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eta 愛北大論壇
標題:
苦!上班族購買力30年負成長
[列印本頁]
作者:
tungsheng
時間:
2011-1-25 17:10
標題:
苦!上班族購買力30年負成長
文/黃昭勇.吳挺鋒
' Q, f$ @8 o6 q) _
民國一百年一開始,整個台灣都「漲聲響起」。台灣大街小巷「都說景氣變好,為何反而感覺錢愈來愈難賺?」農曆年前,央行棄守新台幣在30元兌1美元大關後,相對亞洲主要國家貨幣大幅升值,台灣民眾的購買力相對提升了。
% X& T# H, s0 {5 X \
/ A+ P" R8 f) o& n
但是一般民眾在台灣消費,完全感受不到「錢變大了」,實質購買力沒有提升。即使領了豐厚年終獎金的受薪階級,也只有在這個月享受可支配所得增加的快感。
0 t& f4 y/ a5 W' y, X3 N
' B8 F- c7 |3 G' ~( D! Q @% ]
【官方統計數據與庶民消費有差距】
7 M2 e' ^7 ] P9 q8 d k
國際原物料節節上漲,躉售物價指數(WPI)攀高,特別是小吃、攤商最常用到水產品與食品的躉售指數,去年最高分別到156與128,代表著商家買進來當食材的水產品與食品,相較於2007年的基準,各高出56%與28%。
" y" L: v# j x. k! V# } A
9 w( P- {" v- g# i
再看看鼎泰豐小籠包最主要原料麵粉的作物小麥,國際報價創兩年多來新高。豬肉與麵粉佔了小籠包的成本超過5成,鼎泰豐公關經理胡慧宜表示,雖然去年4月已經調高過一次價格,每顆小籠包漲1元,大約調漲5.6%,但是沒辦法完全反映成本的增加。
9 o; K5 g8 \) m& O# ^0 B- G
( k/ D+ S7 W8 Q
終端零售商家自行吸收了物料漲價的部分成本,難怪代表廠商進貨成本的躉售物價指數,並未如實反映到消費者物價指數上。
- q6 w, J, X5 m" [% q( o; E& i
$ j" T7 u# `: A7 w; f( N9 D
但這只是故事的一半。商家覺得錢難賺,消費者卻覺得生活愈來愈貴。為何消費者物價指數沒變化,但消費者仍處處抱怨東西變貴、錢變薄?官方統計數據與庶民消費經驗,為什麼有個謎樣的差距?
" I% R0 s2 C+ f0 ~
S4 C! P; |) X
【只有薪水真的漲不夠】
8 M; n7 [' W1 N+ u4 Z: \7 j$ B. C
9 X. @4 X6 O2 m+ s, j, }2 \
在經濟學上,把上班族的平均薪資年增率,減去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代表的是民眾的實質購買力增減狀況。可以發現,台灣受薪階級的實質購買力,幾乎都是在代表沒有成長的水平線,只有在每年領到年終獎金的那一個月,實質購買力會出現50%、60%的成長,但是過了獎金月,又被打回原形。
& @0 |. Z0 D8 L
# K0 @" R, p/ t6 t- Q0 Y
如果把時間拉長到30年,更可以看出台灣上班族的實質購買力幾乎是負成長。70年代,台灣經濟起飛,平均薪資隨著國民所得高速成長,儘管物價年增率超過4%,但實質購買力還是有2位數的成長;80年以後2位數的成長不再,節節下滑;90年以後,幾乎都是在水平線上下,甚至還有五年是出現負成長。難怪上班族的生活愈來愈難過。
% E# j* ^& [! D( ^- F: B- F
6 d( P* g1 Z* W
而且,過去台灣、中國大陸等亞洲國家的經濟成長、薪資成長步調比較一致,各國的通膨數據很接近。但中國去年薪資成長率高達22%,台灣還是個位數,數據跟民眾的感受當然也會有落差。
7 I, z' k1 f4 a$ } ]' c1 l
0 u$ b# i; S3 [6 R% d' u
世新大學財經系助理教授梁彥平認為,石油價格對台灣物價的影響大,去年國內油價漲幅超過一成,民眾一定會有感受,但台灣的「薪資又沒有動靜」,當然就會讓民眾的實質購買力變差。而中國的工資、物價飆漲,影響當地的台商,下一個循環就是台商的獲利恐將下降,又會進一步影響回台消費意願,台灣的零售業也將難逃影響。
: U7 L9 z& b! E4 `2 G
: }0 H, t8 G$ @0 I' |) f) E( i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125/122/2lf47.html
* O7 M- {- U: F
, A) k' u7 c# ^+ {
===========================
4 G2 H8 @5 H& h! n# ?1 e7 w6 b
5 n2 q9 r+ q5 P1 ^0 H0 ]: V
所以呢???
' x2 {$ |. _) G. x6 l
也沒看到提出個方法,
0 s8 }" j8 b N1 C: B. S( p
恩~~~應該會再苦個30年是吧!!
: }2 v! t( |2 k. `2 I
作者:
andy826
時間:
2011-1-25 17:49
這篇簡直是廢言. 薪水沒漲+通膨, 當然=購買力負成長
作者:
tungsheng
時間:
2011-1-25 17:53
本文章最後由 tungsheng 於 2011-1-25 17:54 編輯
* b8 V4 r# G8 F- }
' G" A, Q8 e7 O D; H! N9 A# \
文章也點出了:
/ l- ]/ G) Z" H+ m! V7 P
『70年代,台灣經濟起飛,
平均薪資隨著國民所得高速成長
,儘管物價年增率超過4%,但實質購買力還是有2位數的成長』
4 _7 D( A2 L- s2 s: L
; T" h7 _' N3 `
所以~~~
$ R2 ?) y8 \! V
我要加薪啦~~~~~~~~~
作者:
jefflee3170
時間:
2011-1-25 18:34
可憐的小老百姓,痛苦指數愈來愈高.......................
作者:
歐陽
時間:
2011-5-24 19:25
回覆
tungsheng
的文章
- V+ g; i% t z1 V9 Y
# s9 l- e% Z9 U) I0 R* ?, E( T
去年國內油價漲幅超過一成,民眾一定會有感受,但台灣的「薪資又沒有動靜」,當然就會讓民眾的實質購買力變差。而中國的工資、物價飆漲,影響當地的台商,下一個循環就是台商的獲利恐將下降,又會進一步影響回台消費意願,台灣的零售業也將難逃影響。
歡迎光臨 iBeta 愛北大論壇 (https://forum.ibeta.tw/)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