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H1 A& E2 f) I: @. P: K U, n8 O. O4 R6 o
上下游新聞市集從去年12月29日到今年1月14日前往中北部地區主要大賣場、超市、生機店、農會與知名的米粉產地如新竹、南投埔里與彰化芬園,一共購買52件品牌包裝米粉,發現就有45件含米量未達CNS規定的下限50%,不夠資格稱為「『米』粉」,其中更多達39件的含米量連20%都不到(不合格名單請閱讀這裡)。& j7 Y5 f1 b( ?9 F& L
8 C. d& Z* l& B9 b) G2 a5 F 2 K& I5 q3 e3 T2 Z
y: x' [# O% ]" w. O根據中華民國國家標準CNS11172「米粉絲」的定義,所謂「純米米粉」是以米為原料,經糊化、擠壓、蒸煮、乾燥等過程製成細長條形之製品,粗蛋白質要在5.0%以上;「調合米粉絲」則以50%以上之米為主要原料,可混合其他食用穀粉(flour)或食用澱粉,經糊化、擠壓、蒸煮、乾燥等過程製成細長條形之製品,粗蛋白質則必須在2.5%以上(合格名單請閱讀這裡)。3 c( G8 ]( y; X, w1 G
% |; R j4 r: T6 B" y
) l) L w [4 i4 i, }% D # d8 J4 I) R9 P宣稱「純米」,卻不含米 _- v3 F: r0 k" g! W. V" y. {% F' A
0 O( M" N/ q' w! O2 @
/ f, @ k# B! k
有許多標榜是「純米米粉」或是「用純米製作」的米粉,不是含米量稀少,就是根本沒有米,明顯欺騙消費者。以新竹縣農會生產的「新竹純米粉」為例,包裝上宣傳「純米精製、精選在來一號白米製造」,但標示蛋白質含量為0%,也就是成份當中完全不含米。(註:中華民國標準『CNS』是以蛋白質含量檢視、換算含米量。) 9 U5 t7 M6 Y9 y: }6 F 4 ] @1 ?( I0 ]# g* Z + d7 S& j3 G6 M! a4 M0 Y8 k ) ] b" |" |2 D1 i& T/ S8 j在欺騙消費者最惡劣的行為中,有9件米粉在外包裝標示上符合CNS11172的含米量標準,實際上含米量卻少得可憐。( F7 V/ m5 p* u3 `
6 c" _: b, n2 M; a
6 H& y: I% h$ N P" Q# v0 n- N O" D" F, G3 b
以採樣樣品檢視廠商的廣告、標示宣稱,知名品牌「龍口天然新竹米粉」宣稱含米量達90%以上、蛋白質達5%,送驗結果發現蛋白質僅有0.5%,推算含米量僅有7%~10%;竹北市農會的「台灣古早味米粉」標榜蛋白質含量為「每67公克含有5.6公克」也就是8.4%,送驗結果發現蛋白質僅有0.6%,推算含米量僅有9%~12%。& r1 I& d. a4 m# p# D) S
, d+ V5 Z! `) \! i' R % V7 X, d! M8 Q! [' I ]
0 N3 }3 ]3 }: A( ]6 q, n! i另外,有3件明好企業有限公司生產的「農耕牌」新竹米粉、新竹粗米粉與濁水米粉標示的蛋白質含量符合CNS11172的要求,但送驗後發現蛋白質含量僅有0.3~0.5%不等,也就是含米量不到一成。標榜純米製成以及取得「新竹市米粉商業同業公會認證標章」的「沛津新竹米粉」、「鴛鴦牌新竹純米米粉」,送驗後發現蛋白質含量分別僅有0.4%、與0.9%,推算含米量僅有1成左右。4 f6 [4 ], n3 X3 A
C* {9 Q- @( r2 A e8 }& H $ j# c3 o0 I3 z7 ?: _1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