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f1 W6 Q: [9 n& o+ G! F4 }. x富味鄉,這家全世界最有效率的芝麻加工廠,去年營收超過十三億元,當中芝麻油占營收比重約六成五,約八億五千萬元,直追國內排名第一的老字號醬油廠金蘭醬油的營收。在一般人的認知裡,醬油使用頻率遠高於芝麻油,為何富味鄉能創下驚人營收?最大的原因在於,富味鄉不只囊括國內芝麻油八成市場,產品甚至行銷全世界,從美國華人街、香港缽仔街到北京全聚德烤鴨餐廳等,都有富味鄉芝麻油的影子。' Z' z0 r ], d: z
: k+ _. C" b' I% @% } 8 n, E) s1 h& M7 w& v' N1 ~/ Z# V轉型 鄉下花生油小工廠被迫另尋出路! z4 q( j7 C7 H9 _4 F9 I
# o# _* ?4 C' w
0 E. I, m8 x6 t
對著燈光,富味鄉董事長陳文南細細打量彷彿蜂蜜般黏稠的麻油說:「芝麻的用途,絕對不只是坐月子時吃麻油雞而已。」的確,光看台灣市場,兩家湯圓食品公司桂冠、西北的芝麻湯圓內餡,用的是富味鄉的芝麻粉、全台7-ELEVEN涼麵的芝麻醬,也是由它提供。 ( V/ F$ {! |, v2 E* q) V) N( s/ U1 Q 1 F" f2 _, D3 z3 L4 U3 ]. H8 ^, u, s. N$ h+ A
事實上,芝麻在全球食品市場中,一直不屬大宗物資,就連最主要的加工品芝麻油,對大型製油廠來說,也只是一項附屬產品,甚至由於市場用量小,大廠多半沒興趣切入;在全球各地,即使能見到專門的芝麻油製油廠,多半也只是地區性的傳統小工廠,年營收很少能超過一千萬元。7 i4 A% e1 r& ~$ ~* |9 m7 o
) y( Z+ X& {7 s' B! F/ r
' H8 [8 B5 o; {" F富味鄉的起步,就是從一家地區性小工廠開始的。富味鄉董事長陳文南的父親陳百川,四十多年前在彰化經營「建發製油廠」,當時彰化的北港、芳苑、二林等地大量種植花生,採收後會就近壓榨成花生油,也造就當時彰化一帶二百多家製油廠林立的盛況,建發製油廠就是其中之一。/ t. D) l! x' f% F2 t( X; h
2 F0 {' M. `9 J8 R
# |$ T1 M1 S T
陳百川回憶:「當時,花生油才是主力,芝麻油的用量太小,工廠都不肯做,都是菜市場的油行代為榨取。」7 b/ w v9 N7 ?
! B8 p' [3 s% }4 }9 V- j( D) u. {" o( S. Q% Q3 Q8 c0 B/ W3 W
小工廠雖然競爭激烈,但由於當時台灣的食用油就只有花生油一項,市場需求穩定,直到一九七○年代,台灣引進美援黃豆,國內製油業有了顯著變化。 : X1 R: F C: s- u6 j% z. J$ N: I( k* N: K6 b0 l
o. }* X$ I/ u; U2 N2 T7 J
由於黃豆成本較花生便宜許多,因此,能取得黃豆配額的製油廠,順勢發展成為大型食品公司,壟斷食用油的市場,無法取得配額的小型製油廠如建發,不是式微,就是被迫轉型另尋出路,陳文南接手父親家業之際,面臨的就是如此窘境。 - S% o$ s3 V; u) d6 Y0 G/ j* u# ~7 a% P. |4 A! q4 L5 J x
; ~% e* n0 E Z# z# \3 z$ D
富味鄉要如何打破傳統小油廠的宿命?在危機時刻,一個機會來了。一九七九年,有一位海外貿易商找上陳文南,要求提供麻油的出口報價,那是富味鄉第一次做外銷,目的地是美國,雖然只有半個貨櫃,占公司營業額不到一%,卻讓陳文南發現;「原來海外也有麻油市場的需求。」陳文南因此興起擴展芝麻油生意,進軍海外市場的念頭。. i$ b3 N `5 N- q8 t
4 n, c# J0 h) X" W N! N" m) {0 z% `但進軍海外市場,最大的問題來自芝麻原料,剛開始,富味鄉透過貿易商向全球最大芝麻生產國印度進貨,卻發現小量生產還好,等到進口量一多,生產出來的芝麻油卻被下游批發商嫌棄:「為什麼和上次的油不一樣?」 / x9 Z7 ]$ }5 x, f3 X) C- v; Z1 G
2 V0 M) H" ~- p4 s- o$ N. b- c. M l
尋找 親自到印度、巴基斯坦等產區尋找原料 3 Q, O6 @' B* N; z) M * E& U+ o1 p. X1 z5 d% V $ b) D$ r6 i" Z( g1 U& ~當時陳文南心中滿是疑惑:「都是同樣的分量,同樣的壓榨過程,為什麼得出來的酸度和雜質程度就是不一樣?」- `5 w5 `, V7 C1 @4 z
/ ]: Q: z) S/ x! q & i3 H* c' B# X9 B% Q% K, w# r& y6 v9 R確定自己的生產程序沒有問題,陳文南開始從源頭檢查每一批進口的芝麻料,才發現不只各國的芝麻品種存在差異,光印度一地,外觀完全相同的芝麻,各地的品質也大不同;他再從進口流程找問題,發現貿易商在各產區收購後並不分類,找到海外買主後,集結成船就出貨。結果,富味鄉買到的,其實是來自各產區的混雜芝麻,因此每批貨的雜質、水分都不一樣,也導致生產出來的芝麻油品質並不穩定。 ' P2 j, ~! `4 r C# Y7 w / D4 f: u {9 ]% Z& y% T6 r3 d" ]/ k7 p" f+ N l
從第一次出口海外到找出問題,富味鄉整整花了六年多的時間,一九八六年,陳文南為了確保原料穩定,做出一項更困難的決定:親自深入全球芝麻產區進行採購。: l& {$ R7 v% `- @
3 ]% `- c( j; @7 {5 L
- h+ f) R( S1 f
在過去,根本不會有人這麼做,原因在於煉油廠透過貿易商進口芝麻,不僅下單方便,還能拜貿易商採購規模取得優惠成本。6 K! A5 \+ \- e* t; L9 t9 [! u
2 M( Y _# W* `3 F' V5 p( j 4 F) {3 R+ l; ]. g/ F8 g$ c現在的陳文南,說得一口流利的英語,員工透露:「董事長都親自去原產地採購原料,才練出今天的英語能力。」土壤水分和酸鹼度不同,對芝麻的品質影響很大,而且芝麻產區多、產量小,全球年產量僅二百萬噸,陳文南形容:「搭一整天鐵路、吉普車、卡車,到了產區,談好一千噸的收購量,又繼續往下一個點出發。」花大把的時間和精力,只為建立全球的芝麻原產地收購清單。 1 y) t, o* Z. O2 @/ a- B4 Q+ O" Y7 |2 k* O# C: ~9 Y1 B
# i+ M ]. L; ~7 i- U2 j
拿掉方便,甚至還捨棄便宜,連員工都認為陳文南瘋了,他卻說,「你怎麼知道貿易商的芝麻從哪些地方來的?每個產區的芝麻有不同特色,混雜在一起,好壞品質也分不出。」 / Q" J# B$ ]% p4 ^0 R 4 _ a+ a; b/ l. X+ r 0 W k* H o8 @) ^他還強調,直接和產區打交道的另一個好處是「絕對能拿到貨」,也確實,近幾年全球天候變化劇烈,各地芝麻產量起伏甚大,富味鄉因為能掌握貨源,得以在二○○三年順勢打進當時芝麻缺貨的中國市場。- ~8 o" C+ W7 A' r& B2 z$ ]
& |4 J' o: j0 B. v& _8 F \
3 G: W) ?+ X9 c. V# b從八六年到一○年,富味鄉逐步建立全世界的芝麻地圖,上百種從印度、巴基斯坦到中國等二十多個國家,每個產地的芝麻特色、酸價比例(酸價是油品劣變、酸敗的間接指標,酸價越高代表油品變質越嚴重)、水分比例,都存進富味鄉的資料庫中,只需在進貨時稍作查驗,就能夠確保產品的品質。即使到今日,陳文南仍堅持這項採購動作,絕不假手他人。8 \$ }' ^! b" Y7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