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6 i4 x& y+ P0 ~, \8 i很高興收到來自新竹的一封信.是看了我的書的心得.這真是我在緊湊生活裏仍勉強提筆為文的最大鼓勵啊.還難為這位伙伴整理並打字出"佳句欣賞". 全文附在後面. % i, R5 {3 S9 _& j+ s6 J7 {2 f! ^2 w / n5 ^, n( T3 UMy Dear Friends: (阿伯樂.撰文) 3 t0 y/ g/ N6 @) | ' C F7 j& t( K$ ~( a收信愉快!: E' H" M' i( j& \9 _3 H: S
! T9 C8 x+ p: M& O! l
最近有點忙,忙著準備演講,昨天剛結束竹北縣鎮之心社區,<<與大自然做朋友>>的演講,終於告一段落,稍為可以好好休息一下。現在心態和以前大不同,以前只要求60分,現在則希望每次都能達到100分,所以,準備越久越好,準備越多越好,精益求精,好還要更好。我知道進步的空間還很大,未來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現在最感欣慰的是,心態上我遇到的每一個人,都覺得是我的貴人,心裡這麼想,結果真的每一位都變成貴人耶!呵呵呵…真是有夠神奇唷!當然每個人都有優缺點,現在已慢慢學會去欣賞別人的優點,包容他人的缺點,套句NLP說的:『如果可以,沒有人願意做壞事,每件事情的背後一定有一個正向意圖。』。; F0 B9 a$ r; I2 V% ]# p7 ~: n/ f
感謝出現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個人,不管我認不認識你,你都是我的貴人,感恩有你! 3 n2 i: M8 d. K# W5 p. @, K) }' U- O$ R! I( |$ b, w( s
% e$ w; C5 j4 j, L' h/ W c
" k+ D: m1 }7 A j<<傾聽自己的鼓聲>>這本書是我離開工作10幾年園區生活的很重要的動力來源,那時雖然已決定要離開聯電,但還沒決定何時要離開?看著看著這本書,怎麼覺得每個字、每句話都是為我而寫,都在與我對話,句句都觸動我的心弦,也就這樣,這本書成為我離開科學園區的最後一根稻草,她讓我知道我的選擇不是孤獨的,我的選擇是正常的,因為有很多前輩也這麼做,就在接近不惑之年,四十歲左右的年紀,有一些人,他(她)們會選擇做一個重大的改變,或許他(她)們想的跟我一樣,如果可以活到八十歲,那此刻人生已過了一半,目前的生活是我們想要的嗎?五年、十年後的生活希望有所改變嗎?如果有,唯一個方法就是現在開始『改變』,不管是心理的改變,生理上的改變,行動上的改變,都是好的,只要我們確定方向正確,朝著目標前進,過程中步伐可以調整,路徑也可以改變,直線並非唯一最佳解!之後每一天我們都會離目標越來越近。加油!$ }: q; a& W" t3 A8 a) t8 z9 D
' Y, v( ?. C7 x2 B2 h; ^( u
; {; i, C, m& p! P3 T7 M1 M% {' {* G4 S$ I
NLP說:『人們會改變,往往出自於受夠了。』,如果我們不滿於現況,如果還沒受夠,還沒清醒,那就請繼續,這也無所謂好壞,每個人的人生都是自己選擇的,謝錦老師也說:『選擇了,就要勇於承擔與負責。』,這才是成熟的表現。如果不巧看到這篇文章,有了一點點共鳴的感覺,但還是不確定自己要的是什麼?可以先想想這句話:『通常當你發現自己不想要什麼時,你就會更清楚自己要什麼』,這句或出自於<<情緒的驚人力量>>。有時候我們要的東西會模擬兩可,但我們不要的卻清楚的很。這時就可以先從『不要的』著手,不要的東西消失後,慢慢的『想要的』東西就會浮現。試試看吧!8 S' E1 u+ W, W7 [3 V# d$ V
7 x6 J/ Q" a% B4 C& v, Y 5 f9 j8 A5 X# O/ H" K+ S% f
2 g, `8 X' s2 ]) T 最後跟各位好朋友提醒一下,人是習慣的動物,最好的改變是一點一滴,從內在到外在慢慢的改變,這樣是最好、也是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就像攀岩一樣:『三點不動,一點動』,這樣是最安全的方法,或許會慢一點,但有時候慢也是一種快唷! , c) K3 ]7 P/ I, z, s ; R1 v3 _; w3 y 多認識一些人,到沒去過的地方,學習新的課程,一點一滴的擴充自己,這些都是很棒的方法,祝福大家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為盼!7 |# R5 ~. U7 d
8 d6 D0 K5 U3 q: |9 j 7 Q6 F9 `! C: c& [* ?2 n0 Z( I
) i0 m* q3 E5 `1 @0 P
% O2 \5 G( H8 b) x, L
! a" p# T( Z2 N/ a6 e ( T/ A; V f" z% ^+ H. f5 K! W2 G7 U" d9 l D, C$ s
佳句欣賞:" b) u% @3 ] o1 L( j
$ f z; e7 `5 I7 g g0 I39. 席慕容說:『在世間有些人、有些事、有些時刻,似乎都有一種特定的安排。在當時也許不覺得,但是以後回想起來,卻都有一種深意。』/ \, y! }# c7 ]
: d. i. H0 d, ^- z6 b40. 張曉風形容中年的心情:『一切正好,有看雲的閒情,也有猶熱的肝膽,有尚未收斂也不想收斂的遭人妒的地方,也有平凡敦實容許別人友愛的餘裕,有霍然而怒的盛氣,也有湛然一笑的淡然。』 $ n- w. e; c9 v4 U& F& q7 S7 u7 [9 z1 e* y
41. 童年與鄉愁是一種心境,永遠活在我們心中。最美好的時光、家鄉、歡樂與童年,合而為一,是生命中永遠無法挽回的惆悵。 ! j1 b- y* P- ^* p . g. z& }5 L& S* h9 _42. 李偉文朋友覺悟說:『年輕時,我們只計算能夠得到的;人到中年,可就不能只算得到的,還要學會算付出的成本。』 6 O a |0 s! q" {2 g0 n& |- J! ]; r" s- O) m
43. 生活品質的追求是無止境的,物質需求我們可以衡量,但是生命的品質若再不開始細究,損失將更大。 7 I( A) M9 D* i( W* T- i- h6 r 9 j! e! y$ ~) ~2 k7 w( u& i44. 有人說,中年是第二個叛逆期,會重新評估夢想與現實。人們發現時不我予,生命在指尖流逝,生活在不斷重複,很多事情再不去做就稍縱即逝,大有『現在不做,可能永遠沒機會去做』的急切感受,這使得中年人往往做出令人吃驚的決定。 6 I: V% i: N/ ^/ x45. 人生太短,短的必須活出精彩。# R* _+ E. Z, @
# g, D6 r! k: s8 {0 \: ?! V
46. 人是尋找意義的動物。' O0 s ~: o3 r6 t
9 r; D6 [ O' E" e47. 癌症,如同其他的慢性病,將近一半的致病原因出自於生活型態,不是天生也不是意外。3 a6 m, `9 u0 W8 v f" I! U
9 O' C4 f) Q1 v6 a0 x) @/ i
48. 南懷瑾:『人活了一輩子,就是三句話:莫名其妙的生來,無可奈何的活著,不知所以然的死掉。』& |$ q: `& a; P+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