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 V }) A1 Z' a% W第三,由政府的殷切努力,鼓勵創業和創新應可通過創造性破壞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即讓更高效的企業茁壯成長、擴大,並最終使效率低下的競爭對手退出市場。有據可查的經濟文獻中,行業進入與退出,企業的擴展與收縮導致的配置效率的提升可以解釋三分之一到一半像美國這樣的發達經濟的生產力增長。在這方面,如果中國采取適當,審慎和果斷的改革,中國的全要素生產率可以提高30%-50%,這一點應該不是不可想像的。最後再看金融部門改革,通過包括利率、人民幣國際化和自由兌換的逐步放開,簡化國內IPO上市機制和並購過程中的審批,通過2014年引進“滬港通”進一步對國際投資者開放國內資本市場,並可能在2015年實現深港通,應該都預示著資本配置效率和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 ( c5 {) S7 e- T( u4 s4 s( @1 b I, _9 i$ h
對比世界經濟,面對疲軟各自應對不同,歐洲日本走是改善需求的道路,通過發債、寬松等道路改善經濟,美國則是通過改善供給來創造需求,也就是通過不斷創新來推動經濟發展。中國下一步,應該走歐洲日本的道路還是美國的道路?目前來看,顯然後者效果更為明顯。雖然中國增長可能放緩至7%左右,但在可預見的未來,它可以提供政府更多的空間來解決深層次的結構性問題,並為更高的品質和更可持續的增長奠定基礎。1 V) e' z% I" q$ D% m) \- ~+ a: v
" {" M0 _! u C: t(註: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作者為前高盛中國首席策略分析師,現亦為開域資本總裁及高級策略師,開域資本是一家專註中國股票市場的資產管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