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j% g6 Z% f; C 亞東醫院藥劑部王怡茹藥師表示,在出遊前,可針對要前往國家或目的地的氣候、飲食習慣、地理與社會環境先做好功課。此外,本身是否有在長期服用慢性病藥物、是否有暈車、暈船等病史等等情形,都必須列入計畫的一部分。當行程中發生輕微症狀,或是旅遊當地就醫便利性不佳,這時自備藥就可以派上用場,使旅行興致不致大打折扣。+ B2 w& y+ N. c, V0 P/ T
" l9 v: L5 ~0 {" p" A1 m 旅行用自備醫藥包以小巧、方便隨身攜帶為最適當,大致上可選擇的藥物類型有:止暈藥、感冒藥、腸胃藥、外用藥等。止暈藥可預防需要長途飛行或搭乘交通工具所引起的頭暈,其中抗組織胺劑(Antihistamine)是常見成分,能減低內耳前庭器官的敏感度,亦具鎮靜效果,有時可充當安眠藥物,但此作用對某些人在旅遊時會造成昏睡的副作用。市面上多為複方口服劑型,如加入維他命B6或咖啡因以加強止吐效果並減低副作用。東良菪鹼(Scopolamine)為抑制嘔吐中樞的副交感神經拮抗劑,市面上有口服與貼片劑型,副作用是口乾、視力模糊與思睡,有攝護腺肥大、青光眼或習慣性便秘的病人應避免使用。提醒有暈車暈船習慣的人,口服藥品最好在搭乘交通工具前一個小時就要服用;貼片藥品則要提早至四個小時前使用才有效果。 & b. a- J& F* Z$ i0 M 1 @8 v4 r$ {( U+ T. g5 t3 G Z 當旅途勞累時,身體的免疫系統也會跟著降低,一不小心就得到了感冒、發燒、腹瀉等「旅行病」,可選擇之感冒症狀解除藥物用途分為解熱鎮痛劑(如acetaminophen,常見商品名為普拿疼)、緩解鼻塞及流鼻水的抗組織胺、止咳化痰藥物等。綜合感冒藥多屬於指示藥,不用處方即可購買,但仍建議需經藥師或醫師指導才服用。腸胃藥方面,如胃痛、胸口悶及噁心,可用制酸劑中和胃酸,成分多為鎂鹽、鋁鹽等,液體狀的胃乳,效果最快,錠劑效果較慢,最好嚼碎後吞服。若腹部絞痛可服用抗痙攣藥(如:Hyoscine, Buscopan)來改善。有輕微消化不良或胃腸脹氣問題可藉消脹藥(如:Dimethicone, Gascon)來解除,此外,含消化酵素與乳酸菌的健胃整腸藥(如:Bioformin)能消滅腸道壞菌,促進碳水化合物及澱粉分解,除了幫助消化外,也適用於緩解輕微便秘及腹瀉。3 ~3 m- l6 m( _! @" V9 }7 j
9 l* a2 h% C) l5 k
腹瀉及便秘也是旅行中常見的腸道問題,腹瀉最重要的治療是補充水分及電解質,止瀉劑能暫時解除輕、中度的急性腹瀉,如吸附劑(如高嶺土、矽酸鋁)可在腸道吸附水分、細菌與毒素,但因同時也會吸附其他物質,與其他口服藥需隔開至少兩小時,以減少交互作用。Loperamine(Imodium®)或征露丸能減緩腸胃蠕動,增加水分電解質吸收,兩歲以下不宜服用,以免影響腸胃功能。暮帝納斯(Bismuth subsalicylate)抑制小腸分泌,具收斂殺菌效果,常作為輔助治療,服用後糞便會成灰黑色,對aspirin過敏者不建議使用。如果使用止瀉劑48小時後症狀持續且伴有發燒、脫水等現象,應馬上就醫。& c5 E+ E* ]: O1 R& w4 _+ K) q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