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eta 愛北大論壇

標題: 「架空跨越」與「涵洞穿越」 [列印本頁]

作者: ap859    時間: 2010-4-27 17:36
標題: 「架空跨越」與「涵洞穿越」
依北縣府工務局初步評估,預計明(100)年即將辦理工程發包及施工之三鶯二橋採「跨越」國道三號方式,這個方式對特區是否為最適方案,或者改採「涵洞穿越」較為恰當,請大家從不同角度發表一下看法。
作者: 層峰Alen    時間: 2010-4-27 17:54
大義路那麼大條,走涵洞穿越感覺不夠大器。
如果採跨越方式能夠做成有設計感的話,也許能成為北大特區的另一個地標。
作者: carien0127    時間: 2010-4-27 18:19
我覺得 涵洞穿越比較適合,因為國道3跟學府路靠太近了;
要能跨越國道三,要不就從學府路上坡 -> 學府路少一車道;
要不就從大義路上坡->大義路少一車道,外加在中悅前就要上坡(橋) ->醜

所以 "涵洞穿越"是最好的方式
作者: 阿布杜拉    時間: 2010-4-27 18:53
本帖最後由 阿布杜拉 於 2010-4-27 19:06 編輯

採跨越方式,那大義路安全島的樹木不就要砍了,另外醜是沒話說的。
而且如同樓上說的,學勤路口離高速公路太近,不知道會不會創造出新的「新加坡陸橋」
http://www.tvbs.com.tw/NEWS/NEWS_LIST.asp?no=ghost20090510185202
作者: owen    時間: 2010-4-27 20:04
我覺得 涵洞穿越比較適合,因為國道3跟學府路靠太近了;
要能跨越國道三,要不就從學府路上坡 -> 學府路少一車道;
要不就從大義路上坡->大義路少一車道,外加在中悅前就要上坡(橋) ->醜

所以 "涵洞穿越"是最好的 ...
carien0127 發表於 2010-4-27 18:19

學府路少一車道應該不可行吧!
學府路才那雙向各一線道+各一停車位,
路本來就不大,再加上轉個90度彎,
不太可行吧,除非廢掉停車位。
只能在大義路上,但如果是上坡(橋),
那中悅就沒那個價值囉,大家覺得會不會跌到20萬/P以下啊?
請教一下中悅二期,管理費是多少?
一期是8000/M,二期呢?
真的很貴!有人知道嗎?
作者: 無拘無束    時間: 2010-4-27 20:14
建議走涵洞啦~~

不然整個北大特區的環境會被弄遭
作者: sinfa168    時間: 2010-4-27 20:42
建議一定要走現有的涵洞, 不然不是中悅, 是整個北大特區的環境,風水會被弄壞. 弄死的.
作者: 寧靜海    時間: 2010-4-27 23:29
請每個人都寫一封信向縣府表達意見吧!

站在景觀立場,我也支持涵洞穿越,除非這座跨越橋樑能蓋得像斜張橋或是彩虹橋那樣,具有特色。

斜張橋








彩虹橋





作者: linlinlin    時間: 2010-4-27 23:52
採跨越方式,那大義路上的中悅就玩完了
作者: Revilo    時間: 2010-4-27 23:57
就算是設計為斜張橋、脊背橋或...其他特殊型式的橋梁
都還是必須設有"引道"
而引道不論是在學府路或大義路上都不合適
這絕對是北大景觀的災難
大家一定要動起來
表達反對以橋樑方式跨越國道3

涵洞穿越才能維持北大景觀!

作者: 彼得    時間: 2010-4-28 00:08
涵洞+1
走橋的方式,應該會變很醜= =
北大這裡,原本是標榜管線地下化,可惜目前還有一些線在天上飛,小醜~~
如果走高架,那只能說~~~大醜、很醜、非常醜....
作者: wbtlin    時間: 2010-4-28 00:12
#10F
+1


MHHM
Albert
作者: 寧靜海    時間: 2010-4-28 00:17
我想大家應該趕快寫信反映居民的想法,假設那個橋樁是真的的話...
作者: Revilo    時間: 2010-4-28 00:53
本帖最後由 Revilo 於 2010-4-28 00:54 編輯


我將本案招標公告摘要如下
------------------------------------------------------------------------------------------------------
標案案號: 990202-1
標案名稱: 三鶯二橋新建工程委託設計及東鶯平交道封閉替代路線及整體路網可行性研究技術服務
機關名稱: 臺北縣政府採購處
單位名稱: 勞務採購科
機關地址: 臺北縣板橋市中山路一段一六一號四樓(臺北縣府新行政大樓)
聯絡人   : 任先生或規劃設計科賴先生
聯絡電話: 29603456-5603,7623

傳真號碼: 29691661
開標時間: 099/02/02
------------------------------------------------------------------------------------------------------
得標廠商尚未公告於政府電子採購網

三鶯二橋目前已至設計階段、非可行性研究
依目前一般橋梁設計約給2~3個月來計算時程
從二月二號開標到評選
估計已於二月底完成與得標廠商簽約
所以目前已在設計審查階段了
也就是說要快點動作了!!!
不然就慘了
請大家一起追蹤!!!

作者: Revilo    時間: 2010-4-28 02:03

依據可行性研究報告(林同棪工程顧問)建議
本段採車行箱涵穿越北二高
不過還是要追蹤目前委託設計的成果
仍然有可能變更為橋梁跨越

作者: andy826    時間: 2010-4-28 09:51
涵洞穿越+1, 並且希望改在大學路. 讓藝術大道不被車流截斷. 不過我想評估大義路的考量是因為有接三樹路吧
作者: jackiehorng    時間: 2010-4-28 10:00
有必要將北大特區切成兩半
作者: 寧靜海    時間: 2010-4-28 10:09
剛剛打電話去承辦人不在,據說下午會進辦公室,大家有問題不妨直接問縣府承辦人吧!

承辦機關:臺北縣政府工務局規劃設計科
聯絡電話:(02)29603456分機7623
作者: 小徐    時間: 2010-4-28 11:36
涵洞或是架空希望以最安全的施工為前提
作者: 寧靜海    時間: 2010-4-28 14:07
  我跟承辦人連絡過了,跟大家報告一下「三鶯二橋」目前的狀況:

1. 交通局目前尚未定案,大家先不用擔心。居民所看到的「樁位」,那是測量用的,沒有實質意義,交通局承辦人表示,他們的立場也是希望以涵洞穿越北二高,然後再架設橋樑跨越大漢溪,但高公局有意見,認為會影響北二高的安全性(高公局的回應真令人無言,應該先去擔心走山問題吧...)。

2. 如果採高架設計,那橋樑起點確實會設在學勤路跟大義路口處,想當然爾,對北大特區景觀的破壞力是「無限大」,但這是橋樑設計斜度考量,交通局也知道這樣的景觀怪獸,實在不適合出現在北大特區,會顯得非常突兀,而他們也一直都有接收到北大特區居民反對的聲音,根據承辦人的說法,他每天都會接到反對意見的電話。

3. 目前交通局還在跟高公局交涉,也提出了幾種涵洞穿越的工法給高公局做考量,目前最快預計5月底才會有具體方案出來,然後最快7月、8月暑假期間,會通知里長召開公聽會,到時候方案若是採高架設計,請大家一定要出席,表達堅持反對的立場。

4. 另外我還有問到「大漢溪環河快速道路」的狀況,交通局表示他們的規劃是三峽段採右岸設計,而且會跟三鶯二橋作銜接,也就是靠三峽這一邊,對北大特區居民比較方便,而且三峽人口比鶯歌多,右岸設計比較能紓解車潮;但是,又來啦!接著是公路總局作梗,公路總局認為大漢溪快速道路只延伸到台北縣有點可惜,認為可以考慮延伸到桃園,但他們的想法認為左岸、右岸都可以列入考慮,不一定要設在右岸。我建議熱情的居民們,以後請改寄信給交通部或公路總局,像他們反映「右岸」的必要性,請他們不只要作整體考量,也要將區域需求納入考量,現實就是右岸設計對北大特區快速成長的人口來說,比較有疏散車流的作用。


  所以請大家除了跟交通局表示意見外(承辦人說他每天都會接到陳情電話啊!),也可以向高公局以及公路總局表達我們的意見及立場。另外我感覺北大特區居民的團結,真的已經形成力量了,只要能夠克服中央機關這個難關,相信未來北大特區會更加光明燦爛。
作者: 寧靜海    時間: 2010-4-28 16:25
支持 「架空跨越」
宅男 發表於 2010-4-28 16:14


  架空跨越或高架設計,橋樑會直接伸進到大義路跟學勤路口喔... 簡單說,未來海洋公園、中悅夏宮及龍埔國中,旁邊會有一座高架橋樑,這一帶的天際線會被完全破壞切割,個人是持反對意見的,畢竟藝術大道或學勤路是北大特區最著名的地標,若讓一條橋破壞,不是很可惜嗎?而且從鶯歌過來的車流會直接引進到北大特區中心,會增加特區的車流量;反之,若採涵洞設計,路口會落在學府路跟大義路口處,至少還有學府路可以分擔車流,想前往樹林、佳園地區的車輛,不需要進入北大特區中心,可以行駛學府路,走特區外圍過去,可以分擔部份車流。

  這一點請大家也納入考慮。
作者: 寧靜海    時間: 2010-4-28 16:27
依據可行性研究報告(林同棪工程顧問)建議
本段採車行箱涵穿越北二高
不過還是要追蹤目前委託設計的成果
仍然有可能變更為橋梁跨越
Revilo 發表於 2010-4-28 02:03


  現在是卡在高公局這邊,目前看起來縣府也支持「箱涵穿越北二高」,也就是所謂「涵洞」或「隧道」的設計。
作者: Revilo    時間: 2010-4-28 16:33
23# 寧靜海
我手頭上有整份的「可行性研究報告」pdf檔案
想看的人跟我聯絡
我可以提供
作者: foreseer    時間: 2010-4-28 16:37
24# Revilo


可以來參考一下嗎?謝謝
作者: Revilo    時間: 2010-4-28 16:41
26# foreseer
檔案很大
要給我你的依美兒嗎
作者: foreseer    時間: 2010-4-28 16:42
27# Revilo


OK我發短訊息給你好嗎
作者: Revilo    時間: 2010-4-28 17:25
23# 寧靜海
我手頭上有整份的「可行性研究報告」pdf檔案
想看的人跟我聯絡
我可以提供
Revilo 發表於 2010-4-28 16:33

「可行性研究報告」下載網址
http://www.filesavr.com/bridge
有關北大特區聯絡道穿越北二高章節
參閱「第五章-3」

作者: foreseer    時間: 2010-4-28 17:47
謝啦
我去下載了
作者: 桂格    時間: 2010-4-28 18:55
謝啦 我也下載了
作者: jackiehorng    時間: 2010-4-28 19:05
出口改在三樹路或學成路較學勤路,不影響藝術大道整體感。
作者: 無拘無束    時間: 2010-4-28 20:37
我在千代田,又没差别,哈哈哈
宅男 發表於 2010-4-28 16:33



雖然你們離橋有一段距離,但是影響卻會是整個北大特區一同陪葬!!!

我不反對三鶯二橋,而且絕對有建造的必要性!!
但設置的地點、施工方式及安全性的評估確有必要審慎!!!!!!!!
作者: 寧靜海    時間: 2010-4-29 00:02
關心這個議題的人,可以向交通部、交通部高速公路局及台北縣政府提供意見:

交通部部長信箱
http://www.motc.gov.tw/mocwebGIP/wSite/sp?xdUrl=/wSite/comment/MessageForm.jsp

交通部高速公路局局長信箱
http://www.freeway.gov.tw/POM/POMailBoxInfo.aspx

台北縣政府縣長信箱
http://talk.tpc.gov.tw/indexEmail-1.jsp
作者: ap859    時間: 2010-4-29 07:29
佳園路、隆恩街、復興路、(特區內好像還有其他穿越二高的道路)、還有從北到南由下方穿越二高的路應該也不少吧,還有各個交流道引道下來不也都是從下面穿越的嗎?另外河流也都是下面穿越的啊,而且道路立體交叉一定有一條在上一條在下,所以「承載力」應該不是考慮因素,換句話說承載力是可以用技術克服的。

那麼是「時間先後」的因素囉,後施作的,難道技術沒辦法克服,一定要採跨越方式嗎?好像也不盡然,大家可以想想,有沒有後來施作但用穿越方式的例子。

要說服人家,總得要先想ㄧ些強而有力的理由。
以上是個人看法,不對的地方,請大家指正。
作者: 阿布杜拉    時間: 2010-4-29 08:32
本帖最後由 阿布杜拉 於 2010-4-29 08:49 編輯

36# ap859
我可以舉出三個穿越的例子,完工先後順序應該是(1)西部縱貫鐵路山線三義隧道穿越國道1號,1990年代完工(2)高鐵新竹二高隧道穿越國道3號(3)t台北市復興北路地下道穿越松山機場10跑道降落區,尤其是第三例,該地下道有機會承受百噸甚至是兩百噸以上的飛機落地時的直接衝擊,而且性質接近三鶯二橋穿越國道3號的涵洞。

維基百科介紹的復興北路車行地下道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BE%A9%E8%88%88%E5%8C%97%E8%B7%AF%E8%BB%8A%E8%A1%8C%E5%9C%B0%E4%B8%8B%E9%81%93
作者: 阿布杜拉    時間: 2010-4-29 08:57
本帖最後由 阿布杜拉 於 2010-4-29 09:09 編輯

復興北路車行地下道的工程資料,比起來大義路以涵洞方式穿越國道三號難度會比較高嗎?
http://www.maa.com.tw/common/publications/2000/2000-072.pdf
但有一點是涵洞穿越對某公家單位的麻煩度會比較高,跨越國道,那個單位主要在跨越橋吊樑的晚上封路要比較注意。但穿越,就要隨時注意施工單位會不會造成國道的塌陷,一旦塌陷,就是該單位另一個惡夢的開始。
作者: Neil    時間: 2010-4-29 12:41
從 google map看,北二高離北大特區最遠處是在大有路附近。說不定引道都可以從學府路上。
作者: 寧靜海    時間: 2010-4-29 13:07
有什麼想法都可以建議看看,現在都在規劃研究階段,也許可以納入參考
作者: 建男人    時間: 2010-4-29 14:04
針對架空跨越,小弟也是採反對態度。
難得北大特區裡的交通網絡已經規劃的不錯,為什麼要來個高架橋,硬生生的把北大特區切成兩半。對景觀來說,是一大打折。對交通方便性,多了個高架橋在大義路上,由隆恩街過來或是學勤路過來的車流,因為要繞道學勤與大義路的入口上橋,我想日後一定會成為北大特區裡的一個交通的瓶頸點。建議還是考慮涵洞或是地下道方式,不管對美觀或是交通便利性,我相信對北大特區裡都會比較有利!
作者: andy826    時間: 2010-4-29 15:53
如果跨越, 過了二高後, 離河堤還有段距離吧? 再上三鶯二橋? 不就是上坡下坡上坡? 應該不會跨越二高直接就接橋. 否則橋要很長. 所以還是涵洞比較好, 學府路也 可以疏解車流. 畢免學勤大義路口車流過多. 但我還是希望從大學路接.
作者: Neil    時間: 2010-4-30 07:20
這段北二高的路面在地平面以上表示土是填上去的,並不會百分百堅實。要去挖土填箱函,我還真是反對。施工不良地基塌陷的話還真不知怎麼辦。除非我不用二高。而我又是會用的人。
作者: kwl    時間: 2010-4-30 08:14
從 google map看,北二高離北大特區最遠處是在大有路附近。說不定引道都可以從學府路上。
Neil 發表於 2010-4-29 12:41


怎麼會最遠?
大有路離7-11的便道最近 1分鐘就到樹林收費站
作者: Revilo    時間: 2010-4-30 12:27
在工程施工上「不好做」跟「不能做」是兩碼子事
而高公局的心態說穿了就是圖自己的方便而已

三重永安路穿越國道高速公路涵洞工程案
--------------------------------------------------------------------------------------------------------
一、工程概要:
計畫重建一座長50公尺、寬12公尺、高3公尺之車行箱涵。本工程北連永安北路、永安南路,南接
路行路二段巷弄,主要工程項目計有道路工程、擋土推進工程、排水工程及其他附屬工程等。

二、工程效益:
本案位於三重市與蘆洲交界,涵洞上方為中山高速公路,現況涵洞高度僅1.5公尺,僅限機車、行人
通行,改善過後行人及機車騎士即可減少安全上之顧慮。

三、期程:
於98年6月8日開工,預計100年11月30日完工。

四、工程經費:
新台幣2億元。

五、辦理情形:
工程現正進行中。

承辦人:涂貫迪 分機:7697
--------------------------------------------------------------------------------------------------------
http://www.publicwork.tpc.gov.tw/web/SelfPageSetup?command=display&pageID=20498
作者: ap859    時間: 2010-4-30 13:44
由阿布兄與Revilo兄所提之案例,可以瞭解即使時間在後的道路利用涵洞穿越技術由下方穿越,依然可以確保立體交叉道路安全性,真是感謝兩位的費心還有寧靜兄各方面整合的努力。
看看這些案例,原先高公局所認為涵洞穿越可能影響國道安全的理由,就很薄弱了。
作者: yenhsin    時間: 2010-4-30 15:47
我雖然不住在大義路上、但也非常反對採用高架橋的方式
不管高架橋設計多有特色、終究是一條從中切斷特區的「水泥鋼鐵怪獸」
衍生出施工的汙染、龐大車潮、交通安全、噪音、空氣污染、景觀、天際線的破壞 ......
對大義路的居民環境是毀掉了
對附近北大特區的居民絕對也是個災難
所以高架橋根本不應該出現在特區裡!

現在這裡有綠色樹木大道、有景觀、有文化藝術、空氣好、車輛少、不吵雜、環境單純
應該算是全國唯一、生活品質最好、最有特色的居住環境了
這不就是當初大家會選擇落腳在此購買房屋或租屋居住的原因嗎?

請大家一起來捍衛我們居住的好環境,表達堅持反對的立場!
作者: jackiehorng    時間: 2010-4-30 16:14
交通與人文應可不衝突,或許有其他解決方式,而創意可能會是最佳選擇,希望政府不要給工程設計公司只有目前二種選擇,如此才能維護北大特區完整性。
作者: 阿布杜拉    時間: 2010-4-30 16:45
46# ap859
比較要注意的是若是採涵洞穿越,則涵洞的限高會是一個問題,目前在隆恩街158巷的涵洞限高是 3.5米,隆恩街則不知,而大義路若要用涵洞穿越,屆時不知是否會需要降低大義路的路面高度以增加限高,若要降低高度,則人行道與路面會產生的落差又必須注意。
作者: 阿布杜拉    時間: 2010-4-30 16:51
我雖然不住在大義路上、但也非常反對採用高架橋的方式
不管高架橋設計多有特色、終究是一條從中切斷特區的「水泥鋼鐵怪獸」
衍生出施工的汙染、龐大車潮、交通安全、噪音、空氣污染、景觀、天際線的破壞 ......
對大 ...
yenhsin 發表於 2010-4-30 15:47

其實建了三鶯二橋,無可避免的北大特區的車流就會增加。個人猜測交通局的盤算是建柑園二橋後,改建已是危橋的柑園大橋,建完三鶯二橋後再在改建三鶯大橋(純猜測),但三鶯佳園地區是否真需要4座大橋跨越大漢溪??
作者: andy826    時間: 2010-4-30 17:03
49# 阿布杜拉

所以訴求就是只讓一般小行車通過啊. 否則特區內會充斥大車. 雖然有些建案正在蓋也常有大車行經. 但這只是一時的.
作者: joychiou    時間: 2010-4-30 17:24
我不住北大區,但是我反對用橋梁跨越。

用涵洞穿越高速公路下方,一來也能限制大型車輛及超高車輛走三鶯二橋。

至於高公局的說法很怪,現在國道二號正在做拓寬工程,大湳交流道下方的道路涵洞也是跟著一併做拓寬,工程技術是辦得到的,做與不做的問題吧。

====================
這讓我想到一件事,當年捷運三鶯線環評過程當中,環保署認為大漢溪的橋太多,建議只蓋到三峽就好,後來遭到民眾反彈才有條件通過環評。
那現在的柑園二橋跟三鶯二橋,環保署怎一點意見都沒?
作者: Spock    時間: 2010-4-30 21:28
三鶯二橋高架跨越高速公路+1
作者: js22020    時間: 2010-5-1 17:37
1. 松山機場跑道下方,都可以挖隧道連接大直和復興北路了;以涵洞穿越高速公路下方,難道會更困難、更危險嗎?

2. 學校(龍埔國中)旁邊蓋高架橋,這是粗魯沒文化的國家才會幹的事。

3. 若是高架跨越高速公路,中悅彼得堡一定受傷最大,中悅彼得堡的住戶應該要率先站出來反對。但是中悅彼得堡的住戶很可能不太常上網、或是不太常來這裡住。有什麼管道可讓中悅的管委會和住戶知道這件事嗎?
作者: kem2076    時間: 2010-5-1 19:24
如果想要美麗的有特色的橋也可以採涵洞穿越後在做高架橋也是一個不錯的想法.可以有個北大最具特色的大橋,又不會去影響北大目前所有的美麗景觀.所以我個人喜歡涵洞或下挖隧道的方法!
作者: ap859    時間: 2010-5-2 06:11
這是縣府的回應,後續進展請大家注意關心。未來應朝「維持景觀」、「兼顧安全性(含結構行車行人)」與「便利交通」三大方向處理會是比較圓滿的方法。

親愛的縣民您好:   有關您來信建議「三鶯二橋」應以箱涵穿越國道三號乙案,因本案目前正委由工程顧問公司規劃評估中,目前尚未定案,本局將把您提出寶貴意見提供工程顧問公司納入方案評估之參考,後續亦將召開地方說明會向地方民眾說明規劃之內容。感謝您對地方建設關心,在此致表謝忱,祝您萬事如意,心想事成。 承辦機關:臺北縣政府工務局規劃設計科 聯絡電話:(02)29603456分機7623 正本: 副本:
                                    臺北縣政府 敬上
作者: 凱蒂妹    時間: 2010-5-2 10:33
反對採用高架橋的方式,希望採用箱涵穿越方式並加上限高,杜絕大車出入,以確保北大安寧.
北大特區這裡有綠色樹木大道、有文化藝術、不吵雜(除了現在仍有工地建案仍在蓋)、環境單純
應該算是全國生活品質不錯的居住環境.而且這不就是當初大家會選在購買房屋原因之一嗎?
請大家一起來捍衛我們居住的好環境 !!
不贊成建高架橋.....
作者: 愛冷涼    時間: 2010-5-2 11:15
反對採用高架橋的方式,希望採用箱涵穿越方式並加上限高...


對呀! 我跟我弟還有幾個朋友當初看上這裡也是因為如此,如果這裡開始失去了原有的條件時
那我們也只好路不轉人轉,不如找個離工作地點近,生活交通更便利的地方,搬離北大也是不得已了
作者: Revilo    時間: 2010-5-2 14:02
對呀! 我跟我弟還有幾個朋友當初看上這裡也是因為如此,如果這裡開始失去了原有的條件時
那我們也只好路不轉人轉,不如找個離工作地點近,生活交通更便利的地方,搬離北大也是不得已了 ...
愛冷涼 發表於 2010-5-2 11:15

不能同意你更多了!

如果北大社區失去了原有的條件與特色時
如果這麼喜歡交通便捷的路網的話
那何不就找個離工作地點近的地方呢

我想到那時
橋通了我人也該走了

作者: andy826    時間: 2010-5-3 12:32
不用那麼悲觀, 畢竟還沒定案. 先集結意見跟政府相關單位反應吧. 現在贊成涵洞的比較多. 贊成跨橋的就抱歉了.
作者: 阿布杜拉    時間: 2010-5-3 13:24
建橋需要花費大筆的預算,以限高方式把橋限制只能讓小型車通過的可能性應該不大,小弟觀察了附近幾個涵洞,不乏有限高超過4公尺的,可見要建出足夠高的涵洞穿越國道3號不是問題,以一般9英呎6英吋(290公分)高的貨櫃加拖車車架約1公尺高,涵洞限高4.6公尺就足夠了。
大家的重點是否應該放在
(1)三鶯二橋是否真正不可或缺?有沒有替代方案,因為開了涵洞就不能避免大義路的車流增加,影響所及就是未來的龍埔國中上課時間的安寧及社區學童上下學的安全。
(2)若開了三鶯二橋,如何限制大型車在北大社區穿梭,小弟曾在隆恩街涵洞北大隆恩門轉角看到警車攔下大貨車開單(15噸以上大貨車禁行),但警察不是24小時站崗,如何杜絕這種硬闖的問題?畢竟台灣各地都有層出不窮的地方與砂石車專用道的抗爭。只要橋開了,就有大型車會進來北大社區,屆時數量就不是只有現在還在建設中的建案的砂石車預拌車的數量,而且某些駕駛(不論大小車)的素質大家是有目共睹的。
(3)加強地方交通便利性不應只是靠開路架橋,開路架橋完帶來的便利性和原有風貌的改變是福是禍還未可知,多了雪隧假日的宜蘭和假如開通了蘇花高的花蓮會有什麼改變,可以讓同住北大社區的我們先有一番省思。
作者: jackiehorng    時間: 2010-5-3 13:33
很贊成替代方案,聯外道路應設置於區外,才是解決之道,而不是頭痛醫頭。
作者: 寧靜海    時間: 2010-5-3 13:53
(1)三鶯二橋是否真正不可或缺?有沒有替代方案,因為開了涵洞就不能避免大義路的車流增加,影響所及就是未來的龍埔國中上課時間的安寧及社區學童上下學的安全。
(2)若開了三鶯二橋,如何限制大型車在北大社區穿梭,小弟曾在隆恩街涵洞北大隆恩門轉角看到警車攔下大貨車開單(15噸以上大貨車禁行),但警察不是 24小時站崗,如何杜絕這種硬闖的問題?畢竟台灣各地都有層出不窮的地方與砂石車專用道的抗爭。只要橋開了,就有大型車會進來北大社區,屆時數量就不是只有現在還在建設中的建案的砂石車預拌車的數量,而且某些駕駛(不論大小車)的素質大家是有目共睹的。
(3)加強地方交通便利性不應只是靠開路架橋,開路架橋完帶來的便利性和原有風貌的改變是福是禍還未可知,多了雪隧假日的宜蘭和假如開通了蘇花高的花蓮會有什麼改變,可以讓同住北大社區的我們先有一番省思。
阿布杜拉 發表於 2010-5-3 13:24


1. 有沒有替代方案,這是可以討論的,例如有沒有更好的設置地點,我覺得只要有更好的提案出來,大家要一起爭取或抗議,這都沒有問題;但在沒有替代方案之前,不能否認的是「三鶯二橋」確有所需,因為「三鶯大橋」只有雙向四線道,平日已經相當擁擠,更遑論假日時段大塞車,所有僅有「三鶯大橋」,確實難以應付三鶯地區往來之需要。個人認為討論「三鶯二橋」時,有時也要從「三峽」的角度出發,因為不可否認「三鶯二橋」會為北大特區帶來車流人潮,但北大特區的居民不也為三峽帶來車潮跟人氣呢?

2. 杜絕大型車有很多做法,除了涵洞限高外,還有限制道路行駛,例如禁駛大義路進入北大特區,又或者,我認為可以結合大漢溪環河快速道路,限制砂石車這類大型車輛只能繞道大漢溪環河快速道路,這樣不就能避免北大特區湧進大型車輛之問題?

3. 要交通?還是要寧靜?我相信未來北大特區還會持續面臨這樣的問題。這些問題都是可以討論的,但真的需要大家一起關心,而且拋出想法一起討論,不然只說「不該建」,卻不提「該怎麼做」,相信對有此需求的人,或是官方單位來說,都會很難處理。

要不要幫忙提出其他可行的替代方案呢?

我個人的想法是:
1. 三鶯二橋仍需要建設,以舒緩三鶯大橋車流,並連結鶯歌及樹林等地區,包括連結鐵路運輸,以增加交通選項。
2. 建設工法「一定」要採「箱涵穿越北二高」方式興建,「堅決反對」橋樑高架伸入北大特區中心,破壞景觀,也將車潮直接帶入北大特區。
3. 大型車輛禁駛進入北大特區,建議限制大型車輛轉行駛大漢溪環河快速道路,所以快速道路也需要爭取,並要求其採右岸規劃設計。

以上純屬個人想法,這些都可以討論,也期待更多見解出現,以凝聚共識及力量。
作者: 阿布杜拉    時間: 2010-5-3 17:08
1. 有沒有替代方案,這是可以討論的,例如有沒有更好的設置地點,我覺得只要有更好的提案出來,大家要一起爭取或抗議,這都沒有問題;但在沒有替代方案之前,不能否認的是「三鶯二橋」確有所需,因為「三鶯大橋」 ...
寧靜海 發表於 2010-5-3 13:53

如果三鶯二橋勢在必行,個人提供天馬行空的辦法,就是大義路車行地下道
上班前我順路開車繞了一下,學府大義路口起算,距離學成大義路口約500公尺,三樹大義路口約700公尺,三樹大學路口約1100公尺,將要經大義路上三鶯二橋的車流導入車行地下道,穿越國道三號後爬升經引道上三鶯二橋跨越大漢溪接114號縣道,至於車行地下道引道的起點可以大義三樹路口為起點,若以三樹大義路口為引道起點,大義學成路口為隧道起點,則引道坡度個人粗估約千分之25,(引道長度180公尺,隧道淨空高度4.6公尺),車行地下道大義路段以明挖覆蓋方式施工縮短工期。
大義路另外興建四線涵洞,兩線供小型車通過,兩線供機慢車通過,限高3.5公尺,穿越國道3號後接上三鶯二橋引道,以利北大社區進出使用三鶯二橋
以上為小弟個人淺見,希望各位先進不吝指教。
作者: jackiehorng    時間: 2010-5-3 17:27
建議三鶯二橋引道可設置於北大特區外﹝高速公路北邊﹞,由高速公路既有涵洞聯接佳園路三段後再至北大特區外圍,如此三峽鶯歌之穿越車輛不會經過特區內,以保有北大特區寧靜。
作者: andy826    時間: 2010-5-3 17:48
65# jackiehorng

但是效用不大. 只能疏解柑園土城的車流. 也沒辦法幫三鶯大橋/柑園橋疏通. 我若是三峽往鶯歌, 就還是會走三鶯大橋
作者: Revilo    時間: 2010-5-3 18:05
車行地下道引道的起點可以大義三樹路口為起點,若以三樹大義路口為引道起點,大義學成路口為隧道起點,則引道坡度個人粗估約千分之25,(引道長度180 公尺,隧道淨空高度4.6公尺),車行地下道大義路段以明挖覆蓋方式施工縮短工期。
大義路另外興建四線涵洞,兩線供小型車通過,兩線供機慢車通過,限高3.5公尺,穿越國道3號後接上三鶯二橋引道,以利北大社區進出使用三鶯二橋
阿布杜拉 發表於 2010-5-3 17:08


很棒的方案!比照台北市基隆路市政府前的車行地下道。
除降低對北大特區環境衝擊外,還可提升道路服務水準。

至於引道坡度可調為 5%,引道長度可縮為一半。大義路
確實可採明挖覆蓋法施作,但穿越國道部分仍須採管幕工
法或其他免開挖工法進行。

總之,這絕對是可行的方案,工程技術也沒問題,重點就
剩下經費了!!

作者: 寧靜海    時間: 2010-5-3 19:24
大家不要忘了把自己的建議寄到縣長信箱陳情喔!
因為目前還在可行性評估期間,預計5月底才會做出評估結論與方案選擇。

現在提出都還有機會納入討論,
另外也建議可以直接打電話給承辦人,請他將這些意見務必納入方案,
以免到時候沒出現在公聽會,那就可惜了。

拜託大家囉!只要是對北大特區更好的方案,都請一定要寫信到縣長信箱提出建議啊!
作者: 阿布杜拉    時間: 2010-5-3 20:35
很棒的方案!比照台北市基隆路市政府前的車行地下道。
除降低對北大特區環境衝擊外,還可提升道路服務水準。

至於引道坡度可調為 5%,引道長度可縮為一半。大義路
確實可採明挖覆蓋法施作,但穿越國道部分仍須採 ...
Revilo 發表於 2010-5-3 18:05

經費有限可以多編個幾年預算來完成都沒關係,但景觀一破壞,醜陋的水泥怪獸一蓋下去就沒辦法挽回了。
作者: jackiehorng    時間: 2010-5-3 21:04
工區如在北大主要軸線上,且工期至少三年,將對剛誕生的特區傷害太大。
作者: 愛冷涼    時間: 2010-5-3 22:28
我覺得車行地下道還不錯,只是工期長,經費也高,沒有議員支持很難過關
以後為了交通安全龍埔國小、國中門口說不定會有天橋...
如果高架或涵洞沒有限制車輛大小,那國慶路那個砂石場會不會是最大受益人,哈!
以後他們的砂石車就有專用道路了
三鶯二橋是一定需要的,只是我初來乍到,真的滿難有好的建議路徑
作者: 阿布杜拉    時間: 2010-5-3 23:39
工區如在北大主要軸線上,且工期至少三年,將對剛誕生的特區傷害太大。
jackiehorng 發表於 2010-5-3 21:04

以北大社區目前的車流來說,還不至於到塞車的地步,反而是施工的最佳時機。然而若只是為了縮短工程期而採便宜行事的做法,對整個北大社區的面貌才會是最大的傷害,當高速公路的涵洞出現,如樓上所說國中國小就要出現天橋,這和附近的景觀相對照不是很突兀嗎?更何況未來若不藉由Bypass的方式,車流增加及大型車橫行大義路的問題如何解決?屆時若有人命損失再拉白布條抗議則為時晚矣!
小弟在此舉一個例子請大家作對照,香港興建赤臘角機場,週邊聯外設施興建一起進行,台灣的桃園機場啟用超過30年,連機場捷運4年後都還無法馬上通到首都。三鶯二橋如果非建不可,請政府做好完善規劃,不然不如不建。
作者: jackiehorng    時間: 2010-5-4 07:00
三鶯二橋如果非建不可,請政府做好完善規劃:
1.請考量是否一定要穿越北大特區。
2.如一定要,請用都市設計手法取代交通工程作法,對待北大特區。
3.全國只有一個藝術大道,應該珍惜。
4.全國也只有北大特區居民這麼有向心力。
作者: 阿布杜拉    時間: 2010-5-4 12:55
本帖最後由 阿布杜拉 於 2010-5-4 12:57 編輯

一個追加的建築,可以把周遭原有的美感作出與原有設計風格截然不同的改變,至於美醜,由各位看倌評斷
照片為高鐵新竹站的西側廣場,右方的高架橋為鐵路改建工程局目前興建中的六家車站,左邊的站體結構是獲得第六屆遠東建築獎的高鐵新竹站
照片引用自鐵路改建工程局內灣計畫網頁
作者: jackiehorng    時間: 2010-5-4 13:46
令人痛心!




歡迎光臨 iBeta 愛北大論壇 (https://forum.ibeta.tw/)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