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eta 愛北大論壇
標題:
世界上最孤獨的鯨魚 「52赫茲」唱太平洋最寂寞歌聲
[列印本頁]
作者:
揚雪羽
時間:
2015-6-17 22:07
標題:
世界上最孤獨的鯨魚 「52赫茲」唱太平洋最寂寞歌聲
[attach]377148[/attach]
7 ?! M+ |9 G& [: q9 Q8 ]9 n
▲世界上最孤獨的鯨魚「52赫茲」,因歌聲與其他鯨魚「不同調」始終無法融入鯨群。(圖/kidlucky.net)
$ h( ]- ?8 v, d
' t- R- ]% D4 F6 d% ?- S9 `0 W7 ?
文/紫鷸
8 {8 l. s. P7 F; ]& d
摘自華滋出版果殼網作品《離開叢林太多年:自然控的動物科學教室》
. x! g, R3 s J$ M$ P5 X
$ ~9 x/ v' u: v! {8 X5 H& P4 g
「世界上最孤獨的鯨魚」是個流傳很廣的故事:有一頭「曲高和寡」的鯨,獨自在北太平洋徘徊了二十餘個寒暑, 卻沒有一個來自同伴的回應。這個故事早在2004年就被寫成了研究論文,卻被反復翻出熱傳。無論多少時日過去,鯨歌之於人類,總有一種神秘的魅力。
0 f' i l) e. ]/ Z$ f% w& `
2 _- |; l3 y Z1 b
寂寞的52赫茲
( N# a% r" e) p+ [. o" E
# Y0 X' w- y4 ^$ F9 C7 M+ M
故事中鯨歌的基本頻率是50∼52赫茲,類似男低音的最低聲部,或略高於大號的最低音。當然,除此以外,還有一些不同頻率的泛音。
$ z5 G# ^0 Q1 L6 g* q5 _
( }9 N) n, Z, c$ c$ q7 @ U
以52赫茲為主的聲音一直在重複:3∼10秒的聲音重複幾次為一組,每一組又多次重複,構成歌聲的系列。歌聲從不會重疊,而且只有唯一來源。有時一天之中歌聲的時間累積起來會超過 22 個小時。
5 ~ C; B, r% g( H% S7 r, O+ i
. L" G& ]% X9 m! p
它的歌聲自1989年被發現起,每年都會被美國海軍的聲納系統探測到。在追蹤它 12 年之後,人們可以確切地知道聲音的主人平均每天旅行 47 公里,卻無法知道它旅行的目的:在北太平洋裡,它的行蹤或東西,或南北,或毫無頭緒,但它從不留戀某處,從不長期駐足。
, s( `: {( t" t0 X9 L5 ?# J
% ]* V, y2 ]' o, ^
沒有人看見過歌聲的主人,人們只能把它叫做「52 赫茲」。科學家們認為它是一頭鯨,因為這樣低沉、重複的聲音與人類了解的鯨歌的規律相同。
; c+ F; {. m/ A, l
# B" S5 t2 U5 r f1 x+ g4 y
千里傳音的歌者
" z/ T; |8 l9 Y- B: {$ t( V
1 w X9 Q. @( P
從聲音來看,「52 赫茲」可能是一頭鬚鯨。
/ t# F% B: t6 s# p+ d% f
* Q$ T% w7 O* r' V4 z
鯨目有兩大類:靠牙齒吃飯,捕食為生的齒鯨亞目,如抹香鯨、虎鯨(逆戟鯨)、海豚等;以及靠嘴裡梳子一樣的鯨鬚吃飯,濾食為生的鬚鯨亞目,如藍鯨、灰鯨等。齒鯨們通過頭上的鼻孔「哼」出各種聲音,從短促的嘰喳到超聲波:它們精於回波定位的捕食之道。相反,對於鬚鯨們來說,取食方式使它們沒有精確回波定位的需求,它們不哼超聲波,而是通過喉部唱出低沉的歌。「52 赫茲」的歌聲就類似於後者。
, b# v7 ~" T' j- l" r/ k1 }
# ~7 Y) y+ G% p4 Z) t% e
身處一片無盡的深藍中,鬚鯨們沒有靈敏的嗅覺,但它們會「千里傳音」,人類至今還不能確知它們是如何做到的——在鬚鯨的喉部並沒有聲帶一樣的結構。這些低沉的聲音,顯示著大自然的神秘。
) l2 P& A& T, n% s+ G" b4 A8 m
9 i+ m: O0 `6 Q* T7 l
藍鯨的基本頻率是15∼20赫茲,這已經低於大部分人類的聽覺範圍(20∼20000赫茲)。而長鬚鯨的基本頻率是16∼40赫茲,並且物種不同,歌聲的長短、節奏等組合也不相同。稱鯨們的聲音為歌聲,並不是憑空臆造的。它們有固定的頻率組合和重複方式,就像人類唱歌一樣。雖然鬚鯨們也用聲音來實現一些簡單的導航功能,例如測量水深、判斷前方有沒有大的障礙物等,但大部分鬚鯨的聲音卻並不只是為了這種簡單的目的——如果我們對它們的膚淺認識足夠靠譜的話。
9 \. B8 r3 R/ @. j# T6 {
# m! L& o) w5 h7 @
鯨歌更多時候是唱給同類聽的,它也許有著複雜的社交作用。它們是基本的通信手段,比如在藍鯨中,「快遊」大概是幾聲短嘯加上一聲長吟的重複,而「去吃東西」則是不同的唱法。
S6 X, ^* {+ M7 W" s% \& D
) B/ E; v9 ~ {) i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通過設在加州沿岸水下的水聽器研究了一群藍鯨表示「快遊」的歌聲,發現在末尾的長吟,同一群鯨發出的聲音精確地趨同於16.02赫茲,2,375個聲音樣本基本頻率的標準差只有0.091赫茲!藍鯨對頻率的變化相當敏感,科學家推測,它們甚至可以通過同伴聲音的變調來判斷同伴相對自己的游泳速度和方向(它們會應用都普勒效應啊)!
. d: R5 ^. Q1 F( y! c. h2 O. B; b6 W3 b
! X7 B9 ~% X/ P2 n
此外,一些正在進行的研究也認為,鯨歌與性選擇有關,因此它們也有可能是「情歌」:在交配季節,雄性用歌聲來追求、爭奪配偶,雌性則通過評判追求者的歌聲作出選擇,並用歌聲回應。不過,大部分歌聲,我們無法知道它的目的,有人甚至認為它們純粹是「為了藝術」。
0 q9 f. a' q+ a/ N ~8 k
) @+ ?. A: W2 M
雄性座頭鯨是鯨中的「情歌王子」,它們會發出20∼10000 赫茲的聲音,各種頻率用多變的節奏組合成長長的唱段,其複雜程度在整個動物界都位居前列。
1 {3 }7 h4 [" q' i
8 o. |' t& h3 P1 G* g
) Z j% k3 T2 \& T' q: X; R
孤獨的吟唱者
# N- K' p# D1 x3 D& S* }) J+ d4 r
# ]4 m6 p# `$ T7 D" D. {) l+ x3 R
回到故事的主角,「52 赫茲」唱的是什麼歌呢?
& c# U/ A% T5 b* x& R
1 l# M/ `" ]) ~# a8 X! t
俗話說,「到什麼山頭唱什麼歌」,把「山頭」換做「海域」,對鯨們一樣適用。全世界不同海域的藍鯨,都有屬於自己群體的獨特歌聲。對於「情歌王子」座頭鯨來說,甚至還有「流行歌曲」,這大概取決於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戀愛潮流。
~) J* m/ x! [6 G" O6 k, @
# q4 T r1 Q; p
要想融入鯨群,唱歌不走調是一個最基本的要求。可是天意弄人,「52 赫茲」的歌聲竟完全不在調上:它不屬於人類已經記錄過的任何一群鯨。其他鯨或許聽到過它的歌聲,但因為聽不懂歌聲中的意圖,於是就沒有回應。這倒讓「52 赫茲」自身很容易被聲納系統長期追蹤,相比之下,正常的鯨只能作為一個群體來進行追蹤,個體之間很難區別。結果人們發現,12 年來「52 赫茲」的行蹤與任何已知鯨群的運動規律都沒有顯著聯繫。
( ]5 H$ T# W# H( y3 } `0 R4 [, H
0 a( O, h" h; l$ E, D
奧地利偉大的動物學家康拉德.洛倫茲(Konrad Z. Lorenz) 說過,所有鳴禽都會在孑然一身、百無聊賴時唱出更多的歌,因此人們可以在籠中養鳥以欣賞它們的歌聲。不過另一方面,人們也大可不必因此替鳥兒感傷,鳥兒歌唱是出於本能,唱歌讓它們自己開心。
, u0 G8 Z0 H% Q
4 p2 j) U- X& z' D' d
因此,「52 赫茲」這些年來到底是經日不休地訴說著孤獨的悲哀,還是一路高歌為自己鼓勁助威,誰也不知道,全看人們用什麼心境去解釋了。
; H' _; ^& t" Z# f; u; S0 P
, n" D0 s# P- B. ^+ F
從發現「52 赫茲」至今,20 多年過去,「52 赫茲」也老了,它的頻率漸漸降低,現在只有 50 赫茲左右。它到底是誰? 是一頭變異的藍鯨,是兩種鯨偶然的雜交後代,還是一個我們從不知道的物種的最後一員⋯⋯我們唯一能確定的就是這個聲音會在將來某一天徹底消失,那時如果我們還沒有找到答案,就再沒可能知道答案了。
+ ^/ S9 n3 ~$ r
. n% x# o2 b8 ?) J- u7 L
8 n5 [; P" z0 J. Z, T% R' c
$ @3 Q _/ Q" }" T$ V: |9 w P
▼一般大西洋長鬚鯨歌聲:
9 B, P, q, @8 |' g7 Q/ T
! q. {/ |$ E" }# \
6 G. R8 Q( V6 D( T9 v! t) C
▼「52赫茲」孤獨的歌聲:
. m8 O3 {* f+ V7 l
1 K' k/ i6 u3 x3 q6 Z0 I
5 `% \# t. U! W4 @
歌聲漸低的群鯨
7 A n A+ L1 b
" T0 F* a) r0 P2 ]5 c$ p
鯨歌逐漸低沉,還發生在很多其他的鯨群裡。對全球 7 個海域的藍鯨的 10 種歌聲長達 50 年的記錄顯示,所有海域的藍鯨歌聲的頻率都在降低。沒有人知道藍鯨們降低歌聲頻率的確切原因,也許是性選擇取向的變化,也許是全球變暖的影響——由於中上層海水水溫升高,水中聲音傳播的速度提高了0.3公尺/秒。可能的理論有一大把,但願有人會去關心,但願有人能夠查明。
2 a7 r- K* _$ {( Y) d. s, X
2 P6 u* [+ I- v. ~* Q
另外,由於一些海域的雜訊污染,藍鯨不得不提高歌聲的音量,才能達到原有的通信效果。總之,它們正唱得更低,唱得更響。
# M! j' E. U$ ^# [
* K7 h' g5 U2 _3 R6 U. M/ B" ]
所幸,我們暫時不用擔心這些沉重的鯨歌,會在某天像「52 赫茲」的聲音那樣消失。捕鯨已經在大多數地方被禁止,這些巨大的生物被保護了起來,如果我們善待這顆星球,藍色的海洋裡,就會一直有鯨歌相伴,就總會有人被它們吸引,希望去聽懂它們。
) b# h- l* I+ y: u5 o& ~( \
* h; v2 O6 G$ u) K
但願某一天我們真能聽懂鯨歌,不被自身物種的言語局限, 我們在這顆星球上,才不孤獨。
+ w: C8 `+ Y9 {& ?7 }
5 O1 p: K3 x" l$ s4 K n, F' B* V
轉貼文章
9 m% ~2 `- B# c& n. j+ @1 n' w
歡迎光臨 iBeta 愛北大論壇 (https://forum.ibeta.tw/)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