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eta 愛北大論壇
標題:
羅智先:此波大宗物資飆漲 深不見底
[列印本頁]
作者:
歐陽
時間:
2011-2-22 23:26
標題:
羅智先:此波大宗物資飆漲 深不見底
羅智先:此波大宗物資飆漲 深不見底
* E+ F, l& ^4 i) Y! ?
* t8 ^ r9 g" |
4 X( c b7 i. }9 n* h
4 Z( A2 `$ M) p& A
6 g2 v) ]& b( J" A) B1 G
文.陳春霖
. S- @, Q8 E- @ [+ Q* ?
! D( p! [ j+ h1 c) f2 w9 W' e
統一總經理羅智先認為,全球氣候異常下,牽動經濟變化,此波大宗物資飆漲深不見底。
8 m* r# J% V' ?7 [5 f% T# a2 g
# j6 v* J! @4 O5 `- P1 A8 x
全球原物料價格大幅波動,食品龍頭大廠統一(1216)與大成長城(1210)率先宣布調漲泡麵與沙拉油售價,通貨膨脹壓力與高物價時代來臨,統一總經理羅智先甚至透露,這一波原物料價格的飆漲較金融風暴時期可怕,因為至今仍見不到底。《理財周刊》特別專訪羅智先,面對這樣的大環境,談企業因應策略與未來經營調整方向,以下是採訪內容概要:
4 W$ `+ W$ i1 L
7 v& R) B5 K- p" ?
■統一產品不能不漲價
) {! L+ L7 P! p! I
' {* {' N( x. Y* i) ^* v
《理財周刊》問(以下簡稱問):台糖公司先前也準備調漲糖與沙拉油價格,後因政策考量凍漲,統一是否也會跟進不調整產品價格?大陸廠是否也會調整產品價格?
7 S [- F$ I. l+ o' _: ?9 `7 T
: B% _8 c/ Y& a w& |) O
羅智先答(以下簡稱答):民營企業將本求利,原料進貨價格持續走高,成本壓力愈來愈大,若不反映至末端產品價格,企業根本無法生存下去。事實上,沒有任何企業願意去調整產品價格,因為價格的變動很可能會失去部分市場,但在兩害相權取其輕的衡量下,只好採取調整價格的手段了。
* q! ?& _" c% h; S6 B/ v. K7 [2 [
* o, e- j3 e7 w2 }; q! ~$ t! B
大陸市場環境很難調整產品價格,因此公司也早在產品推出前就已經預設好價格空間,也就是產品定價策略很重要,已經往前看到趨勢,儘管會出現落差,但總比每兩、三個月都以原物料價格飆漲,所以產品價格也要調整,這對大陸13億人口的巨塊型經濟體操作上是有問題的。
+ b1 |8 r6 a7 q* f" p+ d$ [
2 K4 u& `) o! Q0 f
問:造成這次原物料價格大幅飆漲的原因為何?預估可能會持續多久?
w, C1 R `2 ^0 L6 H$ ^0 ]- m7 q
1 c. \% e$ E1 d' j7 c. Q* o; a' s
答:這是個好問題,細究這次的價格狂漲大致可歸納三個原因,一是美國量化寬鬆政策(QE2)半年釋出6000億美元到市場,造成游資充斥只好大舉尋求投資標的,大宗物資成為標的;二是全球氣候異常,多數國家已經採取大宗物資暫停出口的措施,造成市場供需失衡,再加上投資客人為炒作,致使價格高漲一發不可收拾;三是新興市場需求激增,例如中國大陸與印度等人口較多國家,隨著經濟成長,國民生活品質也跟著提升,對於民生必需品需求相對增加。
5 f( H* X) l1 P2 b7 i
5 [6 g! L/ j7 E( @! v2 O- k7 a% o
上述三原因都不是政府所能掌控的變動因素,就跟現在新台幣匯率持續升值一樣,經濟變數已經不是一個國家的問題,而是全球性,因此政府必須體認時代與環境的改變,應該從教育民眾是調整生活方式的時候了,否則未來「最不值錢的東西就是錢了」。
( r/ G. \. ]$ q4 \ [5 S
, O/ N7 W3 D# V& [. j% @$ s
此次大宗物資牌價每10天變動一次,最讓人可怕的是見不到底,不像先前金融風暴時期,至少大家可以預估價格波動的底限在哪好做因應,因此會持續多久,真的很難評估,這是個嚴肅的課題,不管是民生考量的國家政府機構或是以經濟問題考量的企業都必須謹慎看待。
+ I! [' X# O! _. I( t0 g2 j
$ h0 A( H& O w+ h2 v. J
■匯率升幅不敵進口原料漲幅
6 ?7 }. ^/ B9 j* Y5 c* n7 v) X
: e; i3 t: n9 [4 Z, S. T
問:此次調整產品售價對公司營收與獲利有何影響?面對全球大宗物資市場這樣的變化,是否採取因應策略?
1 L' S, N' ^; O1 u; z+ F
+ r; W8 P9 D. P6 h/ o; l
答:統一的產品與服務基本上屬於內需型產業,原本匯率升值可以拿較少資金取得原料,不過,原物料價格飆漲,彼此相抵,甚至上漲幅度超過匯率很多,廠商都是萬不得已才調整產品價格,因此對營收與獲利並不會出現驚訝的表現,給予股東該有的交代就OK了。
, I- x" Z2 m" U2 p, H7 n
/ W r' _' d7 t
如前述,全球氣候異常的大環境變化,未來大宗物資經營會是相當艱辛的行業,企業經營若仍停在國際搬運工思考模式,不久就會遭淘汰,必須朝高附加價值方向走,至於什麼是大宗物資高附加價值的產品或服務,目前還在研究當中,但統一食糧群營收比重降至30%就是最好的例子,但並非全部刪減,而是未來調整速度要更快,重新思考發展高附加價值產品與服務。
: \- `. V) W' e C4 R
, P7 y7 l c7 T8 s v' y5 X8 ?
問:中國大陸與東南亞市場最新布局規劃與策略為何?
& z9 Y* m6 E& G( A4 p# }+ U; P
) E5 J, E) V" g- J
答:中國大陸每年創造10兆人民幣GDP,但通膨壓力卻超過GDP成長速度,單靠雙率舒緩有限,因此經營必須更加謹慎。
0 d4 p f' o1 F& a a
. H3 f0 q% _. Z1 W
尤其面對13億人口市場,不求快只求穩,這是公司在中國大陸經營主要策略,光是飲料都還有很多市場尚未開發,例如農村根本都還沒進入,先求深度與穩度再求廣度。
. N* B4 k8 T- G# H0 U. t1 C
! a" T+ c$ k' u: J
尤其看大陸市場不能只看單面,兩岸交流密切後,大陸商品進入台灣市場勢必也成趨勢,旗下巴馬長壽礦泉水預計今(2011)年第2季引進台灣,將走高價策略,未來對營收與獲利預期都會有助益。
( ~& [! H# d" D0 l& X0 F
1 l/ S2 E4 t/ F R) U Q3 [
至於泰國、菲律賓與越南已經耕耘了7~8年,學習到營運模式,今年都將進入收割期,泰菲以消費產品為主,越南雖以大宗物資占比較高,但泡麵將捲土重來。 問:對於近日外資大撤退的看法為何?股市投資有何建議?
. X6 _. R; q9 T
0 W: l3 L% ~" t+ D- y
答:過去一直認為外資偏愛科技電子產業,傳統產業持股率達25%算挺合理的,但外資持有統一最高達45%,近日一波確實賣比買還多,持股率降至43%。
8 j' u5 p7 J2 a3 T) t$ d8 h
2 p' w* g, `: J: B$ e# b
外資在資本市場投資策略是相當嚴謹的,不僅對標的公司研究透徹,甚至更對經營者了解詳細,一旦決定都是大部位長線持有。建議投資人慎選企業經營者,進場買完後吃顆安眠藥,待醒來就有獲利機會,不要短進短出影響睡眠。【完整內容及圖表請見《理財周刊》 547期; 訂閱理財周刊紙本雜誌 】
/ i ]& k: l7 Y6 M3 D
6 z$ Q" [2 c9 D3 {' P: r. |7 Z% N
作者:
歐陽
時間:
2011-2-23 07:52
建議投資人慎選企業經營者,進場買完後吃顆安眠藥,待醒來就有獲利機會,不要短進短出影響睡眠。
歡迎光臨 iBeta 愛北大論壇 (https://forum.ibeta.tw/)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