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 w. q. Z6 m+ D二、比較法 4 ?5 f6 X- q: r6 J* {/ D# e, J p* L9 M# s
0 Q+ N Y/ a8 K/ P5 {! a & @* p& X% K+ J4 N8 S* N專業估價人員在勘估標的時,最常運用的方式是比較法,也就是利用條件相當的物件來評估標的之合理價位。當然專業之比較法,須比一般消費者的比價更加嚴謹。根據不動產估價技術規則,估價師須根據幾項原則來蒐集比較標的,這包括比較實例之價格須屬正常情況,須與勘估標地位於同一供需圈之鄰近或類似區域,比較及勘估標的兩者所在之使用分區、性質也要相同或相近。最重要的,更在於比較案例之價格形成,也就是成交時間,必須與勘估時間相近。 8 Y9 x# K. s- F7 ]7 ?: H' T8 u. i3 H 9 p2 r$ L/ L' m+ @) c# g6 P! Q2 T* H9 K
$ S9 e( ?' i. f0 B" l9 e此外,估價師還要針對比較標的本身及其成交價格,進行查證分析,並就標的的區域個別因素,及比較標的成交日期之時間因素,做適度調整修正。' N8 W. t; C: _7 C& A
0 K: h0 t0 N0 @9 o @. {' z8 Z& C) z9 R6 s% T. g2 W
6 ]2 P8 a) p7 e0 \! x* n
比較法之最精髓,當然是蒐集選定適當的標的;而運用情況最普遍,主要在於和成本法相比,此法更能將時間因素考量進來。畢竟大家都清楚,不同的時間點,不動產之價格,確實可能不同。而成本法在時間這個項目的彈性上,要比比較法來得低。 & J, r* l9 y" b' m% B$ I1 ^9 k0 d. b/ U1 M. W8 N) @* R
1 t* A* H" \& q+ G8 ^" J- o9 O# j4 }; p" f: K" f
三、收益法 6 D+ `2 b/ S0 l + V: f2 o. k7 f1 [8 ^1 T& a5 p. w: `. a/ ~5 i: w
( E4 _# v4 |' y" o7 q5 I# B
除了比較與成本法外,不動產估價還有所謂的收益法。與成本法及比較法相比,收益法相對較為複雜。收益法根據評估模式,又可分為直接資本化法及折現現金流量分析兩種。 : P& {$ l9 S, C5 o' `0 S4 _. m0 B* l+ Q7 v: G
, G# b* f5 ]. V' F H
) o/ t" T8 \* M4 y Q( H- P7 ?
前者簡單說,就是推算勘估標地未來平均一年期間之客觀淨收益,再根據評估期間之收益資本化率來推算價格。後者則顧名思義,就是利用所謂之現金流量(通常為租金),經過適當折現率加總,推算出勘估標的之價格。兩種方式最大差異,在於前者之收益較為固定平均,後者則是現金流量相對不穩定。 ' f6 |$ B" M( A4 j4 p$ D0 ^# q* F. O* n
/ w. @% A8 n' q1 ?' H* k8 v- X+ p8 V
5 O2 x5 d6 }" M' P' l! U, q" T% Q2 `從收益法的推論基礎,不難發現,如運用此法,則該標的必須要有適當的現金流量,通常這指的是租金收入。由此可知,如店面、辦公室這類商用純粹投資型的房市產品,較可運用此類估價法。2 c) j7 g0 p! T; {0 r! E
* Q: ?3 B0 m;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