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eta 愛北大論壇

標題: 智慧語錄:佛經上講的181條做人道理 [列印本頁]

作者: faith    時間: 2011-5-13 20:38
標題: 智慧語錄:佛經上講的181條做人道理
一、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
! ^$ k6 G( ^1 _: t. D& y. N& d; H6 r5 R. Z9 n
二、與其說是別人讓你痛苦,不如說自己的修養不夠。% t. l( Y: x/ \2 K

$ P5 G* I3 Q8 k: y9 P: C0 L' N$ f/ N三、如果你不給自己煩惱,別人也永遠不可能給你煩惱。因為你自己的內心,你放不下。% G. j, ?7 ?) y/ Q$ Z, p! [5 M9 s0 A
9 T8 K9 z0 w+ }# @# X' ]
四、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別人。2 }$ Z# Q# F. I% @- e0 `

/ L9 i  `# Z. @7 W& K五、不寬恕眾生,不原諒眾生,是苦了你自己。8 k+ c: h& b9 E: g, J# A7 t0 ?
+ r# q+ t7 {& y) l. ]
六、別說別人可憐,自己更可憐,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 S- f# h6 k7 O; H1 k
3 D: n& c7 E) B8 ?9 y2 @七、學佛是對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給別人看的。
6 b, s5 a, M8 C' ]" ~; m. K) E8 I7 I, J. ?7 `# s
八、福報不夠的人,就會常常聽到是非;福報夠的人,從來就沒聽到過是非。3 R: a8 H; I, P; C* ~

3 d% ^9 O& o" e九、修行是點滴的工夫。
3 J; n+ G( g8 v
3 ?! c$ @) D( R" w十、在順境中修行,永遠不能成佛。
" O% @) r$ Q& N- r' Q4 |8 k
2 K* d  |' q) F1 L& K7 v十一、你永遠要感謝給你逆境的眾生。+ ?2 f* f- s' Y. U% X4 R
3 K5 e1 D( z6 ^# n/ J0 w/ x
十二、你隨時要認命,因為你是人。
8 Y9 F* L1 G/ G, @- ^9 [. F/ i- K- r) A% q6 x
十三、你永遠要寬恕眾生,不論他有多壞,甚至他傷害過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a3 c% o" |8 c6 c$ L% w
$ p4 q, N) U. B5 B" g7 t& ~$ |
十四、這個世界本來就是痛苦的,沒有例外的。
  I9 r5 Z4 q+ W; J1 r; ]( k( V- H2 P, f/ ^; S0 E% H8 Y  M
十五、當你快樂時,你要想,這快樂不是永恆的。當你痛苦時你要想這痛苦也不是永愕摹?, E$ N9 U* C- \5 p
/ y4 ]# ~" D& W
十六、認識自己,降伏自己,改變自己,才能改變別人。
" A/ T5 i7 k4 f" M. o8 J( `/ f1 R, r2 k) C
十七、今日的執著,會造成明日的後悔。9 O9 e% A: O- ]8 H2 t2 h5 Q

- y/ D" O7 {2 [/ \  C( K十八、你可以擁有愛,但不要執著,因為分離是必然的。
0 r7 C; T9 O1 }* ?0 D& X- N8 w; z. \& j% l' j  n! v( \
十九、不要浪費你的生命在你一定會後悔的地方上。
1 J# d* E8 K/ t0 x/ S) M, A7 B. E
2 ^  y$ @+ t! n( `二十、你什麼時候放下,什麼時候就沒有煩惱。
1 t+ a2 m  K9 W# r8 E# D. E7 D) D/ u0 j1 Y4 l6 D
二一、內心沒有分別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9 }' ~+ ]$ a8 v
2 k3 g2 z! P  a! |2 y& a二二、學佛第一個觀念,永遠不去看眾生的過錯。你看眾生的過錯,
# J! T0 R- n7 U1 R  k2 r8 b
# J, Q6 o7 U4 }  X你永遠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3 w9 @, r2 J0 A& f5 U, h
. H( }/ b$ e7 }% F- o) W二三、你每天若看見眾生的過失和是非,你就要趕快去懺悔,這就是修行二四、業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別人的過失與缺點,真正修行的人,從不會去看別人的過失與缺點。
* ]- m% S+ S5 T
) F2 Q' y1 H4 L# s二五、每一種創傷,都是一種成熟。- l* ]1 Z9 G3 B; V6 S8 [5 j

, z% _$ }& z7 `二六、當你知道迷惑時,並不可憐,當你不知道迷惑時,才是最可憐的。2 ~3 O) ^8 l5 K5 X

) z9 G( s3 T5 K* ~/ C, K% L二七、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沒有救。  ?5 g: L+ ]- k3 l7 A( @
5 B! l$ U- [" I) V: j0 i
二八、你不要一直不滿人家,你應該一直檢討自己才對。不滿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 f. f; [% t) w3 o' L3 B6 o
$ _. M$ O, g" o3 ~8 ?/ ~二九、一切惡法,本是虛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虛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 }5 A/ k0 H1 y3 g' X1 P" Z# c9 R  k/ x# x. x! N
三十、當你煩惱的時候,你就要告訴你自己,這一切都是假的,你煩惱什麼?
( L7 S" x" L% L& j. {: R# A- u
  r/ y8 a, R+ j9 D& a三一、當你未學佛的時候,你看什麼都不順。當你學佛以後,你要看什麼都很順。% a! a, r6 S, H+ u( d: x

! |, h5 S0 k  G三二、你要包容那些意見跟你不同的人,這樣子日子比較好過。你要是一直想改變他,那樣子你會很痛苦。要學學怎樣忍受他才是。你要學學怎樣包容他才是。4 v1 }! `; q! [& [7 P: B
- C3 G, A3 d: D8 d+ O& N
三三、承認自己的偉大,就是認同自己的愚疑。
0 g5 G7 G* T  v& K6 z/ ]- O6 A$ D
三四、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錯誤的觀念。& M, M! a) D, o6 a' @8 z! K$ e! W
0 t& b4 _! s$ i% \; A, \  P
三五、醫生難醫命終之人,佛陀難渡無緣的眾生。
) h$ S5 {" m% C2 p  D' T; g) c" t# w* K' F; Q$ K' E
三六、一個人如果不能從內心去原諒別人,那他就永遠不會心安理得。
2 V( t: J, v$ `
$ Y5 r/ r' s8 A三七、心中裝滿著自己的看法與想法的人,永遠聽不見別人的心聲。6 ]* r( X: m9 ^# i( f

" ^9 B! c# Z" n9 H4 w三八、毀滅人只要一句話,培植一個人卻要千句話,請你多口下留情。* |$ J$ Y1 Q" }

- v, ^* G$ F2 e三九、當你勸告別人時,若不顧及別人的自尊心,那麼再好的言語都沒有用的。
1 A8 R; ?+ ]8 R) Z% `) j4 R5 _2 j( |: ^! l
四十、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夾雜著傲慢。不要使你的謙虛心缺乏智慧。
" a( q- @  S9 F7 K
. R& t0 m5 M+ X) a四一、根本不必回頭去看咒駡你的人是誰?如果有一條瘋狗咬你一口,難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嗎?4 f) m: }3 i4 T2 D1 t

7 s% Y  {+ x* y2 H四二、忌妒別人,不會給自己增加任何的好處。忌妒別人,也不可能減少別人的成就。1 o2 h/ j7 p, B5 z3 M: b

; {& D5 }1 x# J3 H四三、永遠不要浪費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歡的人。1 L' `4 ?8 W9 T; T, g: K! [& G

; h% e8 _0 P" }: Q; c四四、多少人要離開這個世間時,都會說出同一句話,這世界真是無奈與淒涼啊!6 g2 b  _$ J% X  F- {, d9 ]
' ]7 {6 K  x) ~5 V
四五、戀愛不是慈善事業,不能隨便施捨的。感情是沒有公式,沒有原則,沒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們至死都還在執著與追求。9 I: d' |; R; P6 [3 z( P2 x
2 G- V7 e' n! S2 s) M
四六、請你用慈悲心和溫和的態度,把你的不滿與委屈說出來,別人就容易接受。0 n4 {9 z4 R9 z& w1 ^5 |$ b- o- i
. ?* `3 o6 f4 H7 Q" |9 `
四七、創造機會的人是勇者。等待機會的人是愚者。
9 ~7 Y- ?# R" Z# [; s5 |' b# U* c- Z  C4 |$ d; H, s
四八、能說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 [4 I* E$ Z9 m; ~& f
" C% q7 R/ m0 T1 b9 x四九、多用心去傾聽別人怎麼說,不要急著表達你自己的看法。/ P- V% P4 ^$ b7 u, Y5 E4 b$ O2 w
. y* |; q5 V% ~+ ^6 u" o9 `5 p9 I
五十、同樣的瓶子,你為什麼要裝毒藥呢?同樣的心理,你為什麼要充滿著煩惱呢?# _- v4 }5 }) `( }. ?9 e

# s. n% I6 j6 q/ f五一、得不到的東西,我們會一直以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為你對他瞭解太少,沒有時間與他相處在一起。當有一天,你深入瞭解後,你會發現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麼美好。" |. t$ w0 Z( O" s$ d' I
0 P+ i. S* F" B- v" [" H2 f1 ^
五二、這個世間只有愛貓撲。愛生活的。' I  f8 H: \$ a7 X6 R

9 d' L1 h- n7 ]- y* _. _9 u五三、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於淡泊,樂於寂寞。
' c- \7 C. l' W' H8 j6 ^; s4 C! ]
$ b, j5 ]2 D/ ?' R5 M五四、活著一天,就是有福氣,就該珍惜。當我哭泣我沒有鞋子穿的時候,我發現有人卻沒有腳。
. A# i: Z' n" p7 _# O- S
. \% p  i& m" r! e2 x五五、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別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嗎?0 W& M- J, E6 B* ^

5 K/ e; L& P; s. g$ z, u$ i5 T五六、眼睛不要老是睜得那麼大,我且問你,百年以後,那一樣是你的。
  D; m8 t/ _# }' D4 C
% n4 A' ?9 n5 _五七、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災禍橫生,多看看橫死在你刀下的眾生又有多少?
  k3 C' U" d  Z* X0 i0 j9 k( O% y3 t! g, a: n: v; d8 v: Z) Q' W
五八、憎恨別人對自己是一種很大的損失。
/ Q' l9 s! g/ D. U5 {" J/ e
( ]  G5 x3 I* l/ ?五九、每一個人都擁有生命,但並非每個人都懂得生命,乃至於珍惜生命。不瞭解生命的人,生命對他來說,是一種懲罰。5 `/ ~. i. C/ [6 L

( ~- n7 U  T* L8 @* j六十、自以為擁有財富的人,其實是被財富所擁有。" {' y3 |: X7 n/ _  Y
: ~* J. I& p% ]4 R( A5 t
六一、情執是苦惱的原因,放下情執,你才能得到自在。3 n% J2 O: ?6 g3 h$ N6 r

+ I3 [- B/ B' o1 T$ y7 r六二、隨緣不是得過且過,因循苟且,而是盡人事聽天命。% |1 X! i0 {' I. w: ]( o% U

4 ~3 Z+ u- f6 K/ V六三、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這樣子比較少後悔。* ^. L, f2 {* o

1 g: e, J6 V) C六四、當你對自己誠實的時候,世界上沒有人能夠欺騙得了你。  M, q% r" D' x& L/ G3 \9 N
9 p5 w; ^: m9 c
六五、用傷害別人的手段來掩飾自己缺點的人,是可恥的。
: Z1 \8 A3 ~2 h4 {2 X* O& K: \" L+ _+ ~, L
六六、世間的人要對法律負責任。修行的人要對因果負責任。3 Q! Y  G& i7 d* R, Z# U! w
9 p% d( n$ a# r4 D
六七、在你貧窮的時候,那你就用身體去佈施,譬如說掃地、灑水、搬東西等,這也是一種佈施。
9 l- T  x7 o2 Q8 i. d/ F8 b* E$ @9 t2 V$ N9 ~4 Y% d' j( W4 d
六八、內心充滿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語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 ?2 F- l! G  X9 V% H" j1 X; c& u1 k! D, H! c
六九、默默的關懷與祝福別人,那是一種無形的佈施。
0 |" i; E: v4 Q6 I  j3 h. N- ]0 j
0 Y* k6 n- ?/ m0 M七十、多講點笑話,以幽默的態度處事,這樣子日子會好過一點。' i$ V" t% Z& z" c$ F  \% T' e
& x/ `6 Z9 b* n: A
七一、與人相處之道,在於無限的容忍。" w+ f) y1 x& M# J8 N
. I0 T0 E+ i) ^4 ?( s) v
七二、不要刻意去猜測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沒有智慧與經驗的正確判斷,通常都會有錯誤的。( ?3 {0 D0 v; _$ K3 |
4 L  h  O6 l& V

* Z* Y! \! v1 K" n& q
% m- q9 C# U* C7 V' K" T$ X  h七三、要瞭解一個人,只需要看他的出發點與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 ^. `, Z; e
/ z. U( z% O* N+ w
七四、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無味之中。
5 Q5 v+ t: w+ H$ n
  f2 r" g% D5 l  O  Q" P, M( c七五、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會香的。名聲與尊貴,是來自於真才實學的。有德自然香。# R/ S" q+ u* T( a- q7 G/ L
4 l! q& I* A3 X7 k
七六、與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實,你不如去接受它,這個叫做認命。2 |( @$ ]1 l: g: M9 \2 {  z+ C
! c3 j* h$ O' w0 x
七七、佛菩薩只保佑那些肯幫助自己的人。
! B) s7 P5 u0 P/ C$ v: ~4 y8 E) U
1 f3 `3 v* b- Z$ o/ x/ s/ U0 n七八、逆境是成長必經的過程,能勇於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會日漸的茁壯。
8 S' |) C1 v  O; I. t8 A, e1 Z4 c) m. o' x' q* X
七九、你要感謝告訴你缺點的人。
; U, T7 R) Y5 {- a5 G: }4 ?
) E' D: n2 E+ Z' l2 k6 r八十、能為別人設想的人,永遠不寂寞。* F/ f- X- s" F) J; Z. T3 r$ O
% H6 P4 ^0 u* Y
八一、如果你能像看別人缺點一樣,如此準確般的發現自己的缺點,那麼你的生命將會不平凡。& J& Q% Q2 c7 s, t

, ^: G, R2 ~5 [- U& E1 k八二、原諒別人,就是給自己心中留下空間,以便迴旋。
7 @" d5 H" P& i* D7 [( P) H; n2 h1 Y4 x3 s6 Z2 Y2 L0 n* ~
八三、時間總會過去的,讓時間流走你的煩惱吧!6 `$ v: _) D( T+ A
! M' I) l- W2 N1 F% b
八四、你硬要把單純的事情看得很嚴重,那樣子你會很痛苦。' h5 _* H% v6 M; b; g9 d4 ?) x

' E( @6 o- N0 {* @* s/ v八五、永遠扭曲別人善意的人,無藥可救。
& E3 i$ N; d! H* h
/ f) o5 `0 o! n9 K八六、人不是壞的,只是習氣罷了,每個人都有習氣,只是深淺不同罷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諒的就原諒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壞人。
* r0 `6 H# A/ {0 o, t# P  |$ g0 V
八七、說一句謊話,要編造十句謊話來彌補,何苦呢?
' [- s( L4 P, Y& @* N9 a0 b
, P3 f4 y) h6 R) L# x, R( Q八八、其實愛美的人,只是與自己談戀愛罷了。" l# a4 y5 U7 g+ [' M
& v0 O/ j2 x: A1 p2 j  N4 n7 P
八九、世界上沒有一個永遠不被譭謗的人,也沒有一個永遠被讚歎的人。當你話多的時候,別人要批評你,當你話少的時候,別人要批評你,當你沉默的時候,別人還是要批評你。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不被批評的。4 A  B: K7 c  R: A& D' C

/ J! D- Y0 M, Q2 I: p8 Q九十、誇獎我們,讚歎我們的,這都不是名師。會講我們,指示我們的,這才是善知識,有了他們我們才會進步。
+ ?9 U. |9 Z6 d8 j% Q9 v
$ I( Z* P0 s, k6 d3 W- O九一、你目前所擁有的都將隨著你的死亡而成為他人的,那為何不現在就佈施給真正需要的人呢?7 a8 N3 p0 h* _
, g0 w. h$ k/ m& V" w) Q1 m
九二、為了讚美而去修行,有如被踐踏的香花美草。
1 G9 f  ]/ r/ x# m
* ?" v4 @$ C" b% B/ y九三、白白的過一天,無所事事,就像犯了竊盜罪一樣。
; y$ ?$ @# g" P: A/ h) i, V6 ]# z) F/ J
九四、能夠把自己壓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貴。
" Q9 |* H2 u; w, c& H7 Z1 u9 B5 u
九五、廣結眾緣,就是不要去傷害任何一個人。7 O# v* y" V! L* l

) l7 T, C' ?& ~" @& t九六、沉默是譭謗最好的答復。. Y6 o9 x* d9 ^
, [9 P+ Y$ u# b* G! i0 w- q
九七、對人恭敬,就是在莊嚴你自己。
- x/ v$ r( t: W4 y
7 N# G1 q6 }# B0 o* T% d9 s九八、擁有一顆無私的愛心,便擁有了一切。
  ^- G+ y3 o$ Q5 X7 y( h% C& d: o1 H
九九、仇恨永遠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這是永恆的至理。% Q# `. \. C! \7 ]7 u

' O0 R6 K/ F/ w( z% h$ E6 N一00、你認命比抱怨還要好,對於不可改變的事實,你除了認命以外,沒有更好的辦法了。3 `3 y; B  d) |* U
; Z6 b+ |2 E5 Y3 H/ s3 L5 H
一0一、不要因為眾生的愚疑,而帶來了自己的煩惱。不要因為眾生的無知,而痛苦了你自己。
0 |# A9 p) e, h0 r
, ~* q1 \% {7 O: Y8 F: Z3 d+ O一0二、別人講我們不好,不用生氣、難過。說我們好也不用高興,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壞,就看你會不會用?/ ]/ U6 r4 v0 t6 _

5 X0 y' B  d; ^: |一0三、如果你自己明明對,別人硬說你不對,你也要向人懺悔,修行就是修這些。你什麼事都能忍下來,才會進步。就是明明是你對,你也要向他人求懺悔,那就是修行了。
; w; |! l% |( E. g* ^% k8 ?; }4 U5 t4 L" I0 G6 i6 U! W
一0四、當你的錯誤顯露時,可不要發脾氣,別以為任性或吵鬧,可以隱藏或克服你的缺點。
- v$ d  A& B: q2 s& P2 a2 [7 _1 Q: P+ o. G/ s
一0五、不要常常覺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們痛苦的人還要多。, F& Y5 H4 z+ |2 W) _
+ `! f5 o4 J$ I# i
一0六、愚癡的人,一直想要別人瞭解他。有智慧的人,卻努力的瞭解自己。3 x  f0 _' I- {0 [, ^2 Y

" E* I* t3 ~( T# f6 [& |4 N一0七、別人永遠對,我永遠錯,這樣子比較沒煩惱。
, b% w) c& H; v7 ]9 C# Y! V3 q& {" c) K9 [/ H0 p4 a
一0八、來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須,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O& K2 s+ \7 A* @' h0 B% ^

' l" I* x6 _7 B# B6 |+ y. d一0九、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 M6 h! ^* @  D/ e% o- }" b! C4 j$ O4 {( i* Z7 D3 C( ^
一一0、只要面對現實,你才能超越現實。" h1 x2 {6 G% ~* Q' M" S

3 g& z9 @" }2 d7 [一一一、良心是每一個人最公正的審判官,你騙得了別人,卻永遠騙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i0 m. k! Z* W9 \% O; r5 s

" v0 A2 w! h1 [; U  z一一二、不懂得自愛的人,是沒有能力去愛別人的。
8 x! k4 b  d8 W5 F
' D' i5 k' x* {" N) e& j
0 A+ Q& \; ]( d; U" }7 i3 A1 ~% x9 x2 ], o
一一三、學佛就是在學做人而已。
( W( v$ V3 P% Q
" s* Q4 E0 r% H/ f* m6 W8 h; G% @一一四、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一切唯心造。# W' Z9 M8 m( [: e) U

8 Q! w3 o0 m1 s一一五、有時候我們要冷靜問問自已,我們在追求什麼?我們活著為了什麼?+ x# L+ n$ E- Q* P
- s4 I  b# {$ n/ e7 e
一一六、不要因為小小的爭執,遠離了你至親的好友,也不要因為小小的怨恨,忘記了別人的大恩。
2 k) V8 W3 K8 c$ J- k; J  s1 J7 A3 c/ V3 \- P/ H4 T: @2 o3 d# d
一一七、勇於接受別人的批評,正好可以調整自己的缺點。, E: f! G3 X0 D! {& s: Y; V
8 N& D' S3 r6 d$ k- [$ G/ r9 u
一一八、感謝上蒼我所擁有的,感謝上蒼我所沒有的。
6 {- _2 T0 b" M0 r2 {/ E; }$ z+ p1 T0 Z. w  ^" Y
一一九、凡是能站在別人的角度為他人著想,這個就是慈悲。0 Q0 E: H; m. u; k2 }

% n) J" P+ ~0 ?* ?一二十、學佛不是對死亡的一種寄託,而是當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1 N) r7 C! t$ L4 {% l- |) p  n& P/ z$ X9 _  }; J
一二一、佛陀從不勉強別人去做他不喜歡的事情,佛陀只是告訴眾生,何者是善?何者是惡?善惡還是要自己去選擇,生命還是要自己去掌握。' ^! U: X8 d) b% K
1 T0 p. }# }" x
一二二、所謂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別心、是非心、得失心、執著心。
. o* N+ v8 C/ ]* ~% ^( j
9 v1 x6 K5 A) A8 p. a一二三、說話不要有攻擊性,不要有殺傷力,不誇已能,不揚人惡,自然能化敵為友。; Z# h" M- s& w) Q$ K" N7 I7 E
4 ^2 @, P# L- q0 F, j. j
一二四、一個常常看別人缺點的人,自己本身就不夠好,因為他沒有時間檢討他自己。
3 z0 w/ Q9 }; h+ l1 M
* ?" ~: Q7 x7 V" E7 ?0 V一二五、是非天天有,不聽自然無,是非天天有,不聽還是有,是非天天有,看你怎麼辦?
' H, X3 T, _2 M- \8 O. y6 p) R2 X! G& O- Z: v& u, \. s
一二六、真正的佈施,就是把你的煩惱、憂慮、分別和執著心通通放下。
, j( a) x  _3 D* |$ [* h1 s- r3 C9 D! E$ q
一二七、如果你真的愛他,那麼你必須容忍他部份的缺點。' r7 g- C3 B4 ]" I/ t+ b, i0 s2 t: r  P/ |

* ]$ O5 P# o4 r1 p& a: I- Y一二八、要克服對死亡的恐懼,你必須要接受世上所有的人,都會死去的觀念。
2 t6 x. |6 D" z
  l5 F1 D! C5 g, j# Y一二九、所有的病患,醫生最難治,所有的眾生,自以為是的人最難渡。
( u+ H8 D2 y0 m# B& m* e: u
4 d0 D/ h: D6 D$ n7 Z一三十、一匹驢,吃再好的草,也不會成為一匹俊馬。用執著和分別心去修行,再大的精進,也不會成佛。5 Z$ x3 \% o1 i: q8 P
7 V( E) |: r# C( A) Y& Z
一三一、瞭解永恆真理的人,就不會為任何的生離死別而哀傷悲泣,因為生離死別是必然- B( u" @7 L3 y; r! i* |
0 r3 s- e% {+ H2 r9 J- {% M
的。
% ]/ h" u* ]2 f6 F8 i
8 P! G5 L& A! ]. T  `- I+ u一三二、雖然你討厭一個人,但卻又能發覺他的優點好處,像這樣子有修養的人,天下真是太少了。
4 H2 V3 r1 @3 ?& U. p$ @4 B: N, a" D9 R' j4 _; z
一三三、若能一切隨他去,便是世間自在人。
1 G( Q, t1 {- p) v+ }- }) W5 J0 u% X# x2 b
一三四、希望你常對自己說,聞到了佛法,我是最幸福的人,除了這幸福外,再沒有別的7 K8 k( ~. P0 Q: r8 ]" W
) ?1 M- N& Y1 n9 H' R
了。& @5 x: [' |6 K
' P3 B* A/ V9 A
一三五、如果你能每天呐喊二十一遍「我用不著為這一點小事而煩惱」,你會發現,你心裏有一種不可思議的力量,試試看,很管用的。3 A& p* n# q( z' R* d: v
7 f, r+ J7 F8 k/ Z/ D1 f

, y. O) @/ W7 y! a3 M! Q9 C. e& i2 Q  ?0 ^/ q# c# o6 W, W0 @' ^! Y+ |( u; L
一三六、誠實的面對你內心的矛盾和污點,不要欺騙你自己。
. K: i" ?/ {' j4 Z
+ ^; `# h; ]2 c! u3 n  y8 H一三七、因果不曾虧欠過我們什麼,所以請不要抱怨。
6 `2 h+ B$ {% \) q
# E( _( S5 S/ ^7 v6 e. ]1 }! o5 h8 u一三八、我們確實有如是的優點,但也要隱藏幾分,這個叫做涵養。
  [( E3 D, P  Q) g: k5 o( y, x; J0 x
一三九、無事莫把閒話聊,是非往往閒話生。
3 G. F. z6 T9 j3 D3 |2 w7 {
* R, A! A5 `; F3 w" T) Q, D, j' g/ z& B3 \一四十、大多數的人一輩子隻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N  g: P0 X+ U: v7 @# O

* C# H3 b' S' B* w  C5 z1 ]2 W一四一、太過於欣賞自己的人,不會去欣賞別人的優點。  [, Y& K, s% [4 U2 u+ v
5 f- S! k$ j6 j# X" o
一四二、活在別人的掌聲中,是禁不起考驗的人。
8 E2 x# Q! ?2 i1 V7 f- _" [% T, |* c* e1 p% f: A+ i
一四三、心是最大的騙子,別人能騙你一時,而它卻會騙你一輩子。1 J) t6 q" L$ S2 m4 P+ q; }

# ~) ~; {6 w9 |- F0 g  ]一四四、壞孩子,父母總是比較操心。所以對於罪業愈深重的眾生,我們更應該特別寬恕他憐湣他,而不應該遠離他捨棄他。
+ }1 d6 a) _. f% q0 O! w# ^5 ^
! T' @5 E: r, w一四五、只要自覺心安,東西南北都好。如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5 U3 j3 A& }2 _8 N2 z( r
  p( m& H+ v+ c5 h2 B
一四六、用平常心來生活,用慚愧心來待人,心來處事,用菩提心契佛心。  j; K+ C0 y. Q6 U
  P) {! E: A  u6 V7 X! i
一四七、當你手中抓住一件東西不放時,你只能擁有這件東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機會選擇別的。人的心若死執自己的觀念,不肯放下,那麼他的智慧也只能達到某種程度而已。/ N: ?' r: F. J: `$ |- n% q
& _/ S1 y5 o9 A3 F9 X
一四八、人家怕你,並不是一種福,人家欺你,並不是一種辱。# U- I$ T' C2 U$ D# V
8 N6 |) c3 ?+ ~8 B
一四九、不是某人使我煩惱,而是我拿某人的言行來煩惱自己。
0 \5 b( J* s( l4 Y4 t+ _- V
7 |+ e  G9 g2 |一五十、不要刻意去曲解別人的善意,你應當往好的地方想。/ K  S( I& b. h, ?: e; j! Z: f- z
9 G0 j' s5 N  A
一五一、世上的事,不如己意者,那是當然的。
5 T9 j" Z$ [, u, F
: p% g( D: A  j一五二、我的財富並不是因為我擁有很多,而是我要求的很少。
* G2 l, I+ R; E' P( d0 j3 _( ~) U% }6 Z
一五三、吃了就一定要拉,人一定要學會隨緣放下,否則就會?便秘。
  a% a  \% }- Z  D$ L
& p" |+ @$ L8 I& b: k# k8 h一五四、常以為別人在注意你,或希望別人注意你的人,會生活的比較煩惱。
( \$ d# _1 I" K; e  I0 Y+ }. Y8 h( w( v
一五五、我能為你煮東西,但我不能為你吃東西。各人吃飯是各人飽,各人生死是個人了。
0 n1 W" [% o+ Z% v& ~% D, [
' s( c& Q5 ^" n( ~, h  r. t" @一五六、看輕別人很容易,要擺平自己卻很困難。
, r* u6 ~- h0 A2 u0 ^5 E  s/ |! d. ~. e- R/ i/ t! p" `
一五七、人類最大的錯誤,在於不敢承擔聖人的心。
! S) B9 a) B1 \6 u. x  v! `. S6 G6 T2 @8 m* H8 O
一五八、你只管活你自己的,不必去介意別人的扭曲與是非。: ^8 f6 a6 z; c

# g7 r3 t# _; T一五九、如果你準備結婚的話,告訴你一句非常重要的哲學名言「你一定要忍耐包容對方# N2 m% z4 r6 L! f  i- T

3 v& o" O* L5 o+ B, t! `7 I的缺點,世界上沒有絕對幸福愛貓撲。愛生活的婚姻,幸福只是來自於無限的容忍與互相尊重。」
5 L& `% o$ T7 t
% h* o2 d3 K* r+ o- V2 y一六十、如果你能夠平平安安的渡過一天,那就是一種福氣了。多少人在今天已經見不到明天的太陽,多少人在今天已經成了殘廢,多少人在今天已經失去了自由,多少人在今天已經家破人亡。
7 J; h* W) w! t" H7 ]% y4 H/ d7 {3 i; V
一六一、是非和得失,要到最後的結果,才能評定。' ^, E, ^+ t7 M6 {3 f7 n
% Y+ m2 T- K1 n% c: a+ Z
一六二、你不必和因果爭吵,因果從來就不會誤人。你也不必和命運爭吵,命運它是最公平的審判官。$ X; M0 B- i: w+ J

* U9 T7 ?, N! X( _9 G* w! g" b$ p一六三、你有你的生命觀,我有我的生命觀,我不干涉你。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如果不能,那我就認命。
. i6 y2 u9 d% P* x
6 K% }0 I% P! T一六四、你希望掌握永恆,那你必須控制現在。8 Y2 K' ?- O3 l% Q' l4 K

$ M& c# ^  j/ B: c2 e( l& G一六五、惡口永遠不要出自於我們的口中,不管他有多壞,有多惡。你愈罵他,你的心就被污染了,你要想,他就是你的善知識。
6 d# y6 B; s$ K* G2 j% l8 u+ d
  B% G% L6 J8 W& e8 l一六六、當你明天開始生活的時候,有人跟你爭執,你就讓他贏,這個贏跟輸,都只是文字的觀念罷了。當你讓對方贏,你並沒有損失什麼。所謂的贏,他有贏到什麼?( B7 V9 Q8 q8 g! [

- P7 @' }" ?8 G0 p% w0 _得到什麼?所謂的輸,你又輸到什麼?失去什麼?
! z' ^- z) @4 u  n7 h9 @
2 U9 X% [+ Q  Y1 c3 o$ e一六七、我們大部份的生命都浪費在文字語言的捉摸上。1 ?9 y. g: S! s
1 U# i  l1 }$ A+ r" [
一六八、你不要常常覺得自己很委曲,你應該要想,他對我這樣已經很好了,這就是修行的功夫。% b5 d9 \) z& h5 F% Y/ w1 B; d. `

) z+ o$ {! |; P一六九、別人可以違背因果,別人可以害我們,打我們,譭謗我們。可是我們不能因此而憎恨別人,為什麼?我們一定要保有一顆完整的本性和一顆清淨的心。! M) |1 n! n5 L; d- K* t
. x6 H% K  L( m* f6 l) b
一七十、與任何人接觸時,要常常問自己,我有什麼對他有用?使他得益。如果我不能以個人的道德、學問和修持的力量,來使人受益,就等於欠了一份債。
; }+ @) G8 t" B5 B0 f/ s' D9 {
1 F( l( H- f# {. L, h+ b一七一、出家是一生一世的事,修行是多生多劫的事。7 [) V$ I8 P8 x* o8 w8 e- h% P$ {
5 t* Y/ f5 j& H5 F" ]# i' f: K: @, i
一七二、信佛,學佛,不是為自己,乃是為一切苦海中的眾生。' W) z3 R, s" ?* q) M

8 s% g  y) J3 I( D一七三、佛不渡無緣的人,不能渡的人,我們就把他當做菩薩來看。4 i+ N( l5 W0 U- s
# \6 A2 ~. a$ ]4 R; ?" q. S
一七四、如果一個人沒有苦難的感受,就不容易對他人給予同情。你要學救苦救難的精神,就得先受苦受難。
: X6 _% d9 |7 Y: F3 ?; u
' t+ ^& k' f3 N一七五、一般人在遇到對方的權勢大,財富大,氣力大,在無可奈何的情形之下而忍,這算什麼忍耐呢?真正的忍是,就算他欺負了你,對不住你,但他什麼都不及你,你有足夠的力量對付他,而你卻能容忍他,認為他的本性和我一樣,只是一時糊塗,或在惡劣的環境中受到薰染罷了,你不必與他計較,能在這樣的情況及心境之下容忍那才是真正的忍耐。% U) ?+ G% G2 T" B. j+ W) u  X$ H
7 C  X% o$ a) b! e$ C( d
一七六、如果我們放眼從累生曆劫去看,那麼一切的眾生,誰不曾做過我的父母、兄弟姊妹、親戚眷屬?誰不曾做過我的仇敵冤家?如果說有恩,個個與我有恩;如果說有冤,個個與我有冤。這樣子我們還有什麼恩怨親疏之別呢?再就智慧愚笨來說,人人有聰明的時候,也有愚癡的時候,聰明的人可能變愚癡,愚癡的人也可能變聰明。最壞的人,也曾做過許多好事,而且不會永遠壞;好人也曾做過許多壞事,將來也不一定會好。如此我們反復思索,所謂的冤親、賢愚,這許多差別的概念,自然就會漸漸淡了。這絕對不是混沌,也不是不知好壞,而是要將我們無始以來的偏私差別之見,以一視同仁的平等觀念罷了!
( |3 f5 K( L5 }1 i1 v8 ?7 W/ w: H2 G
! }" p+ ?7 t  Z0 {
+ a9 H8 W" J! i- ~
一七七、世界原本就不是屬於你,因此你用不著拋棄,要拋棄的是一切的執著。萬物皆為我所用,但非我所屬。2 J! t, j# n, i/ z! v% c! h
3 {. R+ C, d% L8 Z
一七八、寧可自己去原諒別人,莫讓別人來原諒你。
8 d! `5 K) \. b  R) q% c7 x  x% [' l4 t* o8 T& s
一七九、當你用煩惱心來面對事物時,你會覺得一切都是業障,世界也會變得醜陋可恨。
! B; ]! V! m3 a. ~. G: b
$ S0 f$ I% i# L0 ?; a' R  G) _一八十、欲為諸佛龍象,先做眾生馬牛。
- k3 F2 ~0 t( S0 v: L7 }- u/ u! _
一八一、雖然我們不能改變周遭的世界,我們就只好改變自己,用慈悲心和智慧心來面對這一切。8 O  G# S$ U1 ?
& p& T  E8 A; ?) b: t

作者: 霸川    時間: 2011-5-13 20:57
做人好難啊
作者: 歐陽    時間: 2011-5-13 21:20
回覆 霸川 的文章8 T& |$ N" o' L/ V" I- t

6 ^, e  q% y# C! R7 T! [( Q樂在生活,活在當下
作者: 服務小弟    時間: 2011-5-14 00:19
看完可以成仙.........飛天了........
作者: a1227339    時間: 2011-5-14 14:39
抱著一顆慈悲感恩的心~隨遇而安~~隨緣自在~~
作者: 阿慌    時間: 2011-5-14 16:27
本文章最後由 阿慌 於 2011-5-14 18:02 編輯
7 b/ A, \: C- P  q; x4 h% L4 l; M9 d' _
這些道理看似有些道理+ x; H6 U) v- r  a9 v: v% I* {
但沒有一條出自佛經
7 P0 q, h7 f- Q/ L" @+ W惠請各位大德舉證研議$ y. f9 i7 h/ E! g2 P0 E
因為多未能符合三法印的旨趣 , 也都是在二元對立上取捨的說詞7 F0 U4 z! d& {8 l/ ?% x
換句話說即不究竟的戲論
) p" }  s1 [7 P會因斷章而扭曲本義
$ P- h3 i! {/ j  `# Z* D! X) s% {& A6 L
但是) _: n1 Z; u- u( m& J/ c
我不能說這是錯, 或是對
) c) m7 w/ \7 h  A% V# y例如  :9 M9 ]2 G) K2 `% K0 O( ~$ A( W
在順境中修行,永遠不能成佛這句話
3 I8 c9 H; S: P& ?) G8 R- I論述  :
2 p2 e. s% e  l& G. X佛法是緣起論, 指宇宙間包括過,現,未所有一切的現象都是因緣和合的生滅
1 L* m: U/ \- k' Y; f( G; ^佛法在魏晉南北朝傳到中國後經過隋,唐的蘊釀開展
+ K9 z3 q( q) E9 y/ \+ e才有了八宗+ I4 y0 ~+ J9 ]) _, l
其中法相宗以唯識論為開宗的旨趣故又稱唯識宗0 q! D. j9 m% r) p
整個佛教理論就是中觀(龍樹思想)及唯識(彌勒思想)2大體系的傳承" b, T7 R5 X* M/ M! p  o
(目前唯識已融於他宗,而無傳承 , 中觀就是三論宗與天台宗(法華宗)也失之化跡)
! ]& a1 V8 @3 q: r該宗寓前述緣起論而演義賴耶緣起為宇宙論的哲學基礎$ @6 N3 _& G' u$ x, w) }3 n) o
即一心能生十法界,十法界唯是一心的有漏無陋雜染清靜之種子本有
( w/ |6 H8 \0 I  {) {- L認為我們身上既有先天的性向稟賦 , 也得靠後天的努力勤份才能成功
! z- R+ W( a3 ~% Z所以主張 : 種子生現行 , 現行薰種子" U2 X# m: l# ]  S
種子現行有因果的關係
+ j4 ^5 z9 ~" S4 d2 A先天種子本身有六種特質(略)+ G/ ]% u$ F# o- j/ d( H
後天薰習的條件則有四種特質(略)
. h  O- y1 L3 _. ^! ^" ?9 ~( m賴耶緣起就是此種子與適當條件配合的才能成就
2 w8 X1 s; Q# o8 S+ h至少有種 :7 C8 b# A# `9 B
一.親因緣 : 所有事物生起的主因
# S% w: F0 H6 F; b二.所緣緣 : 心識所攀緣的境界 , 主客之間的關係
+ I( `0 K0 [8 J+ C三.等無間緣 : 時間因素累積到成熟的程度0 o+ L/ k5 M) P) u4 u
四.增上緣 : 即輔助性的催化劑或助緣 , 可能善 , 可能惡 , 有順有逆
5 K' z4 ]9 R4 ]. }1 \1 h2 ?5 |. E6 R9 p* P
重點來了, 我們所要討論的是增上緣是 有順有逆
0 w& l- ]8 ~6 z) k其他前面只是在交代這句話的前行提要而已9 H3 M4 a: m! N( c7 L( }$ D
下文分解6 d6 E. R' d4 C# M  [  X

作者: 阿慌    時間: 2011-5-14 17:27
本文章最後由 阿慌 於 2011-5-14 17:46 編輯 . ^. l; g. q7 a. N/ c" a2 Q

: d2 ?/ f/ _$ O* x+ r! s! U現在回到我門所疑義的主題上
$ E7 ~, R- O- W8 i在順境中修行,永遠不能成佛。這句話: o& i0 g3 z( l4 ^' i9 s

( B4 P; w* D7 Y" U! ~如果將成佛當作一項事物來追求的話4 S2 K1 z! v% n! j
意即在逆境中才能修行
2 D1 u1 K3 y  ]$ N) j% O那我們來看看蘇東坡與佛印在
2 ]0 n; C. e  S  U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的例子# k3 I/ l7 t- e  ~. u; N/ [+ k
(不在此說故事了 , 需要瞭解的人請自行以上句在網路檢索即知)
; \4 ^4 J8 u; D, V( h4 q& t當然最後的結果是佛印給蘇東坡逆境的棒喝$ P, U  I% ^. a8 e" a
就是逆增上緣這只是我門世人的表面解讀 ,
7 F# p8 o1 _! H8 v0 I4 W5 n9 O) C8 I- r- [  ~: {
但通過了逆境的試鍊(以前廣欽老和尚最會用此法來磨練弟子)  E! H& _$ r1 t4 P0 t# ^
能如如不動的心無罫礙 , 心悅誠服的接受境象
0 ]) I- q; Y: R$ R3 q就能觀來說也只是有為法中轉境的能力(有能力就是順境)
8 E' I" i' p* `3 [% t7 s$ I$ d8 A是對逆境有了抗體而已! ^9 y- `) K3 R* D  f* `0 X

* [5 Q2 g2 v- C$ H3 }& `, n9 y  B) V但真正的順境修行才正要起步7 ~. [6 r1 Z( V9 h( D
於順境中的覺知才可以修根本智
7 A. T, R# N1 j) J  y2 [2 ?+ C通過事間一切的順境還能不退轉才是真英雄b]得根本智/ y; {9 C0 h& k" k" G
才有能力四處參學證後得智* X9 j" q7 J8 s; [; g, y, m% p
挑大便不偷吃 , 大便的逆境對挑者來說根本容易(這只是緣修,隔靴搔癢而已), {2 a% E; a, t# r0 J) n, z; U6 x4 k
但不欺暗室 , 挑黃金鑽石而不偷拿(無任何懲罰性的外力影響)" T: k# H8 g6 K+ \' V5 x% O$ j
有能力為惡而不為惡才是真善9 Y! z7 e" y  l$ x8 X+ D
所以再增一句
4 \% u' p, P) q6 `最終在順境中修行,而不退轉者才有機會成佛  Q" C: ~1 Q) a
成佛這2個字在究竟覺中也無法成立
( m" @" f0 w8 B
5 M8 H( W& J( S" g  k4 `  g2 D在順境中別人稱讚你,凡是心想事成,為所欲為,都能止觀一心,不亂心懷,
+ N+ B6 w& d& ^; `就能破十八銅人陣,出師下山根本智(此時才是實修的開始)
, i. Z( ]8 S, {4 Z即增上緣 : 即輔助性的催化劑或助緣 , 可能善 , 可能惡 ,
# E6 ~- H: \# x* F$ y 有順有逆之意涵
2 t4 i/ T! g( B0 w破了順逆二境之二元對立象,才能修後得智% j. R7 g) [4 X' T7 x% L, W$ n4 K) e
: w) Z0 Y! p! }/ \: N* w
佛教根本不是宗教,因為它不是信仰* `0 }( G- d1 @. H& K
是一種思想/ |+ X5 t  W8 @  v
是超越世間一切哲學的根本哲學
, a* l% U7 `" |" T$ ^+ `  B是超越我們腦袋瓜思辯系統的著相框架之智慧5 N6 Q! |+ x7 g9 R2 @5 W
沒有想法的想法就是佛法
作者: 阿慌    時間: 2011-5-15 09:19
逆境人容易奮發0 q$ P2 Y6 A" W; W7 l
有那一份不服輸,不認命,抗拒被捉弄與安排的自主性) M* G# I* y' k# ^3 ?
所以逆境修學是粉容易的事
5 i4 s! F+ Q2 P5 @: F: t5 N(因為我們容易發,我就不相信,我就不信邪的豪情壯志)8 ?4 q( K' B# c8 @8 E7 [) \# ]
但是
, L2 \" D, }7 _8 p! Z+ x人在順境中就容易喪失覺知  U) o( E( X, J
活在沒有憂饞畏譏的氛圍中2 K7 Q; u! G- W3 ~9 v4 X: `  G
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其意如是
, m. H: d! W3 y1 h3 K& X逆境猷如老師的鞭策,
* ^3 x+ V6 }( B) S& b6 ]3 w所以才稱逆增上緣
3 L, i. V6 W& z# T$ b( W1 ~一般人在順境中大多8 q! G& y5 O$ o% l! `
條件優渥,能力高遠,他人望塵莫及; E" |9 ?/ Z' [0 N' h$ u( r
或功成名就,職高力強,或身置權威,眾人之上
8 N- t2 r) Z/ U- i( w/ A4 [會認為優人一等,其他人為環嗣周遭權益,或保有立錐之地' B7 J$ _8 k( w, F& F! W
少有敢建言者# s3 r8 q; w9 s% D  w5 O7 J0 K
就有建言亦如拂其逆鱗,瞋恚心起而終不為用/ r, g# {7 @9 z$ @1 w3 t" G
於是上位者就易目空一切, 為所欲為+ W- y) ~) _3 w# h3 r+ `# @+ f
這時候缺少反省能力8 R) v7 Y$ \8 H$ g7 |. b: V
怎麼修學呢 ?* D8 T3 z5 n& @

% m! `5 d) {6 [9 E人到七歲以上
+ t; s7 Y# Y2 {6 J' _就不容易受教了
4 c8 E1 {* l# N. e( j' R1 y這就是順境的難處
作者: phantom    時間: 2011-5-15 10:10
本文章最後由 phantom 於 2011-5-15 10:13 編輯 * d- j6 J1 R7 f

( Z! `* \' a& l' I: A. |- T% ~回覆 阿慌 的文章8 I8 ^! F) O. c& ]- V& ~$ k7 E
6 j9 j3 R: N: B% R$ J
佛教根本不是宗教,因為它不是信仰是一種思想,是超越世間一切哲學的根本哲學,是超越我們腦袋瓜思辯系統的著相框架之智慧,沒有想法的想法就是佛法.
7 x1 q" G' T  ~" b: m1 A7 P2 S: P# s9 S+ `: i* J) l
大禪師德山有一次在法會上燒掉青龍疏鈔然後說:窮諸玄辯,若一豪置於太虛,竭世樞機,似一滴投於巨壑.請問德山在說什麼?
9 ~& R$ b( x+ _$ P$ c% k又有一次趙州古佛問大慈:般若以何為體?大慈回問:般若以何為體?趙州聽後大笑,請問趙州為何大笑?
; q0 B+ \  w# w0 D2 g+ B7 J人死後四大五蘊皆空,所以佛教不承認靈魂的存在。既然如此,請問六道輪迴是「什麼」在輪迴?3 g/ k* ~% i; o- M& v. J' D% [

作者: 阿慌    時間: 2011-5-15 11:31
回覆 phantom 的文章
5 k3 F) ?1 |% U* Q) u, F- u9 P( K: m9 l% s  H& }
問得好 :( `; W9 ]7 D+ P! o) `& O9 H4 }
一個一個來9 Z2 G" \5 i: t6 X4 k" ^4 w2 U. M
先從難的開始& P, R9 t9 o9 U+ z* m/ j* g0 f
難題簡答 :" w# [! p  k7 ~! a0 F% P
又有一次趙州古佛問大慈:般若以何為體?大慈回問:般若以何為體?趙州聽後大笑,請問趙州為何大笑?  ?" X+ }: N7 k9 [8 V, d0 B
Ans:
( m3 @2 f9 L1 d3 K般若以空性為體以密行(慈悲)為化用,以淨為皈依(常樂我淨之涅槃四德)
6 X' |# V! C! c* h* A4 k由於空性係無為法
) k& i! l) n8 f- g( N& p" w經剛經云 : 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i7 f7 c8 E  k! Z
所以說趙州古佛問大慈:般若以何為體?/ w+ a9 }. C5 B8 I% B4 Q2 l
基於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 , 其自問自答大慈回問:般若以何為體?(空谷回音)) \1 |, }) E( [) s+ \: E
趙州聽後大笑 , 印心神契之笑
, V6 f1 n( C% s: S( H
/ I2 L: b+ O1 v2 ~這是心法所以簡問簡答
0 G+ p! J# t) N& g$ T可契入者一笑置之
作者: phantom    時間: 2011-5-15 11:44
回覆 霸川 的文章
. D; j: K6 F8 k( u" j
$ y3 l/ m* g$ ^9 g/ m- U7 m. Y您的回應充滿了禪味!) \( m. e6 v* x: }5 B3 M3 a
釋迦牟尼佛最後因為知道了萬物皆空,知道要的東西要不到,就成了佛,比起做人要簡單多了!

作者: 阿慌    時間: 2011-5-15 12:08
回覆 phantom 的文章
& U, r. O# N: ]$ v0 o3 n
# v6 A! q: l" U- c) K% A窮諸玄辯,若一豪置於太虛,竭世樞機,似一滴投於巨壑3 ?% z& T6 g  b) c
請見諸心經相關文意即知
/ l1 x! D' J" e* |- l# S金剛經 :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T  @9 B* P  a( F4 z( t
離一切諸相即明諸佛
) C* ?. j; V. A! g  q
) j+ N1 q. Q) A( O  g, ~0 ?" e. j經文也是世出世間並器世間法的一種
( o3 a" p/ ~% b; ?8 C也是相
$ d/ I: t+ _% D$ i0 M  b6 L如以手指月的手
* ^9 W* X: E; V  y8 H饒您百千聰慧來解手語也無法看到月亮
+ |) z: r6 i# _% J: |4 P, [如不能善解手意,契悟指月之道
, U  ^. {& w9 b# x1 J& v這手,這相, 這法又有何意  j7 a* z3 U2 N( [
能直觀月,別無他法9 t& t0 i/ y3 z2 Z
所以武則天在開經偈最後一句云 : 願解如來真實意
/ Z5 H" C8 c1 Y( S: Z1 @* F5 i- C4 @其意在望破解文字相
5 t2 m3 B1 u) X2 u* L& Q+ l所以禪宗不立文字教外別傳 ,以心印心當屬此意
5 r  R* u. v" ]% U$ Q3 X
' X% d8 ?# @2 n3 |& ?1 C! G; r世法的道理可謂千萬' W" V/ g* v  {4 L/ R
但都是二元觀對立的相對一事一物的治標說詞9 R% ^( R: D# W) E& _" n
佛經給世人看得懂的部分,就是淺般若,都是對治之法,無脫二元範疇6 G7 R; D6 h: X( v, Y! j
這些法是應機而說,無所謂對錯
+ t! v& G1 m/ N$ ]84000法門於眾生總有個接引途逕吧1 S. e" v8 ?+ ~4 _% Z
當然於第一義諦的解脫道來說價值如毫釐
8 ~  ^( ^6 K. ~+ ~" y無法破第六意識的分別與執著
' U. f& D, y/ ?
6 T0 n( y6 l, Q* }要能破相必須要有禪定的基礎
( g& }8 u) i6 q契入聖諦義理的觀化: `  c5 a8 _  H
再旋回看到世法的一切才會歷歷分明,6 m" A0 j9 V! b5 j7 b% D
請參考 https://forum.ibeta.tw/forum.php ... &extra=page%3D2
! G* f) Y4 x; |4 I, ]/ {. |6 ]2,3樓, @) A: j! S8 O2 @8 u# P, @1 K
$ W& Z) v% S4 r$ ^. Y4 X! Z
吃飯先
* z; S6 G+ a  S. P0 N
作者: phantom    時間: 2011-5-15 17:37
本文章最後由 phantom 於 2011-5-15 17:38 編輯 5 t7 q$ l) l4 A- f' w: z' C8 A

8 Z2 l4 t" ]% Z5 ~回覆 阿慌 的文章3 _' ]/ G, T7 Q$ A# \: h3 t+ `
( p! Y. p# x& e  G
阿慌師兄您好:
0 r% N- m) M0 L謝謝您的說明,您一定花了不少時間為我講解說明,心領了。我的看法如下,給您參考看看。
: _; E4 R" M; n% Q8 T按般若(意同「法」或「智慧」)即為萬物的本體,因此當趙州古佛問大慈:般若以何為體時,等於是問「本體是以什麼為本體?」這等於是問了一個語言邏輯錯誤的問題。所以當大慈回問:般若以何為體時,趙州發現自己的錯誤,於是只好大笑化解尷尬。$ m, G& h9 t4 ~; K  g; o
大禪師德山頗有機智,年輕時背著青龍疏鈔到處講經(金剛經)說法,有一回碰到一位老太婆,老太婆問他一個問題「過去心不可得……」,但德山卻答不出來,如果用現在的網路用語,就是說,德山被那一位老太婆打槍,後來就有一次在法會上燒掉青龍疏鈔(講解金剛經)然後說:「窮諸玄辯,若一豪置於太虛,竭世樞機,似一滴投於巨壑」,意思是說,對於那個玄之又玄的道,不管我們如何的講論,我們所知都仍然是微不足道。- H+ H$ n4 h3 N) u8 X
最後一個問題,「人死後四大五蘊皆空,所以佛教不承認靈魂的存在。既然如此,請問六道輪迴是「什麼」在輪迴?」這個問題對佛教來講是一個無解的問題,因為佛教的理論在這裡出現了盲點,所以您別耗費心思了。
9 X" }3 U5 s# m" y9 a1 k8 k末了,我想說,版主的貼文若能夠做到其中的一條,就比心經讀上千遍還要值得。所以,我們應該給版主一點鼓勵。

作者: 阿慌    時間: 2011-5-15 19:07
本文章最後由 阿慌 於 2011-5-15 19:30 編輯 # u% n1 D2 w, c) q6 N3 L3 T1 r2 Q

( O$ n9 `* ]4 H3 g; ?& |回覆 phantom 的文章) |' N( B- i' q% ^7 u; ^

$ }( G/ C7 h3 ~! n8 S1 G6 {" N' h剛睡醒(下雨天,睡覺天)9 I  b# ?3 F3 v
您一定花了不少時間為我講解說明(在觀念上我只花3秒,但打字耗時)$ m3 \; M0 M0 n# V0 ^
禪宗
, T& w4 _" P. a( g. r# D' m! i  l4 a所謂死在教下, 就是於宗門文字淺般若的無奈
$ ]( T6 `' f7 p5 x  P* R& ?3 S但禪宗在開空性般若的同時 , 如未發大乘菩提心
2 N, m* T$ C; a  H/ ]/ y則亦偏小乘空門,墮頑空義,此時易引狂慧(焦芽敗種)
* x. j( Y3 G4 j; a& U! w) j這部分,惠請師兄參考9 U" c! y7 ^3 o& S
您的看法無關對錯
) r8 Z& C7 }4 {( Z4 U) B/ s只是在還原歷史的趙州古佛與禪師的對話我們都不是當事人0 y; I, S- z) B
或甚此番言說是史實否 ,還是在天之問
# K7 n3 N6 T7 r) I5 @+ {/ C/ X/ \$ u/ U
人死後四大五蘊皆空,所以佛教不承認靈魂的存在。既然如此,請問六道輪迴是「什麼」在輪迴?」這個問題對佛教來講是一個無解的問題,因為佛教的理論在這裡出現了盲點,所以您別耗費心思了。$ S% c$ [" P5 l! J! M

7 h4 z! H5 m  L) b8 t( a+ A人死後四大五蘊皆空  , 這一段文字您誤解了
8 O0 m* \% W4 `3 S' r以小乘在破88品見惑及81品思惑證阿羅漢出三界之見惑中
/ z/ W- B: o$ `  l入於偏見及斷見
7 \2 O5 N; m% X- ?3 N* Z5 j3 V( A, X您可能要在中觀論下一點功夫
) i/ r# ^, F8 Z& \+ [5 e+ _7 w% p: N: X! k, W% m
六道輪迴是「什麼」在輪迴?」
# }- x. i9 z! |# O3 y這一題最簡單 , 因為這是講事,而非講理的
; Q" w0 e6 H4 w# ^- v. l也就是要用許多的文字堆積而成
% d# W5 l/ E) N) B0 [在理上,文字就無法表達了
$ Q( \. _: L/ y$ q. ]) k這一題是唯識的範疇0 t  v% I; S( U! L% ?' {! P' }
輪迴是我一直這樣想,從來沒有改變我對應所有事務的態度1 P3 M" A8 i& ]3 X& {
地獄道,瞋念為主(我一直這樣想,從來沒有改變我對應所有事務的態度)以下同, a* g, e8 }, I4 ~7 r8 @9 }
鬼道, 貪念! L1 E, h/ a: K+ O
動物道,愚癡
  }* C; a, m4 @; Q- b人道,有反省能力( n2 r/ `5 X0 S+ o: J+ }/ K  \
天道,慈悲(見建立在我執上)
/ @% o' S/ h6 h, |$ ?9 h2 s. v1 X阿修羅道 ,妒嫉及比較高下的心' H% J1 J% B5 B- A6 n2 x/ g

* N1 W3 B% U2 I6 k所有的六道眾生皆依習性循環不已
  S" [# K# B# R就是無法突破其上述所執(忘想執著下的所有等差), W! |+ K& e& H
* b2 |6 i( u: E: b, Q/ t
是誰在輪迴呢 ?
9 e. h' c, S8 d1 a1 ]在原始佛教及部派佛學中確有許多爭論. Z% ?  Q8 }6 k! K3 t
但我可以明確的說
5 x: M2 y, a- G# L. G是那一份我執及無明在輪迴! P# q; W' u+ L; n1 f8 }0 k- P
不是第六意識的分別  ]% ]8 H* W, l/ x/ W0 f
而是第七意識的執我+ p. l3 B; q& [7 \
緊緊抓住第八意識的種子背景$ o! L9 r5 i$ w- z' P- k& `
作為輪迴不止的潛意識8 m" \  X: Q1 ?
但真正深潛的佛性就是共體的梵
! z( g' |- o6 b/ ?8 L; P; K請參考我部落格相關文章就有說明  q1 C$ ?3 |) J& Q. ?" Y1 c
如您認為我需要查資料在向您回應. [3 e( `, {+ ^$ s- ~" k! M
可當面質問(所有問題3秒內回答),以見真章
+ i8 h! n" T! }3 X我真正希望您能深度瞭解法要核心的義理% d( o' x" C( T6 }$ S+ F
而不是在定義中的語言文字裡打轉
' X/ N$ ]; P1 G
6 x; i* E6 Q/ t4 f生死只是框限於相對時空的堅持
: ]) Y' ~4 P5 t$ ^  s3 t輪迴是所堅持的態度
. _( W: i7 T. A+ f5 F已將電話留給您2 z4 x3 m# r1 a
希望對您有幫助% L# ^5 z7 l0 Q2 y

作者: phantom    時間: 2011-5-15 20:22
阿慌 發表於 2011-5-15 19:07 & m( Z* P. y; S- q8 \$ A% G
回覆 phantom 的文章
" O: q% ^9 N: O* e$ g# m. t- r2 ~! B2 W1 B
剛睡醒(下雨天,睡覺天)
1 c/ j# k: v# J3 b  K; _9 A
謝謝您了,您的電話我已收到!) G. N' D  ~( |0 q: f& B
我會到您的blog仔細看看,當面請教的機會恐怕不多!
; u4 d9 L/ r. Q: z不管如何,您真是太有心了,我接觸過的佛教徒大都跟您一樣,很誠懇的希望與人分享.
1 U6 i8 \, \% n2 m2 r光這一點,就讓人覺得佛教真是個偉大的宗教啊!
/ T3 q" n4 Y0 g; F4 D, `1 P(雖然有些佛門弟子不認為佛門是宗教,不過如您所言,我們就不必在名詞定義上打轉了)
$ `8 D0 t6 R/ b8 z/ y8 t2 Y感恩!

- U8 H+ A3 _4 S9 }
作者: 阿慌    時間: 2011-5-15 21:38
本文章最後由 阿慌 於 2011-5-15 21:51 編輯 % T. h- [+ q; b8 G! }

1 `7 O. h) a/ X: N  y5 C回覆 phantom 的文章! H" `: y0 A$ e, b" \" h

* d  v7 ~! b# m9 T& i# l; G我對傳教完全沒興趣; S) }3 F# Z! M, Z- p6 _6 q
我不是要說佛教如何的好
2 a( V5 Z9 q+ f$ Y反而希望正本清源來說明,7 I* d% l" e7 i& `5 r  z) `: m- j: d: T
一般大眾所認知的佛教,根本就不是佛教
8 u, B! C, v- D2 C4 y我們只是錯亂認知,甚至於佛教信眾許多更是離譜的以訛傳訛. o2 [" T) r4 ]& {
其實在根本上 , 我無法認同目前世間法對佛教的角度
* r! l, i' s" o1 l甚至於佛教本身到末法的亂象,也身感其痛
& R5 |/ u: ?) h6 P曾經我在一所大學宗教研究所講課6 g: v- r) u* m' V! E/ k; p: x
陳述空性(這是佛法的核心)的重要
5 Q3 L0 D1 e# Y% \  Z; J0 M及如何修持禪定來印證空性
% d' }; E* n* s這是吃力不討好的事,但是末法眾生根氣薄弱
/ k7 S& z1 C4 P7 o5 @' b8 R3 ^在座有許多大寺院的大菩薩在家,出家眾與會
: W* P2 h4 R" ]但相應者是極為有限的!!大家只知道功德,甚至於我執的慈悲也作為必課的要項
* c+ _& N: }* r1 E" S  `1 T3 c我反其道的不討好眾生(說些讚嘆安慰的話反而容易許多)
' A% S# S8 X3 u7 Q可惜這是末法的悲哀
9 d/ y/ H& \8 U因為將佛法宗教化,世俗化的結果
5 u! K: Z: X4 [( ?- f就是類似此主題 : 佛經上講的181條做人道理5 b9 R9 ]  ^# g$ [0 ~& E
由於這不是解脫道的根本,只是法際上的邊緣0 P. m4 M2 ]; l. q4 {; `% j8 ?
但被用來定義佛教的一切
2 L7 Y! S1 ?& e. d  x不止眾生無知,連佛教信眾亦難能趣入法要核心,誤解了聖言量$ k& S& P; |5 }( n# d
可惜,世尊這麼好的義理
* d1 w- B- ]4 m( N8 q' ]4 w6 {0 }淪落至此,能不心痛
/ i. e1 Y; p6 N! c! |3 Y" M我所陳述的對象反而是佛教信眾(入了這個門檻,但迷失在門框中)
- j) U. V; [# r% z: n5 y不是一般眾生; b4 G4 E3 N3 f0 S
如您不是佛教信眾(不用徒這個字,當有深義)" t7 i$ _, N% |7 c9 W5 h/ g
您的所有指教及批判,我都是全然領受,了無意見
作者: phantom    時間: 2011-5-16 05:51
阿慌 發表於 2011-5-15 21:38
( G( o3 p  C% F, W回覆 phantom 的文章
. c- f3 b( c- n' O4 _1 _1 A5 g$ [+ @8 p0 n: K
我對傳教完全沒興趣

3 }, z7 w2 M. R! F* _您的所有指教及批判,我都是全然領受,了無意見
; l. A/ `) M6 x, j# m4 r
8 a# C8 }$ Y/ {. ~$ E6 \( g; Z9 ]2 R% H阿慌師兄您好,我一向很尊重每個人的信仰,並沒有任何指教及批判的意思啊!不知道您為什麼這麼認為呢?

作者: 阿慌    時間: 2011-5-16 08:10
回覆 phantom 的文章5 J5 g& ]. l& m/ o5 c  t
( w) |% K( L  ^! [& |- M
了無意見
作者: 大頭    時間: 2011-5-16 08:14
人生這門課太難了# W$ d: @# a* t6 \6 o& `1 p7 p
還是活在當下就好) t# M* b# l) l: q$ o+ V8 J
已經那麼苦了
+ c$ P# `9 B2 g  v% B還要逼自己去遵守許多的............
, }- H3 f5 h) ]' r$ R* H真是太累啦
( e, Q+ `( S$ _4 Q0 S
作者: 阿慌    時間: 2011-5-16 08:36
回覆 大頭 的文章& ?" j* N* D+ j" }
" E8 w) V4 j5 F9 \8 t" a9 }  A+ m
+1 同意2 o2 {) v2 D2 u/ X0 a9 p
能夠活在當下就是智慧
8 ^7 A2 O# F# }
$ k6 k" |  ]5 y6 ]+ e& C" ~0 y謝謝大家的幫忙
; ]8 _& z& X. B5 Y4 e9 r4 H這陣子勤於灌水. G( T( s7 O5 R( O% l" |% K- H
終於入於高中生了
% U- ^2 Z0 R0 x, o3 K一圓念高中的夢想
作者: 大頭    時間: 2011-5-16 08:40
回覆 阿慌 的文章
1 J& O* r! \3 {: \4 \5 k8 g
# y( T  o( e& q# Q* \加油喔
8 @9 X- K) ]& t+ V* E4 h+ w我也灌了不少水5 Q' V% V& h, f- u
因為想朝碩士生前進
+ W6 H( G# ?# u* t4 F* c真的念好久喔
& ]6 ]6 }0 N0 C5 g+ X
) {" h  M7 z- s( C
作者: phantom    時間: 2011-5-16 17:20
阿慌 發表於 2011-5-16 08:10 ) u0 s% @- \: J1 W9 L. L
回覆 phantom 的文章
4 ~. P- Q, e; z# l. Q  x
" h9 y; d! P3 O: v+ S( G& d了無意見

/ q" O- F( [* w. D) w; Y: N阿慌師兄您好:
3 ~$ B* o% E: I0 t; q. R* C: |5 O世界宗教原本就簡單易懂,耶教講愛,佛講空,道家講順應自然就是道.& E- _- z9 o$ b  f/ \7 X5 B
是人們把宗教講的太難,讓人覺得難以親近.' A) d9 c; r' e  n
人為什麼要化簡為繁呢?這是無明!無明又自那裡來呢?
  V( x" V6 V( V, e) h2 }/ P有所謂文字是惡魔,所以我們很難透過文字真正了解對方想要表達的.
. h5 `& N# T( f. ]但若無情亦能說法,您內心對我的感覺不也正在說法嗎? 6 }( r' j# _' H& }

作者: 阿慌    時間: 2011-5-16 23:11
回覆 phantom 的文章. O" Q$ m) g8 A1 \+ Y

* Y  i1 _) p, l* R8 q了無意見
作者: phantom    時間: 2011-5-17 05:51
阿慌 發表於 2011-5-16 23:11
9 j$ z- @; s& t& t3 U回覆 phantom 的文章  Y! U0 B6 D/ Y& T3 E. n
% a8 z* B; y6 L1 F3 ^1 o, `9 w
了無意見

8 M  [* Q" {! }) T有機會如果您願意跟我請教龍樹的中道,我會好好教您的!哈哈哈!
' e/ k  s0 q  S" f4 M; O我一開始回應給您是因為不喜歡您隨便批評樓主的貼文,所以故意考考您!但我也知道您很用心的與我討論,可是我看了您的回文我就知道我很難與您討論,所以只能說一些感謝詞!可是您心裡頭卻作怪,有了成見,以為我在批評您,所以才跟說您心裡的感覺是否也在說法!. a4 V4 m3 a1 F' d/ h5 ^
阿慌師兄,我只是不願意引經據典,不是我不懂啊!要講中道,要講唯識您還得跟我請教請教啊!哈哈哈!0 ]2 P4 c5 ]% p  O, q

作者: 阿慌    時間: 2011-5-17 07:58
了無意見
作者: 阿慌    時間: 2011-5-18 07:17
回覆 phantom 的文章% v" v* q6 N: i( e9 P

) L* Q6 E1 W% Z- A+ i惠請續予賜教,謝謝!!
作者: phantom    時間: 2011-5-18 18:05
本文章最後由 phantom 於 2011-5-18 18:10 編輯 ( c1 q2 m+ l0 u! y$ ^

( H6 L* X9 c; Y  l3 ^/ F* W回覆 阿慌 的文章
# t' p% E: m9 u' N! p! A$ O: o! q4 ?# N# Y5 p8 m! f
阿慌師兄您好:: h, J+ N9 C& I! F, z
請您先相信我沒有要批評您的想法,即便我故意考你,也純粹是好玩而已!
( e1 a  B, F: R( U5 V5 {8 X; r: X9 U您若想要了解佛教,就要先從幾個現象開始反省:
" Q# g& _- C; Z  c. g為什麼佛教有許多宗派都認為自己的法門最殊勝?(這些佛教徒連半本神學書都沒看過,為什麼就可以這樣比較?)" k1 \: B1 K3 q7 c
為什麼許多佛教徒都認為自己最究竟?
( d. ~- E1 {. H/ H為什麼只有佛教會在報紙上刊登大幅廣告,而目的只是要說自己的佛理有多正確,而別人的佛理有多錯誤?' G! m" [, V  N; R0 V( I7 o$ o
接下來我談中道:
2 _* G- p/ z% r中道是龍樹所創立的一套偉大的哲學思想,而您推崇中道,卻又說佛教不是哲學?0 ?+ g7 `9 e/ e/ Y9 j# D0 t
中道在中國稱為空宗,但仍以三論宗最為有名,其教誡包括:
* d5 ~9 g: k; o+ X2 V; @1.破邪顯正  D( ?3 d9 m3 F2 y
2.真俗二諦(諦就是俗謂的真理)
' Y7 A/ F  p4 c' Z$ `2 _/ q- D4 U3.中道(或稱八不中道),包括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去
3 \& o6 `$ G' f# E; B: t這是一條以完全否定的方法邁向覺悟圓融智慧的道路..
" w( |" S' A; e就是這樣,再引究更多的歷史或理論也脫不了這些!
' q8 K9 g$ \! i; T1 F, s& S不過光是這樣,每個人就可以有自己的想法與解釋,結果就是很多的書來闡述中道以及很多的討論與爭辯......

7 L$ |5 d( j- I. r0 M" ~6 S" m( Z
作者: 阿慌    時間: 2011-5-18 20:17
回覆 phantom 的文章% o* K! b3 a$ z( B, v/ _

0 L% d' C/ g+ q6 l- f* X6 m惠請續予賜教,謝謝!!
作者: phantom    時間: 2011-5-18 20:39
阿慌 發表於 2011-5-18 20:17 1 u1 t) W1 ^9 b7 N3 v& O
回覆 phantom 的文章% t" C- a6 J, O6 \" d2 h
% }8 l5 G4 G- W
惠請續予賜教,謝謝!!
* O% B6 y4 U) S5 r, S$ D& D
抱歉了!您先說說您對於我下午的回應的想法,否則我蓋不下去了!
作者: 阿慌    時間: 2011-5-18 20:42
本文章最後由 阿慌 於 2011-5-18 20:56 編輯 & a' U! \8 W& _0 U
: u5 `0 C& m1 E. Q; v  z- Z- N
回覆 phantom 的文章: Z) h8 n% K6 {, `

. R$ z6 c8 `2 g無妨  f1 W# E+ i) p4 l2 z% a
寫得很好" @/ @$ V  U( {) T
很有看法
/ r' a) y+ U: B2 I9 x7 J' s請繼續幫我們詳說 , 謝謝!!
" M+ `- \) ^& B7 H4 b* m0 \. R
; h" n( J' i! b4 \( J9 s5 I' k您真的很可愛, 我很欣賞您$ G4 e6 Y* o7 g3 g
來電話吧!!7 x" Y$ Q/ D4 C
作個好朋友
作者: phantom    時間: 2011-5-20 21:56
本文章最後由 phantom 於 2011-5-20 21:56 編輯 , W4 f1 X2 K" @( R2 Z
阿慌 發表於 2011-5-18 20:42
4 S5 u% O- i7 l; }& u回覆 phantom 的文章' |5 W! F& @' m: C1 y- S' {
  G" D2 X/ {/ [* ~
無妨

6 X9 h% p$ ^9 X/ o4 u
( Z0 E2 T/ Y2 T8 o% G+ ]. ^雲門文偃禪師有一次說法時,提到釋迦牟尼佛初生時,他對著大家說:「我當時如果看到,一棒便把他打死,拿來餵狗吃,以圖天下太平」。- f% D% j0 o" R; h
雪峯當方丈時,有個和尚問他在德山那邊學到什麼?他回答說:「我空手去。空手歸」。他的意思是說,沒有人真正能從他老師那邊得到什麼。
6 G: u1 p; K6 e. |: H# U9 M  ]( L+ a' D* j我想,我該講的已經幾講完。您本身就教過佛學,我不可能給您什麼好的說法。您最好的老師是您自己。有機會不妨造訪下列網站,了解Saint Thomas Aquinas證明神存在的五種方式。
! t* n2 |  c! }9 F$ A; {; hhttp://www.aquinasonline.com/Topics/5ways.html
* b$ ?1 ]6 c4 }* ]' c% ^0 D8 Q! W這個問題,我想了好幾年,我想不到反駁的方式。
% J* w) I, q! k7 p3 z釋迦牟尼佛之前的波羅門教就相信有個梵天,但釋迦牟尼佛認為梵天不存在。佛教不相信有神,但總該有個說明為什麼神不存在,您可以試試看您能不能反駁Saint Thomas Aquinas的論證。& Z6 a) F4 f0 P
我倒不是要說那個宗教比較好、境界比較高,但是當那個宗教說自己比較利害之前,總該先了解別的宗教。我也可以給您介紹比較宗教學方面的幾本好書,但這樣的推薦通常都是徒勞無功。所以決定作罷!





歡迎光臨 iBeta 愛北大論壇 (https://forum.ibeta.tw/)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