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x& n* ]! B7 n. f可以想象,如果中國老百姓拿著合法額度的外匯僅僅是去美國旅遊一次,最後只是刺激了美國的經濟,對本國沒有產生什麽經濟效益。目前中國4萬億的外匯儲備的一大部分投資美國國債,收益很低,而且近年美元對人民幣貶值帶來大量的外匯流失。所有這些資金,如果讓他們通過可以控制的、看得見的渠道去投資國際的股市,可以獲得很好的收益,這不是很有意義嗎?所以從中國資本項目來說,應該更開放,讓國內的資金通過合法的並且是可以控制的渠道流出去,並投資高收益的穩定的資本市場,可以說是一個良策。1 W+ |( `: g: f. E. r* A) o
/ @0 t- o _' g) K) N對於A股市場來說,“滬港通”開通後的雙向額度都並不大,相對於港交所和上交所的交易量和總市值而言可謂微乎其微的,因此我認為不大會對市場起到非常大的拉動作用。但隨著國外資金入場,卻可以倒逼國內A股市場規範化的改革。近年來,A股與海外的市場(尤其是包括香港在內的發達市場),不管在規範化方面、合法合規方面還是在機構投資和監管上市公司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從這一點來講,引入海外的投資者,他們就會帶來很多國際資本市場的一些慣例和視野,勢必會促進A股市場的健康發展。 : J5 G7 ?/ R* p7 X, T $ F7 F2 {* Q7 {9 u3 }) x) @我相信,海外投資者對於上市企業的現金流管理、公司治理以及關聯交易,會發出他們作為國際投資者的聲音,雖然他們不一定是大股東,但這些聲音可能對推進國內公司治理、市場管理的透明性、對關聯方和大股東的進一步限制、保護小股東的權益等等方面,有望產生正面的影響,會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中國股市和上市公司的規範化。同時,國內投資者到港交所交易,也可以學到國際成熟市場的許多經驗,包括什麽是真正的長期價值投資,什麽算是上市公司的合法合規的行為,公司治理,紅利政策等等。這些知識和經驗對國內市場的發展也有推動作用。7 F+ m8 k0 K& h x. }( y
1 B, H$ x2 |; k; U4 w; R
此外,“滬港通”正常運行了以後,我認為可以發揮其“試驗田”的重要作用,將成功的運作模式和風險管理進行複制,可以考慮再打開更多類似的通道,比如“滬美通”、“滬歐通”等等。盡管短期內A股和H股上市的中國公司股價價差會縮小,但如果要讓中國投資者在全球股市中分散風險獲得高收益,可能還需要改進。就此而言 “滬港通”是有局限性的,所謂的局限性就是因為港交所上市的公司中有80%左右是中國大陸的公司,所以通道即使打開更大的口子,最後都不能實現中國投資者在國際股市進行分散投資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