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eta 愛北大論壇
標題:
比分數更重要的事
[列印本頁]
作者:
健健
時間:
2012-9-7 13:58
標題:
比分數更重要的事
比分數更重要的事
" z' {0 A6 p# G8 v. L7 m2 B
作者:洪蘭 2012.06.01
3 A: R0 N& T! ~+ U; b1 Y( _
: W* h0 ?1 q# o$ Y! {" [! f8 V
親子部落格 洪蘭部落格
6 g' q# v+ I" B3 @' s$ s
: @! ^0 \- F4 O2 [: g
# `7 j: E) z4 i/ O
一位朋友的女兒想來台灣自助旅行。朋友寫信請我就近照顧一下,因為辛蒂才十七歲,尚未成年,她有些擔心。
/ _& V! o3 s- H: u# q' e* T2 O
0 S* I% d5 y) n. a
辛蒂抵達後,第二天一早,悄悄起床,幫我把廚房和廁所洗得乾乾淨淨,還去外面把陽台也掃了。我很驚訝,她說:「有時差,睡不著,而且做這點小事不花什麼力氣,」又說:「力氣是最用不完的,睡一覺明天又有了。從小到大,我媽總是告訴我看到事情就去做,不要管是誰的,因為只有從做中才能真正學到東西。」我想起她母親也是研究神經的,不禁點頭。
9 M6 U: x) w P! l
- \, ?8 L; }# _1 N! H
的確,在實驗上看到經驗是促使神經連接最好的方式。神經的迴路經過反覆練習,連接得又密又緊,原本需要很多神經元才能做的事,在熟練後,一點點神經元就可以圓滿完成任務,活化的區域不但減少,還會改變地區。例如,小提琴生手和大師在彈奏時,大腦活化的區域不同:生手的小腦會大大的活化起來,而大師只有一點點;大師活化最多的是前運動皮質區,表示他在拉這一小節時,已在預期下一個動作了。所以古人說「熟能生巧」,父母應該放手讓孩子去做,因為孩子需要經驗來幫助神經連接以強化學習。
. G- c( u* P! k( E4 E& ~
0 U) u, @* u: I. o# |
因為辛蒂很有禮貌,我就介紹她去台中的好友家住。沒想到,台中的朋友也很喜歡辛蒂主動做事的態度,就介紹辛蒂去她台南的娘家住。這一路上,因為辛蒂不偷懶,肯動手,笑口常開,她遇見的每一個人都自動幫她安排各種行程,使她在台灣玩得非常愉快。台中的朋友還說她念高二的兒子本來是渾渾噩噩的過日子,跟辛蒂談了兩晚以後,不一樣了,振作起來了。
0 k# H7 J: \' N- n, E
) \/ \2 V0 X# U4 H2 a
原來她兒子平日除了讀書,什麼事都不會做。台灣的孩子光讀書時間就不夠了,怎麼可能去做別的事?但辛蒂告訴他,人生除了考試,還有很多更重要的事。她問他:「你考完試想做什麼?」他答不出來,說:「還沒想過。」她說:「在你還沒想到時,世界上已有很多跟你同齡,甚至比你更小的人,已在想同樣的事了。他們在生活中,已經開始替自己蒐集未來可用的資料,累積未來可用的人脈和經驗。你如果現在還沒想,將來怎麼去和別人競爭?」又跟他說:「天下只有自己的母親會容忍你的壞習慣,無數的其他人是不會的。如果你不做,別人沒有義務替你做,你只會看到別人飛黃騰達,而你連門都進不去。」現在她兒子乖了很多,常常伸手幫忙了。
) g# f1 J' d' I9 n. G
( \8 U1 b$ N0 u2 A# f
我想起前幾天,美國有個家庭因為他們四歲和七歲的孩子在飛機上亂跑、不肯綁安全帶,被機長趕下飛機。很多人上網罵這對父母,說如果四歲和七歲就管不住了,長大後怎麼辦?叫父母不要為社會製造炸彈。
7 U: \; e- H5 N8 F. e" ^
+ A& G& K1 T7 I& j, ?! {" ^4 G
所以孩子真是要教,因為「有禮天下去得」。父母要把眼光放遠一點,不要計較現在的一分、兩分。孩子的未來不在這些分數上,是在他的人格和情操上,那才是我們教育的重點。
6 Z) X4 R4 B5 X8 [# d! i8 J
& `% \) O3 Z! [5 |3 ]+ V1 U
( I1 j0 w3 j9 { L& q4 p, X/ I# {9 ~
洪蘭,一位研究腦神經的科學家、大學教授,極力推廣科學教育與閱讀,她寫的專欄,從腦神經科學的發展談教育。
* v0 k. o, R0 U1 Y1 S: R
& M7 T* v! B5 |1 i. x
http://www.parenting.com.tw/blog ... nid=1877&page=1
作者:
米瑞可伊娃老師
時間:
2012-9-18 14:28
建構孩子優質的生命力遠比知識來的重要太多了~~
0 c* A3 O5 E% J
歡迎光臨 iBeta 愛北大論壇 (https://forum.ibeta.tw/)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