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 u5 Z1 \8 F h0 @: l. R$ U: F5 J3 D) M9 H+ p _2 g" V" s' q
殖民情結 埋下管理隱憂6 |, t/ D6 c) H! r: B T
2 {1 T2 E K* O
$ X* J: {- W I- F, N
當時勇於挑戰的正是時任聯電董事長的宣明智(現為聯電榮譽副董),他帶領大隊人馬前往日本評估,決定以四億新台幣的超低價,買下微幅超過五○%股權的方式入主,接手新日鐵半導體的八吋晶圓廠,這也是台灣、日本的第一樁購併案。 . o8 k8 z- z* y ! X5 x Q6 X& d% ?+ h: s; T* ` 5 t) ~$ u, m. u5 P6 ?跨國合作首要功課就是文化差異,而跨越文化差異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以夷制夷」。為了降低購併過程的磨合,讓日本人直接管理日本人,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延攬現今爾必達(Elpida)總經理?本幸雄,出任聯日半導體總經理。 ' C- p/ T2 h9 C. P, e. m7 D# a% T( W
" R3 R6 H* q+ n3 m4 p' h
「確實,隔年?本(幸雄)就成功將聯日(半導體)轉虧為盈,二○○○年更交出高達一二○億日圓的獲利,成了日本媒體口中『半導體業傳奇』。」一名曾任聯日半導體高階主管回憶,當時的聯日不僅是日本第一家專業晶圓代工廠,更掛牌上市,成了日本唯一掛牌的晶圓廠。) {/ f1 p5 Z( J3 K8 k
% O" N5 L: H( @$ t" I& S5 w' n
: L( N- E7 L# K$ Q3 J然而,當聯電還沉浸在台日合作的美好時光裡,夢魘已悄悄來到。 * O0 e5 u7 Z! N6 A1 T% j - u! P; [9 }! ~- a1 t7 G& m; e+ z8 M, v; [; v# ^
?本幸雄掌管聯日半導體兩年後,選擇跳槽日本DRAM大廠爾比達,「以夷制夷」的結果,致使大批日本高階主管居然跟著?本幸雄跳槽,人才流失埋下聯日半導體的第一個隱憂。6 \( q! V. i. ~2 ^5 g
( x x9 O! U. _$ R) r2 ^, K/ S * i- F c) |4 f: J H$ U儘管聯電隨即派了時任聯電總經理吳宏仁、溫清章、亞洲業務副總李光興前往日本整頓,聯日半導體也曾短暫在○六年小幅獲利,但多半時間營運載浮載沉,虧損多於獲利。 # S- E5 N2 Z* \6 }* S. H, a' N6 X0 j5 o9 k, r0 ?' q
1 l: I: y/ b3 {( L「日本人面對台灣主管,存在文化情結,畢竟以前台灣是日本的殖民地,現在卻是台灣人反過來管日本人,這在他們的心理層面上,不容易接受。」聯日高階主管不諱言,殖民情結成了台日文化最難跨過的鴻溝,也將是鴻海不得不面對的第一個挑戰。# I' B) _- k; N( u& e& V
3 }* t/ M, f. v0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