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eta 愛北大論壇

標題: 單國璽病中感言 病痛掏空自己 治療虛榮心--可敬可佩的人 [列印本頁]

作者: 阿慌    時間: 2012-8-23 12:59
標題: 單國璽病中感言 病痛掏空自己 治療虛榮心--可敬可佩的人
單國璽病中感言 病痛掏空自己 治療虛榮心, u# C) ^5 T* c8 m
作者: 呂素麗╱高雄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2年8月23日 上午5:30.
2 S! C. w4 W/ [- \8 @; A中國時報【呂素麗╱高雄報導】6 s1 x+ M0 p+ G: Y: S* X

' l+ |- S) f: t3 C七月卅一日,樞機主教單國璽寫下病中感言,以「掏空自己、返老還童、登峰聖山」為題,發表在天主教教友週報。他舉自己三次病中出糗的經驗,讓他原本與一絲不掛地懸在十字上垂死的耶穌,有一段距離的問題徹底解決了!感覺莫大輕鬆感。6 u4 T- f( E8 M- T

8 A6 u/ R5 V2 }+ ]$ g
4 M  [4 r3 J) C3 |% ]' `單主教文中記載,第一次出醜是六月底,因肺部積水住進高雄市聖功醫院,醫生讓他吃一種強烈利尿劑,以便將肺部積水排出,他毫不知情,正在舉行聖祭時藥性發作。
8 j2 S& L- F7 @9 ?* _開始他強忍,讀經後褲子已尿溼一半,不得不去洗手間,地板上也撒滿尿水。這是他晉鐸五十七年來,舉行彌撒時第一次發生這樣的糗事,「使我的尊嚴和顏面盡失,在修女和醫護人員面前,真感到無地自容。這是天主治療我虛榮心的開始」。& H. X1 c0 @# ?  l# O7 P0 {
% ]: Z6 u, _; L5 P$ v  {
第二次是由高雄轉到台北耕莘醫院後發生。「因為兩天沒有大便,吃一些瀉藥,半夜藥性發作,便叫醒熟睡的男看護攙扶去入廁。剛進入化粧室,還未到馬桶前,糞便不自禁地撒在地板上。」當時男看護不小心踏上一堆糞便,滿腹不高興,一邊用水沖洗,一邊抱怨。+ h4 K. p3 s' H' Y# f" `5 ^
! J% I6 U: k) J. Q; u8 f
「他將我弄髒的睡衣脫下,讓我赤裸裸地坐在馬桶上,用水沖洗我兩腿上的糞便,同時如同大人訓斥小孩子一樣,教訓我這個九旬老翁:『離馬桶兩三步,你都忍不住!給我添這麼多麻煩!」! S' Q, B6 }8 {7 s  f& J$ B& m5 t

# d% U0 j8 L8 x* b單國璽寫道:「這時我感覺自己好似剛滿週歲的小孩子,無言以對。他的每句話猶如利刃,將我九十年養成的自尊、維護的榮譽、頭銜、地位、權威、尊嚴等一層層地剝掉了。」" s* C/ l! K8 }: c) F2 j* d
1 i0 J0 F1 p0 i- b' C; U( z/ T( ^* A
但次日早晨,那位男看護還是畢恭畢敬地照顧他,好似不知夜間那件不愉快的事。「感謝天主利用那位男看護不但治癒了我心靈的宿疾,使我煥然一新,恢復了兒童的純樸、天真、謙卑…,也治療了從小養成的羞怯,絕對不要人看到自己赤身一絲不掛。自從那夜被脫去睡衣沖洗糞便以來,這種羞怯已完全消失。」
2 o" ]) h$ F7 x$ `
! w/ `3 K7 h, r5 t# v第三次是兩星期前,他剛住進耶穌會頤福園內。因為腳水腫,早飯後,在不知情下,醫護人員給他吃一種強烈排尿劑,但那一天上午他必須去耕莘醫院接受放射性治療。一個排尿器具都沒有準備。途中藥性發作,強忍了十分鐘,終於不能再忍下去,便尿溼了半條褲子和輪椅坐墊。到了醫院後要排隊入廁時,又有尿液排出,褲子更溼。就這樣上了腫瘤科放射台,醫護和技術人員看得很清楚…」。# c/ J- d) G" c9 x5 e' a) x9 ~
) `5 y2 {+ g) U. u# ^$ I
「這時的我,連最後一點尊嚴也喪失了。其實九旬病翁一生累積的榮譽、地位、敬愛…等,對於牧靈、福傳、拯救人靈、愈顯主榮,雖然有了不少助益,但有時,至少在下意識裡,讓他自滿,洋洋得意,有時甚至成了他追求的目標。」這些「愈顯主榮」的墊腳石,反而成了他親近「掏空自己」一絲不掛懸在十字架之耶穌的「絆腳石。」
, z, t, T% c7 Z" \. m% t; J
( K$ C- _) @! Q, C2 S; X
. l. n8 O9 h' `! y
作者: 歐陽    時間: 2012-8-23 19:13
病痛掏空自己 治療虛榮心
作者: 阿慌    時間: 2012-8-24 09:54
本帖最後由 阿慌 於 2012-8-24 09:55 編輯 , j! i* m1 W* v
歐陽 發表於 2012-8-23 19:13
- g; p% v3 V8 J# h$ L; r病痛掏空自己 治療虛榮心

$ P  |/ \; R+ z: B" q  E+ E. m6 I6 d6 x, o5 W7 J
單國璽真的是一位君子,也是一位了不起開悟的智者
- @, p9 }; m8 @+ i5 q8 ^# B他這一程老病死的體驗
. S9 ?1 [7 W  r4 }& L5 S) t2 M可以看出這一生心靈上修行的層次
" p( ], D1 I5 l$ e6 I9 Y' ?一個有反省,善自觀照的人,才會有這種刻骨銘心的感受/ r2 u1 j" y. H# \* v
也才能在關鍵時刻證取"煩腦即菩提"的聖言量
8 ^( Z+ I" _& K7 F. Z# Q/ K7 i8 @+ ^# U- K  A' }2 l: S
一般人在佛教經典的體認是有限的, N% T( d! ?, s+ \# Y8 }
所以許多銘言無法思惟
7 F% ~% R# e6 Z* p) j$ l  o8 `+ B《圓覺經》云 : 「諸戒定慧及婬怒癡俱是梵行」
  j$ P: p, {  Q' ^* ?透過單國璽的世法的普世價值觀,對於自我於尊嚴、榮寵、名位在無情剝奪與羞辱愧色下+ T( M! f; g( s
如何以其高度強列的反差,來覺觀自照,體現真正的謙懷與包容
, R" ]& J$ E" M+ @所以說
4 \) j5 M% ^1 w1 c4 L/ C& R單國璽於當下難堪現狀的自我包容,及誠實的將尊嚴、榮寵、名位這些表象包裝與裝扮3 C. O- G2 ^0 G0 o6 w
自裸呈的真我"退駕"
# y  D, T/ `' n& o真懇面對自然又本然的本尊
/ v& \; R) f4 F7 u% a有云:如果不能慈悲的對待自己,也就不會慈悲的善待別人
; r/ B- \4 F1 V! n8 E- l這篇文章給了我們最好的註腳- b5 G4 A( T) g
單國璽真君子耶
作者: 芳草    時間: 2012-8-24 12:23
阿慌 發表於 2012-8-24 09:54
6 |$ h4 D( A) z& u, C. v5 X8 q3 y5 u單國璽真的是一位君子,也是一位了不起開悟的智者
" C9 U3 M8 F6 m7 {他這一程老病死的體驗0 ~; H! Z, P6 C3 K+ w: x& A5 D
可以看出這一生心靈上修行的層次 ...

1 M5 z) \" s$ W2 x  E如何能慈悲的對待自己呢? 是不是心中要有愛, 要有寬恕包容的心?
5 U7 v; [$ O# R& ~
, B* H% G9 |; D% A+ ]2 b! t  B) W天主教在 17 世紀也誤入歧途(那是黑暗的時代), 權力大到連國王的任免都需羅馬教廷同意. 後來物極必反才有馬丁路德的教派出現(發展為現今的基督教派), 另外也慢慢發展出 "唯物論" 的反思.4 b/ p- f2 W+ l+ }
% t2 C! c' |% }: h, T/ A/ s7 q. n
生是喜悅地而且有父母親友的關愛, 死, 如果過程是折磨不堪的, 對自己和親友都是難過的. 所以宗教倒是可以幫助人們安心的度過 "老, 病, 死" 的階段.
作者: 阿慌    時間: 2012-8-24 15:31
本帖最後由 阿慌 於 2012-8-24 16:07 編輯
% h8 O& q( l4 b/ v
芳草 發表於 2012-8-24 12:23 5 q" \- T) g) i! \. H  ]
如何能慈悲的對待自己呢? 是不是心中要有愛, 要有寬恕包容的心?
' ^3 a+ a  V  |' }; S7 j
  X$ s: |, i/ |- q0 K2 E6 c( h天主教在 17 世紀也誤入歧途(那是黑暗的 ...
' _7 G  ?3 I: _% h6 f# U3 s

/ ^% A: _& [, e2 a8 F人都會老病死& t8 Z" {# u8 A- b" l1 b
也都因過程的不舒坦而起嗔心! g  i9 G  S: a: i9 j) [
對自己的遭遇、身體的痛苦、心理的委屈等自怨自哀% S8 t' t; [$ M2 a9 d5 d5 {
不接受身心現況及抱怨平生
/ C6 v: q, P! Z% U6 w' K甚而不滿自己的長像(會去美容)、討厭身體形態或殘缺的樣子4 l  w7 i8 F: @
尤其對病痛不接受、埋怨悔恨甚而自殘毀損
/ [9 w$ l/ E3 S這些都是對自己沒有耐性與不慈悲4 _; u7 N: `- [6 N
能夠平和的接受自己現況,有耐心的撫平自我身心上的傷口
! ?/ w- ?" c5 f5 i+ S, B+ X且善待身心不適及調和環境與自我的共處1 p- t) Q2 a5 L% |
因應情境的變化來善處心識的祥和
. m* t1 h" h7 ?$ w! n- _3 v就是慈悲的對待自己
' `) q3 F) X0 h3 p1 \1 R有了這種德能! B2 E* X, O9 d
再推己及他" l+ G. @# x' B2 u
才是真慈悲
# F2 B4 T% n. p. y; l# c+ [- D; z! W1 t1 M. g  A. `# e
如果對自己都無法善待及耐心看護身心的祥和7 w" N2 i  v8 j; C+ D: d
是不可能對他人有慈悲心的
# K. R; G) H8 f" B我們由這篇報導可以知道: e/ \- ~! S" S6 h
單國璽在接受自己身體不自主的排糞與灑尿
$ V4 ]8 [5 B2 y同意這種難堪的現狀,一如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的裸呈
7 d4 S% z4 Z7 ?( l' L9 Y就是這麼自然,沒有自我尊嚴及地位的包裹與裝飾2 b) h+ x! n; x# Z8 G4 F" X
坦然接受在現有身心條件下的自然顯現,包括排糞與灑尿# H2 D( y2 q0 a' v3 _
這是宇宙真正的道理,* Q" x3 c. a7 H' C% c3 d# L6 r9 M
就是自我的解放,純真的放下了這一生的捆梆與制約3 E7 _* e0 B. x  b- f
像一陣風、一方雲優遊一樣, N( j3 @- W" P( J7 y1 S$ c9 F( C
自然平常就是美: ]- N& r! P% i% L; X/ F) n  ^

2 Z- E( |8 Q" _) y修行亦復如是
2 f: c5 z8 j8 W! `& h! d3 v回到身心純真的原點,沒有矯飾與結情(清淨)
$ n* w8 d( s8 v- u8 ^! W' @( j脫掉這一生所謂的榮華,平等看待一切(平等)
7 f$ r, [3 N$ Y覺知身心現狀的生滅相(覺)) s$ q( ^) {4 X  p( W3 z
就是經本覺至始覺的喚起
作者: 芳草    時間: 2012-8-24 16:13
阿慌 發表於 2012-8-24 15:31
5 q0 N* z- U  N1 A5 e$ R人都會老病死2 x9 M7 d% ?  [/ x7 L' T
也都因過程的不舒坦而起嗔心
0 ]9 W8 y$ V4 a4 F  p$ E對自己的遭遇、身體的痛苦、心理的委屈等自怨自哀
  o. r/ R- O, [/ K  d( q
佛家思想對於個人的修行是很棒的, 但對己身之外的群體, 社會感覺卻是消極(並無反抗當時的社會制度), 被動的.8 p& o, t% n' P1 F; ]" J
$ m# m# [0 H+ `/ t
相較於基督教文明, 摩西的出走西奈對抗埃及, 耶穌代替人類扛起了十字架當時也是反抗羅馬帝國, 那種思維產生了自由, 平等, 博愛影響至今. 他們也很重視信徒的聚會(召會), 憑藉著信仰與相信奇蹟他們的社會結構與百姓是有動能的, 可以冒險去嘗試做或改善任何可能的事. 過去的十字軍東征, 大量海外冒險拓展殖民地, 產業革命等. 不過讓我不解的是他們宗教的發源地至今仍處於戰亂邊緣. 回教我比較不了解, 不過想到他們說一手拿可蘭經一手卻拿著劍我就嚇到了.
; j. l  R2 r* g
+ W5 T4 ~. R; B過去宗教的源起似乎在反映當時的社會的現象與老百姓對未來的期望, 如果有所謂的宗教設計師的話, 他應再加入目前世界人類所關心的新的元素進去, 這樣可以再讓此宗教再發揚光大另一個兩千年.
作者: 阿慌    時間: 2012-8-24 16:52
本帖最後由 阿慌 於 2012-8-25 21:11 編輯
& x) L5 g8 _) J6 f- `9 F5 _
芳草 發表於 2012-8-24 16:13
! _6 Q* x; r  m6 r3 Q0 X$ N佛家思想對於個人的修行是很棒的, 但對己身之外的群體, 社會感覺卻是消極(並無反抗當時的社會制度), 被動 ...

; x, f* I! \. a9 y1 o
' k" R0 d. H/ t, \: ~我們很容易人云亦云) n! i. {0 H4 j2 K
或因表象而模糊了事實
/ X5 h+ s6 d, {& _6 Y, n對於歷史的還原,包括我剛說過的話,經幾秒鐘再來陳述或解釋都會失真1 L- Y" l% V; q$ j
何況數千年之遠1 n; G; h% Z" {( L) X& h" o
上座部的修行我們稱他是自了漢,世尊說是:焦芽敗種
/ U* S. x% f& N4 \這也是大眾部對其為小乘的別稱
& d- R/ c3 N2 P北傳佛教的特質就是入世關懷的人間佛教
0 q- y, x8 D4 T" y3 ~# i所以金剛經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 K$ z, Y# D# s% y, Q6 w5 Z應無所住就是證入空性,了解有為法的一切都不可得: s6 |! E6 e) ]: \* m  j
此時如證果,就是小乘四果,以阿羅漢為代表$ t6 Z% I% c) C% N. m
雖"生滅滅已,寂滅為樂",但對整體宇宙是沒有加分的
. E0 W# E0 f% d+ }所以須要再"生其心"% W. K; ]$ _# f4 E6 O3 i3 O
以空性的基礎所生之心就是菩提心
* W! V3 n; D# c2 H7 ?( b3 X* c即自利(解脫)利他(化眾)2 p" w# j* V( F
所以說大乘佛法雖修小乘空性為基礎
% r4 e- s7 E6 r% \  q但不證小乘果、不住小乘境,以此超越而行菩薩道
: q5 M- Q$ m0 |* j9 P
+ K9 r' J9 O: x0 w# v. m這種道理在大乘佛法是天經地義的9 X2 J8 ~& Y% W' n
且是每一個人朗朗上口的說詞, V7 T! K9 T4 S8 D' n
/ b; I0 w7 u3 L* z
但是這必須要在證得空性之後才有的境界
) }/ ^; C1 L% z% L- g現今法界能夠證得空性又有幾人 ?4 u8 V) o2 d& d( L
果能證得圓滿空性者就會即入涅槃
$ }; B" F1 b4 G3 V, d" R6 f不會住世# w3 ]% J8 Q: |! C1 R  l
當然看起來佛教就是消極的
8 p1 S% K' T4 C3 I7 H8 b) {0 B- |1 j# Y/ {! @
但我們現在自謂大乘佛教,所行一切入世善法,  |( j1 Q: w# t# Z- l
皆無有空性的教育及基礎,* ~$ H, S8 j, `$ l% [- j" ]. b* k
所生的心就不是菩提心% O1 h4 }5 j% M) Y  m: s5 Q; \- E
華嚴經云 : 妄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為魔業7 P9 }: q' o& X' m- E9 ~5 W/ h
所有自利利他行都是我執3 g2 ^; j$ Q  {: {- `* a
這種染著的心當然會有問題# g; ~- |+ H6 n* x, p! v" ?$ h

$ y' T7 s/ D0 b- n8 a況且連證得空性的行者都如焦芽敗種,無由發菩提心7 Z$ L( N4 b  G- _) D" }# I
可見菩提心的可貴. G% M" D9 A% o: ~7 |7 h
這也是他人看佛教為消極的原由
! P0 |. |* H$ C2 D8 x* q! c& ?) C因為有資格發菩提心的行者大多不住世; p7 H  l9 m3 e  L# |+ ~
未證空性者所發之心大多不純正, a6 Y4 n6 f/ n, Y9 t6 H
# p1 T! u+ v4 d4 [7 H0 r
所以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大菩薩的境界/ I8 d, ^5 J. Z2 I* T! H9 d
其難有千仞+ [! w4 }% @: z) a5 y3 R
但由生其心而言) n$ R; n, R; b1 [5 W, U2 C& Q
佛教是積極的2 ]5 E9 a& m5 f/ @" }
這麼好的道理搞成這樣
) Y1 u% R9 A; A, Z4 g又因眾生的根器不夠,遭到世法的誤解
& N+ n" [$ U5 }; g8 F; _& L否則世尊就不會斥責消極的自了漢為焦芽敗種了# b7 B! E# Q" B; |+ S' n
眾生普世價值的根深蒂固,法緣不足,
: M4 o7 e; z- D& d+ q6 p6 Q這也是末法的無奈
' v" ]- k  v* m) q9 f' X- O法滅也是慈悲
作者: 歐陽    時間: 2012-8-25 06:21
阿慌 發表於 2012-8-24 09:54
' C. A. V+ C* s& a# S單國璽真的是一位君子,也是一位了不起開悟的智者& q# z+ K2 n( ]
他這一程老病死的體驗
3 q. o) b* z5 G. J% x6 [9 p可以看出這一生心靈上修行的層次 ...
' f; q' k# V9 ~' X* _  n  k
如果不能慈悲的對待自己,也就不會慈悲的善待別人
作者: 歐陽    時間: 2012-8-25 06:31
因為有資格發菩提心的行者大多不住世
1 @# J) R! w9 ~" ^% x' E$ T  b未證空性者所發之心大多不純正................X教授之心X家族
% I' z5 m! K7 R0 F: f. F( H7 G
作者: 阿慌    時間: 2012-8-25 14:13
歐陽 發表於 2012-8-25 06:31
5 q+ C, f8 \2 [- p因為有資格發菩提心的行者大多不住世
+ T, i' p: G8 P( v% H未證空性者所發之心大多不純正................X教授之心X家族{:4_92: ...

4 J0 Z! x, \' ^+ i" [3 o* T$ W現今佛法實修者少
) J; L  u* v& V0 u+ \4 x6 z! P大多著重儀軌及經懺
3 N1 _! k; k% i0 w0 u( f+ g  d至於學術的研究又多偏宗教之比較或理論之探討
% ^% p( L* ^4 x3 ]$ T& ^7 {! q# [連禪定的修持或驗證都極少& k* x% j! p$ g: V6 @
遑論開悟# C2 g1 A' e6 n( [
悟後起修更是緣木求魚了
作者: 歐陽    時間: 2012-8-25 21:05
歐陽本來很崇拜....X教授之心X家族...1997-2002
1 n  q" [! q& J8 q/ ?結果沒進步
作者: 芳草    時間: 2012-8-25 21:48
阿慌 發表於 2012-8-24 16:52
# i7 q* l7 B% V+ m我們很容易人云亦云0 q6 Z4 c/ V$ X9 e4 ~
或因表象而模糊了事實. _7 w8 \5 [, o- E; Q; G! e; x
對於歷史的還原,包括我剛說過的話,經幾秒鐘再來陳述或解釋都 ...

9 U( N3 j* j) l: E# E$ y生發"菩提心"不算積極, 仍應播其種, 行其道於人間, 方式可以更有創意更貼近民眾(我蠻欣賞慈濟的).8 \6 Q; E  ]* K, ?6 R( [! F1 j

" Q" Z) g* m5 U2 Q' H法滅也是慈悲, 但也可以讓它更積極的不滅, 滅了是人類的損失.
作者: 阿慌    時間: 2012-8-25 21:59
歐陽 發表於 2012-8-25 21:05
# w* v" g5 g# q/ R; }5 G9 G* k2 z歐陽本來很崇拜....X教授之心X家族...1997-2002& R9 w& S) t5 B, u$ g- l6 e
結果沒進步

9 @2 B) u: ], T歐陽大人,不要灰心,
0 x6 J8 y9 c' L0 M8 F只要有心訪求善知識,一定會心想事成的7 {: \0 `1 T, t
因為這是出世間法,不是世間法的貪染之心
+ V2 B7 ~5 f( _  ]! e; T4 P所以一定會滿足您的雄心壯志
( c! k7 f4 i+ Q9 ]+ M1 m
" {- n; F) k/ q9 q天上人間有那麼多護法菩薩
9 n/ `8 V' C( Y. J! L' ?# w它們都在世尊住世之際發大心
8 o" y) G- G2 o+ B) X6 g4 U% T護持真心求法之行人,(如地藏經等都有記載)8 \& F- R( g. w+ E& _" Z( v3 j
如果像您這麼有心的人7 N5 x8 T) V( s4 O( X. M
都無法面見善知識
) W4 ]( ~$ X0 N4 y0 H) c) V& R那麼就是這些護法菩薩的失職
6 e+ W4 D' k! p沒有面目歸見諸佛3 c& ]0 o6 L5 H5 U" r7 Z& G9 k
且是妄語一樁8 e$ z: a; {. p1 t* f
這可是嚴重的犯行
6 g& r2 M- f# P: R$ R, c
- ?0 R8 r! G, T/ q; f但相信護法菩薩的德能, p' E5 S- A: c, _/ D4 O
您也要有信心,
2 G9 [. r6 |& n  V修行是累劫的事,當然需要有穿破時空的胸襟與遠見
" N; E8 ?2 m. }0 O" d這一生是能夠成就的
作者: 阿慌    時間: 2012-8-25 22:05
芳草 發表於 2012-8-25 21:48 # s9 ~% l) L( ~/ a
生發"菩提心"不算積極, 仍應播其種, 行其道於人間, 方式可以更有創意更貼近民眾(我蠻欣賞慈濟的).7 L5 |- E+ e5 G2 j
( o* v2 n/ G- A6 B& e5 q
法滅 ...
& J$ S& _* U  \1 r2 K
對於您的論點' S" _5 v7 Q$ j% G4 X+ n  U1 Z
在下"聖默然"
作者: 歐陽    時間: 2012-8-25 22:21
阿慌 發表於 2012-8-25 21:59 / A, Z% e' q3 z+ ]
歐陽大人,不要灰心,+ \% p4 n+ U7 [
只要有心訪求善知識,一定會心想事成的, u) H- E$ c' w
因為這是出世間法,不是世間法的貪染之心

; d7 L' X5 E& l: i謝謝慌兄ㄉ激勵




歡迎光臨 iBeta 愛北大論壇 (https://forum.ibeta.tw/)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