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eta 愛北大論壇

標題: 我的德國婆婆.教孩子「背上要長眼睛」!不只享受,還... [列印本頁]

作者: 宇奇隱形鐵窗    時間: 2016-12-12 13:54
標題: 我的德國婆婆.教孩子「背上要長眼睛」!不只享受,還...
http://carolsworld.tw/clean-up-your-mass/
8 S+ w2 O4 j) f; }7 w8 E+ |* I: B我的德國婆婆|教孩子「背上要長眼睛」!不只享受,還要善後。' ?! s, t( Q3 m+ f$ x$ M6 F  Z

# H6 O, t  Z2 J$ `0 X2 `5 A9 C4 Z  [) A4 [/ D' V
[attach]478344[/attach]8 S; Q5 n5 t+ c! v+ q2 B8 Q0 M0 s+ M
/ R& @  V' ~: y( H1 r
我想應該很多爸媽都有一樣的經驗。* e  X" m0 m+ u- }! a
小小孩玩具一件件拿出來,然後我們在他們睡著後收拾。或是大一點的孩子,喜歡烘焙,把整個廚房的「傢伙」都拿出來用,完成了美味蛋糕,吃完了~拍拍屁股走人,留下一整個像被轟炸過的廚房和烤箱。! P! E$ h8 |6 [* ^- g: ?: I) D

. X: ~. D- J  f6 ]( S% B這場景不是只有在家裡,在公共場合也常看到。亂得像海嘯剛過的公共遊戲室,圖書館散落一地的童書,杯盤狼藉的餐廳桌面,讓人開了門又關上門的骯髒廁所,甚至是跨年活動過後的恐怖垃圾堆。疑?後面幾項,不是光只有孩子出現的場合唷!沒錯,其實不是只有孩子會「留下爛攤子」,大人也會,而且留下的爛攤子還更大更難收拾。
2 O( N5 s; g; z2 h. y( N+ i5 }3 F  m) u' _2 j3 r
我家姐姐喜歡做蛋糕,我過去工作很忙碌,但週末總想和她一起同樂。當她還是四五歲的孩子時,她只負責兩件事:攪拌、吃!常常把蛋糕放進去烤之後,姐姐就一溜煙跑去看卡通,留下我收拾「殘局」。姐姐不需要收拾,所以她也不會去注意攪拌的力道,拿東西也挺「大辣辣」,我這個媽,太過於沈浸在「親子同樂」的氣氛中,也不以為意。直到我的德國老公第一次看我們做蛋糕,他忍不住說話了。# U6 C- h6 H  n. P

; G) _  e4 r: f, J2 _* F* \我們開心地吃完了之後,我照例又是收盤子叉子,又是清理廚房。老公到我旁邊搭著我肩膀,輕聲地說:「我覺得這不是『你們』一起做蛋糕耶!而是她在享受,你在收拾。」, B& c/ u; D8 r2 _4 ]8 Z% J' |/ z

$ b. }: O6 @4 O& l0 h3 k! \6 `/ N3 ]. j
恩,好像有點道理,但我不知道我哪裡做錯了。我停下手邊的清潔工作,轉頭看著他說:「恩!我知道這樣怪怪的。但,難道你們家做蛋糕的時候,不是這樣嗎?」他吃著好吃的蛋糕,笑笑地說:「我多希望有你這樣的媽啊!但我媽可不能接受我們就這樣溜走。」2 Z; L$ Y! \% @0 K

* X# J& Z, p! \% P/ `: n他們家雖然有洗碗機,但每個人至少都得要把自己的碗盤餐具放在固定的檯面上,而且清乾淨桌子才能下桌,他從懂事以來就得這麼做。如果孩子煮飯(在他們家是每週至少一次的事),當然一定要清理到完全回復原狀為止。他們在青少年時期,把車庫上面的小房間當作Party House,每週末都有朋友來喝啤酒打電動,所有的酒瓶垃圾,一定要當天清理乾淨,否則就會被禁足或下週不准開趴。
2 I8 h% g/ ?9 F4 X" t0 `! H# q- S
幾年前,妹妹十八歲生日趴踢,她與朋友租了一個派對場地,隔天要恢復原狀歸還,他們一幫朋友雖然前一晚喝得很多,但隔天還是一早就一起去收拾,媽媽完全不需要說一句話。這些都是小小的細節,但看在我眼中,覺得既羨慕又慚愧。
: r9 @, L8 N. w* ~/ l4 s# g- G
當下我知道,我又犯了許多父母親最大的教養錯誤:覺得「她只是個孩子」就沒有去堅持。我也知道,是必須做些改變的時候了!因為女兒當時已經九歲,但她「善後」的標準真的很差。她很享受美食,但永遠要提醒才會記得收盤子擦桌子。廚房總有打開的麵包袋,在房間總有放了幾夜的碗盤。便當袋,記得拿回來放到廚房已經感人,但總不會打開來放水槽。恩,這些真的是Ugly Truth,但做媽媽的,就是得「眼睛雪亮、腦袋清楚」才行啊!
, R* g/ z, m! O: q
5 }5 u- E0 u2 |" ~2 r3 c6 t5 Y( ?- w從我們搬到德國之後,因為換了個新環境,我也趁機「宣布」種種新的「好習慣」。不說是「家規」,是因為我不希望孩子是怕被罰才去做,我期待孩子們明白,或許你當下覺得無妨,但如果每個人、每天都這樣做,那環境會亂成什麼樣子?, t3 }* n- |3 I6 E. l7 m% T

# F, Q6 d  ?* u9 g% n9 O5 e「言教」無用,我用了「結果教育」。見到這樣的狀況發生,我不像過去「動手收~然後碎念」。
/ w- [8 s4 }# q3 `" d8 }+ V2 x- W
如果是她的空間,我就放著讓它亂。她房裡有個洗衣籃,但我不會主動去洗,她如果沒拿出來到洗衣間,我不會動,沒有衣服穿,自己負責。房間裡的碗盤,就算到發霉了我都不會幫忙收(除非她生病),上回她「拜託」我拿出去,我也說「不」,因為「如果我幫你收了這一次,你下次就又『拜託』我就好了啊!」。如果是公共空間,我如果在場,就會眼神示意,如果不在場而她沒收,我會到房間「請」她「馬上」放下手邊的任何重要大事,先收拾完畢再說。這些,都是我婆婆的「妙招」,被我偷偷拿來用,還挺有效果的呢!
" _8 }! Y. ^4 l" o  C9 H$ v" {1 [$ [! e7 A. E
在德國許多咖啡廳或餐廳的規則,都是要顧客自己將餐盤收到固定地點。不只是姐姐漸漸改變了習慣,連不到兩歲的弟弟,都主動會將自己的餐具放到收餐檯上。
& x6 D2 N- ~5 N; t& o  k. ?( A/ u% L/ {0 I# S, b
換完小便的尿布,拿去丟垃圾桶也是弟弟自己的工作。弟弟的玩具區,睡覺前我們也會唱著「Clean up! Clean up! One, Two, Three!」,一起收拾完畢。這次,我不能再覺得「他還是個孩子」就標準放太鬆啊!
4 O/ s. q0 @. ~
+ M1 s6 R- j8 g7 K2 A0 _我跟女兒開玩笑說「妳背上也要有眼睛」,這不是為了防小人,而是為了「體貼」別人。收拾善後,不只是因為自己的環境會變好,或只是個好習慣而已。更重要的是:如果妳不收拾,就是別人要收拾!
) Q( C9 O( j0 t- {3 a6 ^. f4 {7 n" O: k! w" A1 a% d
對大一點的孩子,我們該讓他們想想:3 Y- y; v# V: h& P; y* r+ [
1 S1 p" ^& C  s" q
「如果你在餐廳工作,遇到弄得桌面地面亂糟糟的家庭,你會有什麼感覺?」; z1 Q  n* q. @: L8 ~0 z' S, Y

7 {  S9 Q2 I, @" Y( C「如果你是活動主辦,大家開心嗨完了之後,留了滿地垃圾給你清掃,你會有什麼感受?」5 C9 n  s* ]9 H. w+ D* b- s# \- O
$ B# {: r5 ~! F, ?7 y: [
同樣的,身教一定重於言教!身為父母,當我們離開餐廳、包廂、交通工具…,轉頭看一下,我們留給別人的是什麼樣的環境?
& w4 X: C9 X0 Z3 _! D* Y: h( v- J: P5 C4 c
我們是否總是拿走自己的垃圾?我們是否總是愛惜物品?- Z* I& |+ H; a) s% g& u
我們的鞋子若髒~是不是清乾淨再進門或進車?( M# i+ b" K6 {
我們的雨傘~會不會滴得地面到處都是?) n8 P$ ^" J, Q8 d9 y
我們倒垃圾~是不是注意沒有骯髒的液體留在地面?# U. R3 Y4 f9 _. k7 X
我們如果弄髒了,是不是會回家拿了清潔用品,再回去擦乾淨?
& k/ t7 e9 J9 {% N我們從椅子上站起來,會不會把椅子放回原來的位置?; a3 l/ m7 x9 K  ^
$ X6 D8 I. o( a' b: l. x
這些細節,是我觀察我家那有點「龜毛」的德國人發現的。他不是個有潔癖的人,但他很重視「有沒有給別人添麻煩」,而這個,就是家庭教育的威力!當然也感謝我婆婆的教育,讓我不是一個人到處收拾的「家事婦」。甚至這樣的教育下,當他出門發現門外樓梯結冰會滑,他寧願讓自己趕時間,但一戶戶告訴鄰居出門要小心,這就是「體貼」和「無私」啊!% J8 H6 E! z& o7 \. T0 U  t  i

( F) e/ k) x/ a! H5 p如果父母親都常常注意這些細節,孩子們不「有樣學樣」也難。而且,媽媽真的不能做太多!做過多,不但讓自己變女傭,孩子變媽寶,最後四處告訴別人「孩子好難教」也沒人可以救呢!- h* C+ `$ `1 i; \5 j! l
. v" m0 p) Q* v5 [+ R$ e9 G
享受的時候製造了一些髒亂,沒有關係!重點是能為別人多想一點,留給下一個人乾淨舒適的環境,這不只是「生活教育」,更是「品德教育」。




歡迎光臨 iBeta 愛北大論壇 (https://forum.ibeta.tw/)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