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 涵洞穿越比較適合,因為國道3跟學府路靠太近了;
要能跨越國道三,要不就從學府路上坡 -> 學府路少一車道;
要不就從大義路上坡->大義路少一車道,外加在中悅前就要上坡(橋) ->醜
所以 "涵洞穿越"是最好的 ...
carien0127 發表於 2010-4-27 18:19
我雖然不住在大義路上、但也非常反對採用高架橋的方式
不管高架橋設計多有特色、終究是一條從中切斷特區的「水泥鋼鐵怪獸」
衍生出施工的汙染、龐大車潮、交通安全、噪音、空氣污染、景觀、天際線的破壞 ......
對大 ...
yenhsin 發表於 2010-4-30 15:47
反對採用高架橋的方式,希望採用箱涵穿越方式並加上限高...
對呀! 我跟我弟還有幾個朋友當初看上這裡也是因為如此,如果這裡開始失去了原有的條件時
那我們也只好路不轉人轉,不如找個離工作地點近,生活交通更便利的地方,搬離北大也是不得已了 ...
愛冷涼 發表於 2010-5-2 11:15
(1)三鶯二橋是否真正不可或缺?有沒有替代方案,因為開了涵洞就不能避免大義路的車流增加,影響所及就是未來的龍埔國中上課時間的安寧及社區學童上下學的安全。
(2)若開了三鶯二橋,如何限制大型車在北大社區穿梭,小弟曾在隆恩街涵洞北大隆恩門轉角看到警車攔下大貨車開單(15噸以上大貨車禁行),但警察不是 24小時站崗,如何杜絕這種硬闖的問題?畢竟台灣各地都有層出不窮的地方與砂石車專用道的抗爭。只要橋開了,就有大型車會進來北大社區,屆時數量就不是只有現在還在建設中的建案的砂石車預拌車的數量,而且某些駕駛(不論大小車)的素質大家是有目共睹的。
(3)加強地方交通便利性不應只是靠開路架橋,開路架橋完帶來的便利性和原有風貌的改變是福是禍還未可知,多了雪隧假日的宜蘭和假如開通了蘇花高的花蓮會有什麼改變,可以讓同住北大社區的我們先有一番省思。
阿布杜拉 發表於 2010-5-3 13:24
1. 有沒有替代方案,這是可以討論的,例如有沒有更好的設置地點,我覺得只要有更好的提案出來,大家要一起爭取或抗議,這都沒有問題;但在沒有替代方案之前,不能否認的是「三鶯二橋」確有所需,因為「三鶯大橋」 ...
寧靜海 發表於 2010-5-3 13:53
車行地下道引道的起點可以大義三樹路口為起點,若以三樹大義路口為引道起點,大義學成路口為隧道起點,則引道坡度個人粗估約千分之25,(引道長度180 公尺,隧道淨空高度4.6公尺),車行地下道大義路段以明挖覆蓋方式施工縮短工期。
大義路另外興建四線涵洞,兩線供小型車通過,兩線供機慢車通過,限高3.5公尺,穿越國道3號後接上三鶯二橋引道,以利北大社區進出使用三鶯二橋
阿布杜拉 發表於 2010-5-3 17:08
很棒的方案!比照台北市基隆路市政府前的車行地下道。
除降低對北大特區環境衝擊外,還可提升道路服務水準。
至於引道坡度可調為 5%,引道長度可縮為一半。大義路
確實可採明挖覆蓋法施作,但穿越國道部分仍須採 ...
Revilo 發表於 2010-5-3 18:05
歡迎光臨 iBeta 愛北大論壇 (https://forum.ibeta.tw/)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