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 R$ R+ b( }; D" v* g |但這是不是意味著政府就完全不需要做任何事情了,起碼我覺得我們現在可以看到的有三個方面,政府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在支持創新方面,能提供一些資金支持,當然更好了,但是其實我覺得最重要的三個方面,第一個就是很多領域的進入,我們的進入門檻卡得很緊,比如說電信、金融有很多不讓人做,那他就沒法創新,只能是原來有一些壟斷企業,很大壟斷的企業一般來說都不需要創新,也沒有創新的壓力,所以要把這個進入的門檻大幅度的降低,讓大家進來,讓大家競爭創新。$ L* h) f. _0 i; m2 U- e7 @0 w u
6 s) Y, ~* V7 f! b7 X9 A6 v0 A第二個,我覺得很重要的就是要提供我們的金融體系要改革,這個創新是很難通過銀行貸款來支持的,為什麽在矽谷,很多都是這個VC,都是PE,都是直接投資,因為你要承擔風險,但是你要自己去判斷這些風險才能做,銀行的這個融資的性質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的金融體制需要大幅度的改變。; C8 n: ^. V8 ]3 t S9 i* U
5 t8 W" ^- G2 h% O2 Z6 _
第三個,最後一個當然是很清楚的,就是要保護知識產權,不然的話一個人做出來,滿大街都是了,就沒有人再去做了,所以我覺得從總體方面來看,就是這三個方面的政策改變很重要,至於說政府采取一些特定的產業政策,我覺得其實也是可以的,比如說政府覺得我們以後新材料、新能源、環保這些領域,我們要大幅度推進,政府提供一些基礎的這個支持,我覺得是可以的。" C4 p$ R/ ], A$ A% }. {- U* y
( e- ~' c! B4 t& b; ~! l但是政府要做得事情,要和市場配合,這個可能是你剛才說的這個雙贏經濟的事情,就是政府做的工作要支持市場的作用,而不是限制市場的作用,所以說舉個例子說,我們政府可以支持基礎研究,這個可能有的時候,這個市場做的不是很好,那麽政府也可以提供一些資助,包括補貼,包括其他的一些條件的支持,但是這個支持我覺得還是一個很重要的,就是不影響市場的作用。 " [0 j2 C5 T i! G. H6 A# @' n+ f7 r
一般來說有兩個條件,我覺得要保持,第一個很重要的條件就是你在支持的時候,不能限制競爭,你不能說我就這幾家做,其他幾家不能做,我覺得這個不可以,你說支持應該是開放的,誰願意做這個都可以做,都可以從我這兒得到一定的支持。但是不能說我偏好這個歧視那個。第二個,就是所有的財務支持都應該有退出機制,如果你一直支持的話,我們過去在發展中國家很多看到,以前支持這個業務制企業,支持了30年,還是業務制企業,他就成長不起來,所以你要推一把、助一把是可以的,但是要有退出機制,所以第一是不能限制競爭,第二是要有退出機制。不然的話,在溫室里支持下的嬰兒,他永遠長不大。( d( z; I; U, J9 o7 N4 y8 m
0 W7 Z+ G, O* o" d' d/ l& {1 t主持人:那您是如何看待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草根創業有沒有可能成為驅動經濟發展的一個原動力?; G1 ?# L3 F/ ~* z3 U
( d) F/ I+ x: P2 B' n6 U1 f# `黃益平:這個創新本身,背後其實就是產業升級,但是這個產業升級,可以是多種形態的,就是可以是現在已經在做的很多產品,不斷地往上走,舉個例子說,你生產領帶,原來是20塊錢一條的領帶,但現在勞動成本太高了,你沒法生產了,但你還能不能生產領帶,看你能不能升級,我以後做一個品牌,很好的品牌,我可以賣200塊錢,甚至兩千塊錢一條領帶,那其實你完全可以做,但是附加值增加了,技術含量提高了,其實也是一種創新,也是一種產業升級,還有一種創新和產業升級,其實更多的是草根的創造,包括我們在中關村附近,你走出去看到,很多年輕人都在自己做,最近很多的都是互聯網相關的那種創新,各種創新,我覺得他們同樣很重要,至於說這兩個部分,哪一個更重要,我覺得很難量上來定義,但是這個後面的這一塊,要是從以後的技術進步,和從長遠的經濟發展來說,我覺得是更重要的。 5 g6 D. o) l/ k8 j* \) V; v: ]8 @3 O
互聯網金融或許是第三波發財機會 & u/ K9 u. {" i8 n, ~' t: I - g" x4 z& h% I+ }" D. C中國經濟改革開放以來,說有兩波發財的浪潮,現在都已經過去了。第一波是早年國企改革的時候,第二波是房地產,現在兩波都過去了,也許互聯網金融是第三波。 ! ]2 h# a# k/ q* n- S* X o2 q 9 U: Q6 Q- [! [; J主持人:剛才提到了互聯網,還有一些互聯網思維,這個只是年輕一代特有的一些專利嗎? . ?3 o+ h! v! E* X& z- g$ I* ~) {7 n3 ]% N3 I
黃益平:說實話我不知道什麽是互聯網思維,但我能看到的是互聯網確實是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從網購,從書店,從打車到我們的金融,它真的是改變我們的生活,而且我們覺得,我能看到的就是互聯網改變世界,改變生活,在中國體現得最為突出。 ! L7 ]4 G9 ]" V- f0 E9 p! Q, Z- _+ X4 a. W2 |! F
主持人:為什麽是在中國最為突出? " F6 p+ n( U4 `# C1 q1 c; ^6 P+ `) n4 A A" \/ r3 E1 X/ e
黃益平:我舉個例子吧,互聯網金融我自己比較關心的,我覺得互聯網金融或者是互聯網技術,其實不是我們中國人,發明出來的,國外已經有了,但沒有一個國家,發展得像中國這樣的興旺,我自己覺得可能是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就是我們人多,人多它可以允許你創造新產品,你可以試驗新產品,而且我們中國人,整個在你看的你的智能手機上時間很長,就是這個潛在的市場已經非常大了,現在據說有6億多部智能手機在全國,這樣的話,它市場非常大,所以任何一個小產品,任何一個東西,只要占據一塊,就有足夠的市場,這個是得天獨厚,在很多其他國家,沒有這個條件。 $ b/ a! B8 N0 x; s/ | 9 L& Z* n1 @) ^: A; s- x5 ^$ u1 N第二個我覺得非常有利的條件,其實跟我們過去的制度約束有關系,舉個例子說為什麽金融做得這麽好,為什麽余額寶做得這麽好,其實是因為以前的金融抑制政策,就是以前的金融體系,它是扭曲的,這個扭曲的最重要的體現就是,他只偏好這個大型的企業和有錢的個人,所以實際在國內,有相當一批的客戶沒有得到很好的金融服務,比如說中小企業我們已經討論過了,融資難就是從銀行借不到錢,還有很多學生,年輕人,個人錢不是很多,我們很多年輕人為什麽一下子就上了余額寶了,因為他不歧視他,而且幾乎沒有什麽成本,你只有幾百塊錢,只有幾千塊錢放在銀行,不光對你的服務不好,你去一趟排很長的隊,他有時候還經常收你的這個費用,每個月都要給你減少一點,所以我的看法就是,我們傳統的這個金融體系,尤其是在中國,因為過去的這種金融抑制政策,他其實是歧視很多的潛在的客戶,這些潛在的客戶,主要是中小企業和個人,一般的個人,老百姓沒有得到很好的金融服務,所以整個互聯網金融一起來,整個市場一下子就帶起來了。 . a* U3 r6 k3 l8 _/ O2 Y% }: G; @$ I' z0 i$ Z
主持人:那這個互聯網金融這一塊最大的風險在哪兒呢? 7 B- h) o# i5 z , r( G# P" K3 F- B) D1 j黃益平:最大的風險就是,很多互聯網金融公司,既不是互聯網,也不是金融,那最核心的問題就是,互聯網金融要做得好,他其實從技術上來說,它是兩條,第一條就是給你這個通道,互聯網移動終端,把大家都給連接起來了,它實際上解決了找到客戶的問題,那麽第二個問題就是,我們一直說的大數據,通過大數據的分析,可以幫助你做風險定價,幫助你控制風險,所以實際上金融的問題,最後的問題是什麽,核心問題就是信息不對稱,但是我們現在的風險是,很多人進去了之後,其實他並不了解什麽是金融。 n* m i3 K5 U ; r8 t1 x1 Q+ R$ i中國經濟改革開放以來有兩波發財浪潮,現在都已經過去了。第一波是早年國企改革的時候,第二波是房地產,現在兩波都過去了,也許互聯網金融是第三波,所以現在有錢都要往里頭撲,但是其實大多數企業都沒有那個資質,就沒有那個條件能力真正去做,所以這是為什麽我對互聯網金融本身的前景比較樂觀,但我能看到這里頭泡沫很多,有相當大一批今天被稱為互聯網金融的企業都可能要倒閉掉,就是我們大家都覺得很樂觀說大數據,大數據多好,大數據一拿來一分析,不需要到你們家去調查你的資產、你的信用,你的為人,因為數據全有了。但事實上,其實大數據在哪兒呢?大多數人都沒有。這是為什麽阿里巴巴做得比較好,螞蟻金服做得相對比較好,是因為它已經有了這100萬的中小企業在淘寶上的企業,和兩億五千萬的這個個人消費者,在他的網上,幾年以後,他已經有相當的數據可以分析了,而其他的很多公司,其實根本沒有數據。 ) I* {, ?" z6 n" r8 T+ i3 v - ]0 ] }: L& m& b4 q主持人:馬雲在達沃斯接受美國記者采訪的時候也提到了說,阿里巴巴為什麽會在中國,形成一個獨具優勢的電子商務公司,但是他說如果把阿里巴巴這樣一個公司放在美國,可能只是平平常常的一個發展,這是為什麽?8 V3 J9 V9 q3 {3 ]$ s9 `*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