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eta 愛北大論壇
標題:
小資養錢術/做對五件事 拼出財富自由
[列印本頁]
作者:
歐陽
時間:
2012-3-17 08:28
標題:
小資養錢術/做對五件事 拼出財富自由
小資養錢術/做對五件事 拼出財富自由
$ a9 `0 D2 V: q" u" \5 i" v
8 F! a$ D; c% i. B& l
" A* D3 `! a$ W9 F0 {% ]3 k
【文/謝富旭】
" D$ g; u! F$ Y8 J- y& e
[attach]72498[/attach]
& P9 w# ^# u8 V4 |; U0 `
前言
0 _) K; F$ ]7 I/ v7 I. n
0 u7 _6 `$ ?# P7 c$ [
一位在高職任教的老師,決定把自己當成活教材,告訴台灣所有苦悶的上班族一件事:只要理財做對五件事,要在退休前,靠投資為自己每年加薪百萬元,達到財富自由的境地,絕非癡人說夢。
9 r1 x* G4 i$ w. V4 R) M% l
. |5 Z6 S ?& l5 ?, R; U' m8 X, x
* v1 i7 o& @7 [3 E
一個月入十萬元的薪水階級家庭,省吃儉用即使每個月存下四萬元,二十年後加上利息,儲蓄頂多一千萬元。在新北市三重商工任教的陳重銘,就是屬於這種台灣典型的薪水階級家庭。
, W' |9 U+ ^* G8 S" @
0 L, q" |, l- g# ~/ S) h2 Y8 Z. D
6 H8 ]) r& ]* S& E7 ]) n
不同的是,在少子化的台灣,他卻養了三個小孩,家庭開銷比大多數家庭沉重許多,但他用十七年的時間,累積超過二千萬元的財富(單指股票部位)。金融海嘯以來,每年從股市平均獲利二○%以上,等於是二十倍的定存利息,迄今每年現金股利進帳高達一百萬元以上,他是如何辦到的?
; @9 R4 i! p: q4 b
5 ^- [/ R0 a& w' o) ]3 J
8 C, Y7 Z+ p& g3 Q
十八年前,陳重銘垂頭喪氣地走在台北市車水馬龍的南京西路旁人行道,當時還在某所私立高職擔任代課老師的他,好不容易考上私立大同高工,一圓當正式老師的夢想,不料,報到當天,校方卻以「大學成績不理想」,將他從錄取名單刷了下來。
* X: j0 z9 o4 s4 f" P
i8 B2 J% P) y
! a7 p- u4 P3 T) I
那時,二十八歲的陳重銘,大女兒出生才幾個月,老婆還跟了一檔每月三萬元的會,而他擔任代課老師的收入也僅三萬元。在南京西路的人行道上,這個肩負沉重經濟壓力,而且面對不確定未來的年輕人,首度對自己的人生產生嚴肅思考,而暗暗立下心願:「我一定要改變自己的未來!」
$ f) v- V" V8 E: R
- T% Y& K5 |1 U+ v$ @' G
) K0 [4 ^, b0 m5 w9 ~6 {1 ?
如今四十六歲的陳重銘,已在國立三重商工擔任機械科老師長達十年,十年前,他與許多上班族一樣,經歷一個工作換過一個工作的徬徨期長達五年,當過出版社編輯、在台北捷運公司短暫上過班,也曾在台泥關係企業當過職員……。低薪、繁雜、壓力沉重的上班族生涯,讓他渴望早日能達到財富自由的目標。
; N' }0 @* s: }' w5 P4 r
9 {. `% V# g2 _9 M, u* M) S
+ q0 l# g m" L" c: A
經過十七年的打拚,陳重銘目前在股市的部位已高達二千二百萬元。這筆錢對許多富翁而言,並不算特別了不起,但對一個薪水族而言,卻是一筆夢寐以求的財富。陳重銘每年領到的現金股利已高達百萬元之譜,與他擔任高職老師加上到夜間部上課所賺的薪資總所得相當。
5 r3 }3 R" L2 l: z; ~
* j9 }! J5 @; o6 V
2 S! Q' ^" N) } s9 Y4 [
到底是靠什麼方法讓一位領死薪水的高職老師,可以在十七年內「從小資變小富」。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陳重銘自承,在過去十七年中還犯下了大大小小,累計至少五十個以上的錯誤投資決定!陳重銘成功的關鍵在於做對了五件事,這五件事如同牧羊人的圍籬,因為及時修補維護,不但彌補了數十次的錯誤,還能將圈養的羊,愈養愈大群。
4 U) e5 v4 d) D/ O) [+ D8 O
. _2 q& Q. f" r$ R
2 `! L% k. ^+ K$ P& Z
第一件事:把核心持股當聚寶盆 以十張台積電 八年滾出五百萬財富
; J3 _& y* N- ~( i$ f, l8 j
9 o0 U, ~7 i" C- H" P4 \; E* r& q
+ L# e1 N& ?2 u. A- a/ i" w" O0 y
一九九五年,陳重銘母親贈與他十張台積電股票。然而,這十張當時市值近一百萬元的台積電股票對陳重銘而言,在理財觀念上的啟發意義遠大於金錢上的意義。
4 V8 R4 H( Q, O; V; J
& Z" L# t) N3 G0 |
$ j$ ^$ X: w; H6 Q: t4 ~3 ?
陳重銘說,他的母親是一位沒讀過什麼書的傳統女性,在八○年代,把三合院老家賣了後,積極向友人及鄰居打聽投資標的。陳媽媽當時鎖定了包括台積電在內的幾檔未上市股後長期持有。
# n7 B' J; G1 U o5 d
" M" N" t$ u, m
' E ]0 s7 K1 }. i' r
七、八年前,台積電大幅增加現金股利,每年光靠台積電現金股利就達百萬元以上。「我當時勸媽媽,應把現金股利再投入,才會產生複利效果。但媽媽卻說她已經老了(現在九十歲),錢存再多沒什麼意義,虔誠禮佛的她,生性節儉,把大部分現金股利捐給廟宇或慈善團體!」
4 m6 M& C3 f9 Y' |4 f) i }' |# z' {
# t- ?: r" y* m( M7 n. V6 R
4 t. J' S- b& |8 ^
十七年前獲得媽媽贈與的十張台積電後,陳重銘踏上他的聚富之路。他把十張台積電每年的部分配股,伺機賣掉後轉戰其他股票,如台苯、華邦電、全友、華碩、茂矽、錸德……。如果其他股票有賺錢,而且累積到一張台積電的金額,他就額外再買進台積電;加上當時靠薪資收入以及寫參考書的稿費收入,每個月再拿出一至二萬元,持續買進台積電。於是從一九九五年至二○○三年,八年期間陳重銘靠著配息與儲蓄再投入,手上的台積電從十張,累積到六十張。
' i+ |7 {9 w1 n6 e
, M. D; O# t( s9 d
( a1 W1 K/ C! _% E B3 f
他坦承,除了台積電,其他股票的操作成績平平,也沒什麼獨特的方法。但這八年期間,唯一做對的事就是:找不到應該要換股或減碼台積電的理由,把這檔股票抱得牢牢的。
' q5 G* O. W" h0 I- R# Y7 r' z
! e: H% d% d2 ~1 C: s& L
5 [, J/ P2 h$ w2 t
「我把台積電視為投資的根據地,其他股票有賺就多買台積電一些,手上存了一點錢也買台積電,台積電的持股占我當時全部股票比重絕對不低於八○%。」就這樣,台積電如同聚寶盆般,在九五至○三年底,為陳重銘累積了近四百萬元財富,加上其他衛星持股,當時三十七歲的陳重銘,在股市的財富已叩抵五百萬元大關。
4 ] W; h! T5 Q' l/ y, F
0 ?" _/ \' m0 J# O8 T
: v& f; V2 B: S5 |/ w* t
○四年台積電的股利政策改弦易轍,現金股利首次多於股票股利,而且台積電也數次在法說會上宣示,未來將以現金股利為主。當時,把資產八成重押在台積電的陳重銘也開始思考一件事:台積電高速成長的時代,以及每年剽悍的除權息行情可能要逐漸走入歷史,因此,過去八年他以台積電為核心的戰略必須要隨著時代調整。
% S" t0 Q/ K& B& ^" y$ A
, { r$ M- M+ s- S$ D7 ]# V
- Z3 j$ P% ~* w3 e
第二件事:五成資金轉往中小型股 分散持股 開啟另一段全新投資經驗
& _# P6 z: p: e# L" ^. t
8 Q* B4 a% Y/ a* d! R" \6 Z
8 g* ]: k, c, v5 f' Z! ^9 _# c [
抱著尋找下一檔「台積電」的心態下,陳重銘花更多的心思在產業研究上,尤其是讓他賺到人生關鍵第一桶金的科技業。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陳重銘養成了每日閱讀《工商時報》與《聯合晚報》的習慣,平日也勤奮地閱讀各種財經與投資理財雜誌。
; l! U7 N H' H1 `9 y/ m
- O' ~8 x0 ^, R$ h" Z: I# W
; I6 M! c! f. I1 b- Z
在資金配置上也起了相當大的變化,從○四年至○八年,陳重銘大幅減少買進台積電,而且將台積電每年配發的十五萬至二十萬元不等的現金股利投入其他股票,每年的儲蓄也僅維持加碼約兩張台積電,其餘投入其他標的。
& |" l- a9 H0 y# {( B8 V9 I% J O
6 q4 X+ T# B/ H* @; J( V4 ]6 n
6 y, U. b- q7 O2 k# f8 D. ~3 o
這四年間,陳重銘買過新普、順達、華晶科、亞光、明基(後改名為佳世達)、友達、奇美電……。他苦笑說:「投資前我很認真地做功課,我都是找過去五至六年獲利不錯,而且在十二至十三倍合理本益比以下切入,公司經營者形象也很好的股票長期持有,但結果卻事與願違!」新普與順達雖讓陳重銘嘗到賺錢滋味,華晶科小賺,但亞光、佳世達、友達與奇美電卻把前三檔的獲利賠了一半以上。
: w8 V# e7 U. X3 c1 G' i+ ?
6 w3 N" y4 o' b1 h0 t; i1 ^$ N/ W/ _
: }1 Y+ |( v3 t$ b. [1 D
○四至○八年,陳重銘的核心持股台積電從六十張小幅增長至七十張,台積電占持股比重降至五成。他更勤於寫教科書、版稅與稿費收入每年可達二十萬元以上,隨著小孩陸續就讀小學,也更有本錢投入股市。這四年間,他在股市的資產從五百萬元最高增長至一千多萬元,後來亞光、佳世達、友達等股虧損,加上金融海嘯,財富又大打折扣,縮水至六百多萬元。
7 l$ f; u" d @% `: x
a* S/ c. I9 p1 n, k
3 S* [' z. z6 g8 Q: _
雖沒有因分散持股賺到大錢,但因分散持股開啟了另一段全新投資經驗,卻讓陳重銘深深體悟到「認錯」的重要,也因此才有後來重押順達大賺兩倍的美好經驗。 今周刊
6 B! M1 O2 @- t9 O0 f
作者:
歐陽
時間:
2012-3-17 18:47
陳重銘深深體悟到「認錯」的重要,也因此才有後來重押順達大賺兩倍的美好經驗。
歡迎光臨 iBeta 愛北大論壇 (https://forum.ibeta.tw/)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