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o e }' G) E' e$ f n4 j0 [$ s9 y
- ^' O3 e5 r* f
但日本的通縮卻並未因此實現實質性的改觀。日本財務省發表的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日本對外直接投資金額達到1350.94億美元,比上年增加 10.4%,創歷史最高紀錄,連續三年保持兩位數增長。截止到2013年底,日本對外直接投資余額達到1.1173萬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4%。日 本對外投資大幅增長的同時,還獲得了很高的成功率,給日本企業帶來了豐厚的回報。據日本財務省發表的統計數據,2013年日本海外直接投資收益達到了 682.41億美元。日本海外投資收入成了填補貿易赤字不可缺少的資金來源。這可能正是令安倍信心滿滿的重要因素。然而與海外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日本的國內 局勢,2014年年初的消費稅增稅和日元貶值導致物價上漲,個人消費陷入低迷,GDP增長時隔5年再度出現負增長幾乎不可避免。根據日銀公布的統計來看, 經濟複蘇是穩中有升的,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這個趨勢應該不會發生重大變化。評論人士稱,最終安倍經濟學會把日本帶出緊縮的漩渦還是百無一用。安倍所拋出的 “三支箭”(日語:三本の矢,第一支箭大膽的金融政策,第二支箭機動的財政政策,第三支箭喚起民間投資的成長策略)要發揮作用依然前路漫漫、步履維艱。7 J' Z5 N" H; d( F O
, X: C( f0 r0 u7 F# x- b/ x; ^更為重要的是,安倍的一應政經策略都將北京視為“假想敵”。且無論雙方在釣魚島、歷史問題等爭端上進行的針鋒相對的熱戰,而私下里安倍所借重的“經濟外 交”無疑飽含著濃重的“挖墻腳”色彩。為孤立北京,安倍在南海諸國頻頻承諾示好。2013年1月16日安倍晉三上任以後外訪的第一個國家便是與北京關系緊 張的越南。安倍認為,越南在南海領土主權問題上與日本遭遇著同樣的困境,因此具有相同的戰略利益。中越南海爭端爆發後,日本外務大臣岸田文雄更是向越南獻 上“大禮”,將提供6艘巡查船及設備,以拉越南共同抗衡中國;2014年7月25日至8月4日安倍依次訪問墨西哥、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共和國、哥倫比亞、智 利、巴西等拉丁美洲5國。此訪是繼小泉純一郎2004年之後時隔10年日本首相再次到訪拉美。但時機卻異乎尋常地“湊巧”。就在7月15日至23日,習近 平先後出席在巴西舉行的金磚峰會和中拉領導人會晤,並訪問巴西、阿根廷、委內瑞拉和古巴四國。$ ]. {: O2 M; M, c9 z2 O
4 J9 \. | j, q3 q
這在很多人看來,安倍的動作如同“邯鄲學步”一樣滑稽。一篇名為《滿世界跑的安倍晉三向迷戀中國的世界宣傳日本》說,上臺後的頭一年,他就完成了遍訪所有 10個東盟成員國的壯舉。在人們日益感受到中國的影響力且歷史始終很沈重的亞洲,中日兩國正在展開爭奪人心和商機的暗戰。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7月 28日幹脆便追問“習近平所到之處,安倍隨後就到嗎?”8 N( c* ?1 N4 o C" M
! {5 F [, f: K8 i
這種近似“貼身肉搏”的動作似乎成為安倍對戰習近平、唯一能體現存在感的常態動作,尤其是在高鐵外交方面,安倍與中國高層的對戰早已趨於白熱化。安倍晉三 曾承諾,為促進日本的基礎設施出口,他將做一名“頂級銷售員”。他所宣揚的“安倍經濟學”其中一個目標便是“2020年基礎設施出口達30萬億日元”,而 這其中日本新幹線就是重要組成部分。而北京方面更是在近年一路勢如破竹。習近平、李克強在頻繁的外訪中化身推銷員。尤其是李克強2013年10月份與泰國 總理英拉一起參觀中國高鐵展,一度約定高鐵協議。 ! V9 a5 w% L @ % @- X0 l" @) m) X6 P. \事實上,中國企業參加了2014年7月完工的土耳其高鐵的建設。中國以其“低成本”的優勢(是日本報價的30-50%左右),成功競逐了羅馬尼亞、匈牙 利、馬其頓的高鐵項目。此外,中國企業將參與俄羅斯價值100億美元的高鐵計劃,這是中俄兩國領導人在2014年秋天達成的協議……但當北京正在正構想主 導建設總長3,000千米的高鐵網絡時,安倍總是能如影隨形,如同鬼魅一般。就在北京力推泛亞鐵路之際,河內方向的高鐵已落入日本口中,難見任何進展。 2014年原本在6月動工建設的中緬膠漂-昆明鐵路工程計劃因種種因素暫時擱淺,而在此之前的3月份,日本宣布無償援助緬甸78億日元幫助修建鐵路等設 施。鐵路從來都不是一種簡單的商品貿易,在殖民地時代,它意味著影響力的延伸。而今,高鐵合作的形式和意義可能完全不同,但卻同樣是一種象征。中日之間的 爭奪不僅僅是商戰,更是一種戰略空間的激烈博弈。2 J8 ^/ Y. b! t1 P! X