。
) G* a: P$ D6 e5 C J0 n# O* ]
第四十九節:左蹬腳
1 ?7 y1 O0 C7 d4 N% y, T
由前式。設有敵人自左側脅部來擊。我急用左手將敵右手背粘住。由裏往外列開。右足在原地向右微有移動。左足同時往前提起。向敵脅腹部蹬去。餘與轉身蹬腳同。
c9 R+ y* j3 P, x+ p+ G& Q! Z
第五十節:轉身蹬腳
& h+ I! j- h6 `
接前式。如有敵人從背後左側打來。我急將身往右後正面旋轉。左腳同時隨身轉時收回往右懸轉。落下坐實。腳尖向前。此時右腳尖為一身旋轉之樞機。兩手合收隨身至正面時。急用右手腕。將敵肘腕粘住。自上而下。向右列出。右腳同時提起。向敵脅腹部蹬去。左右手隨往前後分開。
; Z( C* ~7 \: H5 i
歡迎光臨 iBeta 愛北大論壇 (https://forum.ibeta.tw/)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