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eta 愛北大論壇

標題: 三峽老街石板路、鑄鐵磚遭公所刨除 朱道歉允速修補 [列印本頁]

作者: 以利亞    時間: 2016-4-13 16:47
標題: 三峽老街石板路、鑄鐵磚遭公所刨除 朱道歉允速修補
三峽老街石板路、鑄鐵磚遭公所刨除 朱道歉允速修補


中時電子報作者陳心瑜、葉德正╱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6年4月13日 上午5:50

中國時報【陳心瑜、葉德正╱新北報導】

三峽老街入口處別具特色的石板路、鑄鐵磚日前遭公所無預警刨除,改鋪柏油,引起地方人士不滿;新北市長朱立倫12日首度道歉,坦言區公所「手法粗暴、不被接受」,將儘速修補錯誤;地方人士肯定朱立倫願傾聽民意,希望早日恢復原貌。

三峽老街入口處的石板路面與鐵磚,為2006年老街復舊工程興建,上頭刻有三峽的歷史簡介、畫家李梅樹作品,可說是老街的一大特色。

但三峽區公所多次接獲里長與居民陳情,「騎車經過石板路常摔車受傷」,要求公所改鋪柏油路;區公所編列預算後6日進行刨除工程,未料引發在地居民、文史團體不滿。

「雖然是公所作為,但市府要負起責任,立刻透過公民參與方式補救。」朱立倫12日在市政會議強調,文化、歷史的傳承延續很重要,即便是為了交通安全,都是不妥的、也不應該。

朱立倫指出,防滑等安全問題可用現代技術補強,即便區工所立意良好,也不須用粗暴方式解決,也要市府團隊引以為戒,未來決策應該更周延。

朱立倫表示,復舊工程將交由地方公民團體、民眾討論再決定,一切尊重地方團體,並保存地方文史,「公務員犯的錯,也要懲處並追究責任。」文化局主秘紀淑娟表示,將居中協調公所、地方文史團體意見,在地方民意、傳統文化間取得平衡。

李梅樹紀念館館長李景光表示,肯定朱立倫願意傾聽民意的態度,但百年慶祝活動在即,市府應立即恢復原貌,不要再拖。
作者: formosa1027    時間: 2016-4-13 19:47
公務員就是有保障,做錯事你又奈我何
作者: hahaha    時間: 2016-4-13 19:57
公務人員粗暴行事, 結果又是老百姓賠錢了事!
作者: ycleu    時間: 2016-4-13 21:23
朱立倫表示,復舊工程將交由地方公民團體、民眾討論再決定,一切尊重地方團體,並保存地方文史,「公務員犯的錯,也要懲處並追究責任。」

我很想知道,朱立倫市長能否很快告訴大家,那些公務員受到懲處? 如果朱市長沒告訴大家,也請大家提醒他.

作者: IFA-Jansen    時間: 2016-4-13 22:14
歷史古蹟要保存都來不及了,怎可隨意破壞呢!!
作者: podzol    時間: 2016-4-13 23:18
所以是要再花百萬重新鋪路?
無能比貪污還可怕
作者: HeatPump    時間: 2016-4-14 08:28
拆石板當天,我也路過中華電信,當下也相當錯愕,如今看來,此事就是沒有經過深思熟慮的「決心」下達、事先未經協調的結果。平心而論,我從小在民權街騎三輪車、機車、開車過的經驗,民權街派出所員警的心聲我感同身受,先不講民權街接民生街,自古就是鎮民由大埔中正路二段接中園街、八張、弘道、中埔、二鬮、大埔、插角、有木、金圳、五寮、添福、嘉添等山區諸里里民必經要道,因為通往公有市場、衛生所、電信局。尤其員警巡查、接獲報案必定是趕時間,一出車就是滑溜的石板路,民眾代步的機車是大宗,而中山路、清水街又沒有擴寬的空間,相對的,拆與不拆有討論空間。至於市長道歉,後續如何處理?我認為不是像大家一致喊殺喊打,爽就好吧,市府各局處各自為政、區內沒有一個議員民代,各協會、社區組織各有其表,導致三峽區目前最欠缺的就是「整體規畫」!我認為,公有市場的位置,應該重新選擇,在舊市區與北大重畫區之間,取而代之,市場處把原有的公有市場,改為觀光市場,老街、祖師廟一直延伸到三峽舊橋、八張左岸、安溪右岸、八安大橋全區為整個觀光區……,這是大家可以期待的,而區公所在中山路,整棟建築物可改為文物、一部份撥用為梅樹紀念館、遊客服務中心…,在三鶯捷運線附近,另覓區公所新位址,以方便未來民眾洽公,因為目前舊址在老街附近,確有交通、停車不便之虞。
作者: HeatPump    時間: 2016-4-14 08:59
自由時報/老街補救下週公民會議討論
三峽老街入口處的鐵磚遭拆,引發輿論批評,事後該如何補救,地方意見紛雜,公所將依據市長朱立倫指示,最快下週召開公民會議,開放專家、地方社團參與討論,關心此案的文史工作者也自組「三峽文資守護聯盟」,誓言為老街的保存發聲。針對遭拆的三十片鐵磚該何去何從?李梅樹紀念館表示,這些鐵磚的排列是有故事、連續性的,因此入口處最精華的鐵磚遭刨除,形同是「斷頭」,破壞了當初整體設計的完整性,「除了原地回復原狀,還有什麼好說的?」永續三峽文化環境工作室主持人林炯任則認為,危機就是轉機,以往鐵磚被遊客踩在腳下,少有人注意到,可藉此次事件檢討老街的環境、徒步區範圍等議題,讓被刨除的地段改為有藝術涵養的戶外空間,提升老街的質感。在地文化團體已針對此次事件,組成「三峽文資守護聯盟」,將邀請十年前參與老街改造的徐裕健建築師團隊與相關人士,討論可行之道。三峽區長陳健民表示,即使恢復原狀,仍須考慮防滑、行人安全等問題,老街鄰近地區亦有些合適的地點可展示鐵磚,一切將由公民會議討論決定,且會議將於上班日、非上班日分次舉行,讓民眾能充分參與,期望能盡速達成全體共識。

作者: HeatPump    時間: 2016-4-14 09:01
聯合報/三峽老街拆石板路「不幸的錯誤」
新北市三峽老街前廣場的招牌地景石板路與鑄鐵板,上周遭三峽區公所刨除改鋪柏油,引發部分居民與文史工作者強烈反彈,市長朱立倫昨天批評此事手法「粗暴」,是「不幸的錯誤」,指示有關單位立即補救。三峽區公所主任秘書陳明進對此表示,過去5年在廣場滑倒有報案、叫救護車的共6件;附近里長說,未報案的達上百件。區公所考量交通安全,近年會同顧問公司與當地里長會勘3次,曾目睹騎士摔車,因此決定拆除。陳明進說,雖然路面刨除工程程序符合相關法規,但確實忽略文史藝術的保存,公所很感謝在地文史工作者、居民等意見與重視,接下來將盡快研擬補救方案。新北市文化局表示,遭刨除的石板路並非法定文化資產,但仍是藝術品,「不一定要年代久遠才算」,文化局會和地方溝通,保存或展示拆除後的石板、鐵板,在錯誤中找到彌補方法,推廣三峽之美。朱立倫昨在市政會議中說,對於石板路遭拆,他感到無法想像又不可思議,「這種時代居然還用這麼粗暴的方式,對待深具重要指標、文史保存意義的三峽老街」,不僅社會大眾難接受,他身為市長更是深感遺憾,必須負起責任,對所有文史工作者與民眾深表歉意。李梅樹紀念館執行長李景文表示,紀念館9年前無償提供李梅樹畫作,製作模具生產鑄鐵板,區公所未經許可擅自拆除,紀念館將不同意轉移他處使用,近期考慮依法追訴。地方文史工作者張光驊表示,石板路選用材質與歐洲聖彼得教堂廣場相,行車安全固然重要,但防滑科技千百種,區公所卻因一字「滑」就擅自決定刨除,令人心痛。

作者: jojoyaro    時間: 2016-4-16 01:26
本文章最後由 jojoyaro 於 2016-4-16 01:28 編輯

就近來看,刨除的地段不是變成什麼有藝術涵養的戶外空間
也不是什麼保障行人騎士的公安問題....

是變成各式大小車輛的停車空間,既不藝術更沒公安~
作者: wyn    時間: 2016-4-16 08:28
本文章最後由 wyn 於 2016-4-16 08:34 編輯
IFA-Jansen 發表於 2016-4-13 22:14
歷史古蹟要保存都來不及了,怎可隨意破壞呢!!


拜托,這些東西只是十年前為了觀光目的改造老街而作的,

十年前這條路可是柏油路好嗎!

不需扣上破壞歷史古蹟的大帽子!
作者: yjrong413    時間: 2016-4-16 09:03
wyn 發表於 2016-4-16 08:28
拜托,這些東西只是十年前為了觀光目的改造老街而作的,

十年前這條路可是柏油路好嗎!

是啊...重點是在鋪那個有藝術價值的鑄鐵磚, 那些石板年紀輕輕, 真不知有啥歷史的....   
如果是人行區域, 鋪石板路還OK, 但車行的地方, 確實容易造成意外....     

大家該想想....不然就那一段也不讓行車通行, 否則政府做這樣容易滑倒的路,   
出事時民眾可申請國賠, 政府會賠不完的....     


作者: jojoyaro    時間: 2016-4-16 10:43
本文章最後由 jojoyaro 於 2016-4-16 10:59 編輯

為了觀光那才更需要囉~三鶯靠的就是觀光~

不然反觀特區內藝術大道,沒什麼觀光客專程來參觀消費
照居民的早出晚歸的生活型態,店家老是很難生存..完全比比不上老街能促進產業跟有價值
總是有少部分在外討生活的新住民不太理解~

沒在地的文物資產撐著,一般商家老早把四處的老街搞成同個模子了




歡迎光臨 iBeta 愛北大論壇 (https://forum.ibeta.tw/)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