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U7 V+ e5 `# c3 R) ?0 X- B. R . q2 a4 \& ^, O$ e# |2 l 6 D; P. Z$ ]2 E- g# _
高行情背後的真相與假相7 c8 C+ t1 r% n+ W* h6 J
* f9 s! v! O& Z0 q( u8 t
% ^8 c; n2 t. Z7 u% m) V. S你知道為什麼台北縣市老舊公寓,一坪成交價格竟要高達新台幣40~50萬元?你知道為什麼我們購屋總是想盡辦法殺價撿便宜,但有不少投資客卻是故意買貴甘願當肥羊?房價一直高漲不休,財團、投機客哄抬房價的秘招又有哪些?若能進一步了解這些炒房秘辛,就不難理解為何房價會被步步推高了! T* G- g4 b6 I ; h8 T$ h& v: j/ l& F' e , r4 E s* }9 X) U* g手法1 囤地插旗 先搶先贏1 X7 }8 F$ _, l$ Z v8 v! l9 V
& ?" F. z9 [/ K$ {1 f8 w6 } i Z Y% x- T9 d3 D
財經專家賴憲政表示,國有土地其標售資訊是採公開透明,因此,一旦出現了新天價,其周邊土地就會產生所謂「比價效應」,而以近期標售的國有土地來看,大多屬於小面積的畸零地和臨路地,相信投標者早已在周遭積極「插旗」,取得鄰近較低廉的土地,而國有地成交的天價,進而帶動周圍行情上漲,此時,建商再透過土地整併,獲取驚人利益。# h! u) {. |, q6 ]( X
C9 O2 \& q- X. {# t( W* m3 T3 ^( @$ b) s h
例如,2006年初,宏祺建設以每坪174萬元,搶下位在朱崙街的一塊國有地(247坪),目前也已推出豪宅案「至真」,而兩年前預售屋每坪成交價約62~65萬左右,現在傳出連每坪80萬元的價格都買不到,利益可觀。4 @: Z. i/ N0 F; O% d& | B
; g3 v+ E' W! u& a9 Z
: P; I# q# E) u& c( ]: H
另外,2007年國有財產局標售位在龍江路的軍方老舊眷村地,其中有一筆坪數大、方正的土地,被某家建設公司以底價三倍以上的價格,約台幣10億3千多萬元的高價標走,算一算每坪土地的平均單價將近252萬元。 7 p0 T) X ]2 f0 p0 U 8 \; x# M9 I2 \1 U$ z 1 w/ T% _% i0 J$ m" R( R0 k據說,這家建設公司大手筆投標搶地,為的就是要在這個精華地段推出一坪近百萬的頂級豪宅。消息一出,不僅帶動該區的房地產市場價格齊揚,建商未來推案時也可開出更高的價格。 , f7 w* V, f6 c$ w: [9 q2 K: y1 E. p8 R" n
+ [6 O! B: P% ~6 Z中信房屋復興加盟店經理劉匡?表示,近幾年許多建商看準了台北都會區土地具增值潛力,插旗式的包區購地,但這種「地價推升房價」的漣漪效應,區域房價是一波比一波還高,對於受薪階級來說,也只能「望屋」興嘆。 & P/ _* }( a T* u- x% V4 i% N. O& {6 A$ b# M. N* a8 \
8 |" T) v; n: r" ?& v5 i8 D# A另外,囤地套利的案例,也是建商或財團慣用的手法!最近常被媒體或學者點名「圈地獲利」的就是新光人壽,2006年新光人壽以64億天價標下信義聯勤土地,但土地卻一直閒置,並未開發,二年後賣給了元利建設董事長林敏雄以及國泰金控名譽副董事長蔡鎮宇,一轉手賺進32.35億元。據了解,現在這片土地一樣還是囤而不建,根據業界人士推估,這塊土地至少已獲利50億元。$ b. Y& x3 @; \* m/ ~! ?7 |
: W- u* @2 G8 r& g% u: y" L+ y
# u B2 j# k& V4 D2 ?% z5 O: D% R
或許有些人會認為,有錢人買地,要放任土地不管是他們的決定,但不可不知道,台北縣市的土地本來就稀有,所謂「物以稀為貴」,若是有心人士藉以故意囤地炒作,刻意哄抬土地價格,最後受害者還是想買房自住的老百姓!- M8 U! N0 W, C9 E
% d; X$ U* {( _4 f( q
9 b/ E* ]2 U& t) `
尤其近年來,地價節節攀升,對於持有土地者,不論開發與否,都能獲得巨額的利潤,有人認為,這些「坐地生財」的地主,根本是「暴發戶」;現在每當提到房價上漲問題,很多人都會歸咎於「供不應求!」但探究其中原因,有學者認為,土地供給有限,成了推升房價最大主因。& G% o# D' A) Z1 Y: f `
* p1 I) P8 M$ v/ s* P) I7 C& f' q1 g7 C5 \3 b, H8 p1 I
地主不願釋出土地,而是在等待時機,以販賣土地牟取暴利,甚至在自有資金充裕的情況下,反覆炒地套利,而造成土地難求、或土地取得成本過高,進而轉嫁於消費者身上,在無房可買的情況下,讓想買房自住的老百姓被迫購買高價房子,這種炒作從中套利之舉,令人髮指。" W1 t) ]7 W8 B; p3 e: L8 q3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