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eta 愛北大論壇

標題: 股民血本無歸 誰殺了太陽能? [列印本頁]

作者: 歐陽    時間: 2012-8-25 07:28
標題: 股民血本無歸 誰殺了太陽能?
股民血本無歸 誰殺了太陽能?* h: e$ H8 n( ?0 T" G) v
* T$ x+ F7 ~5 f

! F' K: Q# Q9 U; ^) i[attach]107460[/attach]7 |, a$ o4 r" ]. C: ?

  K( s( k! r- M/ j$ I2 w* G4 X6 |5 y; i1 V. j: R0 }3 Q4 `: `) a
【文/楊卓翰、賴筱凡】$ s5 f! ^( w( j; e1 [5 M) d9 {+ D
. S) x7 [4 o. X' H4 k
前言; E7 T1 ?. ?; P  Y' V& t

) d! Q& c; `! u曾經,有一群人懷抱著夢想,石油耗盡、氣候變遷考驗人類存亡,他們做的太陽能電池將能拯救世界。如今,這個夢,碎了。當太陽能從明星產業變慘業,連台積電都棄守茂迪,台灣太陽能產業為何六年燒光上千億元?一個太陽能廠前財務長的控訴,揭開台灣太陽能廠不能說的祕密。
8 |; E' F5 E5 t& J4 v6 I+ t4 m' T" V( i

3 e( ]2 _1 I8 e( b台南工業區裡,一家太陽能公司的作業員拿著掃把掃地。他照常輪班,工廠裡的機械卻沒在運轉。「最近這一個月,生產線關了一半。」這名年輕的作業員說,他所屬的公司專門生產太陽能多晶矽電池,成立於二○一○年──那是太陽能產業輝煌的年代,公司訂單接不完,產能二十四小時滿載。
& U; j8 s4 k/ c& p  N# [6 G- Y1 ?- Z1 \/ [% p( K: u
* Q, {% F3 \2 \' \0 F1 f/ K/ u
半年虧掉近一八五億元) a0 f& \+ K" e' L  h6 }8 B7 ^
如今開始募資償還銀行債務
; m7 P- o! p- D- [
' Z& y7 J; Z8 M+ l
4 `0 l, }; O/ b6 m/ b) x% P但現在,產能利用率不到五成、作業員打雜。「我們公司算不錯了,還能領薪水。有些公司已經叫員工……『先休假』。」他不敢說「無薪假」,深怕這三個字太過精準地描繪出這個產業的慘況。' M) ]  l7 Q' [* X9 L

- C$ n" c3 V& C( C
4 x2 B! k3 I9 V7 w畫面轉到台積電內部,上半年來台積電為了是否繼續投資太陽能,已經討論了好多回,「原本傳出要收掉的是(台積太陽能公司董事長)蔡力行在做的薄膜太陽能,誰知最後是在多晶矽收手,棄守茂迪。」業內人士不諱言,太陽能產業的慘況,連台積電也搖頭。* y3 I2 o  D' `4 Z! |! @
4 y( z9 g% ^& X

2 _3 `! S* V/ H/ d$ f/ z+ V* r你一定很疑惑,格陵蘭島的冰山快速融化,海平面不斷上升,上周石油價格每桶突破一一○美元,地球的能源正在耗盡,我們需要太陽能啊!是的,我們需要太陽能,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替代能源;即使如此,我們的太陽能產業卻半數面臨嚴重虧損,光是今年上半年,二十九家上市櫃太陽能廠就虧掉近一八五億元,只有三家賺錢。7 _% E2 o9 B  R) G4 W9 i
7 c6 Y; e2 X# n7 t, |' c0 N. K" R
: q% z! a* I  u/ i6 q& X( ^( m0 ~
這個數字看起來不夠驚人,畢竟比起DRAM、面板廠單季動輒虧損百億元,太陽能產業半年賠掉一八五億元,顯然是小巫見大巫。) m5 _6 T* ]9 r5 ?

, ^+ e4 [3 t. T2 ]# \( C/ G$ p) u0 g
然而,整個產業大幅虧損下,今年太陽能廠居然還要大舉募資,規模超過一三○億元,幾乎是上半年賠掉多少,就再跟股東要多少錢。過去六年,太陽能廠從台灣資本市場募走了二二○○億元,然而,這些錢泰半燒光,債務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打著償還銀行債務的名義,益通、旺能、昇陽科、中美晶……等,一隻隻籌資求現的手,又伸向了資本市場。  z7 S+ C. k6 w$ d& M& Z

, S: r8 y4 j% \  z% c, P3 p
7 A* i7 n& N% M9 r0 i# k. u* A這樣的劇情似乎有些熟悉,我們就從一位身價數十億元的食品公司董事長故事說起。, }4 {: `8 }6 x8 |4 G5 Q, C

6 d$ K  F- S: {/ ]& D
% G6 Y" G4 `0 q4 X2 N. w第一幕:印鈔吧,太陽能!
- s" d2 [# D# ^7 c( x" l1 D( v9 @0 r9 c. `# A8 _

. x/ `8 I5 G7 B& C# u# m  ]( U手裡握著白板筆,他振筆疾書,不停地在白板上寫下這些運算數字:「一般每度電生產成本十二元,我們如果用一條龍的方式,拿到便宜的太陽能板、組裝成模組,再出貨給電廠,每度電的生產成本可以壓到六元,扣掉管銷,毛利率應該還有四成……。」他是一家食品公司的董事長,身價數十億元。去年第一季的這一刻,他認真計算的不是賣出一個水餃可以賺多少錢,而是把錢投資於太陽能產業個股,比他賣水餃、做食品更賺。1 p: n- v& R' O/ ], \: i

- D) n, K+ d, {. ~0 l3 h8 b/ E9 ^, U; n
問他為什麼想投資太陽能?他一臉理所當然,「你看日本核災多嚴重,日本、德國都在關閉核電廠,現在投資太陽能,機會很好。」他胸有成竹,其來有自,因為這套說詞,是一個上櫃太陽能廠董事長向他做的簡報內容。
  ]1 @. u  R" \0 U+ r, ?- ^4 z7 M" K6 K) O8 Y

# a1 I* F2 a" W9 c這個景象,看在一位太陽能廠前財務長眼中,他搖了搖頭,露出一抹笑容,「這就是我們一貫的說詞:每天太陽都會升起,但石油有朝一日會用完,油價這麼高,投資太陽能怎麼會錯!」是啊,食品公司董事長也是這麼對我們轉述,儼然在傳誦真理般。7 X$ |% S" N4 [7 b* n

" L+ F% r6 G/ t( c* V5 C, v
, H8 [( V5 ~  L( U4 r- M, c+ \對照現今太陽能產業的慘況,顯然這位食品公司董事長錯得徹底,就在他投資太陽能的一年後,股價腰斬再腰斬,成天掛在嘴邊的太陽能投資經,我們再也沒聽他提起了。
  E) f  n4 W8 t! l# i7 ~) O& h
7 \+ n% ?- a5 A2 P: J* [; e+ z7 F) f6 P
「這就是台灣太陽能產業的問題,短視近利。」曾經,這位前財務長看著太陽能廠坐擁千元股價,股王光環彷彿是一種興奮劑,讓整個太陽能產業的人都輕飄飄,「做太陽能太簡單了,籌到錢、機器買進來,設備廠自然會把技術教給你,機台投入生產,鈔票就這麼開始印了。」- f* x. `) D* ?, {! ?
9 B3 `: Q$ O% O8 U3 n7 w$ b
6 i. W. l4 K( O# {4 O) ]$ ?
一切看起來很簡單,他進一步解釋,太陽能電池的製程和半導體很像,但難度只有半導體的十分之一,技術都握在設備廠手上,比起蓋一座晶圓廠要三百億元,「蓋好一座太陽能電池廠,包括設備,只需要三億至五億元,三個月就可以開始生產。」對比晶圓廠、面板廠的巨額投資,蓋一座太陽能廠,輕鬆愜意。0 i( a$ z! p4 s
% a) |8 W# _- S: m" X' K+ w2 [

3 R# C7 x! f/ v「因為(進入門檻)簡單嘛,上、下游沒有人想去碰,包括我自己也是一樣……,我們只是在這個供應鏈找一個位置卡位。」華宇光能董事長李森田很坦白,但他不是唯一這麼想的老闆,而是整個台灣太陽能廠業者都難脫這種思惟。
" C7 l. E5 y, H  X1 a
; s1 x* p1 Q6 ~9 V2 k# f& ]) A# D* q
蓋廠門檻低、快速量產,造就台灣太陽能廠畸形產業結構,一堆人搶著做競爭最激烈的電池模組製造與代工;然而,毛利高、技術難的上游原料與下游系統整合的品牌,卻沒人碰。: u6 K/ i& B9 d5 H6 q

3 Y' k; N1 H- S, m7 Z* ^/ a: I1 e8 j7 |7 L! g8 F
第二幕:研發就是擴產、擴產、再擴產0 c; e9 A$ G5 i

( `3 i. ~1 S0 y( d/ K- |! t% Y
" j/ x6 _8 e8 r& y- A1 h  c會議室裡,一家太陽能廠董事長正嚴厲地喝斥著採購人員,「不要告訴我缺料,缺料就想辦法去找料,與原料供應商簽長約,三年、五年都可以!」( ]0 t  b/ q3 ~0 g& T
! ^9 K& N+ f+ D9 q2 B' a4 z$ N

/ ~5 c6 u) _# n0 g2 ?他之所以這麼急,因為二○一○年市況最好的時候,太陽能電池原料多晶矽的價格,在短短時間之內翻漲逾倍,景氣大好,他必須要趕快買原料,才能投入太陽能電池生產。4 _9 F  [3 M' K" @: O, [
: t4 Q; {' _  t" q

  u! d8 D9 R4 W! z6 j) a這一幕,活生生地在台灣多數太陽能廠裡上演,「這不只發生在我們公司,而是所有的太陽能廠都在想盡辦法簽長約。」某相關業者內部人員回憶當時的「非理性購料」盛況。【今周刊】
0 a% k- Z) _. T! D% r
作者: phantom    時間: 2012-8-25 07:46
台灣的LCD,DRAM,太陽能產業都是走捷徑的產業,只想靠大量資本的投入,短期獲利7 U! q/ A% j7 R! ~
沒有想要在基礎技術上扎根,建立自己的品牌  X* c* F, s5 u, E; D, s- y
政府根本就不該補貼這些產業
, a$ q$ D0 u& A% _有些企業辛苦的建立品牌,長期投入研發的工作6 w& O+ G& E6 \  A% i
但政府卻不聞不問
0 A$ b. l; ~' `, K2 w難怪台灣被南韓打趴& Z+ S; [7 p- t- t7 u

' v: J6 \3 K0 G0 V3 K問題倒不在政府補助的產業與企業的方向錯誤
+ E* O! n4 l) H% C" P3 `$ e問題在於這些企業可以獲得政府大量資金的運作與決策過程

作者: w5719w    時間: 2012-8-25 11:19

作者: andy826    時間: 2012-8-25 11:19
不過, 產品效能不高也是很大的問題
作者: 桂格    時間: 2012-8-25 15:36
真的有被驚嚇到9 Z9 j0 }* M& V3 F7 L7 L3 A9 H

7 P7 u) q. ^4 c8 G# @+ w2 |3 F前年吧, 我還買過新日光, 昱晶...........
: @5 H* q+ o1 m- \/ [! [' |% ~
# u( y6 W0 T, n2 E還好閃的快........
作者: 階梯    時間: 2012-8-25 17:06
桂格 發表於 2012-8-25 15:36 $ Q2 i$ ~# v2 Z# ~" j
真的有被驚嚇到& ?' V( Z2 O$ m2 y: w+ Y5 [) u9 g
3 A$ n; m( z5 E" ^7 w. D1 F
前年吧, 我還買過新日光, 昱晶...........
% ~4 f& {  ^2 R! m4 E$ x. _
豬羊變色 產品生命短促 不連續的時代, s2 B1 V, U& `: j% Z

) i' P& C9 k8 k美股如美玉 天下為有錢者能居之...




歡迎光臨 iBeta 愛北大論壇 (https://forum.ibeta.tw/)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