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8 W- A% L+ l, y直到十年前,徐超斌來到這裡。5 d$ h( n' ]; O6 l" Z0 [
' z$ s$ Y2 }- ?% n: d. d
- }. `& p6 _0 |6 H4 X, C3 T他,一路成績都是頂尖 1 M; Q# {, D/ y6 r為不負族人盼望 棄電子科系重考醫學院 9 w% I7 |; \2 e5 B- r I7 a o: Q O ] E7 J& n
. g0 g" q+ q5 T# p" b
那時,徐超斌是奇美醫院內外科兼修的急診專科醫師,原本擁有大好前程的他,卻毅然決然放棄急診室主治醫師的職位,回到他的故鄉──位於台東縣最南端,離台東市區還有一個小時車程的排灣族部落達仁鄉。他成為當地唯一的醫師,而他第一個月的薪資,不到十萬元,只有原本的四分之一。 7 g( h( y' ]4 g0 q$ ?1 c* G( b9 [
: @- c- z! p( R! T# `, |
「我從考上醫學院的那一刻起,就知道我要回達仁鄉。」這個對別人而言很困難的決定,徐超斌已醞釀十七年。4 @) S8 g$ M4 j1 V& z: b& u$ z
) E |. F- L5 o
1 |$ L- E/ ~. B4 [; f |8 [5 m" U在達仁鄉土生土長的徐超斌,從小課業成績就特別突出。或許是遺傳自父親,「我爸比我還聰明十倍!」民國四十年代,在教育資源極度貧乏的原住民部落,能初中畢業已是稀有人才,徐爸爸還是無父無母、家境貧寒的孤兒,處境更艱難;但他竟靠著自學,一路念到師專,還學會好幾種語言,甚至順利考上留學日本公費。這個至高的榮譽,卻也成為徐爸爸生命中最大的遺憾。「因為政府要求繳交一萬元留學保證金」,無依無靠的徐爸爸自然繳不起,留學夢因而破碎。7 U# l$ j- U$ ~5 R
7 ~3 _* M5 F$ A2 X* | V* r
0 t5 T9 L. F! ]7 S或許為了彌補自己的遺憾,徐爸爸特別重視兒女的教育。念小學時,徐超斌就得離鄉背井,隻身到平地最好的學校求學,而他也不負父親苦心的栽培,一路都以最優秀的成績畢業。 4 d0 r3 o9 K7 \# K& W* z v - H; y g3 B1 O8 S3 E 3 w6 {: N$ `- t( h/ K徐超斌原本最大的興趣是電子機械,大學聯考也順利考上交通大學電子工程系。放榜後,他高興地以為父母族人會放鞭炮大肆慶祝,結果,回到家鄉,卻四處靜悄悄。原來,大家滿心期盼他能成為大醫師。不忍看到父母、族人失望的表情,徐超斌回學校辦了休學,放棄自己的興趣,重考醫學院。; Z" A$ {/ N. r$ U2 W
6 }% q, R3 K+ n % `4 `- l- ~- _' E9 ^4 d, \& o) J: L那一刻,徐超斌明白,行醫、照顧被醫療系統忽略的族人,是他的天命。為了回到達仁鄉服務,他積極自我準備。除了內外科兼修,他還選擇須具備「十八般武藝」、全方位服務病人的急診專科。「偏鄉地區連找一位醫師都很難了,更別提專科醫師。」徐超斌解釋,急重症專科醫師因為醫療糾紛等壓力,而快速消失中(詳見本刊第七七六期),偏遠地區如達仁鄉自然是「首當其害」。 / u! k- |- |( u& R" L ) \% W+ S _' ^/ D0 q# w& R$ r9 g - P7 S7 N- P5 v5 k) f徐超斌還未回到達仁鄉前,達仁地區的醫療就與所有無醫鄉一樣,沒有診所、更不可能有醫院,唯一可看病的地方──衛生所,也只有一位醫師。因此,「生病要挑時間」,「只要是晚上、假日、周末,當地居民就沒有生病的權利。」徐超斌為偏鄉地區居民成為醫療次級公民的情形,忿忿不平。# ^1 K/ m# w5 X; T% r7 Q# E
2 Q( G/ S F% P5 X) A* F: g5 S* d, h
" |* B k- o1 [; y& s" W2 f6 @; {
他,發誓不讓族人枉死+ C$ H: O4 F- t
幾乎二十四小時無休看病 還到府看診 : B' n0 V; h1 L1 T 2 z) Q3 }5 w& Z 9 G; _ _ m0 r8 R9 A0 h9 [徐超斌忿忿不平的背後,其實有一個不忍回首的親身故事。原本徐超斌還有一個小他三歲的妹妹,活潑可愛、人見人疼,徐爸爸也特別寵愛這位小妹。然而,就在徐超斌七歲的時候,有一天,小妹卻突然感染麻疹,又併發急性肺炎,結果,就因為當地醫療資源缺乏,而「醫院又實在太遠了」,延誤治療,失去一條幼小的寶貴生命。. Q; s$ x4 y( V3 _ P7 X
% A, W2 I( l) i; ]$ S% c; r" x+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