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eta 愛北大論壇

標題: 《橫切陶博館?》上億造陸橋 挨批壞景又繞路 [列印本頁]

作者: ababy    時間: 2012-7-12 08:22
標題: 《橫切陶博館?》上億造陸橋 挨批壞景又繞路
《橫切陶博館?》上億造陸橋 挨批壞景又繞路

2012-07-12 / 自由時報 / 謝佳君
  
  〔記者謝佳君/新北報導〕新北市政府斥資上億元打造的「陶博館前空間改造及人行陸橋新建工程」,將於八月完工,議員歐金獅質疑,這座陸橋根本沒有實質功能,不如用點心改善平面車流;市民也說,陸橋遠觀像把陶博館攔腰切斷,景觀和使用上都沒有實質效益,徒有浪費公帑之嫌。 

  城鄉局︰改善不良動線 

  城鄉發展局企劃建築科長張壽文解釋,建陸橋是為紓解車潮,雖然許多陸橋民眾使用意願不高,仍希望行人多使用,且除了改善不良動線,這座陸橋更是景觀、地標性的建築物;陸橋的設計者也是陶博館的設計者,將陸橋與陶博館做一體的空間連結。  

  議員︰不如用心改善車潮  

  陶博館前的蛇窯造型陸橋去年開工,外型宛如修長蛇窯,整體設計也將鶯歌陶瓷元素置入,未來將連接鶯歌文化路與環河路,長四百公尺、寬三公尺的環狀式設計,是為了「人車分立」,讓民眾行得更安心,自行車也能上橋。

  歐金獅說,一般人大多習慣直接走平面過馬路,這座陸橋只從陶博館至三鶯新生地附近商家,甚至不到三鶯新生地,實在沒必要特別繞上陸橋。政府固然是希望將人車分立,保障行人和自行車的安全;但與其斥資上億打造陸橋,不如改善車潮讓其分流。市民張小姐也說,從環河路看過去,龐大的陸橋橫切陶博館,破壞了原有景觀。  

  張壽文說,蛇窯陸橋希望將行人導引至三鶯新生地的方向,未來還會有跨橋延伸至三峽,行人和自行車可以直通三峽。而遊覽車也可以停靠環河路,讓遊客經由陸橋通往陶博館,避免所有車輛聚集文化路及環河路口,有助紓解交通,且會保留平面人行穿越線,兼顧行動不便者的需要。  

  德霖技術學院營建科技系教授郭詩毅指出,人行陸橋提升行車順暢性,卻增加行人步行延滯時間。他強調,有時基於安全考量,人行陸橋的建置不得不如此,但同時應兼顧交通弱勢族群,如老人家或行動不便者的需要。

作者: 傑特    時間: 2012-7-12 08:43
我自己覺得沒路橋   尖峰時刻那邊的行人真的要放大膽過馬路

有時美觀與安全無法兼顧時   我會選擇安全


作者: yapi    時間: 2012-7-12 08:48
傑特 發表於 2012-7-12 08:43
有時美觀與安全無法兼顧時   我會選擇安全


但如果是『方便vs安全』,很多人選擇就不一樣了
作者: yljimmy    時間: 2012-7-12 09:17
這座陸橋的定位應該是在觀光

對遊客來說, 陶博館前的路口真的非常不友善
有這座美美的陸橋, 遊客應該很樂意利用, 避開下方車潮的烏煙瘴氣

期待未來跨橋到三峽這段路
作者: peaceisland    時間: 2012-7-12 09:45
yljimmy 發表於 2012-7-12 09:17
這座陸橋的定位應該是在觀光

對遊客來說, 陶博館前的路口真的非常不友善

同意您的看法(這座橋的定位........)

看完這則新聞的感覺:
1.批評很容易,只要出一張嘴就好......
2.民代的眼光還蠻短淺的,只看到眼前的就開始出來念
   也不見得深入了解,人家的原創背景及理念....
3.記者隨機抓一個路人來問,就把它給寫上去了
   沒有數據統計,隨隨便便就寫上去了.至於民意是這樣嗎???
   也沒人理了.....

結論:填版面的新聞一篇.........(不用太當真)
作者: 祝福小鎮    時間: 2012-7-12 10:03
本帖最後由 祝福小鎮 於 2012-7-12 10:15 編輯
peaceisland 發表於 2012-7-12 09:45
同意您的看法(這座橋的定位........)

看完這則新聞的感覺:


但這座陸橋的造價也未免太嚇人了吧...................

新北市府這幾年真是蓋了不少座不符效益的昂貴陸橋啊!


作者: terry88    時間: 2012-7-12 10:04
peaceisland 發表於 2012-7-12 09:45
同意您的看法(這座橋的定位........)

看完這則新聞的感覺:

台灣的記者的素質真的不用做太多的期待~改進的空間還很大!!
作者: oujack86    時間: 2012-7-12 10:05
祇有親自走一趟才知道,祇要家中有老人家或行動不便者該陸橋之便利性就不足。
作者: tsengwilliam    時間: 2012-7-12 10:08
我也是覺得陸橋是有需要的,交通尖峰時刻人車真的很多,而且這座橋還可以一路走道老街而不需要走平面道路增加危險性,改善車流其實如果說等到樹林交流道和三鶯二橋興建完成,原本從三峽交流道下來的車都可以改走樹林交流道然後再接三鶯二橋到陶博館其實也是可以分善車流的。
作者: Spock    時間: 2012-7-12 10:10
學生參觀陶博館 將要有安全走道

這裏砂石車多到嚇人.
作者: twinmirror    時間: 2012-7-12 10:17
yljimmy 發表於 2012-7-12 09:17
這座陸橋的定位應該是在觀光

對遊客來說, 陶博館前的路口真的非常不友善

+1    三鶯大橋不管騎自行車還是機車都好恐怖
希望快點有人車分流的橋可以讓我安心騎自行車到鶯歌看展覽...
作者: 桂格    時間: 2012-7-12 10:24
三鶯新生地與跨河人行橋發展起來後, 這陸橋的存在就會很自然了......

可以宏觀一點來看.  
作者: longhong2266    時間: 2012-7-12 10:47
不錯...我每天都會經過....很美很有現代感...拿經費來建設總比出一張嘴又好似為人民把關後又放進自己口袋好~
作者: 杰Jeff    時間: 2012-7-12 10:56
凡事一體兩面,個人認為正面效益比負面影響大,所以做了就對了~~
作者: ericchu    時間: 2012-7-12 11:21
我是不懂一條橋的造價要多少錢,可是上億元蓋一條路橋,會不會太貴了??
作者: kwbaseball2002    時間: 2012-7-12 11:32
何仿想一項..
地下道呢?
作者: 樹仔    時間: 2012-7-12 12:09
陸橋是有需要
也滿有設計感的
但是...上億元
會不會太誇張



作者: 洪阿民    時間: 2012-7-12 12:13
本帖最後由 洪阿民 於 2012-7-12 12:15 編輯

凡事本有一體多面,我覺得各種意見都可以表達,這個標題下得偏頗了
不過就「安全」而言,我覺得除非設立障礙或嚴加禁止,否則多數行人還是會選擇直接過馬路~~  
作者: peaceisland    時間: 2012-7-12 13:04
蓋一座有設計感的橋,需不需要上億......,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公司蓋一棟處理廢水的大樓要3~4億(鋼構+地下室+水池.....)
印象中,只要動到開挖/土建/鋼構/RC......,都不便宜啦~
作者: 桂格    時間: 2012-7-12 14:00
本帖最後由 桂格 於 2012-7-12 14:02 編輯

這其實不是一座路橋而已, 而是一個工程. (陶博館前空間改造及人行陸橋新建工程)
下的這種標題很容易誤導人.

記者也很顯然也站在批判的立場.
作者: evalee    時間: 2012-7-12 14:24
我覺得還好耶,有破壞景觀的問題嗎?
彭博紐約市長,進來對紐約進行三項都更工程,其中兩項是蓋公園,要讓民眾走出戶外,享受城市的偉大,愛上城市。
希望來三鶯的觀光人潮,也因為美麗的公共工程愛上三鶯。
作者: james    時間: 2012-7-12 18:01


下個月才完工開放,現在就預知效益不高?

果真如此,為何當初不反對?都快完工了才批評


作者: 洪阿民    時間: 2012-7-12 18:06
本帖最後由 洪阿民 於 2012-7-12 18:08 編輯

星期天看到山佳新車站的碑文寫著造價一億一千一百萬
這項工程值不值得一億,請內行人自行評斷囉^^

作者: 環    時間: 2012-7-12 23:09
陸橋是有其必要~~
那個路口真的很多車~~

但是~這個陸橋可以讓自行車騎上去~
是不是相對的對於走路橋的人來說也很不安全呢??

它的坡道其實有點陡~~~
希望在開通前~
能有更完善的規劃~~
作者: yljimmy    時間: 2012-7-12 23:17
本帖最後由 yljimmy 於 2012-7-12 23:19 編輯

相較於半年前價值兩億多的那兩場如夢想般, 但只提供少數人觀賞的音樂劇

摸得到、用得到, 而且可能可以降低生命損失的一座景觀橋, 連同陶博館周遭的改善工程
只要半價

其實相對的是便宜得多多多了
作者: js22020    時間: 2012-7-13 13:42
蛇窯陸橋希望將行人導引至三鶯新生地的方向,未來還會有跨橋延伸至三峽,行人和自行車可以直通三峽

希望這個後續計畫能趕快實現。
作者: chan0820    時間: 2012-7-16 09:17
洪阿民 發表於 2012-7-12 18:06
星期天看到山佳新車站的碑文寫著造價一億一千一百萬
這項工程值不值得一億,請內行人自行評斷囉^^
...

車站跟陸橋不能相提並論,只是一個天橋就須動用到億元,錢不是自己得花的都很慷慨,
搞不好又有弊端,到最後就是全民買單。這就是中華民國萬萬稅,還不了?
作者: 鴿子    時間: 2012-7-16 10:11
安全與效益一部分是需要民眾自我要求的,這座陸橋跨過高流量車陣,提升了民眾用路時安全,只要減少事故發生又能降低對原有景觀之衝擊,本人認為這是政府善意設施。




歡迎光臨 iBeta 愛北大論壇 (https://forum.ibeta.tw/)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