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eta 愛北大論壇

標題: 二十四孝圖 (有多少人現在是子欲養而親不在) [列印本頁]

作者: 霸川    時間: 2011-5-10 11:24
標題: 二十四孝圖 (有多少人現在是子欲養而親不在)
本文章最後由 霸川 於 2011-5-10 15:19 編輯 6 h* Y) w4 g# i) z( N: f

* j" C  B' T' i                                             古代二十四孝圖& ~' G3 t# M* [

8 w! N  a7 p: {+ c                     (獻給全天下的父母和孝子)0 Z* i" i7 o/ B
% c: X/ L" g3 |! o+ J
        遊子吟 0 q. R1 \1 t3 K9 P9 z4 k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x4 `& l/ o8 a' m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 z8 s# j* K! \+ s: ^, m) P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 H; Y" M. w4 t1 M6 o( D& l8 T- N. n/ E4 [3 X" x3 ]( d+ S

, [" I7 @3 q* d6 x01 孝感動天
1 R" `& L" ~; D" I% z6 T  舜, 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壹,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谷倉倉頂時,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鬥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為諸侯。
) I) b+ x- D0 Z4 g3 h0 R- y: z- s, [  g- t: T. {( h  R' `
* |5 w8 h# P, t" ]
02 親嘗湯藥
! |# g% S" m! s- ?! Q  漢文帝劉恒,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後所生。高後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臥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藥,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註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 j5 P, f9 H; P8 w
  N' ^, {1 Z, D1 S. i
# y" U. S( H$ R  p* K( Q03 嚙指痛心
# y( J- Q/ ?. [- W9 h/ }  曾參, 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壹天,家裏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妳回來。”曾參於是接見客人,以禮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後世儒家尊他為“宗聖”。' Z( u2 o' ]! H# ~
/ |% ~+ z0 p8 d9 Q- L
2 ~. B' g# t% c6 o" U
04 百裏負米
7 z9 q( r+ D3 g. F' g! I' G/ |# I# m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裏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死後,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鐘之多。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裏能夠再得呢?”孔子贊揚說:“妳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後思念哪!”(《孔子家語·致思》)4 E. V2 F& I. U2 N) [+ s( y
0 ?5 b9 R8 H' m* o

! i* }& t* k7 f3 u* v05 蘆衣順母 6 R3 c3 }& [. i; K$ P$ w6 m0 J
  閔損,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淵並稱。孔子曾贊揚他說:“孝哉,閔子騫!”(《論語·先進》)。他生母早死,父親娶了後妻,又生了兩個兒子。繼母經常虐待他,冬天,兩個弟弟穿著用棉花做的冬衣,卻給他穿用蘆花做的“棉衣”。壹天,父親出門,閔損牽車時因寒冷打顫,將繩子掉落地上,遭到父親的斥責和鞭打,蘆花隨著打破的衣縫飛了出來,父親方知閔損受到虐待。父親返回家,要休逐後妻。閔損跪求父親饒恕繼母,說:“留下母親只是我壹個人受冷,休了母親三個孩子都要挨凍。”父親十分感動,就依了他。繼母聽說,悔恨知錯,從此對待他如親子 / |7 H6 P0 u% x) \

' j* Y$ {. _, D0 t( N0 ^9 B- ~( V! _3 O( }
06 鹿乳奉親 ; v6 m& A: B: R. p7 H3 V" X
  郯子, 春秋時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飲鹿乳療治。他便披鹿皮進入深山,鉆進鹿群中,擠取鹿乳,供奉雙親。壹次取乳時,看見獵人正要射殺壹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身走出,將擠取鹿乳為雙親醫病的實情告知獵人,獵人敬他孝順,以鹿乳相贈,護送他出山
5 h4 z2 X. Z' v" I! }
/ E! I2 n/ }% D& q5 \2 k7 ?# C0 S# H* V
07 戲彩娛親 0 |, A6 ?4 E1 L3 p
  老萊子,春秋時期楚國隱士,為躲避世亂,自耕於蒙山南麓。他孝順父母,盡揀美味供奉雙親,70歲尚不言老,常穿著五色彩衣,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以博父母開懷。壹次為雙親送水,進屋時跌了壹跤,他怕父母傷心,索性躺在地上學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7 V! V5 m$ Z. R1 C" w+ q; ]
  G$ S+ K# R' i1 Y) o1 Z4 H8 T$ |2 ^  ^
2 F" y9 T. q/ h; E
08 賣身葬父 ! O% s: [# }0 C0 ]2 {' w+ H
  董永,相傳為東漢時期千乘(今山東高青縣北)人,少年喪母,因避兵亂遷居安陸(今屬湖北)。其後父親亡故,董永賣身至壹富家為奴,換取喪葬費用。上工路上,於槐蔭下遇壹女子,自言無家可歸,二人結為夫婦。女子以壹月時間織成三百匹錦緞,為董永抵債贖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蔭,女子告訴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幫助董永還債。言畢淩空而去。因此,槐蔭改名為孝感。
  m' J; h/ n  `" L( W6 A! |9 q" [" ?2 U5 O
/ _6 C1 ^. H! O
09 刻木事親
  F8 ?  I) v+ l1 J6 D7 G3 @; s  丁蘭,相傳為東漢時期河內(今河南黃河北)人,幼年父母雙亡,他經常思念父母的養育之恩,於是用木頭刻成雙親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議,每日三餐敬過雙親後自己方才食用,出門前壹定稟告,回家後壹定面見,從不懈怠。久之,其妻對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針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蘭回家見木像眼中垂淚,問知實情,遂將妻子休棄
3 K- @( C: t3 E( ~* `" n* Z% D# b7 c

$ p* |& U  k# g, a( \# x10 行佣供母/ w) N  i& ~' x
    江革, 東漢時齊國臨淄人,少年喪父,侍奉母親極為孝順。戰亂中,江革背著母親逃難,幾次遇到匪盜,賊人欲殺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邁,無人奉養,賊人見他孝順,不忍殺他。後來,他遷居江蘇下邳,做雇工供養母親,自己貧窮赤腳,而母親所需甚豐。明帝時被推舉為孝廉,章帝時被推舉為賢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將。
4 o+ l* r* Q1 i* Z% e7 j& R$ m0 V7 D  _) [, `( q

  D; R9 K, a! r1 _11 懷橘遺親 . X6 \" e2 J! B9 m  z
  陸績, 三國時期吳國吳縣華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學家。六歲時,隨父親陸康到九江謁見袁術,袁術拿出橘子招待,陸績往懷裏藏了兩個橘子。臨行時,橘子滾落地上,袁術嘲笑道:“陸郎來我家作客,走的時候還要懷藏主人的橘子嗎?”陸績回答說:“母親喜歡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給母親嘗嘗。”袁術見他小小年紀就懂得孝順母親,十分驚奇。陸績成年後,博學多識,通曉天文、歷算,曾作《渾天圖》,註《易經》,撰寫《太玄經註》。
5 _8 a& R( P: x$ b9 {. }( }1 }
. Z0 m7 G3 [4 j/ k/ @, a
' b" x# Q# I9 {: S  p6 M, ^0 D12 埋兒奉母
' \- M& i" v2 n- l) `! k& K! x  A( t  郭巨, 晉代隆慮(今河南林縣)人,壹說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後,他把家產分作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取母親供養,對母極孝。後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壹男孩,郭巨擔心,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遂和妻子商議:“兒子可以再有,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些糧食供養母親。”當他們挖坑時,在地下二尺處忽見壹壇黃金,上書“天賜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夫妻得到黃金,回家孝敬母親,並得以兼養孩子。3 z. e7 ]* s0 R# B4 j6 a8 U5 {
; _: U) ^. ]; c. W. X! I
' H2 b# ?7 o8 q
13 扇枕溫衾
$ Y/ }! p# Y; v  黃香,東漢江夏安陸人,九歲喪母,事父極孝。酷夏時為父親扇涼枕席;寒冬時用身體為父親溫暖被褥。少年時即博通經典,文采飛揚,京師廣泛流傳“天下無雙,江夏黃童”。安帝(107-125年)時任魏郡(今屬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災,黃香盡其所有賑濟災民。著有《九宮賦》、《天子冠頌》等。
/ ~& B  A9 x; T. M( n' D) s* I6 x0 }* A3 \; I4 T% H

, T% S4 I6 l' E8 h14 拾葚異器
' [" q1 `" X% y' x! q  蔡順,漢代汝南(今屬河南)人,少年喪父,事母甚孝。當時正值王莽之亂,又遇饑荒,柴米昂貴,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饑。壹天,巧遇赤眉軍,義軍士兵厲聲問道:“為什麽把紅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開裝在兩個簍子裏?”蔡順回答說:“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紅色的桑葚留給自己吃。” 赤眉軍憐憫他的孝心,送給他三鬥白米,壹頭牛,帶回去供奉他的母親,以示敬意。7 F5 r; B# F0 H( J

/ {/ ~3 j- m! s+ R4 P$ j5 ^0 K! h5 X' @/ Z( o+ P
15 湧泉躍鯉 - U) \8 A% l) f) d0 i  ^" p; c/ u8 y
  姜詩,東漢四川廣漢人,娶龐氏為妻。夫妻孝順,其家距長江六七裏之遙,龐氏常到江邊取婆婆喜喝的長江水。婆婆愛吃魚,夫妻就常做魚給她吃,婆婆不願意獨自吃,他們又請來鄰居老婆婆壹起吃。壹次因風大,龐氏取水晚歸,姜詩懷疑她怠慢母親,將她逐出家門。龐氏寄居在鄰居家中,晝夜辛勤紡紗織布,將積蓄所得托鄰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後,婆婆知道了龐氏被逐之事,令姜詩將其請回。龐氏回家這天,院中忽然噴湧出泉水,口味與長江水相同,每天還有兩條鯉魚躍出。從此,龐氏便用這些供奉婆婆,不必遠走江邊了。: \  e8 w, l! _
; f- ?+ c2 c% a$ {

/ ]& C5 V- c) ]7 D16 聞雷泣墓
$ X  V! x- {. {7 k* F7 f  王裒,魏晉時期營陵(今山東昌樂東南)人,博學多能。父親王儀被司馬昭殺害,他隱居以教書為業,終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晉臣。其母在世時怕雷,死後埋葬在山林中。每當風雨天氣,聽到雷聲,他就跑到母親墳前,跪拜安慰母親說:“裒兒在這裏,母親不要害怕。”他教書時,每當讀到《蓼我》篇,就常常淚流滿面,思念父母。
+ P, u$ ]/ e7 T* {. t; b& Y" K' n# ~& r- m& k2 S

( H3 J$ j$ q& I5 A* q. X6 j- ^17 乳姑不怠   
# ?$ U* D/ h5 Z! G3 g8 h2 d, x  崔山南, 名,唐代博陵(今屬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節度使,人稱“山南”。當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長孫夫人,年事已高,牙齒脫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順,每天盥洗後,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餵養婆婆,如此數年,長孫夫人不再吃其他飯食,身體依然健康。長孫夫人病重時,將全家大小召集在壹起,說:“我無以報答新婦之恩,但願新婦的子孫媳婦也像她孝敬我壹樣孝敬她。”後來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長孫夫人所囑,孝敬祖母唐夫人。7 M3 Q) f& @, O( i

* x; t# G5 e) r3 {* b' ^7 F7 V8 j- F/ \' K9 W: l
18 臥冰求鯉 # l' |5 r  W6 G7 f, [2 c3 G" V1 f; x
  王祥,瑯琊人,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臥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愈。王祥隱居二十余年,後從溫縣縣令做到大司農、司空、太尉。( E" S0 M8 @) W* p9 w

  ^3 q" b  s1 J& o, m8 n9 P* e' R/ W) ^0 [5 `5 C; c% O
19 咨蚊飽血
- m8 p# @. W- c9 S3 O  吳猛,晉朝濮陽人,八歲時就懂得孝敬父母。家裏貧窮,沒有蚊帳,蚊蟲叮咬使父親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吳猛總是赤身坐在父親床前,任蚊蟲叮咬而不驅趕,擔心蚊蟲離開自己去叮咬父親。, b% p+ l4 M  x& e/ |/ ~6 A( w
5 [# w$ U$ H; P4 s, W
7 n& R, [/ C8 X: y+ ~7 `! |7 `
20 扼虎救父
5 V/ I! j; w8 ]/ ^3 x/ E) y" p  楊香,晉朝人。十四歲時隨父親到田間割稻,忽然跑來壹只猛虎,把父親撲倒叼走,楊香手無寸鐵,為救父親,全然不顧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盡全身氣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終於放下父親跑掉了。
# u; x. T+ Z3 N* ?, m# u8 }- g( _/ [4 A1 K, Q3 B
, m8 W- Z1 O( m6 ~( j
21 哭竹生筍
9 [7 Y0 G4 y5 u0 H2 N* s  孟宗, 三國時江夏人,少年時父亡,母親年老病重,醫生囑用鮮竹筍做湯。適值嚴冬,沒有鮮筍,孟宗無計可施,獨自壹人跑到竹林裏,扶竹哭泣。少頃,他忽然聽到地裂聲,只見地上長出數莖嫩筍。孟宗大喜,采回做湯,母親喝了後果然病愈。後來他官至司空。
; F1 s$ J2 V: W" @5 K3 e3 _
1 m/ g$ B8 ]( R! {4 f) J- p& N- {, }3 o4 K
22 嘗糞憂心 " I. R" Z: ^! F( W; C5 c
  庾黔婁,南齊高士,任孱陵縣令。赴任不滿十天,忽覺心驚流汗,預感家中有事,當即辭官返鄉。回到家中,知父親已病重兩日。醫生囑咐說:“要知道病情吉兇,只要嘗壹嘗病人糞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婁於是就去嘗父親的糞便,發現味甜,內心十分憂慮,夜裏跪拜北鬥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幾天後父親死去,黔婁安葬了父親,並守制三年。* a) q  ]9 i" P" }% N: i" C; o+ P* ?" i8 P

& X# F  w! C* I, o" ^5 k2 I  j0 q1 d0 L+ m/ s
23 棄官尋母
( X$ R& V0 N( M! u% J) I  朱壽昌,宋代天長人,七歲時,生母劉氏被嫡母(父親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時,朱壽昌在朝做官,曾經刺血書寫《金剛經》,行四方尋找生母,得到線索後,決心棄官到陜西尋找生母,發誓不見母親永不返回。終於在陜州遇到生母和兩個弟弟,母子歡聚,壹起返回,這時母親已經七十多歲了。
5 F% \! E$ z7 k7 c
2 W' d: u6 s9 \5 C2 O* d) A* b/ V% b$ {( [/ m4 i( q& n8 R- |
24 滌親溺器 1 T8 B6 Z3 _( `& ~1 F
  黃庭堅,北宋分寧(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詩人、書法家。雖身居高位,侍奉母親卻竭盡孝誠,每天晚上,都親自為母親洗滌溺器(便桶),沒有壹天忘記兒子應盡的職責。
作者: wunway    時間: 2011-5-10 12:40
好像有幾張圖不見了。9 e8 p* l1 @* \* i% d
二十四孝的故事,老一輩的人小時候都讀過,現在應該退流行了吧?
作者: 慧秀    時間: 2011-5-10 13:17
我全部的圖都看不見
作者: michelle416    時間: 2011-5-10 13:22
我家痛苦的是: 子欲養而親不"要"...................
5 v6 P8 h9 E5 l8 T5 v/ K$ R7 S7 G6 v我媽說:只有天下父母心,沒有天下兒女心的! 她養我們是應該的,我們要養她就免了!
作者: 霸川    時間: 2011-5-10 17:44
回覆 慧秀 的文章2 z+ L6 C% H; |5 W8 [
7 ?6 |# I0 e& z5 X; I
圖片掛好了
作者: 慧秀    時間: 2011-5-10 18:37
回覆 霸川 的文章4 i( H/ K. n$ S3 H  P- f
圖片掛好了
9 I/ K; \% s8 F( ^$ l  P( m. U* K3 N

1 E9 a' t- x( z& b5 G2 r
; F5 ]/ b% M; h+ l" H2 K6 s& {2 X0 _% o7 R; l
看到了喔~
作者: 饅頭爸    時間: 2011-5-11 17:14
24孝要傳達的觀念也要改了~~
. A0 I) Z  L& Z- @因為很多是"愚孝"~~
# W$ ]# s7 m9 _7 v' s, r; {拿來教現在的小朋友~~
* N, T+ J. h2 ?應該會被罵~~
作者: 小叮噹    時間: 2011-5-11 17:17
現在當孝子ㄉ人多一點ㄅ....
0 ~% ~6 F+ C' T5 F3 B$ [" o




歡迎光臨 iBeta 愛北大論壇 (https://forum.ibeta.tw/)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