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網路霸凌 (維基百科) [列印本頁] 作者: yljimmy 時間: 2015-5-9 14:56 標題: 網路霸凌 (維基百科) 本文章最後由 yljimmy 於 2015-5-9 14:59 編輯 0 y+ \! E% s0 d! p. F
+ [- m; n3 E9 W; f4 h# I, X
論壇上的討論, 爭執難免 3 H4 Z% Q/ e, B- U但, 一旦針對特定人員、特定職業 (北大特區最容易被攻擊的大概就是房屋仲介業) 有意無意地給予壓力 8 A7 d& D" W" R/ N' c+ y- j, g我們就該思考一下, 自己是不是無意間成了霸凌他人的惡魔... `; H. Z% N" E4 Z
8 }* z4 o2 d4 n1 d7 _( t/ l 網路欺凌(英語:Cyberbullying),又稱網上霸凌、網絡暴力等,是指一種在網際網路上發生的霸凌事件,屬於電腦犯罪的一種,乃網路世代的新興產物。根據加拿大對網上欺凌有深入研究的教育者、西北地區北風區(District of Keewatin)教育局的教師Bill Belsey的定義,網上欺凌是: G8 X! w9 C) Q, j Z8 \+ H8 X
一種涉及對信息及通信技術技術的應用,以支援針對個人或群體進行惡意的、重複的、敵意的行為,以使其他人受到傷害。 - G8 O, }3 J& g/ W1 jthe us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to support deliberate, repeated, and hostile behavior by an individual or group, that is intended to harm others.1 u' y% N3 l5 x d* b# T
由於網路的匿名特性,使得使用者往往不用表明身分,僅靠一個暱稱,即通行整個網路。也因此,這類型的網路使用者藉由網路的此一特性,會展現出與日常生活不同的型態。常見的網絡欺凌方法有:% e2 A' `. t- V. V# u5 b$ L* T
霸凌是種反社會行為,通常會造成受害人心靈創傷、扭曲,也會造成課業成就低落、人際疏離,甚至有可能逼迫受害人產生報復性攻擊行為,或使受害人轉而霸凌他人;對加害人也有一定影響,這些加害人成年後的犯罪率、酗酒現象比例相當高,具加害人特質的男性加害人有60%在24歲以前犯罪,非加害人特質的男性加害人則只有23%。霸凌的種類包含肢體霸凌、言語霸凌、傷害跟受害人有關的人士與朋友藉以孤立受害者為關係霸凌和非直接霸凌4種。在受害者分析上,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受到肢體霸凌,女生受言語霸凌或性騷擾的比例較大。作者: phantom 時間: 2015-5-9 15:56 本文章最後由 phantom 於 2015-5-9 16:00 編輯 , Q# V9 M/ |" a) g- _7 G* P. n0 G" l
剛吃完一顆北台灣最富盛名的烤地瓜(三峽舊市區街上的烤地瓜),突然間文思泉湧,對於底下這段(來自電腦軟體的)翻譯有點修改意見。假如我的翻譯有誤,那應該是地瓜的問題。- T# b2 W/ A/ D$ H
6 G; Z5 W$ c/ S* z& b. R- @& a: S
the us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to support deliberate, repeated, and hostile behavior by an individual or group, that is intended to harm others. 4 \$ I1 m* _( R, d0 V: e個人或群體藉由資通訊技術,故意、重複性、且帶有敵意地企圖傷害他人的行為。; @, o- v' Z4 [" q5 \*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