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e4 W# w3 E/ [! M u2 b' `* e) g0 M; q
也就是說,是因為對宏碁產生信心危機,才會有那麼多外資對宏碁投下「賣出」的不信任票。而這一點,王振堂也非常清楚,因此,在三月三十一日早上,宏碁臨時董事會決定蘭奇去職,待一點半台股收盤,王振堂立即找野村、高盛、匯豐等外資分析師,做緊急說明。+ Y4 P7 h) B( S3 J% o
9 W! i; j2 F, i7 w9 ]/ b5 d 4 l& W" |+ p* v/ u$ E9 D當時,王振堂沒有對蘭奇的離職多做說明,但向外資保證,宏碁會在四月底前,宣布新的繼任人選,以及未來宏碁在產品與營運上的調整。他特別強調,到時候會讓新執行長完整說明新的策略。為了避免蘭奇離職對股價帶來衝擊,他也表明宏碁將實施庫藏股。 : y5 A5 ` f; o0 n" T, h/ u3 M2 S8 j* d+ K' n' ^0 Y5 u
; M1 B& E: g, z* H - m- U) m% Y8 U4 Z- m其實,在這次宏碁宣布蘭奇去職的新聞稿中,王振堂特別在最後一段提到,「過去一段時間,我感受到許多公司同仁,由於工作上的忙碌,只能盡量管好自己的事情,無暇顧及他人,整個公司的企業文化有些個人化的色彩,也顯得比較冷漠,我認為這些現象是值得注意的,也需要做改變。」2 e4 C" V* Y* ? q1 E1 \
& h3 ]8 l4 O, A+ h6 H V
_: G& N+ \6 k _* l4 h
王振堂所說的「個人化色彩」,指的正是過去五年多來,蘭奇削減員工,培養自己核心幹部,營運總部從台灣改到義大利,也讓許多主管工作不保,當然也衝擊了過去宏碁一向相對溫馨的文化。 / C f% {* E* W2 s( x; \5 F0 W f! O# `' F( d2 |
6 |4 T, b n5 P6 w# B
王振堂說,四月底公布的人選,一定是要懂產品開發及供應鏈的人。而這個條件,幾乎像是為目前擔任宏碁全球資深副總裁暨IT產品事業群總經理的翁建仁所量身打造,因為他正是目前宏碁內部負責這兩大業務的最高主管。 1 J+ E9 V4 r! p: m3 q" W/ F 8 C0 J9 I4 {/ o 0 h* p: n5 r1 M* }. ~# I翁建仁在開發產品上的經驗,正是目前宏碁面對行動通訊產品崛起時最需要的,但如何將舊蘭奇團隊融入新團隊,依然是大挑戰。從競爭對手來看,近來惠普、戴爾、聯想及華碩,都沒有人事變動。因此,宏碁若有激烈變動,的確有讓對手乘虛而入的機會。不過,若執行長大位真的回到台灣籍專業經理人手上,也不見得是壞事。最近兩年聲勢看漲的聯想,也是因為在經營團隊上完成了改組及融合,剛好可以給宏碁很好的對比與參考。, w; N" y2 V1 }
# L. M9 {3 Y d i4 v$ k, D4 w 4 P# c0 }' }! A8 R% B. \聯想在六年前合併IBM的個人電腦事業部,其間換了兩任老外執行長,也出現大幅虧損,但最後仍然由楊元慶接手,在九位管理層中有五位來自大陸,逐步形成中方主控的情況,當管理階層步上軌道後,營運績效也才能逐漸顯現。 $ J6 w, i9 {; _; ]; x& e* B 5 \' f( }* [% u* X, z, G. R T. c) b' e! ]3 b0 g
宏碁與聯想經營管理層性質相近,都屬於中西合璧,未來若能順利融合中西經營團隊,會比其他競爭者更有優勢。因為,未來筆電成長力道將轉移至新興國家市場,這些是歐洲出身的蘭奇相對不熟悉的市場,但宏碁早年就是從新興市場起家,這種調整也不見得不好。: L6 t/ e K+ o) y1 G* F
# C( t$ c+ [: L) T) Y- K' {
& t* J: N, J7 b, I. U
/挑戰三:跨越產品鴻溝/想吃蘋果 軟硬兼施僅第一步. N5 z2 x6 O' K5 k
1 l3 ?4 k; _% E# m9 \" D [
3 } n) `* A1 U$ P
宏碁的第三個挑戰,也是這次風暴的中心,就是來自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的衝擊。如今,筆電產品的成長已經趨緩,但平板電腦則透過嶄新的設計、簡易的介面、觸控式操作、流暢豐富的應用服務及行動寬頻上網的移動性,帶來全新的使用經驗,這種新模式不只是筆電的演化,更是跨世代的革命。 4 L" h) P/ n, o* t% K) C+ S$ _$ O6 R- N0 e: A
) q Q0 F& ~" D7 v7 O4 q
嚴格來說,筆電與行動通訊如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兩大陣營如今仍涇渭分明,真正能夠成功跨越這兩大產業的,只有蘋果與三星,但蘋果又明顯超前三星,即使全球最具規模的重量級大廠索尼(Sony),至今也只有挨打的分。 6 w" v: z. ~4 F) s/ Q W- E, U( T7 q2 y! t2 E
% Y# @9 i' A; O, U
面對新世代產品來勢洶洶,其實關鍵還是在蘋果整合後端服務的iTunes及App Store等軟體服務,讓許多傳統電子大廠相形見絀。以軟實力征服全世界的蘋果,已是全球3C電子產業的共同敵人。8 D( j: `/ ?+ f: p- L" F6 U/ [5 m; l
: `7 D9 D/ \" P }! `& V
' m2 s4 o D. K% A# D6 i此外,與宏碁相同處境的,也有惠普、戴爾、聯想、華碩等公司,儘管大家都積極推出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來應戰,但如今成效都還有限。也就是說,宏碁面臨的是整體產業問題,但目前每家公司與蘋果的差距都非常遠,追趕已經不容易,想要超越更困難。' a5 n2 H3 x# U- N5 v. z
) Z) j: a* {6 v. Z9 Q 4 W6 _4 Y) w7 U" g在宏碁宣布下修財測的同一天,華碩剛好發布了最新的變型平板,「這已經是我們覺得做得最好的產品了。」華碩內部人士透露,他們只能想著如何縮小與蘋果的差距,而不是想著能做出超越蘋果的產品,即使自家平板電腦做得再好,也只能處於挨打狀態。就連華碩執行長沈振來都很無奈,連連在平板的產品開發會議上發飆罵人。 - o7 ?. ~; _3 {! J. z3 t+ k$ w* M% T" U
: }- P7 R" h* }% g
這就是台灣產業界目前的氣氛,因為別說要超越iPad這等宏大的目標,就連要追上iPad的腳步,都談何容易。「台廠要做出一個與蘋果相同、甚至功能更好的平板電腦,絕對易如反掌,但難的是在於如何打造出App Store的完整供應鏈。」美商超微(AMD)全球副總裁暨台灣區總經理王保礎說,現在代工生產(OEM)廠看這一輪平板電腦競爭,想的都是如何把iPad帶來的損害降到最低,「今年iPad拿走七成市占,已是大致底定的事實,OEM廠在想的是,明年如何扳回一城。」: s: d; R8 `* D. Q9 r8 m
0 N0 J1 G9 C8 T3 U3 s( w1 k. k5 k 7 @& {6 Q. \; V8 t3 I- K從產業大環境來看,成熟的筆電產業因代工與品牌專業分工,因此讓品牌業者可以專注發展,充分發揮經濟規模的效益。但智慧型手機及平板電腦正值高成長階段,產品的設計與開發仍掌握在像宏達電與蘋果等大廠手中,沒有很強的代工業者出現。因此,宏碁切入智慧型手機市場,至今成效還是有限。 7 j! g4 {, L( O2 J! W" n9 j* W ( G2 o. |; ^+ n$ V$ @9 n3 z) v 0 p$ N, |/ d' r, @2 Y2 o; S/收縮機海策略 跳脫追量競爭/聚焦研發資源 採獲利優先 _; k0 X% ^# K9 L) A5 g : d2 D9 p: G! s# j* ^5 o 2 |, W4 s: t W如今,平板電腦的情況更是如此,蘋果掌握了像觸控面板等關鍵技術,代工廠鴻海頂多是組裝製造廠而已,不見得有能力替別家公司代工生產,這也形成了其他企業難以跨足平板電腦的進入障礙。 4 d% a: Q5 w6 j. {1 ^7 Q: A. S% f% V3 d4 y5 {+ W3 T7 i
% x3 z! u' c" L& @) j+ M" M3 u
施振榮就曾說過,只要有很強的代工廠出現,宏碁的銷售體系,就可以把產品賣得很好,但因為行動通訊產品不僅平台尚未成熟,而且要經過多種認證與測試,加上電信營運商占很大的銷售比重。因此,智慧型手機及平板電腦,目前都還沒有發展出很強的委託設計製造代工(ODM)業者,這也形成了平板電腦無法普及的原因。 3 i6 X" V+ A/ Q3 T/ j& `2 N0 O9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