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eta 愛北大論壇
標題:
洪蘭:不必幫孩子找興趣,他自己會告訴你!
[列印本頁]
作者:
mekumi85
時間:
2012-8-11 22:51
標題:
洪蘭:不必幫孩子找興趣,他自己會告訴你!
洪蘭:不必幫孩子找興趣,他自己會告訴你!
& w% X; Z, v& w, `4 {# a
-字
' |. I. {- ?. o0 e( }* p% ?. L
+字
' ]/ j h( g, V* T. A7 _% d% W- o$ Y
作者: 洪蘭 | 親子天下 – 2012年7月13日 上午11:23
3 p& ]# b1 ]& e; S
一位媽媽說,為了找出她孩子的潛能,她每天加班賺錢,送孩子去上各種才藝班。每個月3萬元的學費,她已經花了8年,但是孩子仍找不出特別的興趣。她問:「還要多久,興趣才會出現?興趣定型後,能改變嗎?」
8 v9 v) B- C7 N) F; c
% {( g5 t! H" t7 q
其實人的興趣一直在改變。小六與國一才差1年,他們玩的玩具就大不相同,孩子會隨著年齡、心智的成長而轉移興趣,甚至進了大學,興趣還會再變。1995年艾美獎得主彼得.巴菲特(股神巴菲特之子),就是幾經轉折才走上音樂之路。他有個朋友更厲害,幾乎每學期都在轉系:大學一年級念的是機械工程,後來覺得工程太呆板,轉去念抽象的物理;念了物理後,又發現他最愛的其實是物理有秩序的模式,所以轉修數學;數學吸引了他兩學期,又覺得數學只空談模式,缺乏動手做的實際感,所以轉去念藝術;藝術仍不能滿足他,也不確定自己是否真的有藝術天分,又轉去念建築。
2 r4 `% ]6 t3 i' ]0 W
1 Y! S+ m8 K+ P1 \9 K: D" |
建築既是藝術又是科學,建築的設計要用到物理和數學的知識,建築藍圖的繪製使他的藝術訓練可以派上用場,照講是很理想了;但是他又發現,很少人肯花大錢實現建築師的理想,反而要聽雇主的意見,覺得很挫折又想轉系。在念建築時,他發現對各種建材所表現出來的美感很有興趣,所以轉去念材料科學。
7 v3 B e& Z8 F' ^. ]$ S
( _* A7 t* M( d- T5 t- }9 M: u
兜了一大圈,結果又回到了工程,但是這一圈的經驗使他變成獨一無二的都市計畫專家。他知道造型的美感、建材的選取會影響在裡面工作者的心情,因此開始做綠建築,所學所用,現在過得非常愉快。所以,一開始的迷惘沒有關係,「遊蕩的人未必都是迷路的人」(Not all who wander are lost.)。人生的路,只要好好走,沒有白走的。
4 X& q4 z0 W8 r- ]* x
* y8 q; H. s7 Q5 V
真正的興趣自己會出來,就像生命自己會找出路一樣。回頭再說彼得,彼得學鋼琴中斷過4次,他說心中一直有個聲音在纏繞著他,但不知道是什麼。他吃不下、睡不著,只好從史丹佛大學退學去尋找,最後成為音樂家,並與父親一起在洛杉磯登台演出。那天他父親開玩笑說自己是來「驗收鋼琴學費的投資成果」。可見為了他學鋼琴,他父親也花了不少錢。
9 P" ]! J! B2 I0 T, B
" E, k+ M: h9 A0 v* K0 q
人的興趣是要花時間去尋覓的,它可能隱藏在很多面具之下,但只要是真的,終究會浮現出來。反而是出現後,人不見得有勇氣去走這條路,因為這條路往往不容易走;人有好逸惡勞的天性,喜歡走阻力最小的路。
, p$ l1 G, J B* u9 E
3 _: j6 |; U# W
所以父母不必急著去找孩子的興趣在哪裡,時機到了,孩子會告訴你。只是當孩子告訴你時,你要能放手讓他去走。吳季剛成功最大的功臣是他的母親,她有勇氣抵擋別人的閒言閒語,保護吳季剛走跟別人不同、卻是他衷心喜愛的路。
4 V( d! N8 D+ v# i: f Z
! _+ p% o& a# t; j2 F2 M
人只有做自己喜歡的事才會成功。這位媽媽可以停止送孩子上才藝班了,時機到了,孩子會來求你。
) Q" }6 G% N1 ]" n3 U
4 h+ S9 D" C3 M& T! E# F, L
+ m" B, D3 E7 g6 q/ W
g% O. I' _# u- P
http://tw.news.yahoo.com/%E6%B4% ... A8%B4%E4%BD%A0.html
歡迎光臨 iBeta 愛北大論壇 (https://forum.ibeta.tw/)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